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閱讀年─「傳媒與教育」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March 13,2018科普閱讀年 100本好書等你來挖寶!/顧佳欣
科學月刊去年歡慶成立四十週年,2010年3月2日結合國家圖書館、台灣師範大學等合作單位,一同宣誓以「科普閱讀年」、「一人一科普、全民讀科普」為主軸,舉行一整年的科普推行活動,包括研討會、演講與書籍出版,希望科學知識與閱讀帶入社會每個角落中。
科普意謂「普及科學知識」。與會者之一,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指出,社會的進步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科技已經是人類生活的一部份,但人們也要知道,家戶中的自來水並非自然就會發生,其中的知識每個人都應該要瞭解;國科會科教處處長胡志偉則指出,去年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國人的科普知識分數名列前茅,但同時也迷信許多由電視而來的「假科學」,比如水晶抵擋宇宙射線等。教育部政務次長林聰明則以地震與受難人數為例,指出科學進步與社會安全的正相關性。科學知識的重要性不在話下,其中為台灣科普推行打下根基的科學月刊,國家圖書館館長顧敏指出,科學月刊讓科學知識獲得重視,並帶動了新竹科學園區的成立。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指出,科普是「專業化」與「社會化」的結合。科普知識的推廣,曾志朗指出,政府要能要鋪設通往科普知識的平台,傳媒在其中則扮演了傳遞的重要角色。而胡志偉表示,全國四份主要科普雜誌總訂戶加起來不到六萬人,表示國內閱讀風氣不盛。臺灣師範大學張國恩校長指出,科普的內涵就是科學知識加上閱讀,並且,科普的推行要能跨領域結合,比如師大建校兩百年所出版與生物科學有關的繪本。師大的科教中心則負責國中小學科普教育的行政作業。
科普閱讀年的具體活動,包括舉行關於台灣科學社群建設的學術研討會,科學月刊創辦人之一林孝信老師指出,希望能促使更多科學家關心社會;並選定一百本科普好書,以國內作者為主,依照學門與難易度區分(小學、中學與大學),長期在國家圖書館展出。中研院數學研究所李國偉研究員強調,現代科普的特色是「有趣」,希望能夠提升人們的閱讀興趣。今年同時舉辦百本好書的「徵文活動」,鼓勵更多的科普寫手投入科學寫作活動。此外,將舉辦兩百場以上的科普演講,期望使「科學到民間」,實踐科學月刊「理想、奉獻、啟蒙」的精神。
可參閱網站:
推廣科普閱讀 打造一個理性的社會/王玉燕
2010年,《科學月刊》為慶祝出版四十週年發起「科普閱讀年」活動,並與台師大圖書館協力將科普閱讀推展至台灣各角落,包括舉辦科普書下鄉導讀會與網路推廣、科普閱讀有獎徵文活動等,希望號召全國五百萬人閱讀科普書,徜徉於科普閱讀趣。
其實早在2009年,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中國時報開卷版和羽毛網為響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國際天文聯合會所訂定之「全球天文年」,就開始推動「科普閱讀推廣計畫」,期能鼓舞社會大眾翻開科普讀物,走入科學的奧妙世界。經過一年的閱讀推廣,台師大熱門科普好書總平均借閱率提高8.5%,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館長陳昭珍表示:「這比例算是相當高,有些書光是去年被借閱的次數就超過前幾年的總和!」
胖卡文化下鄉,科學人走出冷僻研究室
去年在師大校區內舉辦「閱讀.飛翔:爲科普書裝上一雙翅膀──科普書旅」活動,精選上百本優良科普書供讀者自由取閱,閱畢,可推薦給別人,讓知識的能量在校園內不斷傳遞。陳昭珍認為透過人的介紹,會讓好書的吸引力倍增:「因為這本書是我實際看過的,跟你介紹的時候才會活靈活現的,說明它到底有多好、為什麼覺得它好、我對它有什麼感受。」
另有一系列「胖卡文化科學人下鄉活動」,講座內容是以台南縣偏鄉圖書館科普圖書導讀為主軸,陳昭珍表示科普書若能配合老師、專家進行導讀,效果會更好。「我們發現其實不見得要北部的專家,請高中老師導讀的效果也挺好的,他們會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做介紹,每一場民眾參與的狀況都很踴躍。」
為積極落實校園中的科普閱讀風氣,台師大圖書館也和全國高中圖書館說明本活動用意,並透過教育部中部辦公室高中高職圖書館輔導團寄發相關資訊,將科普書單推薦給學校,陳昭珍表示,各個學校推廣方式不一,包括舉辦書展、導讀、讀書會等等。這份書單乃是委由專家學者精選科普類書籍,並分門別類為:數學、物理、人文、化學、生命科學、綜合科學/科技類,「書有無經過人家介紹,以及有無經過分類其實差很多,分類本身就是一種知識。」
沒有艱澀數學公式,科普文學好有趣!
