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南方電子報
報主:南方電子報
創刊日期:1997-11-04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14,258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南方電子報報
南方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南方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1-05-05 11:00:00 / 報主:南方電子報
[公益聯播]人才招募
南方電子報
八八水災後近一個月,曾文水庫的上游大埔溪仍是清理不完的土石流和漂流木。
主題文章
※「南方」歡迎各界投稿,投稿信箱為editor@esouth.org 。以下文章均不代表「南方」立場,如有正式回應,希望南方電子報刊出,請註明「投稿」寄到投稿信箱。活動訊息請寄到south@esouth.org

極端氣候下的水資源思考

作者:李根政(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

十幾年前,南部正在反對美濃水庫。當時,水資局和學術界中的專家,一再以「沒水庫,就沒水喝!」的口號對大眾洗腦,同時也製造了「喝水的高雄市民」和「反水庫的美濃人」之間的矛盾。

十幾年後,八八水災後緊接著南台大旱,為確保工業和民生用水無虞,一萬九千公頃農田被迫休耕,不僅如此,本已停擺的美濃水庫、吉洋人工湖、士文水庫,水利界又重新倡議,他們的論調還是數十年如一日:「南台灣的雨季集中在5-9月,豐枯季節的雨量本就十分極端,如果不把雨季的水儲存起來,旱季就沒水可以用;其次高屏溪的逕流利用率非常低,讓白花花的水流入大海,實在太浪費。」因此,蓋水庫儲水是最好的方法。

這個邏輯聽起來很合理,但是,放在台灣的環境條件和全球氣候變遷的情境下,就充滿了挑戰。

◆短命的水庫能解決缺水問題?

在地質年輕脆弱的台灣,山區裡能蓋水庫地方本就不多,壽命也不會太長,加上集水區的植被保護失控,河川的輸沙量非常大,使得水庫更加短命。以全台蓄水量最大的曾文水庫為例,才完工36年,水庫已經淤積了22.3%,八八水災帶來的淤積量更達到9,000萬立方公尺,意味著只要再來5次等量的砂石,水庫就淤滿了;南化水庫才完工16年,淤積了32.9%,八八水災帶來3,600萬立方公尺,只要再來三次,南化也就再見了。這說明了,台灣水庫的壽命大都在幾十年間,而非水利界膨風的百年或千年?

最近,政府準備編列數百億元清淤,但是,據了解曾文水庫預估一年僅能清淤45萬立方公尺,單單這次八八水災帶來的淤積量就要花上200年,何況每年還會有新的土石淤積。因此,水庫清淤充其量只是政府裝腔作勢,向人民展現「有行動、有做事」的政治動作,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水庫和人的生命一樣,一旦出生就向著死亡的方向走,台灣的水庫更是普遍短命,在豐水期,還得面臨濁度過高的窘境,這些都證明蓋水庫並非萬靈丹。更何況,興建水庫將淹沒山谷,破壞河川、海岸、海洋的生態,或使人民被迫遷徒,飽受崩壩、洩洪淹水的威脅。然而,全台灣仍如火如荼的建水庫,在雲林飽受爭議的「湖山水庫」已在動工中,新竹尖石的「比麟水庫」、基隆的平溪水庫都在規劃中。

我們要問:一座新水庫,從規劃到興建完工至少要1-20年,對於迫切的水荒有何幫助?難道沒有其他辦法了嗎?一座水庫的投資動輒數百億,這些錢該這樣花嗎?

◆需求端管理

全球的淡水僅占總水量的2.5%,而其中70%存在於冰川、萬年雪、永凍層之中,30%存在於地下水,僅不到0.25%是湖泊和河川。簡單說,淡水是極為珍貴而有限的,而由於人口增加,工業、農業、民生用水不斷攀升,致使水資源供給面臨嚴重的短缺和不均,許多區域的衝突由此而生,最樂觀的估計,全球嚴重缺水的人數將從目前的24億人,增加到2030年的32億人。

另一方面,築壩攔河、超抽地下水、湖泊,使得生態系統瀕於崩潰;工業、農業、都會造成的水污染更讓缺水問題雪上加霜。在此情況下,一味從大自然中增加取水量,不考慮生態圈及後代子孫的用水需求,不僅不道德、不負責任,現世報也會來得快又急。

面對水資源危機,應先透過節約用水、提昇效率,減少用水量,檢討高耗水產業,改善漏水率,提高回收率等等,進行「需求端管理」,這些方案的投資成本低、效率高,應該列為優先政策。

1.降低每天生活用水。台灣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台北市約為350公升,其他地區為274公升,與荷蘭等已開發國家約150公升相較是相當高(每人基本的生存和家務用量約50公升)。節水需要制度性的配套,而非止於道德呼籲。如果能讓水價充分反應成本,透過差別費率,確保節水用戶、低收入戶不增加負擔,同時讓高用水量的人繳納「懲罰性的水費」,定能發揮節水效果;如果在都市和建築的設計中就充分考慮節水、雨水收集、回收水;如果像馬桶、洗衣機、水龍頭等器材,能制定嚴格的國家節水標準;如果美綠化使用耐旱的本土植物,而非大量澆灌的外來花草…,定能大大減少用量。如果每天人均用水量降低至200公升,台灣每年可節省一座曾文水庫的蓄水量。

2.改善漏水率。台灣擁有世界罕見的高漏水率,約達30%(世界平均18%,日本7%),如依2005年自來水供水量約40億噸計算,就漏掉了超過10億噸的水,約相當於曾文和翡翠水庫蓄水量的總合。

