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電子報
報主: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創刊日期:2013-11-21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120
官網:
http://www.community-taipei.tw/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電子報報
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3-12-15 05:00:00 / 報主: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本期目錄
【編輯室手札】
【在地觀察】以藝術進入社區導引出社區與生態共存的美好願景--港邊社區
【在地觀察】藝術與生活的結合--鄂王社區
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中心報馬仔

飛舞的線條-社區高齡長者集體美術創作展

透過展覽與創作課程共同進行的方式逐步呈現每一堂課的創作成果,亦傳達了高齡學習課程的延續性 點我看展覽資訊

中心報馬仔

中心報馬仔中心報馬仔

 

 

 

社區資源互助平台

103年臺北市觀光活動補助

公告單位:臺北市政府觀光發展科

申請日期:102年11月21日至12月10日

相關連結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03年度社區環境改造計畫

公告單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申請日期:102年12月31日前

相關連結

-------------------------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103年度藝文補助申請第2期

公告單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申請日期:自102年11月1日起,至103年4月30(三)日止

相關連結

-------------------------

社區比報-優良社區報選拔活動

主辦單位:文化部

承辦單位:臺灣文化產業發展協會

申請日期:102年12月14日止(郵戳為憑)

相關連結

-------------------------

計畫名稱:103年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

公告單位: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申請日期:102年12月5日起至103年3月18日止

相關連結

社造活動宅急便

國順里募集風鈴計畫

願意分享你聽到的聲音嗎?由臺北市都市更新處與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指導的媒合基金團隊之一-「太玥工作室」,為了打造台北市國順里內一個閒置空間成為兒童遊樂的場域,募集風鈴中,邀請您一同為共同打造兒童的遊樂場域盡一份力!

聯絡方式: designallbook@gmail.com
社造活動宅急便

[公益聯播]節慶活動
【編輯室手札】

社區營造發展的初期,正處於民主意識與本土意識抬頭,前文建會主委陳其南先生因此推展了社區總體營造,主要的目的在於期望台灣民眾透過社區參與的方式學習社區美學的價值觀,進而培養共同體意識。「藝術」一直以來都是社區營造社區美學的方法之一,藝術家透過最基礎的方式—「參與」進駐了台灣的鄉鎮的每個角落,過去進駐的目的大多是希望藉由

藝術家這樣的角色,就地取材且自發性的美化當地的社區。宜蘭市的「鄂王社區」與蘇澳的「港邊社區」,同樣以藝術的方式凝聚了社區的意識並轉化了部分的社區問題(人口老化、人口外移、閒置空間)。藝術家的角色並非一種強勢的介入,而是以一種互動與陪伴的方式達到社區參與的目的,讓社區居民成為藝術家,並將「美」的理念帶入日常生活中變成一種真實的體驗。

 

【在地觀察】以藝術進入社區導引出社區與生態共存的美好願景--港邊社區

【在地觀察】以藝術進入社區導引出社區與生態共存的美好願景--港邊社區 【在地觀察】以藝術進入社區導引出社區與生態共存的美好願景--港邊社區

宜蘭的港邊社區過去是一個純樸的漁村,因為民國六十七年十大建設下成的蘇澳港,開通了當地的交通,同年燃煤火力發電廠也即將座落在港邊社區,尤於當地的居民不願遷村,因此發動了抗爭,也因為如此港邊社區以濕地保護區的名義被保留了下來,成為宜蘭第一個濕地保護區。

 

人口外移與老化的轉化

港邊社區與許多台灣的鄉村一樣長期面臨了人口外移的問題,因此他們利用當地的人力建了一個pizza窯,除了讓遠道而來的觀光客能享用美食外,pizza的收都用來回饋給作pizza的當地居民與港邊社區的老人服務 (例如:送餐服務)。此之外,港邊社區過去也參與過許多社區營造的計畫,下圖就是港邊社區某條街道旁的高齡者藝術創作,他們將社區高齡者的繪畫作品燒在石板上,繪畫的容都是這些高齡者對社區的記憶呈現,這些都是社區總體營造時的成果。

【在地觀察】以藝術進入社區導引出社區與生態共存的美好願景--港邊社區

閒置空間再利用

社區也將人口外移下產生的空屋拿來回饋給社區民眾,左圖的建築物就是將區學校岳明國小的工藝機台移入,給在港邊社區創作的藝術家使用。建築物左側是”阿嬤的灶腳”,這裡除了有民眾提供的古早農村器具(石磨)外,也是一個供當地民眾聚會煮飯的免費空間。遊客到當地參觀時總是喜歡推推石磨,回憶小時候的生活,不亦樂乎!岳明國小旁有一口歷史悠久的井,過去提供當地居民90%的生活用水與飲用水。

【在地觀察】以藝術進入社區導引出社區與生態共存的美好願景--港邊社區 【在地觀察】以藝術進入社區導引出社區與生態共存的美好願景--港邊社區

傳統石板屋的保存

井的旁邊就是當地最具特色的建築物—石板屋,尤於七星山屬於頁岩結構,此過去的居民就就地取材建造了一座座石板屋,蓋石板屋必須要準備三年,因為石板運送不易,且石板間的縫隙必須填補起來,填補的媒材就是先把土和水混合,並混入剁碎的稻草曝曬15天。

【在地觀察】以藝術進入社區導引出社區與生態共存的美好願景--港邊社區 【在地觀察】以藝術進入社區導引出社區與生態共存的美好願景--港邊社區

自然生態教學的啟發

當天除了走訪當地的社區外,也參觀了名符其實的濕地區,走往濕地的路途上到了一座很像土地公廟的小廟,其實這小廟拜得不是土地公而是”兵將”,目的是為了保護靠海的居民,兵將一般都會以稻草人的方式呈現,祭拜的時候會燒”假馬”。

