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孩迷網路─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ly 30,20192016寒假巴塞隆納愛智之旅
今年寒假,我們要再次前往魔幻之都_巴塞隆納,去看看:
是什麼樣的文化,什麼樣的環境,可以同時誕生~畢卡索、米羅、達利以及高第,
而這四位藝術大師又是如何影響了世界?
面海靠山的巴塞隆納,是西班牙的第二大城市,有二千多年的歷史,
是個新舊交會,既摩登又古典的魔幻城市。
冬天,到巴塞隆納,讓我們一起~~ 一次遇見四位大師!
從迷幻眩麗的巴塞隆納外表,解讀加泰隆尼亞的人文、歷史。
從哥倫布開啟的大航海時代,回顧西班牙的海上霸權與台灣的關係。
從奇想瑰麗的高第建築,體會創建者單純執著的熱力、建築與自然的張力;
從超現實狂想的驚艷作品中,看見達利最真實的本質;
從暴烈衝突的立體派裡,直觀畢卡索最溫柔的眼眸;
從看似童趣鬆軟詼諧的線條,見識米羅最堅持的信念!
從看得到的精彩事物裡,發現隱藏其中的_人的處境與人的選擇。
孩子,你要加入了嗎?
這個寒假,讓我們再度攜手同行吧!
想家與月亮的故事
◎陳慧瑛
「被期待要獨立」的孩子
送孩子來人本森林育出梯的爸爸媽媽,常常會告訴我們,他們希望孩子在這五天四夜的營隊中,能學習更獨立一些。這樣明確的期待也不是報名的當下才出現的,爸爸媽媽在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肯定醞釀了許久,希望孩子長大獨立;這份心情不用說,孩子們也感受得到,因此孩子們來到梯隊,都知道自己是被期待著獨立的,然而,什麼是「獨立」呢?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面對「想家」了。不論是不是第一次離家過夜,孩子們都有可能想家,每到太陽下山之時,就是孩子們開始想家的時候,這時,想家的孩子們都會慢慢開始低落起來。
一般想家的孩子都會很自然地流露當下的心情:害怕在外過夜、想念媽媽、想回到熟悉的家裡...等等,這些原因都讓孩子們發自內心的哭出來,打電話回家時就會哭著對媽媽說:「我想回家...」但是,有另外一種想家的孩子,他們有點不一樣,多了一些被期待「要獨立、要堅強」的包袱,所以當他們想家,並不會立刻哭起來,相反地會隱藏起自己的情緒;只是再怎麼隱藏,神情間還是透露著思念的愁緒,我常常看到他們最終在熄燈準備睡覺那一刻,忍不住掉眼淚。
今年暑假的農村梯,我認識了小榆和小翔,他們就是「被期待要獨立」的孩子。在行前電話時,小榆媽媽和小翔媽媽都告訴我,讓孩子來出梯,除了想讓他們盡情玩耍以外,還希望孩子可以學習獨立。
小榆的第一晚
白天,兩個人都各自玩得很開心,直到第一晚睡前,小榆躺在棉被裡默默哭了,我便帶她出來,在夜空下平靜心情。我問小榆:「要不要打電話給媽媽說說話呢?」她搖搖頭說:「我已經打過了。」我說再打一次也沒關係呀,她沉默沒有回答,我開始猜她的心情:「是不是擔心打電話回家,媽媽會罵妳呢?」她搖搖頭,「還是有什麼其他讓你擔心的事情?」她還是搖頭。我猜了好多原因,最後決定問問看:「小榆是不是覺得,自己應該要堅強勇敢,不可以想家,想家是不好的,所以不想打電話回家?」她才點點頭,掉下眼淚。
於是,我說:「那,我們現在先在外面吹吹風、看看月亮、發發呆,等心情平靜一點,再進去休息,好不好?」小榆點點頭說好。我一邊想著想家的心情,一邊跟她說:「想家,是很正常的,每個人都會想家,這不代表妳就不勇敢、不堅強、不獨立,這是一種身為人都會有的情緒,只是人們通常不願意接納自己的脆弱,所以期待自己可以不想家、不流淚,好像那就代表著自己很獨立、很勇敢。但是,我覺得,能夠坦然接納自己想家的感覺,接納自己因為想家而哭,如實的接納自己,才是最勇敢的事情。」
抬頭往上看,才發現今天的月亮近乎滿月,於是,我指著天上的月亮對小榆說:「古代的詩人,也跟我們一樣會想家、會想念親人喔!而『月亮』常常被他們寫進詩裡,用來表達自己的思念。
因為不管我們和家人們各自身處在哪裡,我們看到的天上的月亮,永遠都是同一個,我的家人跟我一樣正在看同一個月亮,我們在同一個世界裡,欣賞一樣的月光,雖然距離遙遠,但想到這裡,就感到不那麼孤單了。」
聽我這一番說法,小榆眼神若有所思地開始凝視月亮,就好像真的能夠從月亮中看見媽媽充滿愛的眼神,就好像月光代替媽媽擁抱了自己,我們就這樣安靜地看著月亮,過了一陣子,小榆終於可以回寢室睡覺了。也是從這天起,每天晚上我們都會一起在夜空下看月亮,看星星,聊聊天,直到有睡意為止。