3.提高工業水價及廢水回收率。台灣工業用水的水價遠低於其供水成本,已形成一種補貼機制,如果能讓工業水價合理化,將迫使企業節約用水、節制高耗水產業的擴張;目前台灣工業廢水的回收率約是50%,而日本、德國的回收率卻已達90%以上,如果台灣的工業廢水回收率達到日本的水準,預估每年可節省8億噸以上,超過一座曾文水庫的總蓄水量。

4. 回收家庭廢水。家庭廢水如果能夠回收再利用,將可減少自來水使用量,降低缺水危機,但是,目前台灣的家庭廢水回收率是「○」。高雄市中洲污水處理廠每天放流的污水量約為6-70萬噸,如果能提高處理等級就可供應附近的小港、臨海工業區。

5.管理地下水。地下水是許多地區的主要水源,更是旱季時的救命水,然而,全台絕大多數地下水井並未納入管理,如果能改善目前的無政府狀態,提高納管比率,管控地下水的超抽,就可儲存大量的救命水於地下。

6.改善河川污染。全台灣有許多河川遭受工業、畜牧、家庭廢水嚴重污染,如果能讓河川恢復清淨,廣大的農田、漁塭就不必再使用髒污的河水,甚至可以提供民生用水。例如,改善屏東東港溪的污染,就可以透過原有的港西抽水站及管線輸送到鳳山水庫,供應大高雄民生用水。

節水是最有效率、最根本的投資,更是適應極端氣候的必備條件。如果能落實1-4的方案,就節省了4-5座曾文水庫的水量;5、6方案更是一舉數得,為什麼不是政府的優先政策?

◆轉型為節水型的產業、生活模式

台灣近年來的用水缺口主要來自工業的擴張,例如南部科學園區,預估每天還要增加16萬噸的用水;比麟水庫的興建是為了竹科;大肚攔河堰的興建是為了中科二林基地…,在水資源日益匱乏的情形下,持續擴張高耗水,缺水忍受度極低的產業,是非常不明智的決策。

極端氣候下,台灣應節制高耗水產業的擴張,而非開發新水源滿足無止境的需求。我們應該積極轉型為節水型的社會,在產業政策、都市運作、建築規範、生活模式上做大幅的調整,政府與其投資短命又昂貴的水庫,不如把資源轉移至各種需求端的管理,否則只是在圖利水庫開發派的共犯結構,延誤台灣在極端氣候下的應變機會。

[瀏覽 / 轉寄]

◆延伸閱讀:

水資源:後水壩時代的水資源思維(美濃愛鄉協進會)

破除不斷建水庫的迷思(鍾秀梅)

天燈藍鵲的故鄉還是水庫的祭場(邱靜慧)




推薦訂閱
主題文章摘要:

面對日益超載的政府暴力,身為藝術文化工作者,應面向生存與創作所立足的人民與社會,我們無法再繼續沉默。9月29日我們願意站出來,參與關廠工人發起的「包圍馬英九行動」,一同聲討馬英九總統與國民黨籍各縣市首長、高層官員;我們的聲援與加入,是身為公民的我們,阻擋馬總統主政五年來不斷擴張的政策暴力,善盡應盡的本分。9月29日,請穿著黑衣、帶一雙破鞋,與我們一起行動!(本文責任編輯:白佳琳)

 

 

 

活動訊息:

  

 

929包圍馬英九

 

      全國關廠工人連線

 

 

     

 

關於

 

「全國關廠工人連線」目前為多個在1996-98年遭到惡性倒閉的自救會所組成的,包括聯福製衣、福昌紡織電子、耀元電子、興利紙業、東菱電子、太中工業等自救會。

 

簡介

1996年全國各地爆發惡性關廠風潮,後來各自救會組成「全國關廠工人連線」,包括聯福製衣、福昌紡織電子、東菱電子、太中工業、東洋針織、路明電子等自救會,發動激烈抗爭,例如軟禁老闆、臥軌、絕食等,要求監督退休金失職的勞委會「代位求償」,先將資遣費、退休金發給工人,再由國家向老闆追討。勞委會為了安撫抗議群眾,於1997年7月推出「關廠歇業失業勞工促進就業貸款」,以貸款形式發給了「代位求償」的金額。16年後,勞委會卻到法院告工人,要求工人償還「貸款」。

 

於是各自救會重新運作,加入了1998年擋大專聯考考生抗議的耀元電子自救會,以及苗栗地區的興利紙業自救會。串連抗議勞委會的惡劣討債行動。

 

活動

 

9月29日(日)國民黨開19屆全代會地點在國父紀念館,黨主席馬英九將在上午進行黨主席就任,所有重要政治人物都會聚集。可謂天賜良機!

 

全國關廠工人連線邀請大家,藉由這個機會站出來展現人民力量。

 

9/29(日)下午兩點,請身穿黑衣在捷運國父紀念館四號出口會合!

 

 

 

 

      

         

         詳情請見

 

 

 

 

【講座】

NEW學生運動/者為什麼(不)重要——從《自由之夏》談起(9/25)

 

NEW【環境倫理與生命教育全台巡迴講座第6場】講者:駱以軍  講題:狗臉的歲月(10/5)

 

 

【活動】

NEW【2013華山藝術生活節】藝同作伴(10/10-11/3)

2013年台灣社會研究學會研討會年會「重返民間:從規範性論述到在地歷史解釋」(10/5-6)

轉寄『【南方】極端氣候下的水資源思考(李根政)』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