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電子報
報主: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
創刊日期:2010-03-30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173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電子報報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1-06-14 11:00:00 / 報主: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
[公益聯播]這不是真的!!請協助澄清網路謠言
本期目錄
《小地寶》赴新加坡演出,參加第一屆新加坡戲劇教育國際研討會!
《小地寶》7/1即將開演,緊急加演場次~7/3(日) 18:30
向波瓦致敬!兩岸三地首次系統性的引介「被壓迫者劇場」!
課堂之外-六龜農村戲劇工作坊(三)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電子報
《小地寶》於第一屆新加坡戲劇教育國際研討會中演出。
《小地寶》赴新加坡演出,參加第一屆新加坡戲劇教育國際研討會!
文/曾令羚(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專員)

今夏的梅雨季異常短促,端午節前、最後一波梅雨鋒面降臨台灣之後,《小地寶》劇組人員暫別雨後初晴的台灣,啟程飛到熱帶城市國家──新加坡,參加【第一屆新加坡戲劇教育國際研討會】。這是《小地寶》首次正式演出,我們與來自12個國家、總共60餘個演講及表演節目,一同參與為期3天、由SDEA(新加坡戲劇教育工作者協會)在Lasalle藝術學院所舉辦的戲劇教育盛會。來自台灣、討論高房價及住宅權議題的論壇劇場作品《小地寶》,首次完整呈現在國際友人面前!

《小地寶》赴新加坡演出,參加第一屆新加坡戲劇教育國際研討會! 《小地寶》赴新加坡演出,參加第一屆新加坡戲劇教育國際研討會!
(左圖:第一屆新加坡戲劇教育國際研討會,主題為教學、創造、治療、啟能。右圖:慶亮導演帶著《小地寶》劇組品嘗各種榴槤。)

初抵新加坡樟宜機場,郭慶亮導演和當地濕潤燠熱的熱帶空氣,一同迎接我們的到來。戲劇盒劇團藝術總監、帶著滿臉笑容的慶亮導演真可謂是一位頂尖的文化外交大使,《小地寶》劇組在新加坡的五天行程裡,慶亮除了密集的劇團排練、會議及創作工作之外,他與分工嫻熟的戲劇盒團員們,從容的為我們安排各項團體交流和參觀新加坡街區的活動:我們在小印度藝術區、牛車水中國城親炙了新加坡多元並存的族群文化、聽到殖民史蹟中的血淚故事,在芽龍區看到中下階層的社區生活樣態和客工的娛樂偷閒,認識到更多花園城市面容之外的新加坡風貌。更別說我們飽嘗了印度黃薑飯、潮州肉骨茶、廣東粵菜筵席、南洋冰品和榴槤、山竹等熱帶水果,大家的視野和味蕾都領受到了多重刺激!

當然,我們此行的最重要目的是《小地寶》的正式演出。郭慶亮導演、六位演員及現場音樂家陳柏偉在戲劇盒劇團的排練場合體之後,就開始了從早到晚、密集的排練工作。正式演出前一天,導演邀請了新加坡劇場圈的友人以及戲劇盒青年團的成員,一同參加《小地寶》的預演。
 
論壇劇場的基本結構是藉由anti-model(反模式)戲劇的演出,刺激觀眾思考劇中人物面臨的被壓迫處境,再經由觀眾的上台介入、取代角色,與演員共同預演行動的方法。《小地寶》是一齣討論高房價、社會住宅興建、及都市邊緣社區住宅權議題的論壇劇場,源自於房價壓力高漲、建商與政治關係曖昧的台灣社會現況。在不同國情、特別是社會住宅政策行之有年的極權民主國家-新加坡,這齣論壇劇場會與觀眾們擦出什麼樣的火花?也是我們相當好奇而期待的。

《小地寶》赴新加坡演出,參加第一屆新加坡戲劇教育國際研討會! 《小地寶》赴新加坡演出,參加第一屆新加坡戲劇教育國際研討會!
(左圖:《小地寶》在戲劇盒劇團舉行預演。右圖:觀眾介入《小地寶》,取代主角,帶著女友與父親對話。)

