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與教育」電子報─「傳媒與教育」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March 13,2018第十屆卓越新聞獎頒獎典禮:高呼記者「堅持公義、報導真相」之精神/陳韻涵 現場報導
第十屆卓越新聞獎暨曾虛白先生新聞獎(以下簡稱卓新獎)頒獎典禮十一月二十五日下午,在誠品書店信義旗艦店六樓展演廳盛大舉行,典禮現場新聞同業與嘉賓雲集,參加者皆給予得獎者最誠摯的支持與掌聲。今年典禮以「堅持公義、報導真相」為主題,走進會場便可看見顯眼的紅色布幔,斗大的標題不忘時時刻刻提醒新聞同業,公義和真相報導的堅持是記者的使命和核心價值。為此,今年增設平面與電視類「調查報導獎」獎項,足可見主辦單位對於新聞本質為監督政府的第四權角色之重視。
今年頒發16項獎項且共有524件作品參賽,創下歷年來的紀錄,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胡元輝表示,今年在參賽資格上,除了讓網路媒體加入競爭外,還新增電視和平面媒體的調查報導獎,「調查報導獎的目的在於,揭發事件真相,推動社會的公義」胡董事長鼓勵媒體工作者勇於揭露弊端。
評審團主席黃肇松讚賞今年卓新獎除了獎項與參賽作品創下紀錄,在探討議題方面更兼具多元、深入等特色,有關心的環保、弱勢等公共議題外,今年更擴及到食品安全、人口老化、少子化等問題。他感嘆:「在選戰新聞打的遍地烽火之際,卓新獎就像一股清流,令人耳目一新。」期望能藉此改善媒體生態。
社會公器獎:《四方報》讓台灣新移民發聲
頒獎開始先頒發第一階段得獎媒體,「四方報」獲得「社會公器獎」,該獎項的評審召集人范雲認為,多數媒體仍然經常性的忽略弱勢者,臣服於商業利益,她讚賞四方報長期關注弱勢群體,秉持專業與公共精神,積極地讓台灣新移民自主、多元發聲;雖受限於經費、語言與編輯政策,但無損存在的重要價值。此獎由四方報由發行人同時也是世新大學董事長成嘉玲女士代表領獎,致詞時成嘉玲特別提及已故的四方報創辦人成露茜教授,她感慨說道,「我妹妹是寂寞的先行者」,今日的獎項若她天上有知,必定非常高興。四方報的獲獎不僅顯示了臺灣媒體有了新視野和多元的可能,獲獎訊息同時也使四方報吸引統一超商主動聯繫,願意讓其在店內上架販賣,顯示可喜之處,然而目前四方報仍面臨經費不足的憂慮,成嘉玲女士借機呼籲社會大眾能多支持四方報這樣的公益媒體。
曾虛白先生新聞獎 媒體自律的理想目標
頒發曾虛白先生新聞獎前,中央通訊社社長羅智成上台致詞,他強調,曾虛白先生新聞獎是台灣歷史最悠久,且是帶著理想色彩的新聞獎項,在媒體生態遭逢巨變後,更顯珍貴。他欽佩得獎作品能專業、堅定地扮演媒體人應有的理想角色,他認為現今的新聞工作者並不是公害,而是可藉由卓新獎這樣的平台達到自律以及自我期許的目標。
本次曾虛白先生新聞獎共有兩個大獎項,新聞學術著作獎頒給了舍我紀念館助理研究員黃順星的《記者的重量:台灣政治新聞記者的想像與實作》。而公共服務報導獎則是自由時報的《爐碴亡國》專題獲此殊榮,該報導針對含重金屬及戴奧辛的電弧爐碴管制議題,進行深入報導,善盡媒體關心公共議題、服務社會大眾的職責。
第十屆卓新獎平面調查報導獎從缺 評審期待未來參賽作品更具啟發性/陳韻涵 現場報導