陳昭珍指出,科普書籍本來就很少,近三十年台灣科普圖書出版數量僅一千五百冊左右,讀者借閱的書籍中高達百分之八十都是文學類,其中科普書籍的借閱率尤低,這也是為什麼有必要辦理科普閱讀推廣計畫的原因,陳昭珍希望藉此「讓大家都有基本的科學知識,並且尊重科學、探究真理。」
「其實科普閱讀可以視為一般閱讀的書來看,以《電學之父──法拉第的故事》為例,這本書到底是科普還是傳記式文學?」法拉第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物理學家,僅小學畢業,卻憑藉一身自學的功力,勤做筆記、博覽群書,最後當上英國皇家科學會會員。除了激勵人心的奮鬥故事外,陳昭珍進一步分享本書的閱讀樂趣:「書中記載了法拉第的學習歷程,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他做學問的方法。裡面也涉及一些科學知識,並交代這些知識是如何被驗證、如何經由和同儕討論得出。」閱讀之餘,她也不忘將這本好書推薦給親友,並獲得非常大的迴響。
陳昭珍表示:「我覺得這就是一本非常好的科普書,無論念文學或念科學的人都會很想看,一個真理能夠不要用太多數學公式、專業術語去描述,而有其故事性,我們希望科普書籍是可以和一般普羅大眾接近的。」然而,她也指出,撰述科普書籍相當困難,很多科學家欠缺流暢優美的文筆,且寫作內容恐過於專業艱澀;文學家則因對相關專業知識的瞭解不夠透徹,也無法深入淺出地撰寫科普著作。
台灣科普閱讀向來不甚普及,根據陳昭珍的分析,首先是書籍數量本來就少。其次,並未特別針對科普閱讀進行推廣,目前國內推廣閱讀最力的應屬小學階段,但主要是推廣繪本,陳昭珍建議:「低年級小朋友適合看繪本,但到了中高年級其實就要推動多文字的閱讀,其邏輯思考更綿密,這時候科普的資料就要開始加進來了。」再者,致力於推廣閱讀的多半是人文學科的教師,難免忽略科普類書籍。「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教科學的人覺得閱讀和他無關,這是錯的。我們的科學教育一直都是講求計算、考試、解題的教育,而不是一個觀念的教育、興趣引起的教育。」科普閱讀不夠盛行的另一原因則是中小學圖書館體制不夠完善,陳昭珍認為小學圖書館應增聘專業館員,將優良書籍推薦給老師,再由老師推薦給小朋友。
科普閱讀究竟有何益處?陳昭珍認為一方面可以讓更多人出於興趣而學習科學,如此才能培養出真正的科學家。對一般民眾而言,「我們希望大家更願意相信科學,讓台灣變成一個理性的社會」,將來遇到疑慮時,能夠根據科學和邏輯進行判斷。
英國全國記者工會剖釋----媒體正遭大屠殺/何鉅華(資深媒體人)
英國傳統媒體幾年來遍吹淡風,裁員之聲不絕,在英國傳媒界最具代表性的工會--全國記者工會(National Union of Journalists)馬首是瞻,經常出面維護會員權益,但在經濟衰退的大潮之下,工會往往有心無力;而不幸的是,工會本身在眾多會員失業,會費收入減少的情況下,也須裁員,縮減開支。
英國全國記者工會早前在11月發表的年報中曾以“大屠殺”(carnage)一詞來形容媒體工作者面臨的慘淡情況。而當前,在英國公營廣播機構BBC又再計劃裁員六百人的陰霾下,這一語出驚人的描述,卻更顯得貼切不過。
全國記者工會會長James Doherty 在年報中開宗明義地說,18個月來,英國媒體工作者正遭大屠殺,以千計新聞從業員失去工作。他在細說工會方面如何奮力為會員抗爭,挽救就業機會,特別是反對強行遣散之餘,更劇烈批評一些媒體大老闆只求貪圖每年30%至40%之暴利,罔顧內容質素,並不斷裁撤經驗老手,而以平價招來新手支撐局面;或是壓抑自由就業的媒體工作者的報酬;又或將部份工序實行外包一些國外的平價地區,濫竽充數。
