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與教育」電子報─「傳媒與教育」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March 13,2018網路分級 為兒少身心健康把關/李奇偉
根據研究調查,網路已成為兒童、青少年最常使用的媒體。不論是找資料,或掛網玩遊戲,孩子們每天平圴花費40分鐘的時間 上網。網路雖然方便,但問題也多。不只是情色、爆力資訊氾濫,近年來幫派份子利用網路入侵校園,更是讓家長擔心。為了讓孩子們上網安心、家長放心,政府、 民間團體早已提出網路分級管理辦法。而這些辦法的分級標準是什麼?對於使用者而言,可否確實達到過濾不良網站的風險?
網路分級,如何分?
我 國的「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其法源即來自「兒童及少年福利法」,指明有害兒童與少年身心發展的網路內容應列為限制級,未滿18歲不得瀏覽。財團法 人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執行長朱惠芬說明,目前台灣網站分級系統的電腦語意(meta data),即根據國際通用的「網路內容篩選平台」(PICS, Platform for Internet Content Selection)標準。其中分為四種類別:
一、網站內容語言之使用
二、性與裸露之圖文或多媒體
三、暴力與流血之圖文或多媒體
四、其他
這些類別僅有限制級與非限制級之分,如第一項「語言」的部分,非限制級之描述為「一般性語言,略顯輕蔑或經修飾過之粗鄙字限;限制級之描述為「以語言描述 強姦、性行為等情節,用語明顯粗暴未經修飾,表現淫穢與性暗示」。而其他可能涉及限制級內容包括「鼓勵仇視不同族群或價值觀的團體,鼓勵抽煙與酗酒,毒品 及藥物濫用,怪力亂神引起情緒不安之內容,無人管理之聊天室。」
業者在這標準之下,必須做到自我判斷與標示,根據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網站問卷產生分級標籤,有限制級內容的業者應完成自我標示,如此才能讓使用者端的過濾系統進行篩選,避免兒童及青少年接觸此一類型的網站內容。
朱惠芬強調,這些都只是基礎的自我標示,如同馬路的紅綠燈一般,一切依照規定運作,就能保障基本安全。對業者不會帶來額外的負擔,所以國內有限制級內容的網站,已約有八成做出標示。
過濾軟體,預防不良網站滲入
在PICS的標準規範下,除了業者進行內容的自我標示外,同時要配合使用者端的軟體安裝,才能為家中的小朋友順利過濾不當內容的呈現。
關於使用者端的部份,朱惠芬認為基金會作為非政府組織的立場,以兩種步驟向家長推廣過濾系統:
一、首先以基金會網站上的免付費分級過濾系統為主,它能提供國內限制級內容業者之過濾。但網站架於國外的業者,因不受我國法令規範,故未編寫要求之標籤,系統無法過濾該網站之內容。
二、若家長財力許可,根據自身的需求,一個月八、九十元的費用就能擁有其他功能更多元的過濾系統,如中華電信的色情守門員,將有更大範圍的內容過濾、使用時間的管理、個人隱私資料的保護等等。
多與孩子互動,教導正確價值觀
過濾系統雖能避免家中兒童、青少年接觸大多數的不當內容,但家長不能只把這部份的責任丟給政府或業者。朱惠芬強調,過濾系統僅是一項輔助的工具,最主要的防預之道,還是要家長教導孩子們正確的價值觀。
為了增進親子間的互動,瞭解孩子們在看、使用哪些網站。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設計多種兒少上網安全活動,希望兒童、青少年透過活動的參與,將網路安全的相關 主題帶回家中與爸媽討論,老師也在課程中將相關概念傳播出去。如即將進入第四屆的「金繪獎」,在「網路成癮」、「網路交友」的不同主題的設計下,兒童與青 少年藉由參賽前的準備,更進一步認識網路安全的議題;「金思獎」與「金悅獎」分別用文字與影音傳達網路安全的重要性,激發更多創意來吸引大眾的關注。
「基金會的職責在輔導家長認識網路安全的概念,若不認識網路,以後和小朋友溝通將會很困難。」朱惠芬強調,基金會提供了一個平台,對於網路安全有需要或有 疑問的人,可以透過這個平台,找到想要的資訊與諮詢的對象、單位。網路安全並非只是業者的責任,應該是使用者與其家庭都應該重視的部份。
可參閱網站:
1.電腦網路分級處理辦法
2.財團法人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
2010網路安全日:Think before you post!