今年首度新增的平面調查報導獎,意外從缺。頒獎人世新大學教授翁秀琪表示,這個獎項在五位評審三度開會和討論後,最後仍基於求好心切,認為首度開設這個獎項應具有代表性、啟發性的作品獲獎,因此最後決議從缺。
平面類新聞攝影獎由慈濟月刊的〈巴基斯坦,世紀洪患後〉拿下,由於獲獎攝影者蕭耀華人在香港,請他人代表領獎並發表得獎感言。「攝影,特別是職業攝影,不是一個人就可以搞定」蕭耀華感謝在巴基斯坦拍攝這部作品時,獲得大愛電視台同仁、慈濟功德會師兄以及巴基斯坦當地友人的協助,才能順利拍攝。
平面國際新聞報導獎,由今周刊〈以色列荒漠奇蹟〉獲獎,記者群在以色列沙漠穿梭了一個禮拜,從以色列看台灣的水資源,也對比以色列和台灣的缺水問題,評審認為,該專題採訪嚴謹,也有助於台灣正視水資源的問題。
「這個社會對政治的議題討論太多,對社會正義的關注太少」獲得平面新聞評論獎殊榮的于國欽侃侃而談,他的作品工商時報〈政府施政準則應置於社會正義的基礎上〉獲得評審青睞。于國欽認為許多正義都要等到大批民眾上街頭才會被大眾注意,「選舉之下產生的福利,不是真正的福利;抗爭之下產生的正義,不是真正的正義。」期望藉由撰寫社論能督促政府,讓真正的正義能夠實行。
競爭激烈的新聞專題獎頒給商業週刊的〈影響全世界的60公里〉,評審認為記者呂國真、萬年生以在地化角度出發,報導台中的工業部落,涵蓋全局觀點和人物寫照,兼具廣深特點。
平面即時新聞獎由蘋果日報以〈白玫瑰震撼-性侵幼童輕判引人民怒吼系列報導〉奪獎,代表領獎的記者郭芷余當場喜極而泣說:「這個獎項對蘋果(日報)所有記者來說是莫大的鼓舞。」賴心瑩則說:「這個獎項證明蘋果新聞有能力帶領社會向上提升。」
卓新獎廣播類 食品、人權議題受重視
廣播類共分為即時新聞獎與專題新聞獎。「在新媒體環繞之下,廣播的地位永遠屹立不搖」即時新聞獎頒獎人張錦華覺得,廣播能監督環境與解釋社會的價值,是相當貼近大眾的聲音。
廣播類即時新聞獎由警察廣播電台的〈塑化劑風暴〉獲獎,受獎人張子榮對於電台第三次獲獎感到開心,但也感慨近兩年由於人力短缺,是警廣新聞部最艱困的兩年,但是他們會繼續努力,不因獲獎而自滿,繼續提供大眾優質新聞。而評審認為,警廣在這個民生議題做了全面完整的即時報導,值得嘉許。
廣播類專題新聞獎則頒給中央廣播電台的詹婉如,以〈她們是非賣品,追蹤台灣現代奴工事件〉獲獎,這是她第二度得此殊榮,她表示特別想抱回今年的獎座,因為在整個採訪過程中,她聽到了這群被台灣社會忽視的外籍移工親口控訴在台灣受到的不公平對待,讓她更想把這些真實的故事告訴大家,希望喚起重視。詹婉如說道:「我在採訪過程中,聽到她們這樣控訴說『他們為什麼這樣對待我』的『他們』,其實就是我們台灣這些欺負她們的人,我聽到的時候其實我是羞愧的,我真的沒有辦法再做這樣的新聞、這樣的報導,可是我告訴自己,我只有更努力去做,把她們的故事寫出來,我才能對得起她們跟我說的故事。」
卓新獎電視類 獨立報導 李惠仁勇氣博得眾人欽佩
備受矚目的電視類調查新聞獎,先由頒獎人關尚仁陳述得獎原則。「調查報導,揭露真相。專業堅持,弘揚公義」他將原本典禮主題略加修改,關尚仁強調,就是以這四個原則選出作品。
調查新聞獎得獎作品揭曉,是李惠仁以獨立導演身份、花費長達6年時間拍攝的紀錄片〈不能戳的秘密〉奪魁。現場頓時響起如雷的歡呼聲,給予李惠仁最真摯的肯定。一聽到是自己獲獎,李惠仁激動地與關尚仁相擁,更在致詞時一度哽咽。「我第一次這麼期待自己能夠得獎……因為意義非凡。」他回想那段鞎困的採訪過程,當時聽聞農委會隱匿禽流感疫情,便立刻展開調查,卻時常收到農委會的警告簡訊,要求他適可而止,他只好不甘示弱的上傳拍下的影片,要農委會好自為之。李惠仁透露,家人曾擔心他的安危,但他仍秉持記者追求真相的特質,勇敢追尋,堅定不移的勇氣博得同業敬佩。
