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報主:傳媒與教育
創刊日期:2008-06-13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36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傳媒與教育」電子報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4-07-11 16:00:00 / 報主:「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公益聯播]中正萬華身障資源中心-103年8月社區才藝體驗課程
本期目錄
澳洲原民電台989FM:社區電台也可發展原民傳播權/Marang Saway
記者必看的10部電影/莊適寧編譯
天越熱脾氣越大
澳洲原民電台989FM:社區電台也可發展原民傳播權/Marang Saway

 

  原住民足社區廣播電台除了製作節目,還可以提供些什麼服務?關於這個問題,若是我們身處在台灣,恐怕在回答之前,會先思考另一個問題:台灣有原住民族社區廣播電台嗎?當然有的,就我所知,蘭嶼廣播電台自1990年代中便開始提供達悟/雅美族人廣播節目,2000年以後,花蓮、台東與高高屏地區有特定提供原住民族廣播節目的電台;台北市政府也在臺北廣播電台下規劃了喔海洋AM1134頻道,提供都會區族人廣播服務。除此之外,許多電台長期以來也持續製做以原住民族人為對象的節目。但是,除了公部門挹注或是經營的電台以外,地區原住民族廣播電台多是處在辛苦營運的境況。

  我在〈何不廢掉全國服務原視?〉(http://www.feja.org.tw/modules/news007/article.php?storyid=1393)一文中曾提到,澳洲境內有著豐富的原住民族社區廣播電台及網絡,今年(2013)12月,在Giffith University的Michael Meadows教授的介紹與陪同下,我參觀了位於澳洲布里斯本的989FM電台(電台網頁:http://www.989fm.com.au/),一個營運了20多年的原住民族社區電台。這一趟,著實讓我眼界大開。

 

  由原住民族團體所經營的989FM電台,主要經費來源來自澳洲政府的挹注,另外還有跟公部門合作活動經費、廣告贊助;主要的節目為美國鄉村音樂以及澳洲原住民族音樂,當然還有新聞與時事評論節目。在兩層樓的建築物裡,容納了約五間錄音間(其中包含兩間數位錄音室及一間可供樂團錄音的錄音室)、副控訓練室、三機拍攝的虛擬攝影棚及副控室、教學教室與行政辦公室、伺服器、節目衛星上傳與發送設備室等。雖然電台目前尚未取得電視執照,但是其錄製的影棚節目(多是討論原住民族議題的談話性節目)會透過網路播放。

  讓我驚訝的不止是電台的設備如此豐富,更讓我感興趣的電台的課程訓練。電台長久與臨近的高中進行合作,規劃了多樣的廣電製作學習課程,讓原住民族學生得以在電台人員的訓練及帶領下,逐漸學習廣播與影視節目製作的技巧,並可以轉換成學校學分。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一方面是學習製作技巧,有時經由學生製作的節目內容經過審查後,將可以獲得電台選用;

  電台人員亦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學習族語、對新聞評論節目內容提出想法形成對話。換言之,課程培養原住民學生的不止是專業廣播或影音技巧,亦是鼓勵學生參與族群議題之討論、培養族群意識。在電台裡,我遇見了電台人員(其中不少是非原住民族)以及前來學習的高中學生,也遇見了先前是參與課程後來留下來工作的員工、提供行政協助的德國籍研究生等人。989FM於是成為了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彼此共同關心及致力於原住民族事務的互動、學習及實踐場域。


  989FM電台的播送範圍,主要是布里斯本市區,往北可達陽光海岸,往南則是黃金海岸。但是,電台透過參與全國原住民廣播服務(National Indigenous Radio Service, NIRS)網絡,其節目可以透過衛星發送至澳洲全國的原住民族社區電台。NIRS網絡的概念,著眼的其實便是電台資源彼此的交流與分享,讓許多處在偏遠地區的原住民族電台可以在較少的經費下,仍然能夠取得充足與豐富的節目內容。

  989FM電台內便設置了NIRS的地方辦公室,協助電台分享節目內容給不同地區的電台;換言之,989FM的成功不只是僅讓布里斯本與鄰近地區的族人分享,也透過廣播服務網絡的設置與連結,讓全國的原住民族社區電台一同分享。

  在參訪過程當中,一方面在電台人員的介紹下,我逐漸認識電台的宗旨與服務內容,另一方面,在與電台人員的聊天過程中,我更是感受到這不只是一座廣播電台,更像是一個原住民族傳播學習與實踐的絕佳場所。甚至,一個社區廣播電台在人員與設備的妥善配置下,能夠提供服務與資源的將大大超過社區的規模。若是澳洲的989FM電台經驗可以當作一個想像參考,那麼,對於台灣的原住民族媒體,我們是不是可以對於社區媒體開始多投入些關注與討論呢?

