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創刊日期:2009-06-12
發報頻率:週刊
訂閱人數:349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報時間: 2009-10-13 16:00:00 /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公益聯播]徵 課輔人員
本期目錄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09期】
【活動訊息】
【社造觀點】
【學會大小事】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電子報】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09期】

*【重建資源】

「愛心第二春文教基金會 88風災重建補助計畫申請辦法」

編按:
本期快訊特別刊登「愛心第二春文教基金會 88風災重建補助計畫申請辦法」,此辦法將提供每個申請單位最多三年200萬元的補助(含人事費)。
補助的對象有下列三類:

1、災區在地公益組織(優先)
2、從事八八重建工作之已立案公益組織
3、從事八八重建之表演藝術團體(劇場)

詳細的資料如附件,提供給大家參考~


計畫聯絡人:
陳雅玲小姐  02-28413963  #15
                      02-28413964 (FAX)
網址
http://www.renewal.org.tw


八八風災重建方案補助計畫(計畫內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觀點與論壇】

莫拉克獨立新聞網 介紹

文 / 莫拉克獨立新聞網

編按:
八八災後至今,新聞主流媒體對於重建現場的報導逐日遞減,然而災區的處境依舊需要透過適當管道傳達出來。因此有一群新聞專業者組織起來成立了「莫拉克獨立新聞網」,未來將致力於災區現場的報導。繼上期快訊刊登「莫拉克獨立新聞網經費支持計畫」後,本期快訊便針對此新聞網站的理念與行動作介紹。

一、網站成立緣起:守望相助

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尤其在高雄、屏東、台東、嘉義等地造成許多居民流離失所,山林田園毀損,其中被評估有遷村可能性的部落更高達45個,這不但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災難重建工程,也將決定許多聚落或原民部落是否還能永續傳承的命運。
當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手,希望協助災區民眾度過難關時,作為新聞相關工作者,我們也希望能匯聚關注和報導的力量,讓災區的消息能夠即時發聲,讓不在災區的人們,或是相關的行政部門,能夠更準確的瞭解災區的現況和需求,達到訊息溝通的目的。
除了災區居民的生活與社區重建外,整體災後的環境重建,產業恢復模式,也都是全體國人十分關注的議題,在全球暖化、極端氣候造成非旱即澇的時代,該採取何種重建模式,才能免卻災難的重複降臨?這同樣需要深入的發問、報導、整理,形成更多元的政策討論。
基於上述原因,有一些新聞學界、業界人士、參與災區重建的工作者,以及關注災區的熱心人士,共同發起了這個網站,以「守望」的精神,盡力整理各災區的現場聲音,以及各項政策,透過報導、整理,讓更多人瞭解、參與莫拉克災後的重建工作,形成公民社會的「互助」力量,共度難關。

詳細內容請至  學會部落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走過921】

新書介紹:台灣921大地震的集體記憶

編按:
本期快訊特別介紹由前教育部長黃榮村所著的921十週年紀念新書:「台灣921大地震的集體記憶」,提供給大家參考!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09期】

【活動訊息】

2009台灣社區影像研討會:
影像的在地紀錄、生產與社會實踐

編按:
「社區影像研討會」報名開始囉!!活動為11/5(四)~11/7(六)三天,歡迎有興趣者一同來參加喔!!



「影像」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及工具,在台灣正處於回歸日常生活及公共參與的過程;無論是各地陸續開辦的社區影像培力課程,或是影像工作者長期紀錄在地、或與非政府組織合作紀錄公共議題,都形成不同的社區影像生產模式。為能更深入了解這些現象與課題,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與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特別共同舉辦「台灣社區影像研討會」,藉以提供一個交流對話的平台。

這場研討會,將從這幾年蓬勃於台灣各地的影像培力計畫的發展、影像工作者進入社區的角色,到近期地方嘗試透過影像連結地域文化的行動經驗等角度,邀請影像工作者與社區工作者提供他們在這波潮流中的實踐經驗與反思,並就文化政策資源的議題進行對話。

研討會包含專題論述、實務案例研討、綜合座談、社區影片映演等內容。歡迎各界朋友參與。

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策辦單位|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協辦單位|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研討會日期|2009年11月5日(四)、11月6日(五)、11月7日(六)

研討會地點|「台北之家—光點台北」多功能藝文廳、光點電影院

研討會內容|研討會議程下載
(社區影片映演內容將於10月中旬公佈,敬請期待!)

