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2000-08-21
發報頻率:每日出刊
訂閱人數:3,39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發報時間: 2014-01-21 05:00:00 / 報主: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公益聯播]102年第四期休閒體適能班隊上課日程表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4-01-21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14-01-21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國際環境評論:頁岩氣的黃金10年本報訊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4-01-21


■倪世傑


在2013年,「頁岩氣革命」攪動了全世界的能源市場。在台灣或許難以感受到頁岩氣革命的影響,但若以台塑為例,由於台塑擁有所投資的美國廠22.59%的股份,台塑美國利用頁岩氣作為燃料,創造大量獲利,因此「貢獻」了台股每股稅後純益(EPS)1元。預料,這股風潮在2014年也將勢必延續下去。

美國的頁岩氣開發速度相當神速,當前頁岩氣已佔美國天然氣生產量的44%,這不僅使得美國的天然氣價格僅為歐洲的1/3,亞洲國家的1/5,同時,頁岩油(Tight oil)的產量也噴發了。2011年,在美國利用非常規方式開採的原油每天產量約1百萬桶,但是到2013年底已經衝高到250萬桶/日,加上常規方式開採的原油美國每日原油產量已經超越了950萬桶/日。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於去年11月公布的年度報告中已提到,到2016年美國將超越沙烏地阿拉伯,成為全球最大原油生產國。

頁岩氣的開發也改變了美國化學工業的生態,美國化工業的前景一片大好。在2011年之前,美國是化學工業原料的淨輸入國家,但是美國化學工業協會(American Chemistry Council)於2013年底發表的年度報告中提出美國化工產品的出口值將在未來5年內成長45%,到2018年出口值將達300億美元。這是因為化工業所需要的燃料價格便宜了,天然氣當中的乙烷和丙烷等碳氫化合物同時也是還可做為石油化學工業的原料。以乙烷的價格為例,2011年每加侖的價格為91美分,但到2013年底已經降到26美分。生產成本降低促進了產能擴大的需求,歐洲國家的化學工業首當其衝,已經開始醞釀裁員、關廠,包括台塑集團在內,未來幾年各大化工企業都會到美國擴大化工業的投資,麥肯錫公司認為頁岩氣可能為美國在2020年創造4%的經濟成長率以及170萬個工作崗位。頁岩氣創造了美國經濟的另一波高潮,已是現在進行式。

當前只有美國和加拿大這兩個北美洲國家進行頁岩氣商用開採作業,其它國家不是不想,而是有其它三項因素同時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一、美、加的能源開採事業確實較為發達,現在也只有美國與加拿大的能源產業熟悉開採頁岩氣所需要的水力壓裂法;其二、環境因素。開採頁岩氣需要耗費大量的水資源,同時,也會製造污染,這不僅直接與與環保運動的力量對撞,換言之,可以預期,環保運動力量較強的國家,面對頁岩氣開發此一高耗水與污染性產業反對的力量也較強,尤其歐洲國家人口密集的程度更遠甚於北美洲;其三、北美洲民眾對自然資源開放的態度上一向具有自由放任的精神,一切向物質利益看齊,地區民眾所形成的阻力較小,甚至歡迎之,也是原因之一。

英國保守黨籍的首相卡麥隆見美國頁岩氣開發帶來可觀的商業利益,也想如法炮製出另一番英國經驗。在保守黨政府的說帖中,如果英國進行頁岩氣開發工程,將可以供應英國每年25%的天然氣供應,同時帶來32,000個工作職位。不僅如此,在開發當地的社區可以在總預算100億英鎊的社區補助中分到一杯羹。綠黨籍歐洲議會議員泰樂(Keith Taylor)表示,根據英國當前政府提出的計畫書中,英國75%的土地都可以開發頁岩氣,而頁岩氣並非潔淨能源。甚至,連自來水公司都於去年11月提出他們的看法,由於英國某些地域缺水情況相當嚴重,而開發頁岩氣需要大量的水,如此一來,只得利用卡車將乾淨的水運到開發現場,並且也同樣利用卡車將被污染的工業廢水運送出去,怎麼看都不划算。畢竟,英國的水已經私有化了,任何對水源的污染都是對水公司利益的危害。現在歐盟的頁岩氣開發政策雖不明朗,但卻相當有可能往限制開發的方向發展,英國政府現在正積極地與歐盟層級以及各歐盟國家相關官員磋商,試圖扭轉歐盟可能針對頁岩氣開發的特別立法開放的方向。在現實經濟利益與環境保護的真實處境中,歐盟對頁岩氣的政策同樣是動見觀瞻。