 

 

 

記者必看的10部電影/莊適寧編譯


  有很多經典的電影是記者們必看的…當然有一些家喻戶曉的電影是記者們都看過的,像是《大陰謀All the President's Men》(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fAatm0873025/),所以我盡量避開那些大家已經熟之的電影。我試著從跟記者的談話中挑選片單,從他們的對談裡我發現有機可循,已下片單沒有照特定的順序排列。

 

1.《薩爾瓦多》(Salvador)(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Sone0413025)
  《薩爾瓦多》(1986) 是奧利佛˙史東Oliver Stone早期的電影之一。它被提名了兩項奧斯卡獎,分別是最佳男演員(詹姆斯˙伍茲James Woods)和最佳劇本(奧利佛˙史東Oliver Stone)。
  《薩爾瓦多》這部電影當時完全被《前進高棉》(Platoon) 奪去了光彩─他們都在同一年上映,因此大家都看過《前進高棉》但幾乎沒人看過《薩爾瓦多》。
  詹姆斯˙伍茲在戲中展現了主人翁Hunter S. Thompson的角色性格,這角色不單是個作家,它是個內心充滿掙扎,無責任感的攝影記者在尋找攝影的工作。
  在電影片段中,奧利佛˙史東註明,主人翁Hunter S. Thompson的角色跟劇中聳人聽聞的新聞報導對這部電影有絕大部分的影響,當你開始觀賞時便很快可以發覺。
  這部影片也包含了很多額外特寫鏡頭,深入鑽研戰爭時期的新聞,其中包括了一份62分鐘的紀錄片,名為《進入死亡之谷》(Into the Valley of Death)。
  這部影片是根據1980年代軍事獨裁和薩爾瓦多的內戰真實事件作為基礎。


2. 《血鑽石》(Blood Diamond)(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ben30450259)
  《血鑽石》(2006) 是由影星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主演,與詹妮佛˙康納利Jennifer Connelly飾演的一名記者 試圖揭發一個1996年和2001年期間 關於塞拉利昂Sierra Leon非法鑽石貿易的故事。
  我喜歡康納利Connelly在這的表現,因為她是如此勇敢,並且願意去做任何事讓血鑽石的故事公諸於世。她有能力做到。我也特別喜歡以下這段她跟李奧納多的對手戲:
  Danny Archer:我們何不回去你家,看看迷你吧有什麼喝的?
  Maddy Bowen:我是個報刊記者…我已經把它喝掉了。

 

3. 《絕對陰謀》(State of Play)(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sen50473705)
  《絕對陰謀》(2009) 是一部有趣的政治驚悚片,由羅素˙克洛Russell Crowe飾演Cal McAffrey一位冥頑固執 討厭新聞報業正在轉型的記者。他喜歡他過時的電腦跟他理所當然零亂的辦公隔間。之後瑞秋麥亞當斯Rachel McAdams飾演的Della Frye一角出現,一位菜鳥記者兼部落客,極力想對像McAffrey一樣的老鳥記者們去證明自己。
  我非常喜歡這兩位演員帶來的化學效應,不同於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的那種雙人組發現了什麼政治陰謀之類的無聊老梗劇本。
  我喜歡這部電影的結尾,表現出新聞報業脫離了舊式印刷機。還有一些很棒的額外花絮在DVD內,描述印刷正在消失,新聞採訪正在轉變跟大眾社會是如何跟此一起轉變。它有如此令人驚訝的洞察力,我有種預感沒有太多的記者看過《絕對陰謀》DVD內的額外花絮鏡頭…。


