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南方電子報
報主:南方電子報
創刊日期:1997-11-04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14,258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南方電子報報
南方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南方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3-07-26 05:00:00 / 報主:南方電子報
[公益聯播]信義、南港區身心障礙者資源中心-徵求行政志工!!!!
主題文章

※「南方」歡迎各界投稿,投稿信箱為southeditor@gmail.com 。以下文章均不代表「南方」立場,如有正式回應,希望南方電子報刊出,請註明「投稿」寄到編輯信箱。活動訊息請寄到southeditor@gmail.com

 

 

 

常民如何想像正義:720洪仲丘事件公民上街的觀察筆記

 

 

作者:葉守禮

 

 

一、     當公民社會成為事實

 

昨日「公民1985行動聯盟」發起「公民教召──還仲丘一個公道」活動,成功集結三萬人「在烈陽下包圍國防部」(蘋果日報),到底算是「激進」還是「保守」呢?不免引起腦袋僵化的社運界人士精神錯亂。一周內集結上萬人,有模有樣地對集封建、威權、黑暗、腐化、貪汙、殘暴等象徵與實質意義於一身的國防軍隊發出怒吼,捍衛人權、法治等基本價值,這不能不說是「激進」吧?我相信親臨現場的觀察者都不能不承認,「白衫軍」凝聚的「氣場」之壯盛,十分激勵人心。因為隊伍規模龐大,現場呼口號時,那低沉宏亮的迴音在周遭建築群間炸開,震得我熱血沸騰。甚至一位前輩對我說:「紅杉軍之後,沒有這樣的場面了。」

 

 但把細節一一攤開,不免又讓人覺得,嗯,「中產階級味道濃重」,甚至「擊鼓申冤的性質彷彿以為回到前現代」;「不是抗議,只是活動」;「快閃族的另類展現」;「沒有組織,標語很少」;「馴良百姓的卑微請願」。主辦單位一些表現,更讓許多社運老手「差點吐血」,例如臨時取消遊行的理由竟是:「現場三萬人,更是遠遠超過我們的預估,導致原本的遊行必須取消,因為現場有很多女性,以及長輩在酷暑下吃不消了。我們邀請大家上街,讓大家平安回家,是我們最重要的任務,還請各位朋友能夠體諒。」現場還對群眾大喊:「情治人員已經出現在周邊了,我們不要讓他們有機會作亂好不好!大家趕快散開!不要讓他們有機會作亂好不好!」如此生澀慌張,或,保守,引得我一位臉友發表聲明:「幹!」

 

讓我們拋下「激進」與「保守」的先驗框架吧。正巧是許多社運團體的缺席,讓我們有機會觀察一個自主萌生的公民運動,如何在未經社運老手設定議題(構框)的情況下,展現自己本來面目。讓我們警覺它的限制,並且挖掘其「積極性」──請容我轉換字眼。這裡遠遠不可能是周詳的討論,我將只關注兩個層面,首先是常民如何想像正義?(而非鄉民,現場遠遠不是某種宅男的集會。另外很可惜的,這裡也沒辦法將年輕族群單獨分離出來討論)然後是觀察這場運動帶給參與者何種特殊的主體經驗(或者說,當常民蛻變為公民)?

 

二、     「蒼天有眼,不信真相喚不回」:現代包青天升堂吶喊

 

「真相」與「正義」(或公道)是這次運動的關鍵字,隨處可見,貫穿所有標語與口號。但若我們仔細回想,過去常見的社會運動很少以「真相」之名動員民眾,而且還這麼成功。這個事件如何可能超越自力救濟的框架,引起一般民眾普遍義憤,我認為這兩個關鍵字可以幫助我們探勘箇中邏輯。事實上「真相」與「正義」在這裡是一體兩面的。主辦單位要求參與者當天身著「白衣」,也有訴求「真相大白」的意思。真相是與「軍中黑幕」相對應的,面對不公平的軍中檢調系統吃案、湮滅證據,種種的冤屈必須獲得澄清,受害者(洪仲丘)應該獲得公平的審判,不白之冤才能獲得化解。在民間傳說之中,要是沉冤未雪,天地也要為之動容的。這是一種恢復性的儀式,要求公道的秩序重獲整頓。

 

我很直覺地聯想到數十年前非常流行的電視劇《包青天》。開封府尹包拯總是不畏權貴,左斬貪官汙吏,右斬皇親國戚,一心一意伸張正義,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前途,真是大快人心。《包青天》流行時我年紀尚小,今天只能想起幾個形象,除了令人興奮又害怕的虎頭鍘以外,就是包拯落難的畫面:身穿白衣陷囹圄,盤坐在鋪著稻草的地牢,黑臉襯著白袍更顯光潔,神情義無反顧,額上的月形胎記彷彿隱隱發光。