邀請對象|影像工作者、社區組織工作者、相關學術研究者及學生、公部門及民間相關推動影像教育單位、社區影像課程學員、一般有興趣之社會大眾等。

參加方式|
1. 研討會報名:請於10月30日前至線上報名:
線上報名

本研討會優先開放相關領域工作者參與,每場次保留50個名額開放對外報名參加,研討會座位有限,敬請及早報名。

2. 本研討會「社區影片映演」以研討會參與者為主,其餘開放現場免費索票入場,額滿為止。

活動費用|本研討會免費參與、不提供食宿。

報名洽詢|如對研討會內容有任何問題,歡迎與我們聯繫:
TEL:02-27541122分機116或02-23930629
E-MAIL:
2009community.image@gmail.com
BLOG:
http://blog.yam.com/communityimage0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遊民 UP!社區 UP!
街頭巷尾攝影展--2009遊民攝影家創作展

編案:
遊民,被烙上可憐、恐怖、危險的社會標籤,被視為對立於正常市民之外的不正常市民。2009年,一群遊民在攝影家謝三泰指導,成員彼此相互勉勵下,拍下一幅幅遊民視界裡的社區人事物。並將於10月13日至11月5日,舉辦「街頭巷尾攝影展」,期望藉由攝影機的鏡頭,突破社會盲點。透過遊民攝影家的創作,看見禁錮於刻板印象之外,遊民牽繫於社會,對於暫棲/落腳當地社區之人事物的豐富情感。

發表會:
    日期:2009年10月13日下午3:00
    地點:蔣渭水紀念公園(台北市大同區錦西街53號)(雙蓮國小對面)

首展:
      日期:2009年10月13日 ~ 10月19日
      地點:蔣渭水紀念公園(台北市大同區錦西街53號)(雙蓮國小對面)

巡迴展:
      日期:2009年10月22日 ~ 11月5日 
      時間:9:00 ~ 17:00
      休館:10月26日、11月2日
      地點:台北市身心障礙福利會館(台北市長安西路15號)(中山市場隔壁)

詳細內容下載

【活動訊息】


指導單位:台北市文化局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基督教救世軍
策展小組:郭盈靖、卓珊、戴瑜慧、李名典、洪琳茹、張偉瑜
特邀講師:謝三泰
遊民攝影家:追影、聰伯、阿春、晨曦、星光、阿正、阿平、阿材、阿成
聯絡人:郭盈靖
聯絡電話:0937-205826
電子信箱:ecje2000@yahoo.com.tw

【社造觀點】

都市社會運動20年–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的纏鬥

文 / 潘翰聲(綠黨發言人、社區大學講師)

編按:
本文轉錄自「崔媽媽基金會電子報」,提供給各界參考。

1989年八月《人間》「無殼蝸牛自力救濟」的報導文學,激盪了一位剛放榜確定要負笈北上的青年,提筆寫一封信希望雜誌社轉交給運動組織,未料成為我第一篇被刊出的讀者投書。四年後進入當初提供運動理論的城鄉所,才輾轉得知當年從全國各地寄來的信件堆積如山無從回起。

「住宅是人權不是商品」的口號,使用價值重擊了交換價值,但成功動員媒體而欠缺組織的都市社會運動,注定早熟也早夭,夜宿忠孝東路週年慶的規模便大幅縮水。因外匯管制而起的房市與股市孿生泡沫,景氣循環高點本難長久,在全面實施容積率之前搶建潮製造超額供給終於出籠,政府廣建國宅作為廉價回應又加重賣壓,除了一波逃命大反彈,房價長年趨勢一路破底。直至SARS利空出盡,市場循環用時間消化餘屋,政府土增稅減半、利息補貼、全力抒困建商,搭配捷運初步路網實現通車,和兩岸三通的夢幻刺激,全球原物料高漲的通膨推波助瀾下,達到新泡沫最高點。

詳細內容請至  學會部落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觀念平台-社區總體營造的深層悲哀

文 /  中國時報  陳君山(聯合大學資訊與社會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庄鄉東河村是一個由賽夏族、泰雅族與客家三大族群混居的原住民部落社區。此一社區曾歷經九二一震災與多次受風災土石流的侵襲,惟天災的肆虐卻激起社區居民營造社區的決心與共識,自2002年起,部落社區居民就透過志工培訓、部落人才培訓,重新啟動社區發展協會的運作。

詳細內容請至  學會部落格

【學會大小事】

《社區力量:西雅圖的社區營造實踐》作者吉姆‧迪爾斯(Jim Diers)來台參訪實錄

文 / 吳碧霜(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編按:
本期電子報特別刊登Jim Diers先生來台訪問期間之活動情形。

相信社區有自己的力量

【學會大小事】

初次看到JIM就被他強而有力的聲音吸引,篤定而執著,用盡全身力氣的擁抱,直接傳達他的熱情。剛卸下華盛頓大學的教職,離他於2001年卸下西雅圖社區鄰里局的局長也有8年的時間,這八年的時間,讓他沉澱了過去的經驗,釐清社區如何組織動員、如何開展社區工作以及政府部門的角色,也從這些思考中,尋找如何讓社區產生力量的方法。