6/3傍晚在戲劇盒的預演,上台介入劇情的幾位觀眾,從集體安置迫遷戶將可獲得社區選票做為誘因,試圖說服代表政策制定者的議員;或是化身主角,從「一家人」的概念出發,用感性的方式動搖決意參加「小地寶」社會住宅抽籤的女友。有趣的是,在這場預演的最後,來自台灣、參與過河岸部落反迫遷運動的演員,以及具有社會運動背景的編劇、樂手,也加入與觀眾的對話;在論壇劇場的架構之外,新加坡與台灣兩地的劇場人,對於台灣的住宅與社福政策、政治文化脈絡、殖民統治政權演變與政府治理的失靈,有了更多的討論。這些討論的發展也許跳脫了論壇劇場的基本結構,卻是讓新加坡友人認識台灣獨特政治與文化脈絡的大好契機。

預演結束後,我們迅速移至Lasalle藝術學院的SIA劇院進行技術排練,為了讓來自各國的觀眾能夠了解《小地寶》的故事發展,特別在每一幕的開場進行劇情綱要的英文字幕投影。正式演出時,約有40餘位觀眾入場,聽不懂華語的各國觀眾將近半數,演出時,我們不時聽到觀眾區自動傳來的即席英語翻譯,為這場演出添了不少趣味和人情。既然觀眾不只有華人,上台介入的當然也有各國人士,華語及英語夾雜翻譯和對話,對演員及丑客是極大挑戰,而經驗豐富的郭慶亮導演擔任丑客兼翻譯,倒也遊刃有餘。
 
《小地寶》赴新加坡演出,參加第一屆新加坡戲劇教育國際研討會! 《小地寶》赴新加坡演出,參加第一屆新加坡戲劇教育國際研討會!
(左圖:賴淑雅向觀眾介紹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推出論壇劇場《小地寶》的意義。右圖:《小地寶》在lasalle藝術學院正式演出。)

與前一晚預演的狀況不同,這一場的觀眾介入,多從主人翁的家庭關係著手,試圖解決兩個未婚夫妻所面臨的、不同價值觀的兩個家庭即將結合時所浮現的矛盾,甚至有觀眾要求跟未出場的人物──也就是女方的父親──對話,創造出了不同的結局。《小地寶》所描寫弱勢社區被迫遷移的處境,也在其他國家真實上演:來自澳洲的觀眾提出自己國家所發生的、類似的社會景況,顯示住宅正義的議題不只在台灣,也是各國社會在都市發展階段中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這位觀眾更是相當肯定《小地寶》用劇場的美學彰顯了這個社會議題。

《小地寶》赴新加坡演出,參加第一屆新加坡戲劇教育國際研討會! 《小地寶》赴新加坡演出,參加第一屆新加坡戲劇教育國際研討會! 
(左圖:《小地寶》演出片段,議員試圖說服大方同意安置迫遷戶的替代方案。右圖:觀眾上台取代《小地寶》演員,要求大方投入保衛家園的抗爭行動。)

此次新加坡之行,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與《小地寶》劇組,經由兩次論壇劇場的演出,以及與香港、英國、澳洲、泰國、新加坡等地劇場友人的互動討論,進行了深度的文化外交,也與各國友人交流彼此的應用劇場推動心得,更與新加坡戲劇盒劇團建立了深厚的情誼、觀摩戲劇盒這個20年老字號劇團的運作發展方式,這是極難得的學習經驗,也是日後台星兩地劇團跨國合作的重要基礎。
 
二年前,本中心負責人賴淑雅參加於香港舉辦的「世界華人戲劇教育會議2009」,牽起與新加坡戲劇盒劇團郭慶亮導演合作的機緣,因此有了提高應用戲劇藝術水準的啟發與構想。到了今年,台灣的第一齣論壇劇場專業製作《小地寶》終於誕生,並獲邀參與第一屆新加坡戲劇教育國際研討會,成為代表台灣應用劇場領域唯一的表演節目、獲得與會專業人士的矚目和肯定,這不僅是我們持續努力的實績,也是台灣的應用戲劇在藝術性與議題性兩方面的跨界成就!

