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文化部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重建報
報主:文建會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營造團隊
創刊日期:2010-07-08
發報頻率:雙週刊
訂閱人數:79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文化部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重建報報
文化部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重建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文化部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重建報
發報時間: 2012-08-01 05:00:00 / 報主:蘇之涵
本期目錄
【社區重建人物誌】執子之手,愛在社區─台南南化玉山社區 洪文隆與劉惠瑛
【重建消息】再造大阿里山風華順利推動 & 高士永久屋啟用
友好連結
關於本報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報頻率:每月兩次
主辦單位:文化部
承辦單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協力單位: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
、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臺灣藍色東
港溪保育協會、臺東縣南島社區大學
發展協會

執行編輯:蘇之涵、陳思安
聯絡方式:
臺北市忠孝東路一段138號11樓
TEL:02-23930629
傳真:02-23216487
Mail:admin@cesroc.org.tw
Web:http://sixstar.cca.gov.tw/frontsite/、
http://recover88.blogspot.com/


[公益聯播]信義、南港區身心障礙者資源中心-徵求行政志工!!!!
【社區重建人物誌】執子之手,愛在社區─台南南化玉山社區 洪文隆與劉惠瑛

編按/重建,不單單只是環境的重建,更重要在於人的重建。文化部配合社區組織的重建工作,也秉持培育社區人才的使命,於社區內培訓社區營造員,使他們能成為社區重建工作的靈魂人物,引導社區創造美麗新家園。

文化部的社區重建工作即將告一段落,我們再次訪談社區營造員們,回顧兩年的來時路。在
這一系列的成果訪談中社造員們侃侃而談,談挫折與壓力,也談收穫與成長,透過我們的手,說出社區營造人才培力的苦功夫,也說出重建社區裡最認真的故事。


採訪撰文/毛穎潔

「我是真心希望居民能夠使用這個場所,能夠熟悉它、喜歡它,不會對它感到陌生。」重新整理後的活動中心,的確成為洪文隆理想中的居民聯誼地:每逢佳節慶典,總少不了一陣喧騰;居民們可以自由使用裡面的卡拉OK、桌球桌等康樂器材、也可以與老朋友悠哉地聚會、並利用時間參與社區教室的課程。一棟閒置的蚊子館,終於有了笑聲、有了價值、有了生命。


【社區重建人物誌】執子之手,愛在社區─台南南化玉山社區  洪文隆與劉惠瑛
(三位玉山社區的營造員,左邊兩位為洪文隆、劉蕙瑛夫婦,右邊是去年年底加入的生力軍李培蓮。)


話說玉山

提到「玉山」二字,總讓人想起台灣的第一高峰,腦中幾乎就要勾勒出那高峻的山貌、陡峭的絕壁、以及每到冬季時那山巔上的靄靄白雪。然而這裡的「玉山」,卻是盛產芒果、龍眼、荔枝等水果,熱情而秀麗的平原社區。

台南市南化區玉山社區,全境約18平方公里,人口約在一千人上下,與高雄市甲仙區相互接壤,是南橫公路的起點,作物以水果為主,幾乎一年四季都有收成。除了產業之外,境內更有全台最宏偉的一貫道集會場所「寶光聖堂」、以及供應大高雄、大台南飲用水的「南化水庫」。緊鄰水庫的玉山社區,因被劃定為水源保護區,故仍保有相當傳統的農村風味。


【社區重建人物誌】執子之手,愛在社區─台南南化玉山社區  洪文隆與劉惠瑛
(玉山的特產-「烏魚子芒果乾」,一顆愛文芒果只能作成兩片,烘乾完成的果乾還會仔細修剪邊緣過乾的果肉,金黃飽滿的色澤與甜度成了芒果乾的極品。圖片提供/洪文隆。)

農村,總與人口流失與老化畫上等號,玉山社區也不例外。在這裡,由於人口結構嚴重斷層,導致勞力資源不足、閒置空間過多,文化傳承也出現危機。莫拉克風災之後,雖然沒有屏東、臺東那樣損失慘重,卻也傷了元氣。而洪文隆與劉惠瑛的介入,為這風雨飄搖的水果之鄉,重新注入了活力。