發現台灣的社區力量

【學會大小事】

來台灣的第一天,JIM拜訪了美濃,在村裡的福興國小後方,有一大片農田,以有機的方式教導學生耕種,生產出來的稻米,就成為學生的午餐,學校創造了自然的環境,讓學生在過程中自然而然的體驗到食物與付出的關係,這是美濃地區不一樣的地方,也源自於美濃當初因為反水庫的議題,匯集了當地居民的認同,成立美濃愛鄉協進會,喚起美濃人對傳統文化、生態、環保的重視,凝結美濃人的社區意識。

【學會大小事】

拜訪福安國小李宜倫校長--自從校長上任後進行了許多打破學校和社區的嘗試,希望學生從農田生活的體驗中,感受過往客家農村文化的美好氛圍。

【學會大小事】

從鍾理和之子---鍾鐵民口中娓娓道來,更能感受到美濃社區力量產生的扎實感,這樣的理念也延續成為旗美社區大學的辦學理念,打造旗美社區大學成為台灣第一個農村型社區大學。

Have Fun! ---社區營造的第一法則

【學會大小事】

當JIM在簡報中喊出“Have Fun!”時,大家可能都會被他突如其來的高分貝聲音振奮起來,然後仔細聆聽他的說法,他認為社區營造的第一法則就是要「有趣」,透過大家感興趣的議題,設計大家有興趣參與的活動,才能吸引人加入,能吸引人加入,才有可能產生行動的力量。

在西雅圖的許多案例中,常有許多讓人會心一笑的特殊點,像為了提倡節省能源少開車,而有「不開車駕照」的產生,大家也用雙腳證明節約能源的決心。

【學會大小事】

藝術家在候車處做了石膏雕像,譏諷大家等公車等到像石膏一樣。

【學會大小事】

9月23日在麻豆總爺藝文中心與台南縣的民間社造團體代表,進行對談台南縣長也前來取經,希望台南縣市合併升格後,能借重西雅圖社區營造成功的經驗,讓未來區政的社區發展能充分分工職能。

人力換算成本 幫助社區累積資產

西雅圖經驗中社區媒合基金是一個很重要的部份,基金中要求社區也需要有相同的自籌資源,其中人力可以換算成為自籌資金的一部份,以一個小時換算15美金計算,將社區人力也變成社區資產的一部份,實際的將社區的資產與公部門資源結合,幫助逐漸累積社區資產(包含有形、無形資產),也讓社區看到自己已經擁有的資源。

【學會大小事】

在JIM的演講中,不斷提及社區資源如同一杯水,我們要協助社區看到目前已經有的,而不是告訴他們你們是缺乏的。

有許多事情  社區可以做得比政府好

【學會大小事】

不同於政府部門對事情的切割,社區居民擁有地方知識和在地觀點,能更全方位的思考社區事務,因此JIM總是在演講中,不斷的強調放手讓社區去做,相信社區的創造力,西雅圖著名的飛夢社區吃車怪獸(TROLL)就是因為相信社區的創意而產生的作品,也因為TROLL的出現,社區因此多了許多邊際效益,吸引了許多國家的人來參觀,豎立了西雅圖社區力量的重要典範。

能尊重在地智慧,也持著開放的心胸是JIM特別能合陌生人打成一遍的特質。

【學會大小事】

9月26日參與第十屆台北市青年社區規劃師期末總評,鼓勵學員未來進入社區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協助社區發展屬於自己的社區組織,尊重社區原有的文化,而非建立新的社區網絡,而且清楚知道組織的工作必須要了解社區民眾對什麼議題感興趣,而不是只關心社區工作者認知中的重要議題。

【學會大小事】

 

九天的行程中,JIM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大聲的喊出“EMPOWER“,希望感染台灣人,也跟他一樣相信社區能生出自己的力量。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電子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電子報】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學會電子報】

發行期數:第09期 ∣  第118期
發行單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刊日期:民國九十八年十月十二日
發行人:曾旭正理事長
工作人員:楊志彬 ,李敬孝 ,吳碧霜 ,許鼎鈞 ,洪琳茹 ,劉亮佑 ,陳芬瑜
執行編輯:劉亮佑
聯絡地址:台北市忠孝東路一段138號11樓
聯絡電話:02-23930629
傳真:02-23216487
E-mail:cesroc@seed.net.tw
網址:
www.peopo.org/cesroc
捐款帳號:(郵局劃撥) 帳號:19002492  
戶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推薦訂閱
【電子報109期】道別過去.蛻變重生@【現代婦女基金會電子報】
Prath小故事分享 – 瑜珈是念頭波動的停止@【Yoga Journey瑜珈旅程】
轉寄『【社造學會】88風災重建補助●社區影像研討會●Jim Diers來台參訪實錄』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