4. 《無法無天》(City of God)(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Cel40317248)
  《無法無天》(2004) 隱含著副標題:天哪真值得一看。該片故事發生在1960年代跟80年代期間,電影圍繞在一群小孩間以及他們為人生所選擇不同的道路。其中一位選擇與毒品為伍,另一個則選擇攝影。
它在IMDB前250部電影排行榜中排名第21,並在2004年獲得四項奧斯卡獎提名。
在本片中我們窺探到這些在巴西毒窟內掙扎生存的孩子們,貫穿整部片之記者的觀點是當前的─由其是當那些孩子中的其中一人開始記錄這整段歷程,最後終於在報社找到了工作。


5. 《螢光幕後》(Network)
(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Nen40074958)
這部電影該從何說起好呢? 有人說《電視台風雲》(1976) 是一部預言。當初我第一次觀賞是因為那時我還是個新聞系的學生─當時我完全不相信這部電影是在1976年製作的。
這部電影在某種程度上成功地預言了今日的廣播新聞狀態,因為這仰賴了收聽率 並且他們會做任何事情來得到好的收聽率,電影聰明的描繪出這整個行業下圍繞著絕對的瘋狂。
這部經典的電影榮獲了四項奧斯卡獎。包含我在內 甚至很多其他我認識二十幾歲的記者他們都不曉得這部電影…但這真的是一部很值得所有人觀賞的影片,並且肯定的是所有的記者們都應該要看。
奇聞趣事:女演員Beatrice Straight只在螢幕上現身了五分40秒,使她以有史以來最短暫的演出贏得了奧斯卡。


6. 《欲蓋彌彰》(Shattered Glass)(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sen40323944)
《欲蓋彌彰》(2003) 敘述史蒂芬‧葛拉斯(Stephen Glass)的真實故事,主角由年輕的海登‧克里斯坦森(Hayden Christensen)擔任。葛拉斯在美國哥倫比亞是個詐欺記者,並在95年和98年期間任職於《The New Republic》新聞報業三年。他一心想快速成名,所以他用荒謬至極的題材來撰寫故事,包括建立了假網站,並讓其他人偽裝成假的消息來源,一直到整件事情被揭發。
現實世界裡的史蒂芬,他嘗試申請加入律師業,但他因為他有新聞詐騙紀錄,所以律師公會拒絕發給律師證。雖然他誠心誠意表達自己的改變,但是上訴到加州最高法院,法官仍一致裁定,他永遠無法成為一名律師。這說明了,歹路不可走!

7. 《控制室》(Control Room)(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cen00391024)
  《控制室》(2004) 是一部圍繞於美國和伊拉克戰爭看法的紀錄片,特別專注在阿拉伯主要的新聞網路報導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半島電視台被認為是在阿拉伯世界最受歡迎的新聞管道,這部紀錄片在大部分的民眾並未看過,但我覺得對所有的新聞記者來說是極其重要且必須看的,電影裡聲稱半島電視台 揭露並持續向世界發佈所有關於伊拉克戰爭的事情 但這些事情是布希政府不希望被他們看到的。

 

8. 《索命黃道帶》(Zodiac)
(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zen60443706)
  當人們想起某部新聞相關的電影,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的 《索命黃道帶》(2007) 通常不會浮現在人們腦中,但我覺得這是部很棒的電影。它描述了一位報紙漫畫家的奇特觀點,一個已經不再存在的職位。
  這個故事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而且至今仍懸案未決);黃道帶Zodiac是一個在晚期60年代到早期70年代間在舊金山灣區的連環殺手。這位瘋狂殺人魔寄給報社線索。傑克˙吉倫哈爾(Jake Gyllenhaal)是一位在《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工作的政治漫畫家,決定與小羅伯特˙道尼(Robert Downey Jr.)飾演的犯罪記者一起嘗試破獲此案件。

 

9. 《晚安,祝你好運》(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gen00433383)
  獲得六項奧斯卡獎提名,《晚安,祝你好運》(2005) 明顯是部記者們必看的電影。
  大衛˙史崔森(David Strathairn)在電影中有驚人的表現,他飾演了一位在上個世紀最勇敢、最讓人崇敬的記者艾德華˙蒙洛(Edward R. Murrow)。
  電影採用了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Joseph McCarthy)的真實畫面,像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對他宣戰並且試圖揭穿他是恐懼販子的事實。

 