一雙手的千百種可能─清潔員洪文隆V.S營造員洪文隆

與洪文隆大哥見面,是在一個悶熱的周日午後。我們約在山腰的景觀咖啡,山的另一邊黑雲壓境,恐怕就要下雨。洪大哥熱切地談著自己關心的幾個社區的景況,也好奇地打探其他社區的消息,他的妻子劉惠瑛則安靜地坐在一旁,聽著自己的丈夫細數社區的種種,嘴角淺淺勾著一抹笑意。

「做社區就是做好玩的!做爽的!要了解居民真正想要什麼,然後想辦法去滿足他們的需求。」洪文隆信心滿滿地說著,眼神中閃爍著一絲調皮的光芒。原本只是對造景很有興趣,而去參加了農村人力培訓的課程,沒想到在課程中接觸到社區營造的訊息時,便一頭栽了進去,除了在網路上蒐集相關的資訊,他也跑遍各地,就為了參加相關的課程。「我平常日上班,假日都在上課,一年就上了400多個小時!」、「已經好久都不知道什麼叫放假了!」,語句上乍聽之下有些埋怨,但從他臉上得意的笑容可以知道,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他沒有後悔。

從事社造十餘年的洪文隆,有一雙非常厚實的手掌。平日擔任清潔隊工作的他,總是笑說自己「平常是收垃圾的手,下了班就變成做社區、寫計畫的手」。從前因為社區營造而開始接觸傳統技藝的課程,洪文隆擅長竹編,也常將這項技藝融入在社區教室裡;為了紀錄社區的成長,他開始玩攝影,現在使用的相機已經是專業等級;他也曾經學習木工,憑著撿拾回來的廢料,與太太一起製作出一張張獨具心裁的木椅。因為社造,洪文隆意外地為自己、也為社區開創了無限的可能。


創造共同記憶  重拾往日笑容

開始接觸社區營造之後,洪文隆第一個投入的,便是自己的故鄉─台南縣南化鄉中坑社區。由於中坑社區轄區細長,從1號到170號長達17公里,加上村中都是長輩,行動不太方便,因此村頭與村尾的鄰居可能30幾年都沒有見面的機會。洪文隆試著辦了一個活動,將居民集合起來,「你可以看到他們那種跟老朋友好久不見的眼神,那種感動不會假,讓我們做得也很開心。」這樣一個簡單的理由,成為洪文隆鍥而不捨的動力來源。


【社區重建人物誌】執子之手,愛在社區─台南南化玉山社區  洪文隆與劉惠瑛
(包粽、蒸粿、做風味餐,這些再家常不過的事物到底有何魅力?一起做的歡喜,看見老朋友的歡喜,用食物傳遞溫度與滿足的歡喜,情感連結形成細密的網絡,再延伸出生活的創意可能。
圖片提供/洪文隆。

莫拉克風災之後,許多資源陸陸續續挹注到地方,洪文隆被要求以防災專員的身分進入玉山社區,了解受災的情形。他實際走訪各個角落,對當地的自然資源、產業型態、人口結構進行調查,也因此認識了一些有心為社區做事卻不知從何下手的居民。於是他開始協助玉山社區找尋資源,也將自己在其他地方累積的經驗分享給當地的民眾。由於他和中坑社區在地理位置與風俗習慣上接近,洪文隆融入地很快,經驗移植上也很順利,玉山社區的營造工程,就這樣不知不覺地啟動了。

在社區裡,座落著一棟當年運用建造水庫回饋金蓋的活動中心,但在莫拉克風災之前,社區裡沒有什麼經營的概念、向心力也很鬆散,即使有這樣子的硬體設備,居民也找不到機會使用,如同一座巨大的蚊子館閒置著。洪文隆回想起當年在自己的家鄉,長輩們看到好久不見的老朋友,那股無法掩飾的喜悅,便著手開始他的「復興大業」。