今年的網路安全日 (Safer Internet Day, SID)主題是:「張貼資訊前先停下來思考!」
歐盟網路安全組織Insafe在每年二月份會選出一天作為網路安全日,宣傳線上科技與行動電話的使用安全與責任,並針對全球的兒童與青少年提出呼籲。
最新議題?
新科技把個人從資訊的張貼者轉為資訊本身,對大多年輕人的科技使用習慣而言尤其如此。這些隨手拍下的照片、動態影像,可立即傳送到部落格或任一社交網路上。不論是何時拍攝,只要是上傳至網路,即使張貼數年以上,都可能被任何人取得。
目前,許多社交網路都提供標籤照片中人物的功能,這使得網路搜尋任何人的照片變得容易。同時,透過網路身分的管理,還可以讓自己成為「名人」。
問題所在?
新科技提供了極大的創意實現機會。兒童和青少年是社交網站的主要使用者,他們不僅透過社交網站表達自我,同時也在發展自我,這一過程中,他們也特別容易受到流言蜚語和仗勢欺人的攻擊。
年輕人不會時刻意識到,那些在網路流竄的個人資訊,存有被任何人(包括他們的父母、師長、未來的雇主、敵人等)取得的風險。許多雇主現在都會在網路上查閱工作候選人的資訊,而社交網站上的個人資訊卻可能會被不法盜用或修改。
另外,照片的數位特質,使它們可以輕易被拼貼或變造,甚至被放置在任一情境中,故意造成尷尬,甚至形成帶有傷害的攻擊。
我們可以怎麼做?
兒童與青少年必須能以負責任的態度管理自己的線上資訊,包括張貼照片和動態影像,所以INSAFE訂定今年的資訊安全日的主題是「Think B4 U post」。他們必須有所認知,透過社交網站的隱私設定服務,自己能控制自己的線上資料,包括選擇自己可相信任的朋友,並在公布自己與朋友的照片前,先仔 細想清楚可能的後果,以及是否得到朋友們的同意。(記者吳雅樂 摘譯)
新聞來源
英國記者工會施壓 《金融時報》作出讓步/何鉅華(資深媒體人)
對於港臺兩地的一般華人傳媒的工作者來說,當與僱主之間發生重大紛爭時,大多只能孤軍作戰,求助無門,更少了西方國家同業 們普遍享受到的多一層來自工會組織的支援,甚至由工會出頭展開抗爭行動。畢竟,這大抵是彼此社會之間工會運動的重大差異,也凸顯了華人社會中傳媒界的工運 意識現時仍然普遍落後。
相對而言,英國的傳媒同業們實在幸福多了。英國的工會運動經歷了幾百年,發展成熟,各行各業都有工會,而目前擁有7百萬會員、58個會員工會的英國總工會(TUC, Trade Union Congress) 雖然聲勢已比前低落(在70年代末期,英國總工會的會員人數,高達1320萬,佔當時全國勞工比率的55%),但其在英國政壇上仍然舉足輕重,不時發揮重 大影響力。而會員主要來自傳媒工作者的全國記者工會(National Union of Journalists),較諸其他行業的工會,例如郵政、地鐵、英航等工會,明顯在戰鬥性方面,已算較低,不過,在維護會員權益方面,仍能不時發揮作 用。這方面最近又添了一個成功例子。
新近的事件是《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計劃將旗下《FT中文網》屬下四名職員調往中國上班,四人老大不願意,遂向工會求助,終在工會發揮影響力之下,迫使資方打消原意。
調往中國上班意味薪資減半
該四名在《FT中文網》任職的編譯人員,其中兩人是英國公民。他們表示,如接受報社安排調往中國大陸上班,會面臨薪資減半,如不聽調派則有被解僱之虞。全 國記者工會(National Union of Journalists)支持他們反對調職,在二月中對《金融時報》提出譴責,並聲稱工會方面將會就此事件進行投票以決定是否在該報之內發動工業行動。在 工會此番施壓之下,《金融時報》終於作出讓步,打消原意,亦因而避過一場罷工行動。