 

我甚至覺得,洪仲丘的處境與包公頗有神似之處,傳說他斗膽揭開軍中黑幕,挺身與長官對抗,才落此下場,犧牲性命。如今,當由大家來為他一雪冤屈,伸張正義。當然只有我會想這麼多,多數參與者動機非常單純:「軍中太黑了,不能忍受。」「這次太超過了。」從一些標語也可以看出端倪,例如「廢禁閉,殺狗官」、「軍中皆謊言」。如果我的印象沒有錯,一般民眾對於「改革軍中」未能有明確想像,但是說到「懲奸除惡」,那可不是普通執著了。升斗小民與暗黑官僚的對抗其實涉及了中國社會的深層結構,可惜這裡不能談太多。再說一句,吾輩常以人權之名抨擊鄉民「人肉搜索」的舉動,但我願後退一步:這是常民想像正義的方式,具有古老的淵源也有現代化的展現,恰好對他們來說,懲奸除惡才叫做捍衛人權。

 

從「情感動員」的角度來看,「親情」可說是這次運動的關鍵觸媒。今天學界喜歡講「普世人權」,須知常民往往是通過親情來體會人生命的可貴。會場布置有一塊很大的白布,上面寫著「媽媽淚水的控訴」,底下是許多歷年來在軍中冤死的年輕人名單,直到今天都沒有獲得公平審判,令人心酸。祈福晚會最主要的劇碼有二:洪仲丘生前的影片剪輯(主要是大學時代),以及各種受害者家屬對軍方、對國家、對蒼天的控訴。直言敢諫的洪仲丘死了,通過回憶,一個新的洪仲丘誕生了,被形塑為一個乖巧、孝順、開朗、活潑、考上名校、擁有博士學位、前途無量的年輕人,他的未來被無理地扼殺了,他的形象卻被當下化、永恆化,幻化為所有家庭共有的兒子、兄長或胞弟。

 

 喪失親人的傷痛通過同理心擴散到每位參與者心中。投影片中的洪仲丘的笑容愈開朗,台上的親屬說話就愈哽咽,台下心裡也愈難過,所有人對於社會不公義的仇恨就愈堅定:「仲丘,我們一定會為你討回公道!」在萬人面前傾吐失去親人的傷痛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必須傾吐,否則真相無法彰顯。每當親人語塞,台下無不迴響鼓勵的掌聲:「加油,我們支持你!」。在我們可以注意,「弄死人」可以說觸及了常民的道德底線,這是「人命關天」的當代體現,如果天的秩序混濁了,我們應該澄清它。

 

 

緊接著,其他的受害者家屬輪番上台。有的是受害者的父親,有的是母親,有的是哥哥,有的是妹妹,有的人堅強,有的人泣不成聲,一致向台下群眾控訴受害者在軍中冤死的情節,控訴司法不公。這些案件都很誇張,令人不可置信,有的甚至蒙冤數十年,足以讓觀眾對社會公義的信心完全瓦解,此時主持人──一位綁著馬尾的年輕女性──向台下大喊:「過去就是你們的冷漠害了他!所以今天我們要站出來!」於是,思親之情有了公共化地展現,某種集體意識油然而生,透過其中一位受害者家屬之口吶喊出來:「蒼天有眼,不信真相喚不回!」正義感混雜著同情心,如同浪潮衝擊巨岩,轟隆之聲驚懼了眾人:不可再退讓,我們要正義,現在就要!

 

 這裡必須對往常社會運動研究提出批判:公共意識必須與常民情感結構結合,並且在一次又一次的鬥爭實踐中才得以凝結,E. P. 湯普生在《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早有經典闡釋。如今我們已經約略了解常民如何想像正義,接下來要看「正義」如何與公民社會的想像選擇性結合在一起,以及產生什麼效果。

 

三、     「和平理性救台灣」:被禁錮的批判主體

 

三萬人集結,那麼多人聚在一起,彼此之間卻幾乎沒有交談、互動。事實上,絕大多數人就是這樣站(或坐)在那兒,面容沉重地凝望舞台(或投影布幕),偶爾拭淚,或露出激越的神情。舞台是這場運動的焦點,甚至可以很直接地說,台上的是主角,台下的是觀眾;台上是主體,台下是客體。凝望才是大多數人的狀態。以至於,這不像場「運動」(抱歉以我的刻板印象而言),比較像是介於群眾大會與祭典(或葬禮)之間的活動,參與者的任務就只是「出現」、「現身」、「到場聲援」。但千萬別小看這個,「到場聲援」本身對參與者而言具有激進意味,這是台灣社會對於公民參與的主要想像,因此具有非凡意義。

