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創刊日期:2009-06-12
發報頻率:週刊
訂閱人數:348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報時間: 2011-02-09 16:00:00 /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公益聯播]用「愛」點亮「礙」的成長能量~「十方」需要您伸出愛的雙手,扶持慢飛天使
本期目錄
本期期數:重建快訊第73期
【重建現場1】 嘉蘭原鄉重建的土地爭議--怪手開進東側基地……
【重建現場2】禮納里系列(5)入住一個月的生活
【本報公告】更動電子報發刊頻率
本期期數:重建快訊第73期
本期期數為 重建快訊第73期

本期期數:重建快訊第73期*尚未繳交各年度常年會費的會員們,學會希望能繼續得到您的支持與肯定,我們將持續為台灣的社區營造最大的努力!為了保障您的會員權利,敬請撥冗繳交會員年費:加入會員、繳會費方法如網站所示
【重建現場1】 嘉蘭原鄉重建的土地爭議--怪手開進東側基地……

編按/禮納里部落是十二月落成的瑪家農場永久屋基地,來自好茶、大社、瑪家三個部落的居民在這裡重新適應新生活。去年五月,學會從屏東見學回來之後,持續關注永久屋的各項議題,入住申請條件、部落文化空間分配、居住品質,儘管居民大多已入住,但是全新的挑戰才正要開始。


(文/嘉蘭報告-本文轉自
莫拉克獨立新聞網

為了提供嘉蘭永久屋用地,政府採用強制徵收模式,導致同為排灣族的在地地主強烈反彈,災民也十分不樂見。就在地主持續陳情抗爭中,怪手竟然開進了基地…..
  
【重建現場1】  嘉蘭原鄉重建的土地爭議--怪手開進東側基地……

1月29日早上,怪手突然開進嘉蘭永久屋東側預定基地,地主們一時之間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

地主們萬萬沒想到21日監察委員才來視察,他們的陳情也還沒有任何回應,一個禮拜後,-怪手就開始要整地。

今天,正好是海棠永久屋落成典禮,地主們抱著最後一絲希望,趕緊趕到現場向縣長陳情,-期盼還能有轉圜餘地。

其實,在幾次的縣政府徵收土地說明會上,地主們都希望政府能優先釋出公有地,或者,真-要徵收他們的土地,也希望能夠用區段徵收的方式,讓他們能夠保有一小塊地留給子孫回鄉-蓋房子。

但是,政府只求績效、速度,這些建議從沒被公開討論過。

全文請詳

延伸閱讀:
莫拉克災後見學專區 


【重建現場2】禮納里系列(5)入住一個月的生活

(文/鄭淳毅-本文轉自
莫拉克獨立新聞網

屏東縣瑪家農場的永久屋基地「禮納里部落」,入住已滿一個月,大社、好茶、瑪家來自三個鄉兩個族群的部落,在此適應新的生活。雖然入住前經歷許多風雨及變數,至今大社、好茶對於部落未來發展何去何從仍是未知數,但告別營區寄人籬下的日子,安頓在「新家」裡,居民感到,「心情安穩多了。」

不論是排灣族或魯凱族的老人家們,都保有持續勞動的習慣,此時已經開始了冬季的「農務」。雖然這裡離原本的耕地遙遠,但收成樹豆、小米、紅藜等傳統作物,仍是每年例行的工作。老人家會回到原本的農地採收,再載運到禮納里永久屋來處理。家門口到大馬路,處處可見正在工作的老人家,仔細的篩選樹豆、綑紮小米、剝捲編織用的月桃葉,一一攤曬在陽光下。

好茶村的尤姓夫婦,坐在預留的公共空間石子地上,正將小米分類分級,綑紮成束。這片公共用地,將來會成會好茶共同的活動空間、社團辦公室等建築用地。

Ina說,小米都是從以前住著的營區耕地上拿來的。種小米很辛苦,除草施肥之外,還得盯著不被成群的小鳥啄食。為了每天去看顧即將收成的小米,她盡量都回到營區去,「我的兒子上班之前載我去,他下班再帶我回來。」

不過,Ina也說,已經離開營區了,這恐怕就是最後一批收成:「他們(政府)叫我們不要回去種了,因為都已經離開了。以後不知道還有沒有地種。政府說會幫我們找,可是,不知道啊……」語氣間透著些許茫然。

【重建現場2】禮納里系列(5)入住一個月的生活
屋子前的空間不夠曬月桃葉,一位Ina將月桃葉攤曬在馬路和人行道上。月桃葉都是回山上採集的,Ina準備用來為孩子編織蓆子。