「社區主要都是老人家,與其自己一個人無聊地數日子,不如讓他們有個地方,可以跟大家一起開開心心地製造共同的回憶。」洪文隆將館內缺乏的物資一一化成計畫案,不斷地爭取經費;他也說服原本從事行政的惠瑛姐辭去工作,回來協助營造事務,為的就是能夠塑造出一棟真正有意義的「活動中心」:「我是真心希望居民能夠使用這個場所,能夠熟悉它、喜歡它,不會對它感到陌生。」重新整理後的活動中心,的確成為洪文隆理想中的居民聯誼地,每逢佳節慶典,總少不了一陣喧騰;居民們可以自由使用裡面的卡拉OK、桌球桌等康樂器材;與老朋友悠哉地聚會;也可以利用時間參與社區教室的課程。一棟閒置的蚊子館,終於有了笑聲、有了價值、有了生命。


社區營造  營造生活  

有了活動中心,洪文隆與劉惠瑛接著就開始規劃「社區教室」。長者們年輕的時候都多多少少接觸過這些竹編或籐編的容器,只是時日久遠,這些編織的工法早已不復記憶。而洪文隆在早期的社造經驗裡,正巧接觸過竹編的傳統技藝,便與劉惠瑛在活動中心的社區教室裡開班授課,邀請社區裡的長輩們一起參與,在單純而反覆的編織過程中,穿梭時空、遺忘塵囂。


【社區重建人物誌】執子之手,愛在社區─台南南化玉山社區  洪文隆與劉惠瑛
(平凡的編織,在一起做的過程裡,社區阿嬤找回泛黃的記憶,是生活的累積,也是成就與自信。阿嬤的舞台不再只有農田、灶腳、稻程,還能坐在活動中心裡,跟不同年齡的同學,一起討論、交流。
圖片提供/洪文隆。

畢竟是走過那些年代的長輩,經過幾次上課,那些泛黃的記憶又都復甦過來,除了洪文隆與劉惠瑛教授的編法,他們也延伸出許多自己的巧思與創意,變化出各式各樣的款式,讓成品更有特色,「使用起自己的作品特別有成就感,老人家的兒女也都很喜歡,常常一下就被拿光了,現在居民也會自己找材料來做。」一個看似平凡的編織教室,讓老者有所依歸、也讓親子多了一道互動的窗口。

「社區營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居民知道他們自己的特色!我們很習慣的事,可能對外地人來說確是很稀罕的經驗!」玉山社區向來盛產竹筍、芒果,也有許多盤根錯節、久經年歲的老樹,抱持這個想法,洪文隆為玉山社區發展出「地方風味餐」、「生態導覽」等項目,在社區互相參訪的時候,用當地的食材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用老樹的故事為社區增添古樸的色彩。

洪文隆也召集居民將採收的芒果分級包裝,在參訪時推廣玉山的產業,雖然不多,但也為居民帶來一些額外的收入。「居民雖然不缺錢,但有一些誘因,就能吸引大家團結起來為社區做事!」用故事結合社區產業,將看似普通的商品,加入地方元素,不只讓外來的客人了解玉山,也讓在地的居民更了解、更喜歡自己的社區,用洪文隆的話說:「這樣比較好玩嘛!」


彼此永遠的後盾

先前從事行政工作的劉惠瑛,看著每天晚上都不睡覺,忙著聯絡、寫案子的洪文隆,原本不能理解丈夫的這份熱忱,直到自己親身執行了玉山社區的營造之後,才終於有所領悟:「做社區就是這樣,第一階段很累、第二階段放不下、第三階段捨不得!」在耳濡目染之下,劉惠瑛從協助的角色,漸漸也有了自己的收穫與成就。洪文隆在社區開辦竹編教室,她就擔任助教一起教學;看見社區裡有這麼多自然資源與老樹,她便著手收集地方的文史資料、將從長輩那裡聽來的故事整理成冊;農忙時期,她陪著居民採收,農閒午後,就聚在一起話家常,這些生活點滴的累積,不知從何時開始已經是難以割捨的情誼。


【社區重建人物誌】執子之手,愛在社區─台南南化玉山社區  洪文隆與劉惠瑛
(用在地最驕傲的新鮮食材做出芒果風味餐。對於在地人來說,再平凡不過的芒果,都市人卻是趨之若鶩,再加上社區媽媽的巧手,搖身一變,成為獨特的風味料理,美食真的不需要捨近求遠。圖片提供/洪文隆。)


