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關於那些看得見與看不見的—陳文彬電影「靈魂的旅程」(陳南宏)─南方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anuary 27,2014主題文章
※「南方」歡迎各界投稿,投稿信 箱為editor@esouth.org 。以下文章均不代表「南方」立場,如有正式回應,希望南方電子報刊出,請註明「投稿」寄到投稿信箱。活動訊息請寄到south@esouth.org
關於那些看得見與看不見的
—評陳文彬2010年電影作品「靈魂的旅程」
作者:陳南宏(地痞仕的筆記本)
They can’t represent themselves they must be represent!
(他們無法再現,他們只能被「再現」—馬克斯「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
沒錯,這個陳文彬導演就是那個演員陳文彬!要介紹陳文彬的身份,有點複雜。大家對陳文彬的認識,多是從2009年電影「不能沒有你」中,將那位底層勞工父親李武雄演得真摯動人的男主角。其實他除了擔任表演工作外,更參與了電影劇本、製作的過程。而入選2010年台北電影節,將與「艋舺」等商業大片,共同角逐台北電影獎的「靈魂的旅程」正是他擔任導演的第一部電影長片
以一個漢人新導演來說,陳文彬選擇原住民題材為他第一部劇情長片出發,的確是一件勇氣十足的事。在「靈魂的旅程」中,我們隱約看到近年台灣原住民族生活遇到的一些問題縮影。就事件部分,片中看到三鶯部落等都市原住民拆遷的議題、看到司馬庫斯櫸木事件議題,甚至看到風災土石流的現象。然而陳文彬似乎並不想只用事件、或現象來說故事。或者說這些事件、現象只是他做為說這部電影故事的介面而已,而他真正想說的話,隱藏在深層的「靈魂」底面。
陳文彬在電影中選擇一個古老泰雅靈魂與現代原住民對話的形式,一一拆解現代社會對原住民文化建構的既有認知,引領我們進入上述那些事件背後的脈絡。不可否認,以一個漢人導演「身份」來做這樣的詮釋,的確是一大挑戰。一個漢人是否有權可以詮釋原住民問題的脈絡?他所詮釋的原住民議題是否會落入漢文化「再現」中呢?或者說由原住民身份的導演來詮釋,難道就不會落入他者「再現」的狀態嗎?「靈魂的旅程」在影片內、外不斷提醒著觀眾究竟是「誰在看著誰?」「誰又被誰看著?」的思惟。
陳文彬選擇用古今交錯、模糊的霧中風景,營造出一種山林迷霧的部落生活。而這種刻意模糊的影像與狀態,隱約象徵著今日台灣原住民不斷被他者用現代化力量詮釋過的記憶與心靈狀態。就歷史上來看,從吳鳳事件、湯英伸事件以迄於近年諸多原民卡債的社會新聞事件——-,我們在媒體中所接收到、看見的、聽見的,就好像陳文彬在電影裡讓我們遇到的那個部落一樣迷濛。透過傳媒,你以為你看到原住民事件的真相,霧散了後,猛然發現事情並不是這樣的。「霧」這個元素,在「靈魂的旅程」中被導演大量使用。古部落頭目在濃霧中消失來到現代、心情低落的原民局局長達袞車禍後,靈魂出竅來到一片詭異的霧中高麗菜園。現代原住民青年尤幹,騎車載著古靈魂回到山上,與在霧中與等候多時(數百年了吧?)的靈魂隊伍霧中相遇——-。電影中的霧中風景,美麗而魔幻,詭異氛圍中卻又如此真實,透過霧他營造出一種部落生活的氛圍,看似魔幻場景在霧散後卻是如此真實。我認為陳文彬營造出來的部落氛圍,遠比事件本身來得更為真實、而這種淡淡的氣味遠比激昂控訴更有力道。
「靈魂的旅程」建構在原住民傳統神話基礎上,只是陳文彬並不安分的只想再現他所知道的神話,他讓神話裡的人物,走出祖先們口耳傳頌的故事文本,活生生出現在現代原住民青年—尤幹眼前。當尤幹被神話人物矗立眼前的情景嚇一跳時,此時的對話頗負意味,尤幹問說「你就是傳說中的祖靈嗎?」「尤幹,回部落去吧,因為你身上還留著泰雅人的血,所以你看得見我。回部落去吧!」當我看到這裡時,心中揣度著是「究竟是只有流著原民血液的原住民才看得見神話中的祖靈?還是導演讓觀眾也看見原住民的神話呢?」導演透過這樣的安排,企圖告訴觀眾什麼話呢?