沿著濕地走會接到”無尾港水鳥保護區”,無尾港水鳥保護區占地共102頃,這年又重新開放了觀景台供民眾賞鳥。

【在地觀察】以藝術進入社區導引出社區與生態共存的美好願景--港邊社區 【在地觀察】以藝術進入社區導引出社區與生態共存的美好願景--港邊社區

參訪的最後一站是”自然學習中心”裡面有許多關於濕地與生態保育的簡介,這也是當地學生生態教學的好地方。

【在地觀察】以藝術進入社區導引出社區與生態共存的美好願景--港邊社區 

【在地觀察】藝術與生活的結合--鄂王社區

【在地觀察】藝術與生活的結合--鄂王社區

鄂王社區,一個位於宜蘭河的東邊的老社區,這裡如同社造中心附近的大稻埕區,過去宜蘭市最繁榮的運輸航線,這裡也曾經有許多傳統市集與工匠,後來因為宜蘭大學的關係,繁榮的區域才逐漸轉移到宜蘭市的另外一頭,也因為如此,鄂王社區和許多台灣得新鎮一樣漸漸沒落。鄂王社區鄰近宜蘭的舊城西路,清朝時期舊城西路上有一道城牆,鄂王社區就位在城牆以外,所以也有人稱作「城外」。為了保存與轉化鄂王社區的面貌,近幾年透過藝術介入社區賦予了鄂王社區不同的巷弄美學。

【在地觀察】藝術與生活的結合--鄂王社區 【在地觀察】藝術與生活的結合--鄂王社區

楊士芳紀念館

楊士芳祖籍是浙江紹興人,楊士芳紀念館會座落在鄂王社區內就是因為他是宜蘭的第一位進士。以楊士芳的故事作為整趟見學的開端,除了發揚他的苦學上進、澤歸鄉里外,也繼承了他的「行行出狀元」的概念,對應了居住在鄂王社區無數的工匠與傳統產業的居民們。

【在地觀察】藝術與生活的結合--鄂王社區

光大巷藝術圍牆

光大巷從過去到現在都是社區居民通往宜蘭河與西門溝 (今西門路) 的民間步道,透過2010的藝術介入空間的計畫,光大巷有了不同於以往的面貌,當地的傳統工藝家 (木雕、錫藝、石雕、漆藝等) 運用了最擅長的工藝技法,結合在地的風土民情與歷史,將光大巷打造成一條藝術街區。如今光大巷成為宜蘭舊城區通往宜蘭河濱公園的廊道。

【在地觀察】藝術與生活的結合--鄂王社區

【在地觀察】藝術與生活的結合--鄂王社區 【在地觀察】藝術與生活的結合--鄂王社區

潘宅與古井

光大巷內有一棟歷史悠久的建築物-「潘宅」,潘宅建於清光緒年間,雖然宅邸頗具特色,但年久失修、鐵皮老化,透過居民的力量除了將其整理乾淨外,一旁的鐵皮也多了彩繪裝點,這鐵皮上的彩繪也是鄂王社區第一棟彩繪的建築物。

【在地觀察】藝術與生活的結合--鄂王社區 【在地觀察】藝術與生活的結合--鄂王社區

潘宅宅邸聚落裡有一口活水古井,建於清嘉慶年間,至今已有200年的歷史,與宜蘭建城時期為第一代匠師所作,之後匠師居住在此地也帶動了當地的工藝產業,2007年鄂王社區舉辦了搶救古井運動,2010年又藉藝術進入空間給與古井周邊的環境美化。

【在地觀察】藝術與生活的結合--鄂王社區

行行出狀元百米藝術圍牆

光大巷尾端也稱作「後尾巷」,意思是宅落的後方,這裡有面所謂的「行行出狀元百米藝術圍牆」,是由鄂王社區當地的工藝師製作,將過去社區居民的人生百態以石雕的方式刻畫在這面牆上。下圖的「大厝」對很多人來說可能都很陌生,其實就是棺材店的意思。

【在地觀察】藝術與生活的結合--鄂王社區 【在地觀察】藝術與生活的結合--鄂王社區

社會福利館

光大巷底快到宜蘭河濱公園時,出現了一棟復古又新穎的建築物-「宜蘭社會福利館」,是由建築師黃聲遠和他的事務所「田中央」共同設計的。社福館早期是宜蘭的豬隻屠宰場,如今已轉化成了當地居民休憩、閱讀與展演的空間。

【在地觀察】藝術與生活的結合--鄂王社區

 

西堤屋橋與宜蘭河濱公園 

西堤屋橋也是黃聲遠與「田中央」的作品,屋橋的設置主要是為了因應宜蘭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宜蘭河將宜蘭分成了南北兩個區域,屋橋正好可以提供往來的腳踏車與路人行走。

【在地觀察】藝術與生活的結合--鄂王社區

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 
電話: (02)2557-5679 
傳真: (02)2550-5251 
地址: 103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237號 
開館時間: 每周二-周日 上午9:00-中午12:00,下午2:00-5:00 




(國定假日休館)
網址:http://www.community-taipei.tw/ 
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ommunity.taipei 
 
服務項目: 
1.社區營造諮詢與顧問 
2.社區營造教育與推廣 
3.社區營造資源分享 
4.社區營造資源引介 
5.社區營造書籍借閱 
6.社區營造會議空間/展覽空間 租借申請
 
主辦單位: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執行單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推薦訂閱
榮光眷影-校園巡迴影展順利結束@【外台會電子報】
【南方】我爸爸和他的田(蕭函青)@【南方電子報】
轉寄『【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第46期電子報】台灣的藝術與社區營造』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