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媒體觀察電子報
報主: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創刊日期:2000-03-20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5,879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媒體觀察電子報報
媒體觀察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媒體觀察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0-08-20 16:00:00 / 報主:媒體觀察電子報
本期目錄
編輯室報告
重見主流的老人意象 /許雅閔
媒體新視界-爺奶電視台?! 談台灣的老年人節目/蔡永軒
8月20日︱媒體新視界—淡水社大的獨立特派員來作客
[公益聯播]人才招募
媒體觀察電子報
台北捷運一角
編輯室報告
大家好:
又好久不見了(汗顏),轉眼間暑假就要過完了,今年暑假媒觀來了5個充滿活力的實習生,也規劃未來3-4期的電子報,本週登場的是老人與媒體專題,請大家多多指教!
重見主流的老人意象 /許雅閔
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在期盼未來的生活面貌,而看似經歷一切的外界也會給你很多方針,支持著自己繼續往前,樂觀邁進。回溯自己過往的經歷,我會非常誠懇的同意這句話。當充滿想像的小腦袋瓜還在急速飛轉的小學時段時,高中生臉上成熟神采的自信常會讓我神往青年,等不及穿上小叮噹的道具蛻變成很“ㄅㄧㄤˋ“的他們;等到自己過了幼稚的高中生涯,又會期盼大學之後成為身心成熟的大人,就像電視劇中勇敢的主角們,能夠打理好自己一切,在社會規範裡面活出自己的理想人生。但是,幻想一但越過成家立業的中年之後,少說數來有十幾二十年的老年生活突然就變得毫無魅力……。環顧自己所處的現代城市空間,為何我得到關於老年生活的資訊變得好少,成了失聲的一群?
 
在現代生活中,電視廣播等傳媒普遍的成為家中一景,裡面所傳達的資訊,也逐步進入我們的思緒,改變我們對事物的想像,而老年的生活,似乎成了它們最想架空的資訊之一。我是個電視兒童,但很少有機會看到老人出現在螢光幕中,偶而在新聞、綜藝節目或者是戲劇中登場時,卻平板的如同機器人,只有幾個固定模式在重複運作。這些刻版印象不僅加深觀眾對老年生活的害怕,甚至暗示我們都應該拒絕踏入老年,追求青春永駐,因為在傳播媒體上,人只有年輕的時候才能活得多采多姿,一但到了齒牙動搖的年紀,連心靈都會跟著枯萎,過著無助又寂寞無聊的生活。
 
媒體對老人無知所創造的恐懼其實對於整體社會接受老人有很大的影響。媒體剝奪了老人同樣身為人類的定義,視他們作文化主流中的他者,使得老人無從被大眾正常看待。然而,忽視老年的現象,似乎在主流媒體中經年未變,這讓我不禁想問,難道媒體的思考比他們口中的老人更僵化陳腐了嗎?
 
老化不值得大驚小怪或者人後的竊竊私語,至少在很多獨立製作的節目中,它代表的只是人生必經的一段過程,而且值得所有人來關注。台灣的公共電視就曾經推出《爺奶搶時間》為老年人完成他們一生的夢想。在節目中,他們展現出生命時刻都很珍貴的價值觀以及樂觀的生命態度,使得所有人都記起心靈滿足的重要,而不會著重在膚淺外在的探討與放大。同樣是公式所製作,前陣子才剛下檔的《五十真來電》則是在探討老年人的愛情層面。節目讓參與電視相親的老人有機會健康的說出自己的情感,杜絕了歧視老年愛情的可能,也讓大家感受他們青春可愛的一面。
 