但在營造的過程中,只要牽扯到利益,總免不了一些摩擦與懷疑,每當面臨這種情況,他們就只能拿出更堅定的信心,來克服這些無力感:「要很雞婆、傻傻的去做,不管被說什麼,都要相信自己的出發點是好的。」、「不要想太多,無條件地付出,這樣才會快樂。」劉惠瑛自從投入社區營造兩年來,只要一有時間就跟著丈夫東奔西跑,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也沒有什麼甜蜜的兩人世界,做得好是理所當然,但遇到質疑時卻是有口難辯,問到她是否有些疲倦?嘆了口氣,她的淺笑裡染上一絲不易察覺的溫柔與毫無保留的包容:「只要他喜歡就好。」

洪文隆回想自己一路走來,曾經因為太過躁進,讓居民對他失去信心;也曾經一個人,坐在車子裡大哭,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才好。然而十餘年後的今天,他有了新的體認:「不要太在乎起點與結果,重點是過程。」在培育後進上,比起以前總是想著怎麼讓人立刻投入社區、過度高壓而導致失敗的做法,他學會讓自己先享受在其中,「不是刻意也不去強迫,讓你自己感受。就像做報告一樣,如果你很喜歡這個題材,它就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而不單單只是一項作業而已。」

訪談差不多告一段落,雨仍然滴滴答答地下著。洪文隆也不顧雨水濺濕了他的襯衫,小跑步地跑到後車廂,抱了一大箱的荔枝出來:「剛收成的,很新鮮。」還是那樣調皮的笑容,就把那箱荔枝「砰」地一聲,堆到我們的後車廂去了。揮了揮手,看著他們的車隱沒在路的另外一邊,不知道又要上哪個社區串門子?還是又有什麼計畫悄悄地形成了?不管是怎樣的路,兩個人一起走的話,即使是雨天,也可以。相信不久之後就要放晴了吧。



【重建消息】再造大阿里山風華順利推動 & 高士永久屋啟用
*再造大阿里山風華順利推動

行政院推動「再造大阿里山風華計畫」,期將大阿里山觀光旅遊產業推上國際舞臺,成為世界著名觀光勝地。行政院重建會陳振川執行長7月23日邀請中央各機關、嘉義縣政府及部落村長等60餘人,召開「再造大阿里山風華計畫」第11次專案管控會議檢討計畫執行情形。

行政院重建會表示,101年1-6月大阿里山地區遊客已達218萬人次;阿里山遊樂園區今年預定目標170萬人次,統計至6月底止已達119萬餘人次;達 娜伊谷生態園區統計至6月底,已達5萬8,000餘人,顯示「再造大阿里山風華計畫」已展現初步成果,旅遊人潮已逐漸回流中。日後將再結合民間與政府的力 量,協調大阿里山地區整體資源規劃及未來觀光效益,讓阿里山成為台灣最著名的重建亮點。

資料來源請點我


*高士永久屋啟用 驅趕惡靈祈福

屏東縣牡丹鄉高士村永久屋陸續落成啟用,高士部 落於7月21日舉辦停辦50年的驅趕惡靈(送瘟神)儀式,部落總動員,祈求在新居地能平安。莫拉克風災後,高士部落有部分居民遷居永久屋,由於永久屋在高 士舊部落興建,而舊部落被族人認為有惡靈,視為禁地,如今重新遷回居住,部落於是舉辦驅趕惡靈儀式,為土地醫病趕鬼,在傳統宗教活動中祈求平安。

高士社區發展協會秘書張美惠表示,停辦50年許久的儀式,許多年長的長輩都不曾參與過,透過回溯祖先的傳統部落文化,讓年輕一代了解自己的傳統文化。

資料來源
請點我


推薦訂閱
藍莓、葡萄與蘋果有助於預防糖尿病@【姑嫂玩健康報】
102年5~8月服務點滴@【我在大安愛老人】
轉寄『文化部莫拉克社區重建報【No.50】』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