他指出,新聞業是社會邁向欣欣向榮,體現有效民主體制的重要基石,政府既然調動公帑救助銀行走出困境,便理應採用同樣政策,維護新聞業未來的健康發展。
呼籲創設啟動基金 實行辦報合作化
全國記者工會呼籲成立一些啟動基金(Start-up Fund),在一些原有報紙經已倒閉的地區,讓媒體人以合作社形式重新參與工作,藉此成為媒體的共同擁有者來經營地方性的報章;而在此類合作經營模式下,必須奉行內容至上,共享共有。
同時,全國記者工會表示,對於已曾獲得厚利的大型商營媒體機構,若不對僱員就業及內容質素作出保證時,絕不應准予任何經費支持。全國記者工會指出,新聞業現時存在的榮枯交替現象(boom and bust journalism)只對少數人有利,但對多數人不利,這種現象必須終止。
每5個媒體人,就有一人失業
全國記者工會秘書長 Jeremy Dear 也在年報中指出,18個月來,大約每5個媒體人,便有一人失業。最嚴重的是英國最大商業電視公司「獨立電視台」(ITV ),裁員一半,而BBC 在早前裁員幾千人後,在這期間又裁減了幾百人。此外,有60多家媒體地區辦事處關閉,十多份報刊停刊。整個傳媒的各個工種,各個地區,不論全職或自由就業者,無不受到影響。
全國記者工會表示,工會在全英各地協助會員展開抗爭行動,期間已能成功地阻止以百計的強行遣散個案,而對於一些志願遣散的安排,亦能爭取到較佳的遣散條件。
工會運作連年赤字
不過,年報中並透露,在傳媒業一片裁員聲中,收入主要來自會員會費的全國記者工會本身的財政也受影響,因為會員失業或流失,以致兩年間預算少收會費近20萬鎊。
全國記者工會目前有會員約36000人,其中全費會員都是來自廣播、報章、雜誌、公關、通訊社、書刊、自由就業者、新興媒體等各個領域,總數共28000人;而學生會員、已退休會員、終身會員、名譽會員、待業會員及暫停會籍者,合共約8000人。年報透露,2008年流失會員900多人,2009年也流失超過700人。
工會的財務報告顯示,工會上年度總收入約527萬鎊(會費佔492萬鎊),總開支則為553萬鎊,在運作上連續幾年都出現赤字20萬鎊以上。同時,2010年預料將有赤字17萬鎊,到明年累計赤字將達60萬鎊。
工會擁有自置物業,而工會的固定投資(主要為股票)市值在金融危機下顯著下跌,由2007年原本的260萬鎊,市值現已下跌超過32%; 另外,工會的退休金資金缺口高達180萬鎊。工會並無儲備。
工會裁員6. 5人
一年薪金與津貼約為6.8萬鎊的秘書長Jeremy Dear 表示,在財政壓力之下,工會本身去年也裁員6.5人(注一),目前共有各級職員60人,負責推展工會的各類工作。
工會名譽總司庫 Anita Halpin 在年報中指出,工會財政現時的三大隱憂,一為整個傳媒業的非常情況,二為工會退休金資金缺口,三為會員正逐年減少。
為了開源節流,工會決定增收會費,將倫敦的總部物業部份出租以增加收入,並將週年大會由每年一度繼續改為18個月才舉行一次,以節省開支。
(作者曾在香港從事電視新聞工作多年,現旅居倫敦)
(注一):裁員6.5人,乃以全職或半職工作為統計單位。
可參閱網站:
NUJ - National Union of Journal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