公共或獨立媒體製作的節目固然能形塑老人多樣化生活的一面,但是就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只能從單一(公共)媒體看到老人生活的介紹,其實是一件怪異的事情。現下我們需要的,應該是主流媒體來重新省思他們對待老人的態度。如果主流媒體也能推出注重收視品質而不只是收視率的節目,如果有哪一個媒體高層願意意識到自己的衰老方式與他們呈現的老人方式的不同,重新思考老人節目在商業利益下的各種可行性,說不定我們可以稍稍的、慢慢的改變現狀。   
媒體新視界-爺奶電視台?! 談台灣的老年人節目/蔡永軒
「老人節目」這名詞在台灣的電視圈好像很陌生,在我們印象裡好像有又好像沒有,可能八點檔本土劇或是特定一些宗教電台就會被歸類為老年人愛看的節目,透過媒體再現更是強化了一般大眾對於老人的刻板印象。老人節目的類型其實可以很多元,但在台灣以老人為主所製作的節目相當少,相對來看,北歐國家的老人節目卻相當多元豐富。主持人蔡蕙如表示,媒體應該要找到老人對於節目的需求,多半的老人因為缺乏陪伴,而電視替代了這一角色陪伴老人平時生活,但面對漸漸高齡化的社會,媒體又該如何因應並提供需求呢?本集邀請公共電視地方特派員周傳久先生來談談目前台灣媒體產製的老人節目並以其和北歐做比較。
 
首先,周先生提到,全世界的老人所看的節目不是僅限於針對老人所製作的節目,其它性質也都會看,但許多老人不是看電視,而是被電視看,因為他們把電視當成平時生活的娛樂,在台灣,沒有太多的節目可供老人選擇,業界也較不積極與建設性地去做長久性的老人節目,大多仍以商業利益做考量;反觀北歐電視台,她們發現了這些需求,進而製作了一些長久性的老人節目,甚至還有老人電視台,回過頭來看我們台灣,媒體競爭利益求生存,大多還是選擇了能夠賺叫多錢的節目,像是賣藥,創造情境讓老人有種歸屬感之類的,不然就是老人刻板印象被定型,很少在媒體環境中成為主體,總是扮演附屬的角色去襯托年輕人。對此,主持人蕙如說,媒體非刻意去醜化老人,而是我們平時生活去看待老人的價值觀已經佇立,自然地套在所有老人身上。
 
從北歐的電視媒體來看,周先生以他的經驗表示,2004年在芬蘭看到的老人節目至今,老人節目已發展到了第五代,2005年荷蘭更是成立了收視群以老人為主的電視台,節目內容有許多面向,像是有做延緩失智、海外社會服務工作或是學習新的適應社會的方式;另外周先生也提到,這些國家看到了老人的需要,包括建設看護學校等在內,以及一些福利政策,同樣地電視節目也發現了這一塊的重要性。
 
反觀這些北歐國家,台灣對於老人的價值觀和政策,其實是有很大的差異。周先生表示,由於台灣整體環境朔造出來的觀念,同樣地也使得媒體在產製的過程中,不太容易注意到這個族群的觀眾,甚至從各個更多不同的面向多做考量及規劃設計,要解決這個問題,他強調,媒體真正應該做的是找到老人的生活需求而非收視需求,了解老人的生活需求才會知道節目該放哪些內容,同時也透過這些節目讓社會大眾了解更多的老年生活共識,使大家的價值觀改變,讓節目不再只有消費的內容,而是創造更好的公共領域,畢竟每一個人都會老,面對即將到來的高齡化社會,台灣可以如何仿效這些擁有良好社會福利制度的北歐國家,創造出給優質的媒體環境,想必是全民所要做的課題之一。
8月20日︱媒體新視界—淡水社大的獨立特派員來作客
主持人:管中祥、蔡蕙如
來賓:淡水社大「搞懂媒體—做個獨立特派員」課程學員
頻道:教育電台(FM101.7全國聯播)
時間:8月20日(五)下午六點五分至七點
淡水社區大學,每周六早上有一門有趣的課程「搞懂媒體—做個獨立特派員」,這堂課的目的,除了要引導學員去省思主流媒體的訊息內容,另一方面則是教大家如何利用多媒體發聲。
一般人對於新事物會產生排拒的心理是理所當然,尤其對45歲以上之成年人而言,網路科技可能是陌生、不熟悉的,然而今天我們邀請到了學員徐大哥、朱大哥、陳大姐和曹大哥和大家分享他們的學習經驗、對媒體的看法,還有排定在9/4的成果展,四位學員的影音作品所關注的主題。
推薦訂閱
【展翅】展翅協會守護兒少多年有成 連續破獲大型兒少色情網站@【台灣展翅協會電子報】
【台權八月份電子報】集會遊行與非暴力抗爭@【台灣人權電子報】
轉寄『媒體觀察電子報第249期 - 老人與媒體』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