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目擊者電子報
報主: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創刊日期:2009-07-07
發報頻率:雙週刊
訂閱人數:40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目擊者電子報報
目擊者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發報時間: 2011-09-30 16:00:00 / 報主: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公益聯播]捐款滿1031元,送<上蒼選了你>深度了解燒傷重建歷程
【焦點話題】台大新聞論壇:旺旺跨有線系統 學者憂市場集中

跨媒體市場集中座談會結束後,出席與會的旺中寬頻公司2位代表律師(左一、二)上前與學者林惠玲(右一)、鄭秀玲(右二)討論跨媒體集中度KEK值的計算方式差異。(記者宋小海攝)



按編:9月29日台大新聞所、媒體改造學社、台大社會科學院公共經濟中心於台大新聞所舉辦:媒體巨獸來了嗎?跨媒體市場集中座談會,與會學者分別為林惠玲(台大經濟系教授兼台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兼也是媒體改造學社召集人、張錦華(台大新聞所教授兼台大人口中心主任)、鄭秀玲(台大經濟系教授兼台大社會科學院研發分處主任鄭秀玲),在此會議中他們分就旺中寬頻併購後對媒體是場所造成的影響進行討論與分析。本篇為該場論壇之報導


【記者戴智權/9月29日台大新聞所報導】2010年年底,旺旺集團負責人蔡衍明、國泰金控前董事長蔡鎮宇與東森國際董事長王令麟合資成立旺中寬頻,以762.5億元併購全台第一大有線電視系統。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於九月初曾舉行一場聽證會,但社會各界仍有許多質疑。因此,台大社會科學院公共經濟中心、台大新聞所、媒體改造學社於29日聯合舉行「跨媒體市場集中」論壇。與會的經濟學者與傳播學者均呼籲NCC不要輕言通過本案,避免言論市場過度集中。

頻道與系統將被壟斷

 台大經濟系教授兼社會科學院研發分處主任鄭秀玲表示,根據NCC提供的資料,蔡衍明在海外透過五層轉投資,以外國人的身分回台灣併購中嘉網路。她質疑,蔡衍明的動機為何?本案如果一旦通過,旺旺集團不但掌握頻道,也持有系統台,言論市場將過度集中。

    台大經濟系教授兼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林惠玲若採取德國KEK的計算模式,應該將各媒體的市占率和其權重相乘後加總,即為跨媒體的集中度(KEK值)。如果,跨媒體集團之KEK值高於30%就否決其併購申請案.。根據林惠玲與鄭秀玲教授的計算,本併購案一旦通過後,KEK值將高達139.75%,完全超過合理的範圍。換句話說,言論市場過度集中,影響台灣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的發展。


言論自由最黑暗之時

 台大新聞所教授張錦華認為,媒體就是要呈現多元聲音,讓資訊隨手可得。以中國時報過去的表現,接受中國政府許多置入性行銷,報喜不報憂,這不是媒體該有的表現。兩年前,旺旺集團入主三中集團,對於發表質疑言論的傳播學者及記者提告,她說明,這是「台灣言論自由最黑暗的時刻」。

    張錦華引用國內傳播學者陳炳宏的研究,旺旺集團入主三中後,一星期播了八次的超級星光大道。中國時報的影劇版,報導中天節目比以往多了四倍。她說明,這就是媒體產權集中的後果,「過去,我們讓很多家媒體洗我們的腦;但集中之後,只有一家媒體洗我們的腦」。她提出嚴正的呼籲,「嚴防媒體產權集中化」。

    她分享她蒐集的報紙,中國時報有大量來自中國省、市政府的置入性行銷,這些都不能稱作「新聞」。因為,這些報導「同一口徑、正面報導」,也沒有平衡報導,更重要的是,缺乏實質議題,沒有後續監督。對於台灣的民主政治發展,並無助益。

關鍵在水不在於水管

 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也是媒體改造學社的召集人馮建三指出,台灣的閱聽人都不滿意,要如何改善內容,才是政府要施力的關鍵。他將有線電視的線纜比喻成水管,閱聽人收看的節目內容為水。重點在於讓民眾喝到好水,至於用哪一條水管傳輸,並不重要。

