關於本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2000-08-21
發報頻率:每日出刊
訂閱人數:3,39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發報時間: 2014-01-08 05:00:00 / 報主: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公益聯播]化妝品真相大公開社群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4-01-08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14-01-08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2013全教總十大教育新聞評析(下)本報訊

2013全教總十大教育新聞評析(下)呼籲教育政策回歸專業 重拾社會信任


■全教總提供


全教總公布2013年十大教育新聞暨新聞評論,選出的2013十大教育新聞排序如下:


一、12年國教上路在即 政策幾經變動

二、年金改革爭議 公勞教屢上街頭

三、私校屢傳減薪 工會串連抗爭

四、大專學費調整 缺乏社會共識

五、人才培育 尚缺具體策略和宏觀視野

六、鼓動學潮校規 侵害學權爭議

七、PISA成績進步 學生高低落差值得正視

八、教師法修正爭議不斷 教師評鑑尚無共識

九、少子化危機衝擊高中職招生

十、教師發展工會 過程一波三折


基本上,2013十大教育新聞可以分成3類,屬於「重大政策」者有:12年國教、年金改革爭議、大專學費調整、人才培育政策、教師法修正爭議;攸關「教育品質」的有:PISA成績、少子化危機衝擊招生;與「教育人權」有關的則有:私校屢傳減薪、校規侵害學權、教師工會一波三折等。

值得注意的,一如媒體票選出的2013年度代表字──「假」,2013年十大教育新聞中,無論是「變調走樣的12年國教」、「錯誤百出的年金改革」、「淪為口號宣示的學權保障」、「違反專業的教師法修法」、「缺乏宏觀視野的人才培育」,也充分展現這些教育新聞事件背後的假、錯、亂,值得各界正視。

全教總指出,今年所選出的重大教育新聞,有的連年上榜,例如,12年國教、教師法修法爭議都是連續3年進入十大教育新聞,年金改革與大學學費則是連2年入榜,相當程度反映這些重大政策一直欠缺社會共識,以及方案不為社會信任的困境,足為主事者借鏡。

全教總呼籲,要減少教育界的假錯亂,不能單靠教師組織的打假、糾錯,唯有主管機關專業施政,國會專業立法,台灣的教育才可能重拾社會信任。


六、鼓動學潮校規 侵害學權爭議

新聞事件:

去年6月,振聲高中以鼓動學潮為由,懲處發行報紙評論校務的學生,引起輿論撻伐,教育部長蔣偉寧9月在立法院承諾1個月內通盤檢視,但時程稍有拖延,直至11月底才做成結論,要求各校刪除不合時宜、語意不清或侵害人權的校規。教師組織仍認為,現有申訴機制不足以保障學權。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4-01-08

▲2013年12月11日國教署專委葉信村(左)對於再申訴機制表示,高級中學法、職業學校法目前沒有規範再申訴制度。基於依法行政原則,在沒有法律授權狀況下,行政機關沒辦法對此著力,將回去研議把「再申訴」精神放入相關規則。(圖文/姜林佑)


全教總評論:

政府配合「兩公約」推動「人權大步走計畫」,向各級公務人員、學校教育人員宣導「兩公約」精神,全面檢視違反「兩公約」的法規與行政措施,並要求限期改善。然而,各級學校因校規、不當管教措施爭議事件時仍所聞,甚至傳出大學限制學生集會自由、阻撓異議社團成立,高中學校意圖對學生進行思想檢查等案例,顯見「學生人權的維護」仍待落實。

《教育基本法》第15條明訂:「政府應依法令提供當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有效及公平救濟之管道」,100年11月《國民教育法》修正,第20-1條增列:「學生對學校有關其個人之管教措施,認為違法或不當致損害其權益者,由其法定代理人以書面代為向學校提出申訴,不服學校申訴決定,得向學校所在地之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提出再申訴」,時至今日已事隔兩年,卻遲遲未見各級教育主管機關有所作為,學生申訴權益並未獲得完整保障。

為保障學生人權,必須建立公平救濟管道,全教總建議:

一、解決高國中小法制不一,《高級中等教育法》應進一步修正,納入「再申訴」條款,以保障學生基本權益。

二、各級教育主管機關補救法制缺失,落實《國民教育法》,立即制定公布「再申訴」機制,提供學生或其法定代理人尋求公平救濟之依循。

三、落實全面校規之檢核,刪除不合時宜之校規。評論人:林金財(全教總副秘書長)