古詩中的「月」,經常象徵聚散,以月圓比喻人的團聚,以月缺比喻人的離別,同時也用來抒發思念親人、想念故鄉的心情,像是蘇軾的詞〈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以及李白的詩〈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些經典詩詞,充滿遊子思念親人、想念家鄉的心情。
跟孩子談到月亮,實在是月光下的一時興起,我想透過關於「月亮」的故事傳達給孩子的是:不論哪個時代、或多知名的偉大詩人,都跟我們一樣會「想家」,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心情。我們可以想家,這不代表軟弱,我們可以試著接納自己想家的心情,可以傷心,也可以哭,只要我們找到抒發難過的方法,緩和自己的情緒,這樣就夠了。
小翔的第二晚
隔日白天,兩個孩子一樣玩得非常快樂,從明亮可愛的笑容中,就能知道他們真的好開心。不過太陽下山後,小翔忽然問我:「為什麼白天明明玩得這麼開心,到了晚上就會開始想家?」我一邊陪他排隊等待打電話回家,一邊回答他:「其實,每個人都是這樣喔,每個人到了天黑的時候,心裡都會升起想家的心情,因為平常這時候,正是全家人下班放學回家,在餐桌前一起吃晚餐的時候呀,而且夜晚容易使人特別感傷,不只是你,每個人都是。」
輪到他打電話回家時,他告訴媽媽梯隊很好玩,他玩得很開心,寢室外的青蛙叫得超大聲、好有趣,小翔臉上充滿笑容。但掛上電話後,他有點沮喪地坐到一旁,我看出他的低落,先問他:「你今天過得好嗎?」他笑笑地說:「很好啊!我覺得玩得很開心!」我直覺他的笑容背後裝著思念,覺得好心疼的對他說:「想家、想哭,也沒關係呀!」聽我這麼一說,小翔立刻掉下眼淚。
我陪著眼淚掉不停的小翔,一樣問他:「你覺得你不可以想家,你應該要堅強,是嗎?」他點點頭,哭得更傷心,身為男生,小翔的難過好像比小榆有更多包袱,是一種迂迴的表達,明明想要表達想家的傷心,卻要繞過情緒的問我「為什麼晚上會想家」?
我在心裡琢磨著要怎麼照顧小翔糾結的心情,然後還是想起天上的月亮,於是就告訴他:「昨天我陪著小榆時,我跟他說了古代詩人也跟我們一樣會思念家鄉、想念親人的故事。詩人們寫了很多關於月亮的詩,在不同的地方,我們和家人都可以看到同一個月亮,月亮似乎超越時空,連結起在這裡的我們與遙遠的家人們。一想到這裡,好像心裡就比較不孤單了。」
小翔跟我一起看著比昨天更圓一些的月亮,我繼續說:「我覺得你好厲害,可以這麼清楚覺察到自己白天和晚上不同的心情。想家不代表你就不堅強,想哭的時候就哭,沒關係喔!我會陪你一起面對想家的感覺。」
孩子們漸漸接納自己「會想家、會傷心」的這件事了
五天四夜的每個晚上,兩個孩子都持續想家,我陪完小翔,再陪陪小榆,我們總是一起看看月亮,數數今天的星星,後面幾天,兩個孩子好像抓到了自己想家的節奏,小榆只要一想家,就來找我說話;小翔則會自己打電話跟媽媽講講話;孩子們想家就哭一哭,哭完擦擦眼淚,隔天起床又是嶄新的一天,又可以開心快樂地玩耍。
我發現,相較前幾天,孩子們漸漸接納自己「會想家、會傷心」的這件事了,每天我都非常認真地讚美他們,能接納自己的心情,真的是非常勇敢又了不起的事情。
最後一天懇親時,我把想家和月亮的故事告訴小榆媽媽以及小翔媽媽,同時也說,孩子會「想家」是非常自然的事情,直到長大後的我們、離家久一點我們一樣會想家,請接納孩子想家的感覺,因為這不代表我們就軟弱不獨立,相反的,接納自己才有堅強且勇敢的力量面對傷心。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第303期
我的小孩迷網路,常常晚睡…
◎江思妤(人本三重青少年基地館長)
Q
媽媽(以下簡稱「媽」):我的小孩上國中後就常常晚睡,早上又叫不醒;跟他說不要太晚睡,身體會不好,他嘴巴上說好,但等我們睡著後他就爬起來上網看影片,看到三更半夜,第二天當然起不來。我早上忍住氣叫他起床,結果他的起床氣更大,老是對我大吼大叫,然後不吃早餐就出門。
我有試過等到他真的睡著了再去睡覺,不讓他上網,但我每天都要上班,哪能天天這樣和他鬥,而且他後來還發明了新方法,設定鬧鐘半夜再爬來上網。
一開始,我是用獎勵的,跟他說如果一個月內都十二點前睡覺,就送他想要的東西。一個月時間太長,他做不到,我就改成二個星期,一個星期,但他都沒辦法做到。
後來我把家裡的網路斷掉,他就每天跟我吵,再三跟我保證,答應一定會在十二點前睡覺,我把網路接起來之後,過沒幾天,他又故態復萌。
我覺得我真的是個很失敗的媽媽,不管我用什麼方法都沒有用,怎麼會這樣,有的時候我都好希望這個世界沒有網路?