    NCC目前想調整有線電視的經營區,從51區減少至22區,鼓勵跨區競爭。目前,政府以科技思維強力推動數位化,認為數位化後就解決許多問題了。馮建三主張,重點不在於有線電視能否跨區,也不在於是否數位化,而應該將重點放在內容的產製。有好的內容,閱聽人才能喝到好喝的水。他認為,政府沒有一個協調的單位可以扶植文創產業的資產累積。發放預算也以「天女散花」式的發放預算,卻沒有詳細檢視是否有文化累積的成果。

    馮建三指出,政府應以政策引導,提出有效政策,達到公私平衡、並要求業者盡公共責任,以促進公共利益。

    他認為,NCC可以考慮兩個努力方向。一、成立影音基金,向業界課徵特定金額,成立影音基金,投入內容生產。二、導引有線電視全國成立一家(如中華電信),現有業者以資產值折價,取得新系統的董事席次。NCC並設定條件,讓有線員工、消費者、社會專業公正 人士及政府各在新系統取得若干(外部)董事席次。理由有二:一、滿足業界擴大規模的要求,就可要求業者提撥充分資源製作節目。二、降低特定私人財團的影響力。


 
【記協會訊】記協第11屆第2年會員大會 盼建自律喚公信

 文/秘書處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第11屆第2年會員大會,於9月25日在NGO會館舉行,除了報告第11屆至今共18個月工作內容及財務報告,主要另針對今年7月出爐大法官釋字689號,探討〈社會秩序維護法〉第89條之2被認定合憲後,對於新聞工作的影響,更邀請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秘書長鍾宜杰出席表達看法。

 
有新聞自律才能談社維法
 
 鍾宜杰指出,在蘋果日報攝影記者王煒博跟拍釋憲出爐後,新聞攝影研究會成員經過討論後,建議同業儘量採取不具攻擊性的採訪拍攝影方式,例如避免貼身使用閃光燈,他更指出,其實目前身在第一線的新聞記者並沒有判斷「公共利益」權力,而受制於新聞主管指示,因此必須釐清新聞機構與記者個人之間的關係。
 
 在現場與會記者討論中,皆認為釋憲案由不具公共利益,並未有人反對。攝影記者王煒博跟拍企業少東苗華斌,但苗華斌個人權力其實未能對公司經營、股東利益以至社會大眾有所影響, 其個人情事與公益利益確難稱有關。


針對大法官會議釋字第689號解釋文,鍾宜杰受邀參與記協會員大會,並代表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表示看法。(圖/記協)


鍾宜杰則認為,雖然法官把裁量權力推給警察,但更應該思考新聞專業到底是什麼。釋憲結果其實反映社會普遍不信任新聞媒體,如果〈社會秩序維護法〉第89條之2廢除又若何。鍾宜杰說:「新聞同業應該展現自律與專業力,才能表示有討論社維法的正當性。」
 
反新聞置入仍然持續
 
 記協會員、今週刊社長梁永煌則表示,期待記協可以針對新聞自律列為重點工作項目,無論業界老闆、主管如何回應,都可為新聞界留下反思紀錄。
 
 記協會長林朝億則除了簡報今年出爐的2010台灣新聞自由年報, 也針對年報記錄去年下半年度的「反新聞置入運動」中,指出近期將延續這股能量,由記協等媒改團體要求總統與立委候選人,簽署禁絕新聞罝入的承諾文件。


 
【國際瞭望】警、政濫權限訪 港媒串連力爭新聞自由

文/胡麗雲(國際記者聯會(亞太區)中國項目經理)


 香港自1997年回歸中國大陸後,能否維持新聞自由,自然成為一項國際關注議題。香港記者協會在回歸10周年時,曾委託香港一所大學向業界及公眾進行獨立調查,當中便發現有58.4%新聞從業員認為香港的新聞自由比回歸時有所倒退,主要原因是業界自我審查,其次是政府加強控制資訊的發放等。另外,近六成受訪新聞工作者認為業界的自我審查較10年前嚴重,主要表現在淡化中央政府的負面消息或淡化忖度中央認為敏感的消息,其次較多表現在淡化對傳媒老闆或其相關利益的負面消息。

 2011年下旬,距離1997年回歸只不過14年,香港新聞界受到的壓力逐漸外露明顯,更罕有地出現記者被香港警方予以拘捕及指控涉及刑事罪行!


