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東海岸評論
報主:東海岸文教基金會
創刊日期:2009-07-17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227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東海岸評論報
東海岸評論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東海岸評論
發報時間: 2009-08-05 16:00:00 / 報主:東海岸文教基金會
本期目錄
【小編打報告】一波接一波的好戲
【近期活動】澳門足跡劇團《影的告別》‧今年炎夏,冷靜上演
【地方事】國際大毒草銀膠菊入侵花蓮
【地方事】穀災現場─水稻空包彈持續蔓延
【地方事】美崙山的生態饗宴
【地方事】花蓮社區劇場的《陰道獨白》
【空間開放】歡迎租借與洽談合作
發刊辭

1989年6月5日,一份黑白印刷、16頁的騎馬釘半月刊《東海岸評論》,在花蓮展開此後長達十八年,以書寫與言論,對東部發展提出最鏗鏘有力的建言的出版歲月。期間曾獲行政院新聞局綜合類雜誌金鼎獎(2002)、人文類優良雜誌金鼎獎(2003),且入圍金鼎獎三次、推薦獎一次,這份邊陲發聲的地方刊物,伴隨時間的積疊,逐漸豐厚起來。然而,出版環境的衰退,製作經費的拮据,2007年12月發行第215期後,雜誌宣告停刊,其後將雜誌發行權捐贈予東海岸文教基金會, 期待我們積極尋求再生的力量,透過另一種書寫形式,承先啟後,凝聚更包容的集體意識。

三年後的今天,基於對這塊土地不止的摯愛,及對生活週遭深切的責任感,我們承接楊校長的期許,以網路媒體形式復刊《東海岸評論》,堅守客觀理性之地方媒體角色,從社會、教育、環境、心靈、文創、旅遊等六大面向,傳播、記述、評論發生在或關係東部的活動及時事,致力營造東部為更加成熟的公民社會。

我們懷抱「時事產生評論,評論改造社會」的理想,對這片遼闊無盡的山海,投以責任、言論、書寫的微響,期待為東部的美好持續激起回聲,並立足於此,瞭望這島嶼的可能性。因為,我們愛這塊土地。

 


閱讀我們
編輯室
發行人:林喬祥
總編輯:陳雅玲
主 編:吳思鋒
執行編輯:江珮瑾
行政編輯:尤小貞

歡迎投稿

從社會、教育、環境、心靈、文創、旅遊等六大面向,

傳播、記述、評論發生在或關係東部的活動及時事,

請隨文附一至三張圖片,寄至space.east@gmail.com。

東海岸之友_招募中

每一分錢都可以不只是錢,

而是提升文化環境的基石,

您的捐款讓美好化為可能。

我們相信,一個人的力量或許薄弱,但只要累加多人的力量,為共同的價值與目標努力,必定會對社會帶來強大的改變力量。

為了建立過去18年215期《東海岸評論》的數位典藏資料庫、籌募持續發行網路版《東海岸評論》經費、辦理東海岸評論獎及其他相關公共參與、藝文活動,希望您認同我們的理念,加入東海岸之友,透過捐款及參與活動和我們一起努力。

您所捐的每一塊錢將不僅是一塊錢,而是讓東部社會文化環境變得更加美好的基石。

※ 感謝您的支持,歡迎以「定期定額捐款」、「單筆單次捐款」等方式加入東海岸之友。請填寫捐款單後回傳本會,或憑郵政劃撥方式完成捐款,相關事宜請電洽(03)8334545詢問,謝謝。

基金會全體董事 邀請您!

董事:林喬祥、高繼文、黃啟嘉、張政雄、田一成、吳國政、黃正岳、張秉正、孔繁錦、楊隆翔、巴奈‧母路、張若然、曾泰源、黃忠義、王廷升、楊傑、陳建明、郭同慶、李明憲、吳東明、江躍辰。

文件下載:

東海岸文教基金會捐款授權書

東海岸文教基金會劃撥單




關於花蓮的電子報
黑潮
大王菜鋪子
凱風卡瑪兒童書店
(右邊攔中間處可填mail訂閱)
璞石v.sO'rip
(請以寫信或留言方式訂閱)
花蓮縣老人暨家庭關懷協會
※歡迎來信提供連結
[公益聯播]信義、南港區身心障礙者資源中心-徵求行政志工!!!!
【小編打報告】一波接一波的好戲
呼!8月2日的《夏天故事劇場》在一種暖和的溫度下結束了。在幾天以前還為票房擔心的我們,萬萬沒想到,當日竟然爆滿,而觀眾在演後交流、問卷上給予的回應,皆給予了我們非常大的鼓勵,對此,我們感動又感謝。  

而且,好戲是一波接一波啦!8月21、22日,澳門的足跡劇團將首度來到花蓮,演出《影的告別》,一部關於城市發展和個人身體之間依存鏈結的肢體舞蹈作品。這個作品的緣起,習事舞蹈的盧頌寧(小寧)聽到一位小女孩「說她最難忘以前放學回家途中看見的夕陽」之後,發現「這個女孩的話令我想起小時候,的確會常常看見自己在地上有一個很長很長的影子。可是現在已很難再看到自己的影子被投在地上,不是沒有陽光,而是這個城市已高樓密佈,地上只有高樓的影子,不是人的影子,建築物的影子好像將人的影子吃掉了。」就是這樣的城市發展與個人身體之間的依存關係,造就了這次的創作。  

