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造電子報《No. 39》我們的一小步,社區協力政策一大步,八八災後重建工作坊─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ugust 22,2014【重建消息 2 】走進重建現場,看見重生的精采
邀您一起走入八八災後的屏東重建現場,許多強韌、精采的故事正在發生。
在被洪水沖毀300公頃良田以及整個灌溉渠道系統的高樹鄉,高樹鄉大埔社區合作社積極重振社區產業的通路,打造有機釀造村的願景。台24線盡頭屬於重災區的魯凱族阿禮部落,企圖以生態旅遊的模式,聆聽自然山林與祖靈的聲音,找到族人在傳統疆域中作為山林守護者的定位。
對電影「海角七號」裡的琉璃珠有印象嗎?由地磨兒文化產業藝術協會的摸索可以看到「社會企業」的雛形,他們企圖透過三地門琉璃文化藝術村的主題經營,推動部落特色產業與觀光資源的整合行銷。未來不只要協助達來與德文部落,還要畫出一幅三地門鄉的大觀光整合藍圖。
除了這些在地重建的議題之外,如果走入龍泉營區跟瑪家農場,和達瓦蘭部落促膝對話,可以幫助我們深度了解部落決定是否遷村、原部落劃定特定區域的難題。
以上議題是學會和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以及在地社區團體共同規劃的5月災後重建社區建學之旅參訪內容,邀請您一起參加,藉著重建現場的觀察、體驗與學習,和社區的夥伴建立同理心的社會連結,共同思考災後大環境復育與振興的結構問題。
見學時間:99年5月24.25日
名額有限,有興趣的夥伴,請盡速e-mail您的個人資料、現職、社造相關經歷、對於八八社區重建的想法到karensuekimo@gmail.com,或電洽(02)2393-0629轉分機218。
【重建消息 1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組織重建」審查會議核定結果
(整理/陳憶潔)
在日前八八災後社區組織重建審查即將開跑、文建會八八災後社區組織重建審查會徵選,了解到我們目前的進度與現況,而5/10已公佈「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組織重建」審查會議核定結果 ,入選的團隊為第一分區有11個社區、第二分區有9個社區、第三分區有11個、第四分區有10個社區,共41個社區核定為此計畫的輔導社區。
相關公布網站:文建會
下載檔案:按我
【重建觀點】我們的一小步,社區協力政策一大步~與分區專管團隊及各社造員共勉
(文/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曾旭正)
如果真的深切體認到「生命無常」的道理,我們會對災難有另一番看法。
因為無常,所以變動是不可免的,但超乎我們預期而對身體或心靈造成傷害的,就被稱為災難,而災難也是不可免的,只是頻率多寡的差別。災難既不可免,可以想見的是,必然在某一時刻我會是受災者,另一時刻我則可能是救災者,也可能是無情的旁觀者。在時間之流中,這三種角色是變動的,受災時會痛苦而期望有人伸出援手;災難擦身而過時,也許本能反應地想去救助。我們不知道何時、何處,我會是何人?
既然如此,我們可以有兩種態度來面對它:一是堅持「各人造業各人擔」;另一則是自助助人共同減輕集體的苦。前者雖包含了部份業果的認知,但缺乏對於共業的體會,也缺乏慈悲心,會導一個冷酷的世界,不是好的解法。共同減輕集體的苦,則是衡量了三個角色不同的能耐,而主張在災難發生後,唯有未受災的人伸出援手,才能在整體情勢中加入正向的資源,而對於集體減輕苦難有所助益。更重要的是,這不僅減輕了個別案件中的受苦比重,更可以在總體的層次,累積建立起一種機制、觀念,在每一次的災難中與災難後發揮作用。
這一次,透過文建會的計畫,我們有機會藉我們的能力來扮演助人的角色,我們應當珍惜它。千萬不要把它視為一個行政業務,或者視為一個輕易得來的補助。未來二年多,我們的所作所為,若能讓經費充分發揮作用,則可能幫社區中的一些人緩解受災的痛苦,甚至幫一整個社區因此走上正面的發展道路,從九二一災後重建中我們可以看到真實的例子。
另方面,這次文建會的計畫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有好的成果,將會有很大的影響。在去年八八風災發生後不久,我即找機會遊說文建會的朋友,務必嘗試以支持人為重點的重建計畫,包括主委、處長、副處長和科長都聽到且認同這方向,而且真的努力促成它了。如果因藉著我們的投入,讓這項計畫得到一定的政策效果,那就會讓文建會自己對於這個「以人為支持重點」的計畫作法更有信心,也更能夠說服其他政府部門支持採用這樣的作法。如此,我們的一小步,不正是社區協力政策的一大步!?