七、PISA成績進步 學生高低落差值得正視


新聞事件:

2012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結果,台灣學生整體進步,數學第4,科學第13,閱讀第8,比上次大幅進步15名,惟報告亦點出,台灣學生個別差異有持續擴大的趨勢,標準差達116,受評國家中名列第一,比差距第二大的國家(標準差105)高出一大截。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4-01-08

▲國科會與教育部2013年12月3日下午共同發布PISA 2012台灣結果報告,台灣學生自2006年加入評比,數學素養向來表現優異,但個別差異幅度愈趨嚴重。(圖文/楊子磊)


全教總評論:

PISA的結果與應用是有其限制的,教育界對PISA的解讀應避免掉入以下的迷思與爭議:「優勢文化國家主導評量計畫」、「過度聯結國家教育政策」、「世界各國群起仿效」、「全球大聯考效應逐漸產生」、「官方對於評量解讀謬誤」、「PISA國際評比與其計畫宗旨之關連性」、「測驗科目與內容窄化界定學生的基本能力」、「國際評比的公平性與排名」等。

國人對我國學生PISA表現的重視程度往往超越測驗本質的意義。我們更應關注「教育機會平等」、「公平分配資源」和「導入更多資源到弱勢學校」,以及影響學生表現的因素:學生社經地位、新移民、學前教育、文化等。並正視國內教育問題:學校正式教師比率、學校之間資源分配問題、學生之間不因社經地位而被區隔、學校在課程和教學法的自主獨立,這些皆是正向學習環境和學生的學習成果重要的指標。

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應回歸計畫本質,長期追蹤學生表現測驗,對於分析與比較不同時期我國學生能力素養的變化,例如學生的整體表現,以及學生在頂部與底部表現的移動比例變化。提供具有意義的資訊與數據,讓國人瞭解國際上認為未來生活所需的關鍵能力。不應過度解釋評量排序及分數,應瞭解計畫背後蘊含的意義與本質,我國教育是否應全面複製?或進行適當調整,加入本土文化內含,更是我們必須深思的課題。評論人:陳崇弘(全教總專業發展中心副執行長)


八、教師法修正爭議不斷 教師評鑑尚無共識


新聞事件:

教育部推動教師評鑑入法,爭議不斷,立法院於去年5月16日舉行「中小學教師評鑑」公聽會,全教總於9月舉辦國際研討會,惟各界顯然尚無共識。支持者希望藉此淘汰不適任教師,反對者擔心破壞教學生態。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4-01-08

▲立法院長王金平於2013年12月26日接見全家盟理事長吳福濱、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薛春光等人,家長與校長團體希望行政院版《教師法》修正草案增訂第17條「中小學教師評鑑入法」能通過。(圖文/姜林佑)


全教總評論:

《教師法》重要修法方向有二:「中小學教師評審委員會組成成員之調整」、「教師評鑑入法」。首先,在中小學教評會組成成員中,增列「專家學者或社會公正人士及刪除未兼行政或董事之教師代表不得少於總額2分之1」之規定。

學校教評會既為審議教師適任與否、聘任及解聘事宜之專業委員會,其組成即應回歸專業考量,由具備教育專業的教師擔任委員,才能做出對教育現場的最適決議。引進「專家學者」、「社會公正人士」即可以強化教評會專業性、公正性之論點,亦無法經得起檢驗。

「教師評鑑入法」亦為此次修法正反雙方的重點之一。為借鏡國外經驗,全教總特舉辦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外專家分享教師評鑑之相關經驗。美國教師聯盟代表Ellen與Zeph均強調,與教師工會協商、排除學生分數成為評鑑指標、增加教育資源,是發展有效評鑑系統的關鍵,教師工會應要求協商以捍衛專業,而非被動的因應評鑑。香港教育人員專業協會葉建源總幹事亦表示教育品質的基礎在於教師的學習、反思、合作,應以教師專業發展取代教師評鑑。

國內教師工會之所以反對官版的教師評鑑,不在於其將影響教師權益,而是官版評鑑非但難以達成宣稱之成效,甚至將嚴重妨礙正常教學。在官方只要求表面化的教師評鑑之下,拯救教育的靈丹妙藥將成扼殺教育的毒藥。評論人:林莉婷(全教總集體協商暨法務中心副執行長)


九、少子化危機 衝擊高中職招生


新聞事件:

