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報主: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創刊日期:1997-11-04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9,658
官網:
http://www.hef.org.tw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報
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發報時間: 2011-10-13 05:00:00 / 報主: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公益聯播]珍愛自然生態攝影聯展-朝山國小
回應 默許不義 才是品德教育危機

◎張萍

閱貴報九月二十九日人間百年筆陣「隨波逐流的『品德教育』」一文,我有話要說。

人本教育基金會在去年十月,接到家長投訴某特教學校爆發八件性侵擾事件,查證屬實後,於十一月拜訪校長,要求依法調查,校長問「家長道歉了,還要調查嗎?」在我們說明法令後,校長同意全面調查,未料事後並沒依承諾行事。

我們不得不找立委協助,邀請教育部中部辦公室、學校及性平專家於十二月中召開協調會,但案件像滾雪球般在去年底增至十二件,到今年六月「通報數字」已達五十一件,依教育部校安通報規定,一個通報案號可呈報多起案件,因此,通報七十一件意味實際案件量絕對高於此數,並不奇怪。

其次,該校性侵國賠案今年初定讞時,我的確要求學校必須善盡保護受害學生身分的責任,這是依相關法令規定,但保護受害學生並不表示不能譴責惡行:該校導師長期對受害學生的多次求救,視而不見,前校長還要求家長把女兒嫁給加害學生,這些難道不該被社會大眾檢視嗎?校長為了自保,對媒體暢談某行為學生的家庭背景等,導致該生身分被辨識出,請問撰文的黃教授,要不要譴責?

再者,依《性別平等教育法》及《性騷擾防治法》,一般學校學生如有互抓生殖器行為,一定會被嚴肅看待處理,何況該校絕大多數是性侵害事件,並非性騷擾。黃教授大文提到「特教生因為從小生活在一起,打打鬧鬧,互相追逐,互抓生殖器為樂,不以為意。老師們雖然經常勸戒,他們卻認為是開玩笑,何須大驚小怪?」難道是認定特教生有此行為就不必「大驚小怪」,隨他們去嗎?難道老師只要「勸戒」就算盡到責任嗎?難道不知道性騷擾的下一步可能是性侵害嗎?

黃教授又說「等到不舒服的感覺出現,有家長向政府舉發而獲得『國賠』後,原本在他們眼中沒什麼的小事,頓時變成一樁樁的猥褻案、騷擾案,學校頓時變成『性煉獄』」難道是意指家長是為了國賠、金錢才舉發孩子被性侵害嗎?黃教授可知,打了三年多性侵國賠官司的家長並不是為了錢,該家長曾說「再多錢都無法彌補我孩子所受的傷害,我打國賠官司是希望教育部重視特教學生的受教品質」,然而所有弱勢者站出來主張應有權益,就會被扭曲成「要錢」,即便在黃教授大作中也不例外。

不責怪默許不義的共犯結構,反而譴責揭發不義的民間單位,難道是品德教育應有的作法?我們要問,對孩子求援卻置之不理的教職員「晚上如何睡得著?」人皆有惻隱之心,身心障礙孩子也是人,請把他們當人看,也不要抹黑身心障礙學生的家長。

◎原文刊載於人間福報 / 2011.10.11

------------------------------------------------------------------------------------------
2011/9/21人本新聞稿:充耳不聞、​視而不見、隱匿不報、​見死不救!-學校是叢​林,還是煉獄?


「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 隱匿不報 見死不救」特教學校事件新聞資料

看見天使專欄----教孩子思考

◎朱台翔 / 森林小學校長

簡太太開車載著9歲的兒子出門,聽到後座傳來翻書的聲音,她說:「車子在開了,不要看囉!」但連著說了兩次,兒子都沒有要收起來的意思。

怎麼講不聽啊?正打算發火,她突然想起才聽過的一個演講,主講者說:想要教出會思考的小孩,首先要下定決心,把「思考」這件事看得比其他的事情重要。在每一個要下決定的時刻,要把「孩子的思考」和「心中在乎的事」掂一掂,看看哪個比較重要?只要大人肯想一想,通常都會做出好的選擇。

所以,簡太太問自己:「我是要繼續堅持我所『在乎的事』呢?還是要讓這成為一個『思考』的機會?」

於是她問兒子:「你知道為什麼在太暗或是晃動的地方看書會近視嗎?」即使沒有轉過頭去看,她也可以感覺到兒子的好奇心被挑起來了;她接著說:「那是因為眼睛要花很大的力氣去調整焦距,原理就像照相機的一樣。」她又說:「如果眼睛經常需要花力氣調整焦距,時間久了,眼球就會變形,看到的東西就不能顯現在『底片』上,那個時候,就要戴眼鏡了。」

當她再回頭時,發現兒子已經收好書在看車窗外。隔了一陣子,她聽到兒子提出的一串問題:「眼球為什麼會變形?」「為什麼戴了眼鏡可以調整焦距?」「為什麼綠色會讓人的眼睛放鬆?」「難道不會因為每一個人而有不同的狀況嗎?」

其實,有些她也不知道怎麼回答,不過她相信,那些沒有從她這裡得到答案的問題,將會留在兒子的腦袋裡,伴隨這孩子成長,並成為他終其一生以「思考」為基調的生命樣貌。

◎原文刊載於自由時報 / 家庭親子版 2011.10.10

教育新聞

讓孩子愛上數學 人本舉辦四場免費親職講座

(教育廣播20111011)
預防數學恐懼症,讓孩子愛上數學,人本教育基金會10月29號起全國舉辦四場免費親職講座,地點在臺北、高雄、新竹等地,演講內容包含: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對數學的恐懼,讓孩子在沒有壓力情況下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等,活動免費入場,需預先報名,詳情可上網(http://registrano.com/events/2011math)查詢,報名專線:

轉寄『【人本】回應 默許不義 才是品德教育危機』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