警方濫權 記者遭殃

 7月1日,既是香港回歸中國大陸之紀念日,又是香港人自回歸後每年都舉行的大型遊行的日子,香港新聞界包括駐港的其他海外傳媒都會全力應付,近數年間的遊行更吸引不少公民記者採訪。也許因此,香港警方亦嚴陣以待,除派出大量軍裝及便衣的警察,今年更首次在記者拍攝警方抬走示威者時,以記者未能即時交出記者證為由,分別扣查新唐人電視台蔡姓實習記者、網路電台「青台」公民記者張先生。拘押逾10個鐘頭後,警方更將實習記者予以逮捕。事後,香港警務處處長曾偉雄仍堅持否認事實。

 香港警方濫用自己的警權仍未停。8月11日,3名分別任職於明報、星島及資本壹週的記者,於新政府大樓登記並取得訪客證後,在新建的政府總部內就安全系統進行實地調查,卻被警員指控企圖爆竊而扣押至少六個小時。同月18日,Now電視台薛姓攝影師採訪中國副總理李克強先生訪問九龍麗港城時,被一名便衣兼拒絶透露身份的男士用手遮擋鏡頭,當他向在場一名軍裝警員投訴,該名警員竟未有理會處理。

 此外,更有多名記者因採訪李克強在港的行程,竟遭警員進行涉及侵犯隱私的「安檢」搜查,其中一名記者的錢包更遭警員在沒有理由下搜檢;更有攝影記者因未有理會警方的要求把採訪線向後移,立即遭警方以「叫大貨車來」威脅記者後移。


官方回應荒腔走板

 香港記者協會就李克強副總理訪港,記者採訪受阻的投訴個案已錄得28宗。無奈,記者採訪權受遞奪的事例不囿於香港警方。在李副總理訪港約20個活動中,記者一直未能獲悉其行程之餘,香港政府公布的活動中,記者的採訪權更少於一半,餘下的活動就由香港政府新聞處包攬負責,並把有關的片段刪剪後方發放予所有傳媒及上載到官方網站。當香港傳媒抗議,香港政府就不斷以地方淺窄為由解釋,合理法香港政府部門包攬的需要。

 香港政務司司長唐英年被傳媒追問副總理訪港的安排及記者被遞奪權利兼遭干擾時,更發出「完全垃圾論」作出回應,而香港警務處處長於8月29日在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調查事件時,更突然以「黑影論」來解釋警員阻撓攝影記者攝錄是一場誤會所致。


記者發動遊行、著黑衣抗議

 凡此種種粗暴阻撓兼事實的否認,立即掀起香港新聞工作者的強烈反彈。香港記者協會及香港攝影記者協會在香港境內進行抗議,除了在8月20日發起遊行,抗議香港政府踐踏採訪權;兩會之後在9月12日即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時,呼籲所有新聞工作者穿上黑色衣服,以示對警方的粗暴行為作出抗議。在此期間,有新聞工作者更主動協助設計及製作一件印上「我不是黑影」的黑色T-shirt,好讓新聞工作者在12日穿上。此外,香港記者協會及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要求約見香港警方及政務司司長,就記者遇上的阻撓及採訪權被褫奪表達不滿及洽商。

 另方面,亦有新聞工作者聯繫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澳門記者組織及個別大陸記者在12日以行動支持,同樣穿上黑色衣服表達對執法人員濫用權力的不滿。終於,在短促的時間內,一群新聞工作者支持,有些大陸記者更哪管可能面對「喝茶」的壓力。國際記者聯會在整件事上,亦予以支持,更曾去函香港特區行政首長曾蔭權、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及其他官員兼立法會議員表達關注,並在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會議上表達關注及陳述海外國家政府的處理做法。

 凡此種種活動,由境內以境外,由組織以致個人的投入,由議會外以致議會內,都因為每個人、每名記者、每個組織,甚至每個社會,都應該知道知情權的重要性,故權利被踐踏,遞奪,甚至蒙騙,所有活動都應該自自然然地出現,所有連繫都應該自自然然地繫上,所有討論都應該自自然然地進行,否則一個自由、尊重人權的公民社會就會很容易沒聲沒色地消失,所以,要避免消失,唯一的做法就是行動!