10. 《驚爆內幕》(The Insider)
(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Iatm0884167)
  《驚爆內幕》(1999) 是個令人興奮的故事,進入著名的新聞節目《六十分鐘60 Minutes》一探究竟。
  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描述1995年一位煙草公司的告密者決定在攝影機前公開事實。
  艾爾‧帕西諾( Al Pacino)扮演一個嚴肅的節目製作人,羅素‧克洛(Russell Crowe)則飾演一位神經質的告密者,他也是煙草公司的科學家。從這部電影可以窺見煙草企業底下的一點歷史,以及《六十分鐘60 Minutes》的內部運作,所以這是有趣且具娛樂性的電影,而艾爾‧帕西諾也為他所深信的故事賣力演出。
  我還有其他極好數不盡的與新聞相關的電影想介紹給大家,特別是老電影。在這些電影中有一個主題是貫穿全部的,那就是誠信和毅力,這兩種特質跟新聞如影隨形。這些電影跟很多其他的電影都透漏了,新聞工作是一種將實情告訴世界的重要工作。

文章來源
http://www.newscastic.com/news/10-journalism-and-photojournalism-movies-you-should-see-1480181/

天越熱脾氣越大

新聞報導

世界越來越熱,人的脾氣也越大嗎?最新大型科學研究報告顯示,氣溫上升的確可能提高人類暴力犯罪及戰爭的機率。

該研究2013年8月刊登在《科學》(Science)權威期刊。主要研究者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學者索羅門‧謝恩(Solomon Hsiang)指出,研究結果證實:「當氣候越熱,人們就越有可能出現攻擊他人的行為。」

謝恩為了驗證氣溫與衝突行為的關聯,翻閱幾十起帝國的崩落歷史、15起犯罪與侵犯行為紀錄,以及30起戰爭、民族內戰。

謝恩指出,實驗室溫度越高,警察越容易扣下板機。另一項研究指出,棒球投手在炎熱的天氣看到隊友被對手的球擊中身體,越可能採取報復行為。馬雅文明的衰落,時間點正巧也落在1,200年前的大乾旱。

共同作者、柏克萊經濟學者愛德華‧米奎爾(Edward Miguel)表示,其他研究也有類似結論。若氣候變遷的態勢不變,21世紀中葉全球氣溫可能會再攀升華氏3.6度(華氏1度=攝氏5/9度),非洲發生戰爭的風險可能增加40%至50%。

這群經濟學家的研究歸納出一項公式,用來預測極端氣候可能引發暴力事件的風險機率。根據這個公式,位處熱帶、戰亂頻仍的非洲,平均每上升華氏1度,就有11%到14%的機率發生叛亂與內戰。美國平均溫度每上升華氏5.4度,暴力犯罪風險會飆升2%到4%。

刊登於當期《科學》的另一篇分析研究也指出,根據目前暖化的速度,北美與歐亞大陸氣溫將在西元2065年前再增加5.4度。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俄亥俄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布萊德‧布希曼(Brad Bushman)專門研究氣溫與犯罪的關係,他提出不同解讀,認為或許人類的衝動行為會與炎熱的天氣有關係,但天氣越熱同樣可能使人發懶。進一步檢測這些人的心跳與生理反應,確實會因為高溫而導致刺激,但不能夠證明高溫跟衝動的情緒與行為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美國大學國際關係教授約書亞‧高斯坦(Joshua Goldstein)認為,即便溫度越高越可能脾氣壞,但這也只是釀成衝突行為的因素之一而已。

國內曾有人研究天氣與自殺的關係,研究者以東台灣3個族群的自殺樣本作研究,發現非暴力型自殺受到天氣影響高於暴力型。這項研究間接佐證了暴力行為和氣溫、天氣不具有必然的因果關係。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卓亞雄 | 聯合報
審校: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延伸學習:
鄧博仁(民94),天氣與自殺:東台灣病例對照研究,臺灣大學預防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Scheffran, J. and A. Battaglini (2011). Climate and conflicts: the security risks of global warming.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 11(1), 27-39.

 

 

原文首刊於科技部科技大觀園(http://scitechvista.nsc.gov.tw/zh-tw/Feature/C/0/18/10/1/507.htm)

推薦訂閱
【苗栗生命線電子報第37期】生命無價,有愛無礙@【苗栗縣生命線】
覺青性電子報第31期 2014-05-29@【覺青性電子報】
轉寄『傳媒與教育電子報』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