 

或者我們可以反過來說,常民並不輕率「到場聲援」。根據我訪談的印象,他們不只會審視議題,還會審視主辦單位、審視具體訴求,若是彼此並不契合,就不願移動尊軀。甚至於,即使議題具備足夠的正當性,若急迫性不足,可能也不肯親自出馬,以免排擠休閒時間。可見「到場聲援」具有隆重意義。然而,由於常民缺乏其他種類的公共參與想像,而且通常對組織活動缺乏瞭解與信任,因此往往也只能佇留在「到場聲援」的層次。受訪者在「參與動機」上通常相當紛雜,但在對「參與意義」的回答往往相當一致,不外乎「盡自己的一分力」、「有空就來看看」、「表達自己的意見」、「支持這個議題」、「覺得該來,就來了」。這就是台灣公民社會想像與實作之重,以及輕。

 

因此,主辦單位就顯得非常重要。來到現場,廣大參與者等於是將身體交給主辦單位調度,排甚麼隊形,喊什麼口號,什麼時候進,甚麼時候退,都交給主班單位安排。這是一個五十幾名工作人員指揮三萬人的結構。這次的「公民1985行動聯盟」十分有意思,在形式方面完全仿效過去的社運團體,開記者會、製造新聞效果、籌募資金、招募志工、申請集會遊行、準備戰車與音響裝置、行動劇、展演劇碼等等,無不有模有樣。但在內容上,完全置換為自己集體創意的結果,這也難怪許多社運老手覺得陌生,不知如何安置理解,甚至看不順眼。

 

在我的評價中,早上包圍國防部的抗議活動比較失敗,晚上在立法院的祈福晚會比較成功。這是因為主辦單位面對權力機構經驗不足,而對如何誘發常民情感比較擅長之故。他們不擅長抗爭,比較擅長辦活動。因此在早上的抗議當中,國防部副部長上台表達愧疚道歉之意,並宣稱必定會偵查到底時,主持人只能帶領大家回以熱烈掌聲,甚至呼喊口號:「讓我們為國防部加油!加油!為國民軍加油!加油!」隨後解散集會。我在台下聽得錯愕,其他群眾卻仍面不改色,依舊沉默遵從指示。我詢問一個人的看法,他無奈地回答:「這不是摸頭大會嗎?我們特地來給國防部摸頭的嗎?」但究竟該怎樣,他也捉摸不定。

 

真是浪費了「民氣」,群眾的憤怒正在集結,尚未妥善集中,遊行就解散了,整個活動進行不到兩個小時。有趣的是,在著名的「小心情治單位鬧事,大家快散!」之後,還有很多人不甘心離去,在附近遊走,其中又以中年人居多。這些人很想要講話,一旦遇到聽眾,就滔滔不絕批評時政。我遇到一位中年婦女,她對我說:「我聽到台上喊『和平理性救台灣』的時候,旁邊警察冷笑了一聲!」她的神情倔傲而認真,見我是可說之人,便纏著我講話,講了快要兩個小時,痛批社會黑暗,彷彿心中鬱結,不吐不快。

 

直到最後,我假裝接電話,表示不得不走了,她才非常禮貌和藹地向我說:「謝謝你啊。」瞬間恢復成路上常見的婦人。我不知道這樣不甘心的人還有多少,只能陷入深思:我們的公民社會運動,竟未能提供公民彼此說話的機會,怎會這樣?

 

到了晚會的時候,我看見大家被成功凝聚為一個共同體,共享正義的呼聲,常民準備蛻變為渴望主宰自身命運的公民,但這個進程未能完成,活動就結束了。受害者家屬充滿欽佩慰藉之意,對群眾哽咽:「謝謝你們,讓我們有機會發聲。」主持人對群眾高喊:「請永遠記得今天的感動!」不管怎樣,「活動」就這樣結束了,也「到場聲援」了,該做的都做了,大家要回到日常生活了。甚至可說,這場運動比較具有療癒性質。

 

離開會場的台灣人,形成一條友善守序且沉默的人龍,直通附近的捷運站。大家的心情是舒爽的,無不覺得自己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而我是百感交集的。我訪問的所有人,都不相信這次活動就能改變世界。「當然是這樣,我們只是小人物」。

 

在晚會當中的某一剎那,我彷彿被說動了,也相信了公平正義得以伸張。時間靜止,我們都從原本社會脈絡抽離出來,成了同志,或一家人。然而在走回台北車站的人群當中,我卻感到無比寂寞。

 

四、     結語

 

