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科學報 No.546】何人何境全面啟動?─科幻科學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ugust 01,2017幻影特區 ■ 何人何境全面啟動?
▌文╱oeo
前些日子在南投集集特生中心的蝴蝶園,看到滿室紛飛的成群彩蝶,尤其俗稱大笨蝶的大白斑蝶翩翩起舞,真會直覺反應地想到類似「莊周夢蝶,蝶夢莊周」的趣境,之所以有這樣的聯想,是因為之前讀過類似的精要典故,還是出於自然的本能發想?自己也不太能確定!總之,這種人、蝶、想、夢的直說喻說,似乎從文藝、科學與信仰中,都有著微妙深沉的幻實糾纏!
對現在的我而言,到底我們所處的某個特定情況甚至世界是夢境虛幻還是現實真存,已經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可以大致領會所謂「無常」的真實性,以及像相對論甚至量子力學所提及「世界只有方糖那麼大!(物理學家證實:理論上將原子間的空隙擠掉,全人類的真實物質體積可以塞進一塊不到一立方公分大小的方塊)」的準確性,雖然福慧薄淺,也多少能相信「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的意境。人們所感所思所行的表現,其實真的難如我們以為「金剛般的堅實」,我們認知的現實也絕對不等同於真實,或者至少應該說成像是科幻搞笑作品「銀河便車指南」作者道格拉斯‧亞當斯(Douglas Adams)所用的語法:「大部虛幻!」所以問題應該是:特定情況與世界到底處於一個(層)什麼樣的虛幻?我們又如何從虛幻導向(趨近)真實?
《全面啟動》是一部探討實夢交錯的插敘電影,大致上算是非常俐落精采的科幻作品,尤其「夢中夢」的設計可說是理路清晰,可圈可點!「故事描述主角唐姆柯比是一名技術高超的神偷,不過他偷竊的目標物絕對涉及最危險、最神秘的範疇,他專門趁目標對象呈睡眠狀態之際,也就是人類心智最脆弱時,深入其潛意識偷取寶貴的秘密。柯比的罕見能力使他成為邪惡新世界中企業間諜活動夢寐以求的專家,然而這也使他成為國際逃犯,導致他失去所愛的一切。一次,柯比獲得重新開始的機會,最後這一份工作能使他找回他原本的人生,不過唯有他具備完成這項不可能任務的才能,代號:『開端(inception)』。柯比這次將不再執行他嫻熟的搶案,而是率領一群專家團隊扭轉乾坤,他們的使命不是偷取構想,而是植入構想,只要他們成功,這就是史上最完美的犯罪。然而,無論這個團隊的事先計劃多麼周詳、專門技能多麼充分,這個危險敵人早已預測到他們的每一步行動,柯比與他的夥伴們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至於網路上興起熱烈討論甚至爭論的「該作到底有幾層夢境的設計?」與「柯比最後是否回到了現實?」,也算是科幻以電影呈現方式所帶來的一種有趣現象!(如果加大電影成本、時間,觀眾欣賞耐力與邏輯能力亦能提升,相信作者應該樂於多設計出十幾層夢吧?)
換言之,《全面啟動》一作所「啟動」的議題探討是「多元、精采、豐富」的(廣告詞),舉下列三項為例:
一、層次:
不論四層夢,五層夢,作品從「多層次」的角度切入虛實的關聯佈局是一個極為漂亮的手法,因為這種敘事深奧但親切,我們或至少我們當中一些人的確就有「夢中夢」的切身經驗,例如夢見睡覺醒來後仍在夢境,再醒來還是在夢中…,並提醒我們事情的真相有時並不是二元對立的,虛幻(夢境)的相對並不一定是現實,有時只是更深或是更淺的虛幻(夢境)!而在數學(例如數學歸納證明法,並非直接證明所有數皆符合一项描述,而是由1成立、k成立、(k+1)成立,再推導至全n皆成立),科學上強調的實驗步驟,乃至宗教提及的諸法界、多重天的修行次第,都有著類似這種不是一蹴可幾就能觸及結果的推演闡明,也提示人們一種破迷開悟的方向。
二、虛幻現實的科幻化身:
我們也可以從科幻作品說明「虛幻」這件事的根據與手法,看到科學科技涉及相關探討的發展。幻象、虛擬、夢境甚至假記憶其實都是「非現實」的化身,也是科幻作品中最精采熱門的主題取向。不同於《駭客任務》(The Matrix)、《異次元駭客》(The Thirteenth Floor)從「電腦網路」著手的大作,也異於《關鍵報告》(Minority Report)、《迴光報告》(The Final Cut)、《極光追殺令》(Dark City)從「人造記憶」甚至「外星異能」切入的佳品,《全面啟動》採用了方興未艾的心理學尤其腦科學(點綴一點兒化學藥學)來探討、呈現,提供人們尋求由幻入實的科學科技途徑多一面貌的了解、選擇與發想。應用「夢」這種橫跨虛實的特殊事物本身就是一件科幻之事,科學研究指出,多發生在快速動眼睡眠期的「作夢」,其實是找尋、整理「真相」的關鍵行為,而某些清醒時刻的神經元活動,在睡眠時會以精準的時間長度來重播,精確度達到0.001秒!由此觀之,由虛求真的科幻深究大概是會永續不絕的!
三、「一切法由心想生」?!