沒有耕作地,也許是部落的長輩共同面臨的問題。老人家的生活重心,常常都在田地裡,從日升到日落,一刻閒不下來。談到對新環境的適應,一位大社部落的年輕人即指出:「老人家,應該是真的很不習慣吧,什麼都不一樣啦,也沒地方種東西。」此外,「和親戚相隔太遠」也影響長輩的心情。居民表示,以前在部落,三五步就到了親戚家,現在卻要走上好幾條馬路,有些老人家不大熟悉新地方,寧可關在家裡。

老人家,在傳統的勞動中,默默適應新的環境。而問起一位好茶部落的Ina是否習慣這樣的生活,她一邊剝著樹豆,一邊平靜的說:「也沒有好不好啊……我們的房子都沒有了,有人給我們地方住,也很好啊……」

【重建現場2】禮納里系列(5)入住一個月的生活
好茶部落的尤姓夫婦,利用公共空間整理剛收成的小米。

商店接二連三開張


老人家如何適應新環境,需要持續關注;而青壯年人則很快的開始考量實際上的生活問題。手腳頗快的大社居民,已幾乎在每條巷子都開起了商店,小吃、麵攤、飲料、檳榔……不一而足。有的人是在山上時就開店維生,也有人是入住後才想到以小店來維持生計。

一位開飲料的的居民表示:「畢竟我們離外面也很遠,要到外面(買東西、吃飯)也不方便啊。」其實,屏東縣府目前仍未開放在「禮納里」永久屋基地經營商店,最近不少商家也屢接獲縣府警告,但店鋪仍接二連三開張。畢竟附近離市區較遠,生活機能不足,開店可供應居民內需,同時也是謀生之道。

未來,居民關心的,還是工作問題。大社的年輕人表示,工作上的問題:「現在還看不出來,因為都還有八八零工。」但離開原來的部落的生活,生計問題未來恐將一一浮現。

此外,入住前經歷許多風波,對大社和好茶而言,在此落腳是否就是長久之計?部落的未來何去何從?年輕人認為:「現在只能看政府怎麼做,我們就接下來怎麼應付。」住在禮納里,居民一方面務實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禮納里的生活現況──

【重建現場2】禮納里系列(5)入住一個月的生活
老人家的生活。閒坐,勞動,在屋後理髮。
 
【重建現場2】禮納里系列(5)入住一個月的生活【重建現場2】禮納里系列(5)入住一個月的生活
好茶的居民在自家宅院開起了畫展。
 
【重建現場2】禮納里系列(5)入住一個月的生活【重建現場2】禮納里系列(5)入住一個月的生活
放寒假的孩子們。有的在臨時籃球架下嬉遊,有的騎車穿梭巷弄。達瓦蘭(大社)教會已協調出民宅,繼續在營區時就已成立的課輔班。

【重建現場2】禮納里系列(5)入住一個月的生活【重建現場2】禮納里系列(5)入住一個月的生活
(左)教會未完工前,有的教會先將就搭棚子禮拜。也有的仍回到營區禮拜,或在信徒家聚會(右)教會預定地。
 
【重建現場2】禮納里系列(5)入住一個月的生活
大社的一戶人家準備嫁女兒。新娘的表姐妹協助準備傳統婚禮服飾。隔壁的vuvu(長輩)們則聚在一起為明天婚裡的賓客、新娘編織頭飾。頭飾使用花卉果實,都是vuvu們回山上採集的。vuvu一邊工作,一邊聊天,討論材料的配置,間或傳出歌聲。婚禮前的準備也是家族相聚的時光。

【重建現場2】禮納里系列(5)入住一個月的生活
年長的vuvu,背上出門慣用的背袋,走過好幾條馬路去探望親友。

全文請詳


相關文章:
   1. 禮納里系列(4)部落入住儀式:出發的第一步
   2. 禮納里系列(3)律師:拿起原子筆,刪除永久屋契約爭議條文!
   3. 禮納里系列(2)垂死前的掙扎:部落會議決議「再度無效」!
   4. 禮納里部落系列(1)Rinari,一起走吧!瑪家農場永久屋
【本報公告】更動電子報發刊頻率

感謝各界一直以來支持本會電子報,您的訂閱與回饋是本會編輯報刊最大的動力。

春節期間本電子報停刊。自春節後,將因應時事變遷更動發刊頻率,《社造電子報》會每周發刊,自二月第二周復刊;《重建快訊》會每兩周發刊一次,自二月第二周復刊。

本電子報於春節後將針對更多元的社會議題發聲,希望舊雨新知能繼續支持本電子報。

推薦訂閱
年齡數字的魔咒@【內湖人】
校外教學安問卷填寫@【靖娟兒童安全基金會訊電子報】
轉寄『社造電子報《No. 73 》』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