此外,延續上一期公民新聞的主題,續刊幾篇動人的報導,涵括農業、生態、戲劇等面向, 每一篇皆出自於誠摯與關心,每一篇皆像希望拼圖的一角,一塊塊逐漸拼組起來,讓生活在花蓮,或者喜愛花蓮的我們,得以認識更完整的花蓮。  

最後提醒您,周五可能有中颱入境,請各位做好防颱準備,小心安全唷!
【近期活動】澳門足跡劇團《影的告別》‧今年炎夏,冷靜上演
【近期活動】澳門足跡劇團《影的告別》‧今年炎夏,冷靜上演
因著旅遊和博弈業
而急速變化的澳門
置身其中的人們啊
如何因應這樣轉變
--影的告別,從城市環境思索身體,從肢體語言創造光影
--從澳門到花蓮,輕踩一道,抒情的足跡


時間:8 / 21五、8 / 22六 晚上7:30
地點:東海岸文教基金會‧心關係工坊(花蓮市林森路210-2號)
票價:100元
購票及報名方式:
(1)請於每周一至五早上10點至晚間6點,至基金會購買。
(2)電話訂票,需於當日演出前10分鐘取票。
電話:03-8334545 or 0963028607吳先生
網址:http://space-east.blogspot.com/

主辦單位:東海岸文教基金會
協辦單位:澳門足跡劇團花天久地劇團社團法人花蓮縣新象社區交流協會
【地方事】國際大毒草銀膠菊入侵花蓮
文/馮少敏

小花蔓澤蘭入侵本島後,喜歡攀附在其他植物上,會破壞整個生態環境,因而有「綠色癌症」的稱號。其實還有一種外來植物「銀膠菊」,也已入侵本島,尤其在花蓮吉安鄉永興村及仁和村的廢農田及道路旁都可看到大量的銀膠菊足跡。

這種會影響人體健康的銀膠菊葉片外觀類似端午節用的艾草,大量的小白花很像插花常用的滿天星,常看到許多不知情的民眾帶回家當作觀賞植物,事實上,卻是外表柔亮看起來美麗動人,實際上卻是潛藏著危險的有毒植物。

以下銀膠菊之照片攝取吉安鄉仁和村南海九街的廢農地(閱讀全文

【地方事】國際大毒草銀膠菊入侵花蓮

【地方事】穀災現場─水稻空包彈持續蔓延
文/馮少敏

受今年天候異常影響,不僅日夜溫差大,夜晚氣溫仍偏低,使得東部水稻發生罕見不稔實災情;原本應該是一整片綠油油的稻田,現在卻變成淡黃色,葉片呈現枯萎狀,因為在部分水稻孕穗期,日夜溫差太大,才會導致抽穗不良。裡面通通都是空包彈。(閱讀全文

【地方事】穀災現場─水稻空包彈持續蔓延
圖說:從照片中可看出部份稻穗直立,部份稻穗彎曲
【地方事】美崙山的生態饗宴

文/孫淑櫻

【地方事】美崙山的生態饗宴

圖說:從美崙山登高可見花蓮市景觀

美崙山生態公園不但是花蓮市的迷你森林,更具有觀察動植物生態與教育價值;5月3日遊花蓮野鳥學會於美崙山生態公園舉辦生態饗宴,吸引許多親子家庭參加。

5月3日的活動相當豐富,在生態館展示有螢火蟲生態及影片欣賞台灣特有種之蛙類,並教育大家如何分辨青蛙王子或是青蛙公主。科博館展示有花蓮植物、鳥類及端午節使用植物避邪等多樣化資訊。

最有趣的,莫過於阿美族的植物探密,每種祭典利用不同植物。像是豐年祭使用芒草心、藤心、豆類。播種祭用龍葵。捕獵祭用樹豆、鵲豆。祭祖用檳榔、生薑。(閱讀全文

【地方事】花蓮社區劇場的《陰道獨白》
文/薛西

四月某夜,花蓮創意文化園區傳出陣陣呻吟,不知情經過的人可能失聲而笑,或頓時摀嘴匆匆跑過。實情是,這裡正在上演《陰道獨白》》(The Vagina Monologues),由伊芙‧安絲勒(Eve Ensler)訪問超過兩百位女性而寫出的反暴力之國際性劇作。2001年起,她授權全世界可演出此一劇作,並且身體力行,創設非營利機構「V-Day」,旨在關注全球女性受暴之議題。

這兩年,花蓮本地接連有花天久地劇團、勵馨基金會搬演《陰道獨白》,未受過專業訓練的演員卻能一再征服觀眾的心靈,而每當末段的舞台上,響發起此起彼落的呻吟聲時,往往引來席間捧腹大笑,以及呻吟之聲背後的嚴肅沉思。(閱讀全文
【空間開放】歡迎租借與洽談合作
【空間開放】歡迎租借與洽談合作
非營利組織或文化團體舉辦之非營利活動,有場租優惠喔!
閱讀詳細辦法
推薦訂閱
【崔媽媽】害房東租金收入曝光了,是我的錯嗎? 20130905@【崔媽媽網路通訊】
認識及防治不速之蛙-斑腿樹蛙@【舊鐵橋濕地教育園區電子報】
轉寄『公民新聞在花蓮(下)』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