《全面啟動》的英文原名inception(開端,起始)用得力道十足,那是我們人類人生與文明探究真理、追尋真實必然會遭遇的課題。但有時我們會發現,科學科技只是將「過程」描述的「語言」漸趨成熟、完整,但對於事理的根本因(開端)沒說什麼甚至根本沒說?!(例如我們可以靜下來仔細想想日本科學作家竹內薰所言:達爾文的進化論或說「物種源始」真的談到「生命的起源」了嗎?)「萬物皆由原子所構成!」這是物理大師理查・費曼認為假若當文明被摧毀時,人類只能傳承一句話的最優先結論,意思就是:要解釋世界,先了解原子(粒子),具有科學精神或信仰的人們,深信並不斷尋求世界運行法則,從某個層面與尺度上,也獲致令人鼓舞的結果,但直至現今,最先進的物理理論與研究都發現:原子(粒子)的世界是沒有什麼因果律的(物理粒子的出現、表現沒有什麼科學上的因果關係),頂多能用「機率」來解釋,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說:其實整體世界是沒有什麼道理的!因為我們能說「基本科學真理(物理)適用在像物體、人類尺度以上的世界,卻不適用在同樣處於世界中而且還可能居於核心地位的原子(粒子)層次」這樣自相矛盾的話嗎?換言之,就算站在科學的立場,也可能要說:「世界是虛幻的(說是夢境還算是科學包裝的說法呢)!」例如要再細談夢境這種「非現實」,我們科學地說那是腦部運作的結果,再往下探究一層可能就又涉及了神經元與原子層次的作用,那它們作用的原因或為什麼在某時某境作用的道理呢?《全面啟動》中認真可愛地應用了檢視「目標物」來分辨夢境與現實的差異,但其實那要有很多前提(假設),例如:真有那麼一回事!以及作夢的人可以被訓練!而就一個簡單推理:即便在一個很低的科學或現實層次,能被訓練的事就能造假!所以就算當今真有一個心理學上的論述或學說支持這樣的「夢實分辨法」,它本身可能也是虛幻的!另外,「植入想法」可說是《全面啟動》設定中最誇張、虛幻的部分,但其實也不是那麼「非現實」!試問,我們當下的許多觀念與構想,從教育、文化、媒體等等角度,不也是「植入」或「反反植入」的結果?進而言之,每一次的「植入」都是常態、緩慢、自然、規整的模式嗎?很多時候,應該比主角唐姆柯比的手法還要科幻吧!
其實科幻作品尤其科幻電影本質上,往往涵蓋三個層面:一、(科學)科技表現虛幻(例如用電腦特效呈現太空異星與夢境場景)、二、科學科技主題的想像(例如預測未來奈米科技與電腦網路的發展)、以及三、虛幻的科學科技探究(例如文明發展的道德議題探究與邏輯思維),簡言之,就是科技科學如何幻想?幻想什麼科學科技?科學科技為何幻想?的命題與內涵,當中,我們也可以發現第三層面「虛幻的科學科技探究」最不退流行,例如「美麗新世界」對於人類「完美想像」烏托邦社會的批判性至今依然完全成立,脫去科技外殼後的「關鍵報告」,當中「根據(準確)預知未來而作出行為本身是否公義或合理?」的命題仍舊鮮麗!無怪乎作家兼評論家保羅・古德曼主張:「無論技術是否利用新近的科學研究,它總是道德哲學的分支,而不是科學的分支。」
《全面啟動》劇中一段令人印象深刻:利用化學藥劑的「助夢師」帶領預備執行任務的「開端」團隊,展示一群在現實生活多所阻礙、苦痛的老人們,每天來睡夢室和老朋友共同睡眠,分享夢境,團隊成員提到:「等於說他們天天來這邊一同睡夢?」助夢師回答:「應該說他們是來這邊喚醒的!」宇宙人生的真相其實是相當難以貫通的,我們能領略「相對性」(我們常說的某個現象甚至道理應該是對應於某個時空的某人而言)算是賣出一大步,如果在納入多樣性與個別性觀之,其實虛實之間的差異就顯得薄弱而模糊,或者說反照虛與實的自身顯得清楚而確實了!
科幻大師亞瑟・克拉克曾言:「任何高超的科技,無異於魔法!」希臘哲人德謨克利特斯在公元前440多年「合理精準」預言了物質「原子」的存在,2400年後,科學家逐步實驗得以證實、觀見!有時會想,其實:「任何高超的幻想,無異於科學」!無論是在科幻或生活中,我所能感受到的科學科技仍然是偉大、有趣且值得讚嘆的,但它根本的最大價值應該在於解虛破幻,而不是述真道實!曾有學者請教一位法師說:「以唯物論與唯心論來分,佛學到底上是否應該屬於唯心論?」法師回答:「依佛經上的義理來看,學佛既非唯物也不是唯心,因為就連「心」也是虛妄!」這題問答令我印象深刻,玩味長久,「啟動」了另一個通往「全面」的歷程!
(想趣時空:http://www.wretch.cc/blog/oeocaiv/7114513、創發社CAIV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group.php?gid=145021152176920#!/group.php?gid=145021152176920&v=wall)
科學小視窗 ■ 諾貝爾物理、化學獎得主出爐
▌文/科科報編輯小組
瑞典皇家科學院已陸續宣布諾貝爾物理獎和化學獎得主,每獎項的得主將可分得1000萬瑞典幣(約150萬美元)獎金。
今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是俄羅斯出身、任職英國的曼徹斯特大學的學者Andre Geim和Konstantin Novoselov,前者為荷蘭籍,後者有英國和俄國雙重國籍,他們是因為研究石墨烯而得獎,這種薄膜未來將可應用於觸控螢幕、太陽能電池等,被稱為是下個世代的「超級材料」。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則是美國科學家Richard Heck、日本學者根岸英一和鈴木章,他們是因在連接碳原子的方法上有開創研究而得獎,將有助研發抗癌藥物和電子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