電視類國際報導獎由公共電視以〈熱鬪甲子園,野球留學夢〉拿下,此作品從日本甲子園的傳統入手,同時觸及台灣棒球環境與棒球員的問題,評審認為是國內媒體運動報導之難得佳作。得獎記者卓冠齊獲獎後感謝卓新講對於運動類新聞的支持,也談到她自己在製作這個專題時,是挺著七個月身孕在為專題奔波,精神令人佩服。
專題新聞獎由民視以點出農業產銷問題的〈農業解碼系列,尋找菜蟲系列報導〉奪獎,民視記者們從產地、批發、到市場,深度檢視民眾長久的質疑,點出農業產銷結構問題的主因是供過於求、產銷失衡。「希望我們的努力,可以激起台灣農業一點點改變的力量。」得獎者黃兆徽說道。
即時新聞獎則由台視以〈紐西蘭地震〉拿下,「長官只叮嚀我們一件事情:一定要注意安全,平安的回來。」得獎者林益如談起在紐西蘭發生大地震後,克服萬難前往基督城的歷程。「我想要謝謝賈伯斯,發明這麼好的手機。」張倫昌說,科技日新月異,也改變或輔助記者採訪方法,他說當時沒有辦法傳回影音時,便用智慧型手機傳回第一手珍貴畫面。
典禮接近尾聲,最後一項每日新聞獎出爐,評審們以書面意見表示現在的每日新聞常濫用獨家,標題失真,字幕又不斷出錯,又因新聞價值的偏差造成娛樂化、市場化、從眾化等情況,未符合評審標準的新聞比比皆是,故今年每日新聞獎項予以從缺處理,希望藉此督促每日新聞加強新聞品質。
第十屆的卓越新聞獎暨曾虛白先生新聞獎頒獎典禮,便在評審委員對於每日新聞獎高標準的措辭,現場譁然情緒中畫下句點。 主持人邱家宜最後對著台下宣布,典禮圓滿結束,恭喜所有得獎人,期望大家繼續努力,報導真相,堅持公義。
竊聽醜聞獨立調查: 名人與傳媒之間又愛又恨的關係/何鉅華(資深媒體人)
名星、名人與傳媒之間經常存在一種又愛又恨的關係,英國報業竊聽醜聞的獨立調查連日來的公開聆訊就在不斷重覆聽證著這一類的故事。
著名女歌星夏洛蒂‧澈奇(Charlotte Church)初出道時為了討好傳媒巨子,慷慨不收十萬鎊歌酬在1999年梅鐸迎娶鄧文迪(Wendi Deng) 的婚宴上演唱助興。日後大紅大紫起來了,過程中梅鐸旗下報章及電視媒體可說不無助力,到她既成藝壇紅人時,一舉一動也引起公眾注意,成為各媒體狗仔隊跟蹤對象,而梅鐸旗下報章這時則不遺餘力,比其他媒體更落力揭發她的私隱,既收買她舊情人大爆倆人性愛細節,也查出其父婚外情,其母企圖自殺,圖文並茂大肆報導,總之專人專組跟蹤偷拍她私人生活一切活動,連相關親友也是涉獵的對象。其後,警方查緝梅鐸旗下《世界新聞報》早前的竊聽案時,證實她也曾遭竊聽,後經獲賠償了事。
歌星在公開聆訊上大吐委屈,她說,為了保障私隱,近年來已多次跟傳媒打官司或申請禁制令了。
女作家羅琳(JK Rowling)在1997年首次推出《哈利波特》新書之時,傳媒報導也有一分助力。其後小說暢銷全球,改編多部電影賣座一時,作家本人的號召力也成為小報追獵拍攝的對象。狗仔隊日夜在家門外守候,甚至說服或收買鄰居以便架設長鏡頭拍攝她的一舉一動,一切家庭活動或遠赴外地旅行在沙灘游泳情形也被長鏡頭一一拍攝。大作家在公開聆訊中訴說種種跡象顯示電話已遭傳媒竊聽,苦不堪言。
個人力量無法抗衡強大傳媒