就短期來看,頁岩氣能夠創造大量經濟成長,但美國也因此付出潛在的環境代價,對歐洲國家來說,岩層的結構與美國大不相同,看到美國土地上結出美元的果實固然令人眼紅,但誰能保證在歐洲也能一併適用?在頁岩氣的誘惑下,特定投資必帶來資源排擠,潔淨能源的路還能有多長呢?(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環境前線:複雜的期盼本報訊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4-01-21


■王舜薇


2014年初始,馬政府就放話將在今年中完成核四安檢後,於9月裝填燃料棒試運轉;經濟部更接力指出,若核四「因為政治性因素」無法在今年順利運轉,2015年台灣北部就會面臨缺電危機,「勢必得將核一、二、三廠延役」。

關於核四的各項爭點,似乎無需再多言,怪在這套說法預設了既有核電廠存在的合理性,「延役」變成了理所當然的核四替代方案,完全避談核一廠一號機其實在2018年就要面臨40年的除役年限,更不要說近年頻傳的各種老舊核電廠意外事故總是讓人膽戰心驚。依照原能會「核子反應器設施運轉執照申請審核辦法」,除役計劃須在預定除役前3年提出,到現在卻還沒個影,無能處理只好硬把延役與核四爭議掛鉤。

40年,象徵台灣走過了一個核子世代。從歷史來看,核電是伴隨殖民主義和資本主義而來的技術,若一特定技術的出現總是難以與其背後隱含的政治性切割,那麼核電廠本身就是一套被建構的政治計畫,刻意要抹除其政治性,恰恰是最「政治」的事情。讓我們再簡短回顧一下核電廠在台灣落腳的故事。

自由中國進入核能時代

「我們需要電力的迫切性,遠超過那些所謂核能先進國家──至若那些試爆核彈之舉,更不可同日而語了,對於我們而言,經濟建設也是政治建設,也是軍事建設;對於我們而言,任何建設絕非錦上添花,而是求存的措施,當導遊先生指著那個龐大的鐵蓋子,說是下面不久將發出百萬千瓦的電流,我們的祝福包含著一股複雜的期盼。」(顏元叔,〈經濟建設參觀雜感之一濛濛細雨赴金山〉,1975-03-03/聯合報/12版/聯合副刊)

已故著名散文家顏元叔,在參觀完建造中的金山核一廠後,於報端發表文章抒發感想。那是1970年代的台灣,面對後冷戰時代的世界情勢,以及石油短缺帶來的經濟危機,背負著壯大「自由中國」的使命、依舊等待有朝一日光復大陸的國民黨政府,正準備奮力一搏,試圖要讓社會大眾忘卻5、60年代的政治高壓氛圍,宣誓「拚經濟」向先進國家看齊,趕上資本主義的發展行列。

經濟要起飛,就要發展重工業,要發展工業,就得健全各種國家基礎設施。於是國家主導的「十大建設」計劃啟動,數年間,包括南北高速公路、大煉油廠、大煉鋼廠、水庫、港口、機場等陸續平地而起、各就各位,宛若十根魔法棒,即將點石成金、拉昇台灣的經濟成長。而核一廠,正是其中擔負能源供給任務的重點設施。

一如所有統治權力的正當性都需要神話,早在十大建設啟動的幾年前,圍繞核電的一連串造神運動和軟硬體準備就已悄悄展開。1955年,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成立,台電、清華大學也都陸續設立了原子能相關研究單位,並與美國簽訂「中美原子能用途和平協定」;1959年,復校後的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研究所正式開始訓練核工專業人才。

