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壹傳媒抵抗之必要(黃哲斌)─南方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anuary 27,2014主題文章
※「南方」歡迎各界投稿,投稿信箱為southeditor@gmail.com 。以下文章均不代表「南方」立場,如有正式回應,希望南方電子報刊出,請註明「投稿」寄到編輯信箱。活動訊息請寄到southedito
壹傳媒抵抗之必要
作者:黃哲斌
(圖/黃哲斌)
11月17日,暖冬台北忽然降下冷雨,台灣壹傳媒總部前,數百名《蘋果日報》工會成員身穿雨衣,呼喊口號,要求新舊資方簽署團體協約與編輯部公約,要求未來無論經營者是誰,不得干預編務。
雨忽大忽小落著,他們的聲音激越且悲涼,像是夾在當代新聞史頁裡,難以忽視也難以簡單解釋的一段註腳。
那天,我在臉書,寫下幾段話:
「新聞這一行,原本就是充滿抵抗的行業。
抵抗金錢的誘惑,抵抗慣性與惰性,抵抗自己心中的惡魔,抵抗權勢者的脅迫,抵抗愚昧,抵抗天候,抵抗惡劣的工作環境,抵抗敵視與漠視,抵抗主管的蠢蛋指令。
有時,最大的抵抗,來自於經營者的無知,以及工作權利的剝奪。當話語無法出口,當意志被迫扭曲,這是最深沈,最無奈的抵抗。
但願這群我不認識的朋友,終究守住最後防線。」
這些話,當然不只寫給壹傳媒的朋友,而是媒體工作的根性。
民主社會的傳播媒體,有種麻煩的矛盾,一方面,新聞媒體必須服務廣大讀者,為公眾發聲,讓政府與企業資訊透明化;另一方面,它必須照顧弱勢,挑戰主流民意,讓社會價值不致一元化;然則,除了少數公共媒體,傳媒的收益又來自主流市場,包括讀者與廣告主。這三者,無可避免會產生衝突、拉扯、魚與熊掌、騎驢難下。
所以,媒體記者註定不能是喜劇演員,不是取悅耳朵的男中音,而必須是走鋼索人,在驚險尖叫中求取平衡,那條鋼索繫於兩端,高懸在公共利益與專業倫理之間。
所以,媒體記者的日常,註定不斷結識新朋友,透過資料準備、人脈延伸、交互詰問查證,才能寫出一個又一個好故事。然而,記者的核心價值,卻是得罪人,因為真相經常傷人,經常擋下一些利益,破壞幾樁人事,讓一批人覺得刺眼,讓另一批人跳腳。
記者交朋友,但不能真的交上朋友;保持距離,但不能置身事外;礙眼討厭,但不能私人恩怨。好記者平衡於危險的邊緣,往往是無數內心戲,無數小抵抗,抵抗謊言,抵抗人情世故,抵抗媚俗討好,抵抗主流部隊的招手。台灣媒體人王健壯有兩書議論媒體,分別名為《我不愛凱撒》與《凱撒不愛我》,恰是點示此一冷骨姿態。
可惜,那些有錢買下媒體的資本家不懂,他們以為,傳媒不過是另一種餅乾工廠,另一種損益報表;他們以為,傳媒只是一台印鈔機,或一張政治名片,或一項股東會公關贈品,最好以上三者皆是。
11月14日,與黎智英簽妥意向書的台灣買家,第一次與壹傳媒代表碰面,據報導,交易還未簽約拍板,來自石化業、金融業與食品傳產業的幾位豪門富賈,已經撂話:
「怎麼可能不接受關說」、「報導中國新聞,等你們遇到麻煩就知道」、「你們二位大股東要考慮一下,因為你們在大陸還要發展,以後會遇到什麼事還不知道」、「拜託,還是要顧一下老闆的立場。」
我們應該謝謝他們的誠實,應該頒發感謝狀給他們,因為他們的坦率,讓我們知道,當財團收購媒體,他們在台海兩岸的政治與商業利益,將高於媒體報導的天職,高於公眾的知情權;他們的酒友球友飯友等種種「我的最愛」名單,將高於編輯台的集體決策,高於鍵盤下的自主良知。
這正是我們這時代的大眾傳媒縮影,雖說,大眾早已不再大眾,但報架與選台器仍是我們獲取公共資訊、彼此理解溝通的主要渠道。當新臺幣化身為紅軍坦克,一一輾過華沙與布拉格;當零星抵抗日益艱難,台灣壹傳媒工會的集體戰壕,在危世疑懼中,就顯得微光閃爍。
當然,壹傳媒距離完美極其遙遠,某些層面上,它們是台灣媒體墮落的重力加速器;諷刺的是,此刻,他們卻是新聞自主精神的歷史防線。
原文出處:黃哲斌部落格/新聞時事觀察
◆延伸閱讀: ‧財團啃蘋果 學生、環團籲政府否決交易案(鐘聖雄) ‧壹傳媒交易日 靜坐學生等無陳沖 二度爆衝突 決定週四再戰公平會 (孫窮理、陳韋綸) ‧新聞自主是筆好生意? (管中祥) ‧台灣-被財團主導的社會(上)、(中)、(下)(雨蒼) ‧台灣《壹傳媒》四大工會聯合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