金融時報》的發言人早前曾表示,「調往中國上班的計劃當會在受調派者感到愜意的情況下才會進行。」在計劃取消後,該報已不欲多談,拒絕再作評論。
而全國記者工會則盛讚《金融時報》的管理層“很有見地”,願意重新考慮此一“無法接受的決定”。全國記者工會在《金融時報》的分會主席David Crouch表示,「我們很高興我們的僱主已體察到他們對《FT中文網》同事所提出的建議確不公平亦屬無法接受。我們而今期待與管理層進行磋商,以確保我 們的華人新聞工作者在《金融時報》的前途受到恰當待遇條件的保障。」
全國記者工會此次勝利,在近年業內一片裁員聲中顯得更加難能可貴。
不過,現實的情況是,傳統傳媒近年面對新興傳媒的爭奪市場,普遍陷入低迷,經營情況大不如前,勞方即使能夠憑藉全國記者工會出頭抗爭,協助維護應有權益,但往往仍難逃一批接一批裁員的厄運。
面對行業的普遍淡風,全國記者工會有時也顯得蒼白無力。
全國記者工會始創於1907年,目前全國會員達35000人,依媒體各個範疇,如報紙與通訊社、自由就業者、雜誌與書刊、廣播、新興媒體,以及公關與宣 傳,各設一個該領域的全國理事會。各個領域的全國理事會每年選出代表,出席週年代表大會,大會上選出整個組織的最高決策機構--27人全國執行理事會,然 後再行互選一名會長、一名副會長及一名司庫。至於全國記者工會的日常運作則由專職的秘書長負責,經全體會員投票選出,5年一任。
全國記者工會的會員都是自由參加,會費採彈性制,依所屬媒介範疇收費,月費分12. 84英鎊、16. 27英鎊、23. 31英鎊三個類別,也招收學生會員,在學期間一次過收費25英鎊。
BBC新一輪瘦身計劃 旗下網站將裁員25%
全國記者工會一向以維護會員權益為己任,而最大殺手鐧,除由所屬分會代表會員跟資方交涉,或採取法律行動維護權益之外,更會以發動集體性罷工為手段,迫使 資方讓步。對於最大公營廣播機構BBC近年幾次裁員行動,全國記者工會就曾一再發動BBC屬下會員進行罷工,對資方帶來重大壓力。此類行動的結果雖然未必 能挽救裁員於萬一,但往往已能替被裁撤員工爭取到較為優厚的遣散條件。
現時,BBC又正醞釀新一輪的龐大“瘦身”計劃,全國記者工會和廣播行業工會(BECTU) 都已提出強烈譴責,全國記者工會秘書長Jeremy Dear表示: 「此事令人非常失望,職工們將一再面臨一個動盪不安時期。不過,本會現已獲得BBC初步保證,指有關的建議目前仍屬諮詢階段,並且在明年之前不會有任何的 人事變動。」
據公佈,BBC新一輪的緊縮計劃將包括關閉兩個全國性電台,減少自美國進口節目,削減旗下一半的網站,以及網站裁員25%,約六百人等。無可置疑,重災區將是近年備受英國各私營傳媒猛烈批評BBC與民爭利的高度膨脹的BBC網站部份。
面對如此龐大的裁員計劃,BBC員工尤其是網站員工一片人心惶惶,士氣大受影響,預料由工會帶頭的抗爭行動在未來也勢必升級,引起全國觸目。更有甚者,大選當前的英國政壇,BBC此一瘦身計劃必趨政治化,成為朝野之間借機爭取選票的一個重大議題。
(作者曾在香港從事電視新聞工作多年,現旅居倫敦)
可參閱網站:
Threat of action lifted as FT drops China move plan - Press Gazette
NUJ - National Union of Journalists
Less is more for Mark Thompson's new era BBC - Press Gazet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