我在裡面看到的則是,導演對於「原住民神話」再生產過程的詮釋。透過原有文本的再結構與敘述,新的神話文本與意涵產生了。於是現代社會的泰雅古靈魂,呢喃的不再只是古代事物,而是一段關於原民在現代生活中應該堅持的的古邏輯。而這樣的邏輯思考展現在電影片中的,就是人與土地、自然之間,相互尊重的、純粹的對待關係。
一個民族的歷史,必須建構在他們特有的記憶方式,以及對事物文化理解的基礎上。他們在口語敘述中所溝通的瞭解與記憶,實際反映出其文化意涵。陳文彬透過原住民古靈魂的一段對話(與觀眾對話?),帶出的正是這種集體記憶形成的思想脈絡。要說這是一部原住民族群的特有電影,我想導演不盡然同意。可是難以避免的,未來這部片子將會被視為原住民族群電影的一部代表作品。片中演員都是住在山上部落的泰雅族人、還有大漢溪邊被拆遷的都原阿美族人,他們所使用的語言當然也就是純粹、流利的母語。我在片尾工作人員名單裡,隱約發現有將近3-4位不同語系的語言指導,而這些演員流利使用的母語,也適時彌補了導演在片中大量起用素人演員在表演上的不足。這些優美的母語對話,如詩如歌般的旋律,有意無意的建構出本片在聲音上的一股特殊氣氛。因為多數觀眾無法立即進入語言的脈絡,反而適時拉開故事與觀眾的距離,觀眾在一種無心防的旁觀態度下,不經意的被導演拉進去了你以為是「他者」的故事中。
而最令人驚豔的是片中的音樂,無論是後期製作的配樂也好,或是導演在現場休息時採集來的部落長老、婦女吟唱,都宛如天籟般的動人。片尾曲是由過世的泰雅歌手「不浪.尤幹」主唱,他真摯動人的嗓音、情緒跟旋律,感染我在戲院中久久不能自己。這是一部用心的電影,以一個新導演來說,陳文彬選擇一個充滿最多挑戰的題材為他的作品,勇氣可嘉。片中主角「尤勞.尤幹」是「不浪.尤幹」的哥哥,更是一位資深的原住民演員。他演過鄭文堂導演的「部落三部曲」、陳芯宜導演的「流浪神狗人」等作品,以我對「尤勞.尤幹」歷年表演作品的印象認知,「靈魂的旅程」似乎是他第一部以不是酒鬼的原民面貌,出現在觀眾眼前。而類似向「尤勞.尤幹」這樣的、過往形象被塑造,不正是我們長期建構原民意象的普遍認知嗎?
在這種「看」與「被看」的權力關係之間,我們不經意形塑了原住民族普遍卻又模糊的面貌,甚至不管他們是否同意如此被塑造。而在其他如美術、音樂或劇本各方面,我都看出幕後工作人員的用心。以一個低成本製作(不到六百萬台幣,又與「不能沒有你」一樣的低成本)的台灣獨立電影精神來說,這是一部認真、誠懇的作品。陳文彬讓我們在戲院看見這個故事的同時,也讓我們反覆思索著那些在電影迷霧中,你所看不見的自己。
※本片於台北電影節影展放映詳細資訊:
7/9(四)下午2:10,新光三廳
[瀏覽 / 轉寄]
◆ 延伸閱讀: ‧鐵馬影展@彰化 專訪陳文彬(王藝樺) ‧泰雅千年:泰雅族人遷徙的史詩電影(陳凱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