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適性輔導?誰說了算?/試試看不要「規定」!】─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ly 30,2019試試看不要「規定」!
試試看不要「規定」!
陳妙嫻/高中生物老師
(本文每週四刊載於4/24立報「成為快樂的老師」專欄)
(本專欄由人本教育學程提供)
為了配合生物課程的進行,我會特別挑選了一些好看的電影作為搭配。例如「擁愛奇蹟」這部由真人實事改編的電影。片中描述研究乳癌的醫生丹尼爾,在開發新藥的過程中遭遇層層阻礙,最後終於成功開發出新藥──賀癌平,造福了千萬名乳癌病友。聽到這樣的描述,或許讀者們很難想像這部電影有多麼吸睛。然而根據我多次播放的經驗,這部樸實的電影不但呈現科學研究的艱辛,亦具有十足的戲劇效果,學生們在觀影時的反應都很熱烈!
有次播放時,有位非常用功的同學,電影一放映他便立刻拿出預備好的參考書來練習,看來是要充分利用時間複習功課吧。以我對他的了解,當老師開始進行非一般的授課,他若是不願「浪費時間」在這些事情上,常常會選擇自顧自地寫著各式各樣的考題。老實說,當時我心中不免有點不悅,心裡嘀咕著:「世界上可是有很多事情比解題重要呢」、「精心準備的電影竟被你忽視了」。隨著電影的進行,劇情到了高潮的時刻,同學們的心情也隨著劇情高低起伏,整個班級沉浸在電影欣賞的氣氛中。這樣的氣氛也感染了那位同學,沒想到他放下了手中的筆開始觀看!最後電影結束時,甚至還跑來找我討論劇情。當下,真是好有成就感!
後來在跟同事聊天時,同事說播放電影給學生看時,為了避免學生玩手機或做自己的事,他會在播放前宣布:「這個考試會考,一定要看!」聽到這個辦法時,我很驚訝!因為我從未想過要用這樣的方式規定學生看。一直以來都有學生不想看電影,我雖然心裡犯嘀咕,卻也沒想過要弄個學習單或考試來逼著學生們乖乖照辦。讓我覺得有趣的是──我怎麼從沒想過這麼「規定」?
我想起了前述的經驗──原本對電影不感興趣的學生,先是受到同學的影響引起了好奇心,在中途加入觀賞,最後因感受到什麼而現出閃閃發亮的眼神!那神情是真正從他的心中產生的、是對事物自發的興趣,是我覺得最珍貴的成果!說實在的,老師這麼辛苦地備課,當然會希望得到學生的肯定,並吸引他們專注地學習。如果學生表現的意興闌珊,我們心裡必定也很挫折。不過如果是因為規定、考試而產生專注的現象,或許能逼學生學到東西。但如果因此犧牲了求知的美麗過程,豈不是很可惜嗎?況且,如果課程無法吸引同學,教學的過程中必定有問題,或許是老師備課的問題,也可能是學生自身的困難。如果全都以考試、加分來處理,這樣的作法縱使速效但也注定掩蓋了某些事實,反而阻礙了改善的可能。
回到那位極為用功的學生,他會如此用功而拋棄生活的其他事物,當然有其原因。如果以考試規定來看,他肯定能達到滿意的效果。但我記得的,不是他哪一次又考了接近滿分的成績,而是曾經有一次,他暫時放下手中的練習題,開始思考「為什麼開發新藥能救這麼多人,生技公司卻不支持?」這個課本不會教、考試不會考的問題。
適性輔導?誰說了算?
適性輔導?誰說了算?
◎馮喬蘭(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看到報上有位高中老師投書,說是生涯規劃老師,當他問孩子未來想做什麼,學生只知讀醫學系當醫生,法律系當法官律師…而對於其他很多科系,茫茫然不知道畢業後能從事什麼工作。
按照這樣的邏輯推演,如果沒有總統系、官僚系…這國家如何能出這麼多官僚呢?
不過,這位高中老師本事不僅於此,他請小孩寫信給未來的自己。這一招出得滿漂亮呢。原投書文值得細看,摘錄如下-
校排名列前茅的孩子談到自己其實最喜歡攝影跟繪畫,卻害怕當畫家不得志,即使現在想當攝影師,但不覺得這是可以一直做的工作;一位班級成績十分優秀的孩子,立下志願往西點師傅的道路前進。當初他填高職餐飲科的想法沒被家人接受,即使希望未來可以就讀餐旅大學,但家人對他的選擇十分憂心;覺得念書簡單上手的孩子,上了高中後對自己的未來卻滿是恐懼,儘管成績依然優異,但知道自己唯一最喜歡也最有成就感的是畫圖,卻又覺得自己未來的路非要符合「社會期望」才可以;資優班的孩子想往動畫製作跟聲優(動畫配音員)的方向發展,他的同學則想成為導演…,孩子們都為著自己的未來此苦惱不已。
投書文便接到十二年國教的適性輔導,說教師沒有準備好、多元課程沒有準備好、分數魔咒陰影不散、說應該要符合每個孩子的需要…等,但始終沒有說出口的是,那位當年想讀高職餐飲科,卻因為成績太好,不被允許讀餐飲的小孩,究竟該如何「適性輔導」?
如果這個社會一邊宣稱,職業不分貴賤啦,人各有長,技職教育還是國家命脈啦…而卻又一邊說:「那些讀不來書的叫他去學一技之長就好了嘛,何必逼他讀書?」如果不是職業有分貴賤的話,大概就是成績有分貴賤了!不然,也讓讀得來書的去學一技之長吧!難道建中生沒有能力洗頭髮?
要談適性輔導,就得放下偽善。事實上,我們寧可政府、學校不要認真搞適性輔導。既然禁止體罰大家都敷衍,常態編班大家也敷衍,參考書測驗卷通通都敷衍,連上課都被敷衍了,那麼,請敷衍「適性輔導」吧。比起來,它最值得被敷衍。不要以輔導之名強以成績分類,也不要透過輔導強灌社會既成價值在孩子心裡,更不要利用輔導,讓孩子不敢追求他的想法。
資優班的孩子想當聲優,想成為導演,為何需要苦惱?是苦惱自己能力還不足以當導演?是苦惱賺不到錢?還是會被家人反對?有時候大人很有趣,自己跳出來扛走小孩的責任,抱著「為小孩好,還被小孩抱怨」的委屈,義無反顧地對孩子搖手說:「這條路不通,你只能去那條。」何必咧,難道我們不是想要孩子自己學會對決定負責嗎?為什麼選麥當勞時要負責,選人生不用呢?
不先放下這種替人家決定的習慣,目中無小孩,又何來適性輔導?
當我們要為成績好的孩子爭取不拼「好」校「好」系的權利時,我們也要呵護成績不是很好的孩子想要繼續讀書的心意與權益。要適性,就要尊重孩子。才能有機會在孩子做重大決定時,陪他討論。
※本文選自《人本教育札記》 mailto:publish@hef.org.tw
《人本教育札記》2013年四月號(286期) 出刊!
【特別企劃】從國文考題,看教育問題。
【人本論壇】思考公投(上)
【島嶼新座標】台灣民主國的藍地黃虎旗
【文學課堂‧現場與幕後】精製的淘氣
創刊23年,領導教育新思潮、完整記錄台灣教育的轉變。
歡迎至各大書店購閱。 洽詢訂購專線: 02-23670151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