受少子化衝擊,今年全國高中職招生缺額達6萬多人,連國立高中職也有2,600多名缺額,全國有12所公立高中職招生不足,需減班22班,私校情況更是慘澹,已有多所學校傳出要求教師減薪「共體時艱」。教育部則推出應急策略,決定自103學年度起,公私立高中職班級人數同步調降2人,估計全國可挪出約8千個名額。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4-01-08

▲教育部長蔣偉寧(左)2013年3月18日表示,少子化超額教師問題,將會從減少班級人數,減少國中代理代課老師比率,由現任教師或儲備教師轉為專任教師,在5至10年內,讓國中代理代課教師比率從12%逐年降到5%。(圖文/姜林佑)


全教總評論:

今年高中職的招生,已產生縣市第一志願學校都招不滿的現象,缺額最多的國立高中需減5班,而一國立職校某科原擬招生42人,卻只招到1人且未報到,面臨招生掛零的窘境。但這並非突發事件,教育部於去年2月公布「高中職發展轉型及退場輔導方案」,即估算102年度高一新生人數將跌破30萬人,剩28.5萬人,103年12年國教上路,剩26.8萬人,接著逐年遞減至110年時,只剩19.9萬人,可見教育部早已掌握生源的變化。

全教總更是早在幾年前就已密切注意少子化及老齡化社會將帶來的可能影響,認為少子化危機將一路向上沿燒至高中職、大專院校,不時呼籲教育部應及早因應。

少子女化確實已經對各級學校造成嚴重衝擊,全教總依101年小一至國三的學生總數,推估101年至109年各縣市及各高中職招生區高中職生源總數,發現國中畢業學生自民國102年起將逐漸走低,至民國105年更加劇,在生源不足之下,尚以每班40到50人編班,至為不合理,而當前學生適性輔導與對抗霸凌工作迫切,各校在12年國教免試之後,預期學生差異性較之前為大,更需要以較精緻之班級人數編班。

危機亦是轉機,全教總建議:教育部應逐年降低高中職核定班級招生人數規劃與高中職班級人數,自明年起,在核定高中職招生人數時應同步完成5年期規劃,才能緩解少子化衝擊,順利推動12年國教。評論人:林清松(集體協商暨法務中心副執行長)


十、教師發展工會 過程一波三折


新聞事件:

教師開放組織工會2年有餘,勞權理念與學生受教權間取捨、退讓,仍有討論空間。一方面,政府目前對教師工會仍多所限制,如代扣會費、會務假等,仍遠不如企業工會;另一方面,中小學校長協會、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等團體,也質疑工會活動影響校務運作,與教師團體針鋒相對,在媒體、公開場合屢有攻防。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4-01-08

▲(右起)世新社發所教授黃德北、全教總理事長劉欽旭、政大法律系教授林佳和,2013年12月9日參與「正視工會價值,落實人權社會」記者會,教師工會備受期待落實《工會法》,成為引領社會基層勞工團結一致的表率。(圖文/姜林佑)


全教總評論:

教師工會開放成立已有二年餘,各縣市也普遍組織教師職業工會、產業工會,也組織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然而,工會法、團體協約法、勞資爭議處理法對於教師工會多所限制,使得教師工會在代扣會費、會務假、團體協約,乃至勞資爭議均多所限制,不當勞動行為屢見不顯,教師工會也成為不當勞動行為裁決案的常客,故稱教師工會為跛腳之工會一點也不為過。所以去年2月底,「國家人權報告國際審查」即指出,對教師限制組企業工會、禁止罷工有違平等原則,並應與國際規格相同。

政府對於教師工會限制已有違反基本人權,而做為教育夥伴的校長協會對於打壓、抹黑教師工會更不遺餘力。去年以來,諸多學校校長不准工會幹部以會務公假處理會務,不同意協助工會代扣會費;而教師工會提出團體協商之要求,則以「只顧權益、不顧公義」來抹黑。特別是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不斷散發新聞稿,以錯誤資料、偏頗語氣,企圖誤導社會大眾對教師工會為負面評價。

教師工會之作為可受社會評價,然校長協會刻意針對教師工會為偏頗、不理性之批評,顯現出校長欠缺人權保障之觀念。因此,學校的人權教育在這些校長領導下,該如何進行?校園人權如何落實?實在令人憂心。評論人:張旭政(集體協商暨法務中心執行長)


2013全教總十大教育新聞評析(上):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6655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世界各地過新年@【智慧藏百科電子報】
【性別教育電子報058】《青春水漾》說分明,性教育向前行@【性別教育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4-01-08』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