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社區需要甚麼樣的社區報?─師大社區生活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September 01,2014師大社區需要甚麼樣的社區報?
去年師大三里社區發展協會匆促成立,主要因為市政府尚未恢復師大三里過去文教區的樣貌,馬上招標「社區營造」,推出「師大生活圈社區補助計畫」,協會成立的自我期許之一,即在監督此等社區營造,期望不要再有以文化為名、創造新商圈為果的「類康青龍」文化活動」。
日前這個補助計畫已經確定補助的對象(請參考協會的網站http://shida3cda.weebly.com/353423554221312.html)一共補助七個單位, 共計補助一百萬元,其中以「雲和小生活」的地方報(文化地圖)得到補助最多(三十六萬元)。根據了解,此地方報預計辦理五期,每期發行五千份。她們的主要目標是:記錄與重整三里的歷史、巷道景觀與聚落特色,喚起集體記憶、催生地方意識,透過重新編排時間與空間的交互關係,塑造在地價值,凝聚社群認同。
對此,我們提出以下商榷意見:
一、任何一個「媒體」,都需要一段草創期,打開知名度,而後擴大影響力。只辦五期的地方報,可能在社區居民尚未真正接觸到時,即已經結束。我們悲觀估計,這印出來的五千份地方報,除了丟進社區居民的信箱之外,就是擺放在各鄰里長辦公室或各社區空間、民間組織,隨進出者免費取閱。這樣的運作模式,我們已經看過許多,在鄰里辦公室或民間組織中,幾人取閱?而丟進居民信箱,是不是多被當成廣告信函一樣丟入信箱下的字紙簍中?我們認為,市政府補助辦理地方報,應是提供初期的運作經費,協助地方報永續經營,而不是花俏地出版幾期,而後報銷結束、成果束之高閣或歸於垃圾桶,一切都像沒發生過一樣。
二、永續經營的地方報,應該是半公益性質,應該有能力刺激本地居民掏錢出來購買,而這就要求地方報必須與本地居民生活有足夠的聯繫。這個問題,首先涉及師大三里的特色之一,是租房居住者比例多,流動性大,對於這些流動居民,地方報如何喚起他們的關心?我們相信,這些流動居民不會在意本地的文化或歷史,而是關心其它與他們更為切身的問題。其次,辦一份半公益性的社區報,就像從事一次商業活動,應該有足夠的市場調查,了解本地住戶的人口結構,性別比例、年齡分層、職業分布等,了解這些,才能了解他們需要一份怎樣的社區報,需要知道哪些關於社區的議題。
三、問題的本質,還在對師大社區的遠景想像及實踐步驟。觀乎此地方報的內容設計,似在喚醒人們對師大社區還屬於文教區的舊有記憶,對此,我們不得不提出看法。師大社區環境的惡化在近五年間,五年前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文教區,也是吾等選擇在此長住、生養子女的原因,但如今環境的惡化,卻不是喚回過去文教區的美好記憶所能挽回。我們認為,此時此地,必須先破再立,否則現時強調文教甚至文創,只能引進更多的人潮,加深居民的痛苦。所謂先破再立,即先依法取締非法商家,減少人潮,而後再鼓勵合法的、文化的、居民喜聞樂見的商家進駐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