最後,我要說這也是一個集體學習的過程,希望大家打開心胸,以開放的、包容的方式促進彼此的成長。這之中有文建會的承辦朋友、有學會的專職工作人員、有四區社造站的工作伙伴、有四十多個社區營造員、有各區的顧問老師;大家要面對的事有行政、有專案協調、有社區溝通、有行動推展、有報告製作等等等。這麼多人這麼多事,勢必會有或多或少的衝突,造成內部的煩惱。但我們要形成一個有能力幫助人的團隊,如果一直陷於內部的煩惱之中,怎會有能力助人呢?怎麼辦?目前我只能說:這要靠大家都有一顆柔軟的心,開放而關懷!凡事多盡一點力「代人著想」,這會是減少衝突的途徑之一,它同時也能減少我們自己的痛苦!
希望三年後,我們會很自豪於參與了這個計畫。因為我們每個人都體會到三年以來自己成長了許多,我們也結交了許多好朋友,我們更幫助了社區裡的一些朋友,建立一些合作的機制,即使計畫結束了,它還繼續運作下去…。我們還發現,文建會因著這計畫,開始鼓勵更多部門擬定「青年返鄉計畫」、「農村行動站」、「森林保育員」等等,好多好多支持人事費的計畫,讓更多人角色清楚地在社區中工作,共同守護這塊土地。
【重建現場 】默契培養、凝聚向心力的開始-八八災後重建工作坊
編按/透過文建會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計畫,我們有機會藉我們的能力來扮演助人的角色,災後選出的八八災後重建區所選出的社區營造專業團隊,將由四個分區與專管中心一起輔導與諮詢,在各個社區營造專業團隊運作之前,專管中心舉辦工作坊來凝聚彼此之間的向心力,兩天裡有「各分區經驗交流、重建輔導工作的區域合作、借鏡九二一,應用八八災後重建、團隊大冒險時間、團隊精進分享」來讓彼此之間的對於目標感更加明確,而且並讓未來兩年多的重建工作,文建會、專管中心與公部門三方能形成更緊密的網絡合作。
兩天下來除了分享、借鏡、討論,還有921經驗重建工作者--黃肇新、王元山老師的問題解惑,都讓夥伴們成長不少,甚至最後由外展教育基金會帶領下,透過體驗式學習促進團隊合作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一個簡單的投球得分的活動,卻讓我們了解到團隊合作、不分彼此的重要性。
(文、圖/胡梓筠、蘇之涵、陳憶潔)
第一天活動在台南藝術大學建築系館社區營造工作室舉行(圖一),災後社區重建專管中心與四分區工作團隊進行討論(圖二),對於日前審查會的整體情況做分析與檢討。面對災後重建計劃入選的41個社區,四個分區有不同的想法與策略,透過工作坊的形式,分享經驗也做腦力激盪(圖三)。
第一天晚餐之時,也許是因為彼此正處輕鬆的晚餐時間,各分區的輔導團隊反而更加侃侃而談,把一些小小細節無法用很正規的話語說出的問題,都在對話時漸漸引導出一些隱含的問題所在,透過專管中心的分析,讓大家隔天在發問問題時,更加有效率且獲得答案。
經過一晚的沉澱,第二天早晨,團隊邀請擁有九二一社區重建經驗的桃米社區專案規畫負責人王元山老師,以及長榮大學社工學系黃肇新教授與工作人員對話,談談災後社區重建時遇到的難題,心境上該如何自我調適,兩位講師鼓勵所有的夥伴們以寬廣角度來面對未來的工作。第一分區的主持人,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陳惠民老師也提出建議,每天花三十分鐘自我沉澱,整理明日要做的事,思考明天要做的事情與今天有何關係,試著時時調整腳步與方向。
下午來到了樹谷基地的外展教育中心(圖四),透過看似輕鬆、有趣的團康活動(一個簡單的投球得分的活動),卻反而讓工作團隊學習到:狹隘的視野、自我的觀念不但會分散團隊力量,連本身的能力也無法百分百的發揮,因此若大家願意先討論及溝通,建立共同目標後再行動,做到團隊溝通、團隊互動、問題解決,才有合作的意義(圖五)。
工作坊的最後時刻大家拍照留念,想不到在透過團康活動之後,大家都擁有了燦爛的笑容、緊密的距離,這說明工作坊進行兩天下來,成功促進了各分區人員的感情(圖六)。
本期期數:八八水災重建快訊第39期
*本期期數為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第39期
*尚未繳交各年度常年會費的會員們,學會希望能繼續得到您的支持與肯定,我們將持續為台灣的社區營造最大的努力!為了保障您的會員權利,敬請撥冗繳交會員年費,如您的通訊資料有更新者,請傳真或寄回您的更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