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道理說服孩子─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ly 30,2019邀請您參加2016聚賢會
親愛的朋友
您好。
又到了一年的這個時候,來向您問候,來說說教育的事,來邀請您出席人本聚賢會。
2016年,台灣邁向一個新的階段。好多的期許與夢想,以及對改革的渴望,此刻爆發。當社會重新開始追求理想與改變,難免也夾雜著許多的不安與焦慮,就怕總是在失望中無奈接受現實。
這也可能是傳統體制教育為我們加上的枷鎖。我們總是沒有信心,不一定是不相信別人,大多還是懷疑自己,畢竟,我們聽聞著傳統智慧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即使不知道要憂患什麼,反正,先保持著憂患,就是了。也可能是,「被騙多了」,便習得無助了起來。
我們在想,現階段的社會,將更需要更深層的改變,要面對價值的選擇,並展開對話。同時也需要實踐的行動與典範,在行動中,開啟想像力與信心。要邁向一個新階段,是得真正跨出腳步,而不是(譬如說)投完票就到了。而且,不求急與快,但求紮根真實。
譬如談『免試升學』,就不能避掉追究菁英主義、升學主義,競爭主義,如此,我們追求的理想國教環境,才有機會到達。譬如談『學生人權』,就不能避掉思考管理主義、傳統威權的作用力,如此,才能落實基本的教育權利。譬如談『有感教學』,就不能迴避對翻轉教室、教學現況等之檢視,如此,才能讓教育現場有所感。譬如談『實驗教育』,就不得不擺脫形式的實驗,而要追究教育的內涵。譬如談『快樂上學』,就必須同時思考教育的意義,尤其是對學習者的意義。
關於這些種種,我們希望有機會在聚賢會裡一一跟朋友們報告與對話。請您一定要來。
說起來,現在是很美好的階段,雖然紛雜不少,但卻是可以大力耕耘台灣的時候。我們只是需要行動與信心。站在過去的基礎上,奮力一躍,台灣將可進入另一個階段,讓我們不僅能保有選擇的機會,還能有選擇的能力。
邀請您,一塊兒出席這美好的盛會。
邀請您,支持人本教育基金會繼續紮根教育,耕耘台灣。
人本教育基金會敬邀
http://hef.yam.org.tw/fundraising/2016/index.html
台北聚賢會
日期:105年10月23日(日)11點半
地點:台北國賓大飯店2樓國際廳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63號
高雄聚賢會
日期:105年10月30日(日)11點半
地點:君鴻國際酒店38樓珍饌廳
地址:高雄市苓雅區自強三路1號
台中聚賢會
時間:105年11月6日(日)11點半
地點:台中福華大飯店3MF華宴廳
地址:台中市西屯區安和路129號
請用道理說服孩子
◎李佳燕
東方式的教養態度,一向是只要求小孩必須聽從大人的話語,大人說的話是否有道理,小孩毫無可置喙的餘地。從小我們就聽到耳爛的一句話:「嬰仔人,有耳無嘴」,把這種父權至高無上的精神,可謂形容到極致。
可是,現代的孩子呼吸著自由的空氣出生,吸吮著平等的奶水成長,滋補著民主的營養茁壯,他們有自己的看法與觀點,遇見不公不義的現象,欲去之而後快的衝動,遠遠強於必須顧及大人顏面的斟酌。
而大人呢?大人有感受到時代的脈動嗎?有多少大人仍緊抱著過去威權的習慣不放,與孩子的互動,依舊停留在「我說一就是一,小孩子給我閉嘴!」的封建時代呢?有些大人其實也體認到與孩子的互動方式,不能再沿襲上一代的模式,只是生命經驗中缺乏平等自由精神的模式可學習,不知該如何運作?甚至擔心會造成放任違常的不堪結果,因此更是捉拿不定。
當孩子漸漸長大,大人繼續堅持以傳統態度教養孩子,或者停留在「沒大沒小」的惶恐中,而孩子卻要求以現代平等的方式互動時,衝突於焉產生,而且層出不窮。
這樣的衝突,不只發生在已伶牙俐齒的青少年,事實上,從幼兒園就開始了,只是我們總愛以某種疾病來名之,例如:情緒障礙或者過動。
被老師說是情緒障礙的四歲孩子來到了診間一個多小時,與我談笑自如,即使在我與母親談話時,他時而依偎在母親身邊聽著,有時無聊了,也只是自己找有趣的東西玩,在診間他找到了聽診器和我的磁鐵玩具,完全不打擾。
當我拿出人本製作的「好話牌」與母親分享時,他靜靜在旁聽我唸著好話,眼睛閃光熠熠;當我與他分享神奇寶貝卡時,曾經被醫師診斷為發展遲緩的孩子,發揮了閃爍奪眼的聰慧。他先選了四張卡片,說那是他爸爸有抓到的寶。可是繼續翻著卡片,他有難以割捨的猶豫,他又拿了兩張,告訴我:「這兩張,是我媽媽幫我爸爸抓到的喔!」我說:「好啊!也送給你。」翻到最後,我看他又取出兩張卡片,我等著聽他拿什麼理由來說服我。結果,這孩子說:「這兩張神奇寶貝好漂亮喔!我希望我爸爸可以抓到他們!我可以拿回去給我爸爸看嗎?」我當然說:「好!」我找不出理由可以拒絕啊!
