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生命解惑的「幸福瑜珈」─體驗式瑜伽─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December 01,2015好書推薦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喜馬拉雅」派瑜珈大師Swami Veda Bharati,韋達大師)的作品。從中譯本第一本的「心靈瑜珈」到「拙火瑜珈」到去年底上市的「幸福瑜珈」,每一本都是我時常閱讀的好書,給我很多心靈的滋養,也解答很多心中疑問。
這次Monica向大家推薦這本「幸福瑜珈」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本。本書一開章明義就點出現代人的疑惑:心為什麼不平靜?只有打通內在的任督二脈,和時時刻刻都有愛,才能讓混亂的思緒慢慢的清明下來。
另外,大師提到,瑜珈不是扭來扭去的體位法才是瑜伽練習,謹言慎行也是瑜伽,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時時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起心動念,就是一個很好的瑜珈練習。
至於很多人提到的「業」(Karma)大師也有很多說明。在此,我摘錄一些覺得很有深意的句子,供各位參考。
「業的第一條原理是,我們的每一個念頭和經驗都會留下「心印」(imprint)。這心印不只是留在個人的意識中,也會留在宇宙的意識中,並在個人和宇宙之間許多層次的集體識中留下印記。」
「業的第二條原理是:心印必會招到相似的效應。這效應根植於人的內在。當內在的效應累積相當的勢能,它就會發生出來,變成思想,成為人外在行為和言語的推動力。外顯的行為和言語又會在人的週圍留下印記,由此招至相似的效應。」
「其實,業的意思不是命運,不是Kismet,並無宿命之意。業的哲學是,人要為自己的行為和遭遇負完全的責任。業不是從外面生起的,它的源頭不在我們自身之外,我們一定要檢視自己的內心深處,看看自己在意識中留下了哪些心印,而這些心印又會招致什麼效應,當效應發生出來,會在周圍留下哪些新的印記,又招致什麼反應。」
「心念的生起大致可分為兩種來源。….第一種是被外在事件所觸發,第二種是由內在的事件所觸發。前者 在外在事件 觸發後成為我們的心念,也就是轉化成了內在的事件。….人一旦通過感官獲取了經驗,這種經驗會立即成為其心念的一部分,也就是融入到了人的心念中。所以,我們見到的事件 其實是自己的心所製造,又再次加工出來的影像。」
「印度吠陀哲學的主流體系有所謂的六論(六派),其中一派叫「彌曼沙」。….這派認為:人的行為,如持咒、祈禱,會產生非常細微的能量,就叫做業力,它將儲存在人的內在,待時機合宜,就會生出果來。「彌曼沙」派哲學不認為是有個神在接受人的供養,被人的善行所打動後才用善果作為獎勵。它的理論是,人的行為與咒語本身就蘊有能量,那就是視,就是神性。所以,他們主張,不是神塑造了人,反而是人在造神。人能造神,是因為人的善行替他自己生出了神聖的能量。」
韋達大師單是在「心印」這個名詞做了很多且深入的解釋與舉例,但我不在此摘錄其文字。Monica希望每個追求心靈成長的朋友,買一本「幸福瑜珈」回家,慢慢品味大師一字一句的力量和意涵。不斷反複地琢磨,才能淬鍊出屬於自己的內在。
最後,我送給各位朋友一句我很喜歡韋達大師的一句話「智者不以經驗為師」因為新的經驗絕對不會完全相同。過去的環境和此刻也絕對不同。新的結局不一定會重復舊模式。所以人不能用過往的經驗和思維來處理當前的局面,一定要更新思維的方式。如何更新?靜坐的功夫愈好,其他方面的學習就愈容易,在處理人生問題的時候尤其會更加得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