【新聞人語】在聯合報 一個人用攝影機「寫」新聞

文/蔡青縈(聯合報內容發展處影音部記者)


 大學時代,我所就讀的是新聞系,一直以來都偏好影像工作的我,在學校裡對於只是坐在電腦前排版,或是寫寫稿子等等的課程,並沒有多大的興趣,反到加入了校內電視台,實際參予新聞工作的每個環節,從規劃內容、拍攝、後製到整個節目的製播等。儘管學校電視台,一周只播出一集30分鐘的新聞,我卻過得充實又樂在其中。

 畢業之後,親戚朋友得知我踏入社會的第一份新聞工作,就是在老字號的大報社工作,多半表示:「那妳負責哪一方面的新聞?下次我看聯合報會注意看妳的報導文章......」每當這種時刻,我總是會多花一點時間為自己解釋,也是宣傳公司政策的變化。

「我負責的不是典型的平面報導,聯合報現在有一個網路平台,專門播出影音新聞,就像電視上那樣,我們也有主播串起整節新聞。」

「哦,所以就像電視台的記者那樣,會有一個人拿攝影機跟妳出去採訪?」

「不會,我們通常一個人出門採訪。只要一個人,就可以做所有事,文字的工作、攝影的工作、剪接的工作,甚至有時候還要自己開車。」

「所以妳一個女孩子也要扛攝影機?這樣很辛苦耶!」

而到最後,我總是回答說:「不會啊,我很喜歡。」
  
 和一般電視台記者,又有所不同的,是我們因為記者人數不夠,每一類型的新聞都要接觸,從我的主線政黨線,到生活、娛樂、體育,我幾乎都跑過,也因為這樣,和自己主線上記者的交流就少了,也常常造成工作時,到一個現場,迎接我的是一頭霧水的主辦單位。

「聯合報?剛剛不是報到過了嗎?而且妳怎麼是帶攝影機?」

「我是影音部的。是不同部門,所以要再麻煩您再給我一份參考資料。」

「好,那給妳兩份,等一下你們攝影來就不用再領了。」

「一份就可以了,我只有一個人。」
  
 兩種常見狀況讓我深深感受到各報社都正面臨轉型。從前讀報的讀者,有絕大部分已經轉移成為打開電視,或是點擊滑鼠上網吸收資訊;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更是大舉搶攻市場。方便,又不會留下一堆等著回收的報紙,每天跑到便利商店買報紙,已經不是首選。我所待的部門,正是在這個趨勢之下所成立。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資深的平面記者,寫出來刊在報紙上,一篇動輒上千字的報導,它的價值還是我們影音記者無法取代的。平面報導,往往有深度也有廣度;由影音呈現,視覺上多了動態畫面,但在短短1分半鐘內,交代完了重要資訊,卻也少了更精確分析。新趨勢下,資深平面記者與菜鳥影音記者的摩合,還得加緊。