這孩子簡直是天生的談判協商人才啊!母親也說他們去露營時,這孩子鮮少在自家的帳篷裡,都在別人家的帳篷串門子。這樣的寶貝,在幼兒園為何會被認為有情緒障礙呢?母親舉例說:有一回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在洗手台洗手,洗手洗成玩水,玩水玩到互相潑水,搞得小朋友們衣服都濕了。老師出來禁止,孩子不聽從,繼續玩水,老師硬把孩子抓進教室,孩子抗拒大哭,老師在抓小孩時,甚至被孩子抓傷。
這樣的事件,先要思考的是:玩水潑水好不好玩?尤其在炎熱的夏天?
當然好玩。孩子愛玩水,簡直是天經地義。
再來要想的是:雖然好玩,有沒有任何壞處?這樣的壞處,可不可以解決?
衣服潑濕了,會容易感冒?這其實是一個大誤會,實情是如果孩子覺得會冷才是感冒的前兆。更何況衣服濕了,換一件就是。還有,會把地板搞得濕淋淋的,容易滑倒?這也有解決的辦法,等玩水玩夠了,請這些孩子,自己把地板擦乾。浪費水資源?我們可以請他們在洗手檯放一個臉盆,等盛滿水了,把臉盆的水,拿去澆花或沖馬桶。
所以,連我這個大人都想不出充分的原因,為什麼不能玩水?在他們玩得興高采烈時,突然跑出一個臉色難看的大人,命令他們停止玩耍與笑聲,而且是必須立刻遵行!我不知道老師以什麼理由來說服孩子,老師在命令之前,有試圖跟孩子說什麼嗎?而說的話,對孩子的世界而言,是有道理的嗎?
在孩子不明白之下,強制要孩子離開歡樂的現場,而且不允許抵抗,當弱小的孩子抵抗時,老師採取的方法是約束行動,強制帶離,孩子因此使盡全力反抗。這樣的場景,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跟我們在許多的抗議示威現場,看到的情景不是頗雷同嗎?只是,在示威現場,有專家學者、社運人士可以把訴求論述清楚,便成了正義之聲、志氣之行。孩子年紀小,口述不清,更無能筆戰,只能以最原始的拳打腳踢和大聲哭喊來表達憤怒不滿,卻被老師以情緒障礙來處理!
在家裡,在校園,我們有許多的規範,這個不行,那個不可以。可是,在我們訂下這些規範時,有仔細思索過,這些規範,所為何來嗎?在今日的家庭與校園,還有如此規範的必要嗎?就像古代坐月子,有許多的禁忌,不准洗頭,不准洗澡,那是在古代沒有吹風機,沒有禦寒設備時的考量,但是放到二十一世紀的環境,已完全不適用。當我們只會依循習性,緊抱著過去傳統的教育教養規範時,那何嘗不是腦袋的偷懶與理性的荒廢啊!
我又想起另一位抓傷老師的孩子。
已經是小學中年級的孩子,用五隻利爪,抓傷老師,老師憤而將孩子送到學務處,並且告訴家長,這孩子有病,一定是過動兒!
進到我診間的孩子,如鬥敗的獅子,垂頭喪氣。我希望還原當天的場景。孩子表達能力很強,告訴我:「老師不公平!」當孩子說出這幾個字時,憤怒的獅毛,又豎直了起來。
原來,孩子與同學打架,這孩子打起架來,仿佛遇到世紀仇敵一樣,拳頭如狂風暴雨而下,老師驚嚇之餘,緊急帶離孩子,同時叫被打的同學,快點離開現場,否則後果不堪設想。老師把喜愛打籃球的孩子,帶到籃球場,希望轉移他的注意力,可是,老師卻忘了借籃球,於是只好返回要借籃球。不料,這孩子,一見老師離開,便衝回教室,繼續找那位同學算帳。可憐的老師,趕緊又衝回教室,同時抱緊揮拳如雨下的孩子,就在此時,老師被孩子抓傷了!道道有些許滲血的紅斑點,就劃在老師的臂膀上!
我慢慢聽著孩子的敘述,望著孩子,告訴他:「你並不想傷害老師,是不是?你當時一定是太生氣了,一定有一件讓你受不了的事情,才會讓你氣到要打同學。你能不能告訴我,什麼事情讓你那麼生氣呢?」在事過境遷之後,孩子口氣自然舒緩許多,原來是那位同學先起哄笑他腦袋有洞,是白癡,孩子便怒火沖天揍人了。可是,這並非孩子第一次因此揍人,孩子更惱怒的是:「每一次同學笑我,老師都不處理,我會打他,還不是因為他先笑我!結果,我被笑是活該嗎?老師從來不處罰笑我的同學,還叫他趕快離開,只會處罰我!老師不公平!」
更大的怒火藏在對老師的不滿裡。老師如果只處理表面的紛爭,只求不要打鬧就好了,而不深究怒火的起源,會有永遠處裡不完的紛爭。
我告訴孩子:「你很棒,因為我看到你想要自己處理同學罵你、笑你這件事,而不想麻煩老師或父母,這表示你不是媽寶,不會一遇到困難,就吵著要大人幫你解決,你真是一個懂事又獨立的孩子啊!」這孩子大概以為眼前這個大人腦袋才真的有洞,我打架了,還一直誇我好棒!
我接著說:「不過,你以打架來解決,是好方法嗎?搞到老師受傷,爸爸媽媽被叫去學校,笑你的同學,也沒有向你道歉,以後如果再遇到這樣讓人生氣的事情時,你覺得打架是好方法嗎?」孩子搖頭,「是啊!我們不要再用打架來解決了,顯然這個方法,只會讓你更倒楣,不是好方法,我們要用很聰明的腦袋想想看,有什麼其他更好的方法嗎?」
這是我留給父母和孩子的功課。
但是,我知道,如果大人會問話,能傾聽,跟孩子講道理,孩子的命運會大不同!也不會被隨意戴上生病的標籤!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3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