《小地寶》赴新加坡演出,參加第一屆新加坡戲劇教育國際研討會! 《小地寶》赴新加坡演出,參加第一屆新加坡戲劇教育國際研討會!  《小地寶》赴新加坡演出,參加第一屆新加坡戲劇教育國際研討會! 
(左圖:慶亮導演在戲劇盒劇團排練室,牆上寫著「歡迎來到戲劇盒!」。中圖:老字號的新加坡戲劇盒劇團,位於牛車水一棟古老的殖民時代建築中。右圖:lasalle藝術學院建築外觀。)

《小地寶》7/1即將開演,緊急加演場次~7/3(日) 18:30
各位朋友~
論壇劇場《小地寶》即將於7/1-7/3在牯嶺街小劇場2樓藝文空間公開演出!
感謝所有預購戲票的朋友,熱烈捧場。《小地寶》7/1晚場、7
/2午場已經完售了!7/2晚場、7/3午場票卷也只剩個位數,我們已經緊急加演7/3晚場(6:30pm)購票訊息及最新消息請上《小地寶》專屬部落格、或FB「小地寶」粉絲團查詢!


《小地寶》7/1即將開演,緊急加演場次~7/3(日) 18:30


《小地寶》7/1即將開演,緊急加演場次~7/3(日) 18:30
向波瓦致敬!兩岸三地首次系統性的引介「被壓迫者劇場」!
文/曾令羚(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專員)
(下圖:被壓迫者劇場之樹)
向波瓦致敬!兩岸三地首次系統性的引介「被壓迫者劇場」!上個月才剛送走Bárbara Santos,腦袋裡還充滿著那位直爽的拉丁女導師對被壓迫者劇場犀利的剖析、和她熱情外放的肢體語言,五月底又迎接了Adrian Jackson,這位被譽為波瓦(Augusto Boal)的英語世界代言人到來。

今年春天,應劇中心的大師工作坊真是百花齊放,我不由得想起波瓦所繪的「被壓迫者劇場之樹」,根植於土而枝繁葉茂。象徵粗壯主幹的遊戲、形像劇場和論壇劇場,在前兩個月被我們反覆討論及操演──從郭慶亮主持的論壇劇場工作坊,到Bárbara Santos主持的核心訓練工作坊,被壓迫者劇場的理論及技巧圍繞著大樹的主幹盤旋向上,餘韻無窮。
 
Adrian帶來的「慾望的彩虹」(Rainbow of desire),是更加偏重應用性的一種被壓迫者劇場形式,也是大樹的繁花之一。「它主要討論人們內在化的壓迫,相較於發展比較完整的論壇劇場,慾望彩虹比較新,被運用大約僅20年左右。」Adrian說,「論壇劇場所呈現的議題與目標是較確定的,但我們的真實生活其實是充滿不確定性的,而慾望彩虹這種形式正可以呈現出這點。」

向波瓦致敬!兩岸三地首次系統性的引介「被壓迫者劇場」! 向波瓦致敬!兩岸三地首次系統性的引介「被壓迫者劇場」!
(左圖:Adrian流暢的引導參與者進行劇場遊戲。右圖:運用形像表現故事人物的慾望。)

三天工作坊的主要結構,Adrian先從遊戲著手,討論人際之間訊息傳遞的方式;錯誤解讀的發生,往往是我們把自身的經驗投射到對方身上,卻不是對方所要傳達的意思。接著進入形像劇場的練習,讓參與者先逐漸熟悉運用形像(Image,靜止的身體塑像),進一步去表達自己內在深層的慾望、目標或是被壓迫狀態。進入團體工作之後,Adrian邀請參與者提供故事,再分析故事中每一位互動者的慾望及需求,繼續以形像進行即興練習。「我們的工作坊針對形像與雕像工作,以劇場的真實性來討論,而不是直接討論真實。」Adrian如是說。

他仔細聆聽參與者提供的故事,藉由「故事」、「分析形像」、「螢幕形像」、「慾望彩虹」、「羅生門」等操作流程,帶領大家共同面對故事主人翁的被壓迫處境、以及尋找同一事件中的各種觀點。最後一天的工作坊,我們還練習了「腦袋中的警察」,將內在壓迫加以具體化、探究其源頭,進而學習去面對和處理。