A
江思妤(以下簡稱「江」):看到媽媽的敘述,可以想見媽媽這段日子的煎熬。媽媽在乎孩子的健康,照顧孩子的生活,但孩子一點都不領情,只想上網。真的是,怎麼會這樣!
我們來試著想想,怎麼會這樣?
網路與智慧型手機,為我們帶來方便,也帶來新的親子衝突:孩子們沉迷網路世界,熬夜上網,看影片、上臉書、玩遊戲…說不動也叫不聽。但,這真的是新的親子衝突嗎?還記得金庸、瓊瑤、灌籃高手、俄羅斯方塊、三國誌…只要稍稍回想自己的青春期,我們可以發現,每一個年代,都有讓青少年沉迷的故事或遊戲,設鬧鐘半夜再爬起來看小說的戲碼,更是許多成年人的兒時回憶。
青少年沉迷的東西隨著時代的轉變稍有不同,但沉迷一個事物的需求卻是一樣的強烈。
媽:就是因為我自己以前也熬夜看小說、看電視,我才知道熬夜的傷害。我不反對小孩培養興趣,我也沒有不讓小孩上網,但是他沉迷網路,荒廢學業,才上國中就這樣將來怎麼辦。
江:媽媽提到荒廢學業,我猜這應該是媽媽真正擔心的事。有一件事情很特別,孩子唸小學時,大部份家長並不會太在意孩子的成績,但孩子一升到國中,爸爸媽媽們就開始緊張,有沒有九十分、有沒有八十分…如果都沒有,至少要及格吧。大家覺得及格是起碼的標準,卻不知許多國中會在國一第一次月考給孩子下馬威,段考成績出爐全班三分之二不及格更是稀鬆平常的事。
及格變成了高門檻,首先受到衝擊的其實是孩子。雖然很多人一起不及格,但這仍然是他人生的第一個不及格,孩子還沒時間消化、理解、明白自己的處境,就要面對父母的責難,以及寫不完的訂正與罰寫。我們不能推論孩子沉迷網路是否和課業壓力有關,但書讀不來讀不好的壓力,一定需要一個出口,網路當然是方便又快速的選擇。
媽:他書讀不好我沒有那麼介意,但國中是發育期,晚上不睡覺會影響發育。
江:我們從沉迷網路講到荒廢課業、現在又出現影響發育,可見孩子晚上上網不睡覺這件事,是多麼讓人煩惱揪心。看似麻煩的問題,其實有一個根本的核心─孩子的生活裡沒有真正有意思的事物。
以前的青少年沒有網路可去,在家附近或學校附近各式各樣的場所到處鬼混,成群結黨、捉弄自己捉弄別人;現在的孩子不需要跑好幾個地方,只要可以上網,看影片、和同學聊天、玩線上遊戲,一指搞定。二代青少年做法不同,窮極無聊卻無二致。
追根究柢,還是國中生活基本上乏善可陳。每天除了考試考試再考試,罰寫罰寫再罰寫之外,就是不及格不及格與不及格。一點都不值得期待。
青春期是探索、試煉的大好時機,孩子們要交朋友、認識人、探索世界、發展自己的興趣、開發自己的潛能、要恣意的大叫大跳、要向夢想前進、要展現自己的能力…卻被困在分數與考試裡。
被困住的孩子以為網路是唯一的出口,這也是孩子離不開網路的原因之一。還好媽媽在乎孩子的感受,沒有真的從此斷掉網路。我們不能斷了那唯一的出口,但我們可以協助孩子多開幾個出口。孩子喜歡運動嗎?喜歡聽歌玩音樂?喜歡和人聊天互動?喜歡逛街壓馬路?喜歡表演?喜歡動手做東西?學校沒辦法提供開心歡喜的環境,至少家裡可以;鼓勵孩子發展興趣,投注心力在有意思的活動上,讓生活變得有趣有意思,是我們可以做也應該發展的。每天都有重要好玩的事情做,晚上當然要好好睡覺,迎接新的一天,誰還要賴床?
只有超越升學壓力的荼毒,孩子才不會是網路的俘虜。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第3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