為了禁制多份小報報導其私人生活及兒女瑣事,申請禁制令或打官司至今已不下50次。她訴說,部份報章為了促進銷路而追蹤發掘名人私隱,手法實在也欺人太甚了。
一名失縱女孩瑪德琳‧麥卡恩(Madeleine McCann)的醫生父母也出席聆訊作證。2007年他們舉家在葡萄牙渡假,當小女兒失蹤初時,為尋找女兒,需要傳媒相助發出尋人呼籲,但後來這種正面的關係變質了,傳媒不斷追蹤纏擾,也誤報他們成為葡萄牙警方偵查的可疑對象。為此打官司,告誹謗,結果獲得賠償及在報上道歉,但這幾年來,女兒一直找不到,卻歷遭傳媒負面報導帶來了莫大痛苦。他們感到個人面對強大的傳媒,往往招架無力。
著名電視電台節目主持安妮‧戴蒙( Anne Diamond)二十多年來活躍幕前,享受名氣的同時,也成為狗仔隊跟蹤的對象。小兒子不幸夭折後的家庭葬禮被狗仔隊以長鏡頭偷拍登出,全家難過不已。然而,在報章主動要求下,她也曾配合發起運動,募捐經費來贊助造成其小兒死亡的兒童猝死症的相關研究。她說,傳媒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而壞的一面以後一定要想辦法多管一下的。
這節目主持本身也是一名記者,多年來既做電視電台也撰寫報紙專欄及專題報導。她認為,採訪手法越軌情況,電視電台不算嚴重,要加強管束的是報界,尤其是小報的出軌採訪手法。
小報慣用狗仔隊
其實,她這一說法也點出了英國傳媒一個基本的經營生態,就是市場競爭情況,報界比電視激烈得多。電台電視因有公營的BBC在,而BBC的公營本質使其基本上沒有太大收視壓力,向以雄厚實力半壟斷性地操縱慣性收視收聽,以致餘下的商營電視市場之間反而競爭減少。報界則不然,沒有公營成份,全部私營,在百家爭鳴下,激烈競爭成為必然。當然各報各有其市場定位,而向以媚俗路線爭取讀者的多家小報,以狗仔隊追蹤各類八卦消息,則已蔚為風氣。但無論如何,說到用上私家偵探甚至竊聽黑入手法,逾越法紀,那畢竟是太超過的了。
對於很多名人與傳媒之間的關係,往往由好變壞的現象,一名作證的老行尊也作出分析。阿拉斯泰爾‧坎貝爾(Alastair Campbell)曾為《每日鏡報》效力,後被前首相布萊爾延攬出任首相府傳訊主管,這職位英國傳媒喜以spin doctor(輿論導向軍師)稱之。他說,很多名人初出道時為爭取宣傳,樂意於跟傳媒事事合作,但到功成利就晉身名氣中人時,本身的號召力也使自己成為具有新聞價值的人物,於是個人私隱到頭來成為傳媒落力發掘的目標。名人此時變得對傳媒事事提防,謹慎到不得了,由利用傳媒轉為防避傳媒。遺憾的是,這種由好變壞的過程一般都是單向的。他又指出,英國部份傳媒盛行一股唱衰的作風(culture of negativity),藉以符合他們報紙的商業利益。
目前,竊聽醜聞獨立調查的公開聆訊還在繼續進行,可以預料,調查結果將對英國報業帶來某種程度的加強約束,應該是免不了的。不過,管還管,至於名星、名人與傳媒之間的又愛又恨關係,基於互相需要的基本因素似終存在,將來還會繼續下去。
本文作者曾在香港電視傳媒及英國媒體工作多年,現旅居倫敦。
本文作者聯繫郵址:edwardho40@hotmail.com
可參閱報導:
Leveson inquiry day by day - interactive | Media | guardian.co.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