Adrian也帶來他與英國遊民進行20年劇場工作的經驗,主持了二天的「遊民、庇護者議題應用工作坊」並發表一場「遊民與公民權」的公開演說。同樣的,工作坊內容主要是應用被壓迫者劇場系統中的形像劇場和論壇劇場技巧,但是,主題是遊民及遊民所面臨的社會性壓迫,因此活動的重點在於分析參與者對遊民、庇護者、以及外在壓迫的印象,還有丑客(Joker)如何營造開放的參與氛圍,藉以引導缺乏自信、長期處於被壓迫狀態的無家可歸的成人/青少年投入劇場活動,勇於表達自己的看法。

 向波瓦致敬!兩岸三地首次系統性的引介「被壓迫者劇場」! 向波瓦致敬!兩岸三地首次系統性的引介「被壓迫者劇場」!
(左圖:分析形像代表的意義,每個參與者都有自己的解讀。右圖:代表家庭的形像。)

五天的活動觀察下來,我認為,在「遊民議題應用工作坊」裡,Adrian示範了一次相當實用而精煉的工作坊引導方法,值得我們反覆咀嚼學習。而「心理健康應用工作坊」(也就是應用「慾望的彩虹」等技巧的工作坊),在已開發國家的台灣,一般民眾沒有明顯的壓迫與被壓迫關係、對象的意識,如何探索內在的壓迫狀態、看清社會結構及規訓對個人的影響,也是值得我們繼續深究探討的。此外,Adrian在工作坊中不時展現出親和幽默的特質、與對台灣民眾生活和社會現象的好奇、對文化差異的敏銳觀察,也讓我們印象深刻。
從三月以來,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陸續邀請三位被壓迫者劇場的國際級師資來台主持工作坊,郭慶亮-論壇劇場工作坊、Bárbara Santos-核心訓練工作坊、Adrian Jackson-心理健康應用/遊民議題應用工作坊,讓來自台灣、香港及在大陸工作的參與者,對被壓迫者劇場系統的理論、技巧及其應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並聆聽到講師們來自全球各地的被壓迫者劇場操作經驗。同時,兩岸三地華人參與者對講師的提問和回饋、講師在台灣生活的經驗與接受到的文化刺激……種種的經驗累積,不啻是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與參與者共同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多年來運用被壓迫者劇場系統的理論技巧,進行社區劇場及應用劇場的培訓,累積、轉化為台灣本土的實踐經驗,並且翻譯、主編專書,向華人世界介紹被壓迫者劇場的操作實務和理念。今年,適逢波瓦逝世二週年前夕,我們突破政治禁忌,系統性的將被壓迫者劇場完整引介到台灣,這項創舉引起兩岸三地應用劇場領域伙伴們的高度重視、踴躍報名、互相交流學習和對話,我們藉此實際行動向引領我們看見世界的劇場導師---波瓦致敬!相信這系列工作坊及專題分享所帶來的力量,會持續發酵擴大,更希望在可見的未來,有更多連結應用的可能!

最後,我想起在系列工作坊中經常被提出的問題:「論壇劇場(慾望的彩虹、剛才的這些遊戲….)如何應用?」讓我搬出Adrian的回答:「被壓迫者劇場最棒的地方,就是它很容易被借用。常常在工作坊過程中,學員會問:『被壓迫者劇場該怎麼應用呢?』我通常會回答你:『不知道』,因為這端賴你自己思考──如何將這些方法,應用在你工作的對象中。」被壓迫者劇場的學習、思考與實踐,在工作坊之後,還需要我們自己身體力行、不斷的向前邁步,繼續那些未完成的旅程。

向波瓦致敬!兩岸三地首次系統性的引介「被壓迫者劇場」! 向波瓦致敬!兩岸三地首次系統性的引介「被壓迫者劇場」!
(左圖:工作坊參與者投入劇場活動。右圖:遊民議題應用工作坊結束後,在台北街頭大合照。)

課堂之外-六龜農村戲劇工作坊(三)
文/關晨引(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專案)

南下六龜的夜晚,我們借宿在學員尹氏夫婦的家中。這一天,我正調適著早上奔走在車水馬龍的台北街頭、下午隨即踏進矮牆上佈滿炮仗花的院子,那種因為短時間內空間快速變化的落差感時,抬頭一看,院裡的芒果不過兩星期的時間,果實卻悄然長大,套上防止病蟲侵害的袋子。