核電在政府能源政策中的重要地位,從各種規劃與宣示即見一斑。1968年,行政院通過「台灣能源發展原則」,將核能、火力列為基載電力,每年還要提撥1百億新台幣預算進行電源開發;隔年11月,政院核定核能政策,明白指出將「發展核能和平用途」,積極培養相關技術人才,隨後邀請美籍核電專家專程來台履勘設廠位置,林口、金山、鹽寮等都雀屏中選,最後決定在台北縣石門鄉(實際上地理位置更靠近金山鄉中心)建造核能一廠。1971年底,核一廠動工。

建造核一的這段時間,從政府到民間,對於發展核電將會帶來的榮景皆投以殷殷期盼、呈現極度樂觀的肯定態度,除了宣告國內將享有便宜、穩定的「準自產能源」,也大力讚揚國家科技能力的進步。媒體不時報導核一工程進度超前,還常常邀請核工專家撰文,向大眾介紹各種核電相關專有名詞。雖有零星從國外傳來的核電廠輻射外洩情事,但總體而言,對核電的疑慮總是輕描淡寫,更信心十足地認為,有國外案例在先,未來台灣必定能用科學創新,避免重蹈覆轍。

1977年11月16日,核能一廠正式運轉,加入併聯發電,各大平面媒體隔天皆在頭版報導「我國發電進入核能時代」。《中國時報》評論強調「核一的安裝操作均由國人承當、僅僅只有國外專家52人到場咨詢監督,可見我國已能技術自立」、「核電將減輕油價日趨上漲的衝擊」,甚至泰國、還有彼時仍為共產國家的阿爾及利亞,都想要來跟台電購買核電廠設計呢!

「拚經濟、壓革命」的政治計畫

雖然當年的媒體報導多半將發展核電詮釋為「跟隨世界趨勢不可免」的能源選擇,但較不為人知的是,為了蓋這座造價不斐的核一廠,台電總經理曾數度親赴美國,向世界銀行和美國進出口銀行借貸美金8千多萬元 。美國為了穩定二戰後各附屬國家的社會情勢(包括日本),避免共產力量見機滋生,表面上以「拚經濟、壓革命」跟國民黨政府達成默契、輸入核電廠,但事實上,對外推廣核電廠合約,獲利最大的還是美國的核工業者。經濟建設也是政治、軍事建設,「求存」除了經濟因素,更有小國的無奈與外交策略考量。核電廠的起源,與美國軍工複合體之間的關係不容小覷,並非僅僅是為了能源需求。

在核一啟動運轉後的8年內,核二、核三廠也陸續完成興建,6座核能機組從南到北,在台灣海岸默默運轉著。戒嚴體制下,環保意識尚未萌芽,社會大眾對於核電的認知,僅能被動從黨國控制的媒體取得,模糊地感受一種神秘的「進步科技」正在台灣的發展之路上潛遁前行。而核電廠附近的地方民眾,在資訊不足的情況下,並未採取大規模的反對行動,對於真實發生在電廠運轉過程中的問題,更無從監督。然而,所有人都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核一運轉不滿10年後,反核四、反核廢運動,竟然屢屢捲起壯闊波瀾,延續至今。

顏元叔筆下「複雜的期盼」尚盤旋不散。1980年代以來的反對運動主旋律定調爭取民主政治,結果黨國退位了,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把台灣推向鬼島,「拚(GDP)經濟」口號仍然主宰當今主流政治價值。事過境遷,面對眼前的危機和轉機,我們仍有選擇權:不把歷史創造權隨便讓渡的權利。(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專員)


(圖說)「廢核四、保國土環島接力行腳」活動,2013年11月23日到雲林縣林內鄉,鄉長邱世文(右3)與鄉親高喊「孩子,不要『核』你在一起」。(圖文/中央社)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No.200】歲末年終,溫暖大回饋PART 2~@【【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電子報】
教學方法這門課;地震國告別核電座談會@【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4-01-21』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