透過某種正義觀,如今公民社會已經成為了某種現實,根植常民的主觀想像並被賦予意義。我們有必要釐清它的基本性質,挖掘其積極性。以我所見,面對參與人數暴增,以及自主行動的興起,社運界許多人感到措手不及,因為不再能壟斷運動,包括組織與話語權。

 

一種新的集結形式誕生了。打個比方,就像一個很小的電磁鐵,貫以極強的電流之後,周遭的鐵屑無不被吸附上來,形成一個巨大的鐵球,只是一旦中斷電流,鐵屑又四散紛飛,只留下那顆很小的電磁鐵。如今成為那顆電磁鐵變簡單了,但是要維繫那顆巨大的鐵球卻加倍困難。

 

而且諷刺的是,一方面我們不能忽視社群網站的關鍵地位,另方面不能忘記推波助瀾的強力電流,很大程度上還是來自主流新聞媒體,甚至包括政論節目。我們公民社會的集結有極強的媒體依存性,而且在媒體之外幾無公共生活。

 

但我依然抱持信心。為什麼不?限制同時也是條件,絆腳石也可以是墊腳石。一切跡象都表明,我們已經找到了撼動世界的突破口,雖然還不知道怎麼掘開它。

 

 

 

◆延伸閱讀:

 

 

 

 

推薦訂閱
[活動通知][專題演講]自宅裝設太陽能板介紹@【台南環境保護聯盟電子報】
關懷宅老‧個別陪伴@【社團法人花蓮縣老人暨家庭關懷協會電子報】
主題文章摘要:

我們公民社會的集結有極強的媒體依存性,而且在媒體之外幾無公共生活。但我依然抱持信心。為什麼不?限制同時也是條件,絆腳石也可以是墊腳石。一切跡象都表明,我們已經找到了撼動世界的突破口,雖然還不知道怎麼掘開它。(本文責任編輯:白佳琳)

 

 

 

活動訊息:

  


只要土壤還存在,就能再次結成稻穗!

 

   台灣農村陣線 

     

 

各位伙伴:

 

大埔四戶拆了,但是他們拆不走我們抗暴的決心。

 

是誰說過,他們,正在邀請革命!

 

我們要更集中心力,對這個萬惡無能的政府,展開一次次的行動與突襲

 

今天我們感到挫敗嗎?是的,我們感到挫敗,我們甚至哭了。

 

但,請相信,我們內在的力量正在增長。

 

挫敗與眼淚將滋養更堅定的行動,更有力的背膀。

 

今天,不管你在臉書前或是螢幕上感到憤怒、不平與傷痛......

 

請不要忘記,我們的眼淚是彼此溫柔的支持,我們的行動一定能帶來改變。

 

請以你的方法,參與這場行動

 

#寫一篇文章,傳佈你的看法

 

#運用你的語言能力、影像能力,把這些消息翻成外語、影片及其他各種形式的媒介,持續擴散。

 

#透過你的人際網絡,持續的討論此案,你與你談話對象彼此的信任,將有助於較深刻的討論。

 

#跟你臉書以外的朋友討論大埔、討論我們共同生活的體制,到底出了哪些問題,特別是針對比較不常討論公共議題的朋友,選一個他願意談的點開始。

 

#找一位友朋,共同討論不合作運動、公民不服從的可能,更好的是付出行動。

 

#大埔案,洪仲丘案、工運議題......請盡可能的現身,現身是最直接的支持。

 

#任何你想到的、你可以做的............

 

若是您願意,守護大埔現場,參與後續行動的規劃與討論也請告訴我們(請傳私訊給我)

 

此刻,是行動的時候

我們或許悲傷,但我們不會忘記,如同春耕才能期待秋收,堅定行動才有改變的機會。

 

台灣農村陣線員工 

蔡培慧


               

 

 

 

【講座】

 

NEW青年「回」部落 X 實踐在「部落」:兩

位組織者的實踐與自我告白(7/26)

 

「服貿定,解藥?毒藥?!─ 服貿協議大解讀」(7/26)

 

 【新書分享會】《超復刻!怪獸點名簿》(7/27)

 

【活動】

NEW樂生院暑期修繕工作坊(7/27-7/29、8/03-8/05)

NEWLet's ART草地論壇 ─當藝術把我們圈在一起(7/26)


NEW2013 青春未艾 影展(7/27-9/15)

 

 

 

「反黑箱協議、要生存權利」全民大會(7/27)

 【在蟾蜍山的日子】老公館生活故事展(7/20-8/02)

2013田園文化生活圈  系列活動(報名時間:即日起—7/28,活動時間:8/3)

府中15邁向專業紀錄片工作坊 招生中

 

 

【徵件/徵人】

 

轉寄『【南方】常民如何想像正義:720洪仲丘事件公民上街的觀察筆記(葉守禮)』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