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甲仙訪調:五里埔農業記事(邱惠鈴)─南方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anuary 27,2014主題文章
※「南方」歡迎各界投稿,投稿信箱為editor@esouth.org 。以下文章均不代表「南方」立場,如有正式回應,希望南方電子報刊出,請註明「投稿」寄到投稿信箱。活動訊息請寄到south@esouth.org
甲仙訪調:五里埔農業記事
本文轉載自「小地方新聞網」)
作者:邱惠鈴
編按:本文為「東吳大研社」至甲仙災區進行的訪調系列文章之(2)。
在五里埔,那條筆直的台二十一線,左右多是農民的果園,及兩邊幾乎乾 涸的小溪,順著一條竹園旁的小徑往內走,是一間老舊的宅院,這應當是是台灣早期社會所謂的土角厝。
早到屋後,諾大的菜園哩,栽種了不下十種的蔬菜,一位阿嬤穿著雨鞋,拿著剪子,提著紅色塑膠筒在採收竹籬上的荷蘭豆,只見桶內豆莢各各碩大飽滿,雖然只裝了桶子的一半,但阿嬤提著剛採收完的成果,滿足的走回屋內,又用盤子盛了一些來到屋前,把根蒂部分除去,直說要拿去炒了給我們品嚐,期間;走到前庭,不遠處的柵欄裡,養著公雞與火雞,屋子的一側,鐵籠裡是一隻黝黑的山豬,屋前,是一排順序整齊的花生。
幫忙採收荷蘭豆。
新鮮的菠菜與荷蘭豆上桌了,阿嬤另外又燒了一壺茶款待我們,邊吃邊聊,阿嬤重複的說:「快吃,自己種的,新鮮沒灑農藥,不難吃,回到台北,就沒辦法吃到這麼大枚的荷蘭豆了。」神情中,是自豪且微微上揚的嘴角,一手則是熟練的泡著茶;房子的右側屋簷下,一個小男孩揮舞著棒球棍,走向前去,想不到他竟把石子當作是棒球來打,玩的可開心了,回到座位上再與阿嬤閒話家常,直到離開前,阿嬤說到:「隨時都可再回來,對了,對面紅色屋頂涼亭有一棵樹葡萄,很特別,可以去看看。」
看著這一棵不太像葡萄樹的植物,果子還結在枝幹上,摘了一棵來嚐嚐,果肉是白色的,味道有點想是優格;繼續往另一條小徑走,不久,又是一棵結滿黃色果實像是傳說齊天大聖偷取王母娘娘的仙桃,一棵樹掛滿了這樣的果實,是最自然的藝術了,沿著蜿蜒的田間小路向內走,來到一個視野開闊的空間,兩間三合院前是一大片的冬瓜田,田埂之間,是細細的灌溉水流,大後方是一大片連綿的山勢,不遠處的前方是一大片的竹林,真像一幅天然的風景畫,在台北的大都會中,是那些刻意人力加工而成不景所無法比擬的。
冬瓜田旁邊,一小塊的農地裡,是一位阿嬤彎著背,穿著雨鞋,頭戴斗笠,忙碌著,對於外人的來訪,感到不是很習慣,一邊拉著水管澆著菜,一邊自信的說到:「現在的年輕因仔很糟糕,平時吃的這些菜都不知道是什麼,連最基本的蔥跟蒜都不會分;跟你們說,蔥管是中空的,而蒜是比較扁平的。」這是農家人的驕傲,也是他們樸實自然的一面。
一天下來,就算是都市來的孩子,也都更加的了解到何謂莊稼人的生活,說不定深深的被這裡的愜意與寧靜所吸引,台灣從早期社會的農業時期,歷經工商業起飛,再到現在的高科技產業,無形中那從經在這塊土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農村生活,漸漸限縮,變成如今只是鄉下地方特有的景觀,事實上,
這種農田記憶應該是伴隨很多五、六年級生,甚至是年輕一代小時候的回憶,有機會,若是能夠親自走訪這裡,絕對值得。
勞動中的婦女身影。
[瀏覽 / 轉寄]
◆延伸閱讀: ‧甲仙訪調(三)生命的連結 ‧甲仙訪調(四)桃花源OR逃花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