進行中的戲劇工作坊,彷彿慢慢長大的果實。除了透過身體的雕像練習,讓參與的學員呈現出代表自身工作的雕像、共同繪製社區地圖、分享不同聚落過去的地理和人文歷史外,這些在課堂上講出來的故事和彼此建立的關係,跟著學員的腳步,踏出教室來到他們居住的所在、以及耕作地持續生長。也因此,在六龜進行的戲劇工作坊不僅止於課堂內,課堂外的互動交往更是重要的一環。

首先,我們拜訪了住在荖濃的劉尾大哥和鳳英姊。進入屋後,劉尾大哥端出小蕃茄、小玉西瓜和果汁招呼著大家。課堂裡看起來害羞話少的劉大哥,此刻卻顯得自然從容。劉大哥和鳳英姊兩個人都出生在荖濃,2008年劉大哥退休回到荖濃從事耕作,但隔年遇上八八風災,土石流夾帶的大量泥沙填滿了田地,無法耕作。但是兩夫婦不放棄,將風災造成的損害視為新的起點,轉為有機農法繼續耕作。之後我們跟著鳳英姊來到田裡,四分地的田有三分之一種植香蕉,其餘的田地正實驗著蓮霧、黃金果、枇杷、檸檬、芭樂等等不同作物。鳳英姊摘下兩顆成熟的芭樂交到淑雅的手上,她說,這些剛種不久的果樹預計要四年的時間慢慢實踐有機的耕作之路。

課堂之外-六龜農村戲劇工作坊(三)   課堂之外-六龜農村戲劇工作坊(三)
(左圖:鳳英姊的田,會以每一顆果樹為中心,周圍種了高麗菜、蔥、芋頭、玉米、薄荷等驅蟲或是可以自己食用的蔬菜或植物。右圖:害羞的孫女緊黏著阿嬤。)

我們接著來到住在新發的阿甘姨、和阿甘姨口中的「老大」-楊大哥的田。只要一見到阿甘姨,就可以深深感受到她嬌小幹練的氣息。民國四十四年,她和楊大哥這對兄妹跟著家人,從南投竹山遷移到六龜新發。當初南移是因為台灣中部山區普遍缺水,阿甘姨回憶起她的父親正是看中了新發地區豐富的水源,就此定居。阿甘姨目前栽種的主要作物是百香果,第二代務農的她,曾經種過許多不同的作物。百香果園已經通過有機的認證。由於不噴灑除草劑的關係,園子裡的野草恣意的長著;啄食蟲子的雞鴨也呱呱叫地跟前跟後。我第一次看到尚未成熟的百香果,圓潤飽滿的形狀像是閃著綠光的夢幻果實,外皮摸起來有毛茸茸的觸感。只見楊大哥、阿甘姨和阿甘姨的兒子不停地採著百香果,熱情的送到我們的手裡;這一顆還沒吃完,另一顆更甜更多水的又放到我們的手上。楊大哥則有三分地的芭樂,他說,種芭樂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自己年紀大,另一方面則是芭樂不怕水。還記得楊大哥在課堂上代表自己工作的雕像練習中出現了「疏果」的動作,這一會兒來到自個兒的田裡,他抓起芭樂樹的枝條,一邊講解一邊實作,告訴我們「疏果」的過程。

課堂之外-六龜農村戲劇工作坊(三) 課堂之外-六龜農村戲劇工作坊(三)
(左圖:阿甘姨整理著大收的蓮霧。右圖:楊大哥講解怎麼疏果)
 
課堂內,從暖身到雕像練習,大家透過身體表達自己,同時一起討論畫出社區地圖的過程,讓學員們聆聽來自個別記憶的故事,發現彼此共同與殊異的經驗,增加了對自己與對他人的認識。課堂外,對農事相對陌生的我們,與學員們日常的對話和田間的走訪,更映照出課堂內的字句與動作愈加具體的樣貌。                                               
  課堂之外-六龜農村戲劇工作坊(三)
課堂之外-六龜農村戲劇工作坊(三) 課堂之外-六龜農村戲劇工作坊(三)
(左圖:有任務在身的雞群。中圖:阿甘姨的有機百香果園。右圖:滿滿的芭樂滿滿的熱情。)

推薦訂閱
公益市集活動報報- [ 試刊號 ]@【公益市集活動報報】
102年9月群園會訊@【群園會訊】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電子報
轉寄『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電子報[2011年5月號]‏』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