 
推薦訂閱
目擊者電子報-NO.38(言論自由的隱憂)@【目擊者電子報】
無主旨@【嗷雜誌】
本期目錄
【焦點話題】台大新聞論壇:旺旺跨有線系統 學者憂市場集中
【記協會訊】記協第11屆第2年會員大會 盼建自律喚公信
【國際瞭望】警、政濫權限訪 港媒串連力爭新聞自由
【新聞人語】在聯合報 一個人用攝影機「寫」新聞
活動廣告
「反收買新聞」聯盟成員
GLCA幸福生活站
人本教育基金會
千里步道籌畫中心
大龍峒文化工作室
中國民國關懷生命協會
中華民國自由通訊傳播協會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中華民國唐氏症基金會
中華民國唐氏症關愛者協會
中華民國振鐸學會
中華民國脊髓損傷聯合會
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
中華民國殘障聯盟
中華民國無障礙科技發展協會
中華民國學習障礙協會
公平稅改聯盟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反彰火聯盟
水美公害抵制協會
水患治理監督聯盟
主婦聯盟台中分會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北一女中家長會
台中市大墩社區大學
台中市屯區社區大學
台中市文山社區大學
台中市社區婦女成長協會
台中市海線社區大學
台中市基督教青年會
台中市醫界聯盟
台中縣山線社區大學
台北水噹噹姊妹聯盟
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
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
台北市內湖保護區守護聯盟
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
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
台北市暹宸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
台北律師公會
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
台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
台南市東門城腳文史工作室
台南市社區大學
台南市後驛文史工作室
台南市環保聯盟
台南新化社區大學
台南縣七股海洋保護協會
台南縣北門社區大學
台南縣南關社大學
台南縣曾文社區大學
台南縣新營社區大學
台灣二十一世紀議程協會
台灣人民監督法院協會
台灣人權促進會
台灣大學大學新聞社
台灣女人連線
台灣女性影像學會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
台灣北社
台灣母語教師協會
台灣母語聯盟
台灣永續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台灣自由緬甸網絡
台灣和平草根聯盟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
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
台灣社會福利總盟
台灣青年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
台灣青年綠人
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
台灣紅絲帶基金會
台灣納稅人聯盟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台灣基督徒社會工作人員協會 
台灣基督徒學會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
台灣教師聯盟
台灣部落格協會
台灣都市更新公正促進協會
台灣勞工陣線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台灣媽祖魚保護聯盟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
台灣農村陣線
台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
台灣圖博之友會
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
台灣環保聯盟
台灣環保聯盟台東分會
台灣環保聯盟屏東分會
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籌備會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打狗驛古蹟指定聯盟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永續台灣文教基金會
皮繩愉虐邦
仰山文教基金會
全國家長聯盟
全國勞動者家長聯盟
全球綠人台灣之友會
吉星福張振芳伉儷文教基金會
同志諮詢熱線
地球公民基金會
竹掃把聯盟
老高雄文化行動紀錄
沙遊治療學會
亞洲大學進修部社工系友會
兒少媒體監督聯盟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宜蘭社區大學
府城舊冊店
板橋護樹聯盟
松菸公園催生聯盟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花蓮鄉村社區大學
花蓮縣日安花蓮協會
青平台基金會
青年勞動九五聯盟
青年樂生聯盟
信義綠鑽森林公園
南方野盟
南方影像學會
屏東縣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
柳河文化工作室
洪雅書房
看守土城愛綠聯盟
看守台灣協會
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
紀錄片職業工會
美濃愛鄉協進會
苗栗縣社區大學
首都詩報
桃園大堀溪文化協會
桃園脊髓潛能發展中心
桃園縣成人暨社教推廣協會
桃園縣社教協進會
桃園縣勞工福利協進會
桃園縣媒體文化推廣協會
桃園縣新聞記者公會
桃園縣環保協會
桃園縣讀經推廣協會
草山生態文史聯盟
高雄市公民監督公僕聯盟
高雄市身心障礙聯盟
高雄市社區大學促進會
高雄市柴山會
高雄市產業總工會
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
高雄市輔育人員職業工會
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
高雄縣旗美社區大學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
基隆社區大學
婦女救援基金會
婦女新知基金會
崔媽媽基金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陳定南教育基金會
媒體改造學社
開拓文教基金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傳播學生鬥陣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
新三才文化協會
新北市三重社區大學
新北市三鶯社區大學
新北市永和社區大學
新北市林口社區大學
新北市板橋社區大學
新北市淡水社區大學
新北市愛家發展中心
新北市新店崇光社區大學
新北市瑞芳社區大學
新北市樹林社區大學
新北市蘆荻社區大學
新竹市公害防治協會
新竹市青草湖社區大學
新竹市風城社區大學
新竹市香山社區大學
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
嘉義市社區大學
嘉義市洪雅文化協會
嘉義玉山旅社
嘉義秀明自然農園
彰化環保聯盟
綠台文教基金會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綠色協會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
綠農的家
綠黨
臺北市士林社區大學
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
臺北市北投社區大學
臺北市松山社區大學
臺北市萬華社區大學
臺灣小留學生家長協進會
鳳邑雙城古道文史工作室
樂山關注團
樂活台灣協會
澄社
澎湖反賭聯盟
澎湖縣社區大學
鄭南榕基金會
勵馨社會福利基金會
環境法律人協會
環境保護聯盟
雙和護樹聯盟
羅東社區大學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2010年記協反新聞置入短片
記協敬請捐款
懇請各界支持,重視媒體改革;

歡迎小額捐款,創造社會未來。


捐款方式及帳號:

郵政劃撥帳號:18905850 

戶名: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台灣銀行(004)信義分行

帳號:054001050713

戶名: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媒體觀察












記協贊助委員
何榮幸、楊偉中、陳世敏、蕭裕正、許立明、陳菊、陳進榮、鄭光華、中國時報調查採訪室、高雄市政府、大都會人壽、維得企業、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黃麗蓉、黃茂泓、民主進步黨、張瑞欽、簡竹書、黃哲斌、詹雅雲、簡竹書、郝龍斌
轉寄『目擊者電子報-NO.39(集中化的媒體圖像)』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