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報主:傳媒與教育
創刊日期:2008-06-13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363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傳媒與教育」電子報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4-08-01 16:00:00 / 報主:「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公益聯播]<免費講座>陳月卿 健康升級.幸福加分
本期目錄
薩摩亞的《觀察者》報運作實況/Marang Saway(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博士候選人)
報業投訴委員會的仲裁個案/何鉅華(資深媒體人)
今夏(2013)蚊蟲肆虐美國
薩摩亞的《觀察者》報運作實況/Marang Saway(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博士候選人)

 

  以語言學的角度,台灣原住民族被劃分為南島語系,甚至可追溯為若干太平洋區語言之源頭。然而,我們對於太平洋區同屬南島語系的其他族群或是國家的了解,恐怕可以說是相當薄弱。2014年4月,我在薩摩亞參觀時有幸拜訪了當地第一大報《薩摩亞觀察者》(Samoa Observer),有機會認識當地之報業概況。

  根據2011年薩摩亞人口統計,總人口數為187,820人,當中都市人口為36,735人,鄉村人口為151,085人。英語為官方語言,但民眾仍以薩摩亞語為日常語言;薩摩亞的識字率為98.8%,在太平洋區中屬於高識字率之國家。

  目前薩摩亞當地有4間商業電視台,其中2間為宗教電視台,分別為基督公理教 (Congressional Church)經營之EFKS電台與基督敬拜會(Worship Centre Church)之王國電台,此兩間宗教電視台主要提供教會儀式與活動內容,少量地方內容。兩間商業電視台中,TV1前身為薩摩亞公共電視(Samoa Broadcasting Television),於2008年私營化後現由薩摩亞廣電公司(Samoa Quality Broadcasting Limited)經營,節目內容以地方內容、來自紐西蘭、澳洲(尤其ABC)之外來節目為主;

  另間TV3則由阿皮亞廣電公司(Apia Broadcasting Limited)經營,外來節目與新聞為主要節目內容。類似電視生態,薩摩亞的廣播電台多是商業或是宗教經營,前者主要提供音樂而後者以宗教內容為主。2AP為唯一之公共電台,隸屬於傳播與訊科技部(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以薩摩亞語及英語提供各式節目。

  報業裡,薩麼亞政府經營Savali週間報與週末報,另外還有幾份國外公司持有之報紙(Samoa Post)與社區型報紙(SUNGO News),最大報應屬《薩摩亞觀察者》(Samoa Observer)。

  《薩摩亞觀察者》創立於1979年,至今已成為薩摩亞第一大報,以英語及薩摩亞語提供報導,除了擁有自己的印刷廠以外,《觀察者》還設置網頁提供線上新聞(見官方網頁www.samoaobserver.ws),且多方利用其他媒體平台(如臉書、Twitter)提供讀者訊息,線上新聞的主要設定以海外薩摩亞人或是感興趣之海外讀者為對象。

  透過事前寄信詢問,《薩摩亞觀察者》》願意接受我的參訪,參訪當天由總編輯Keni Lesa與資深記者Jason Brown介紹且回應我相關提問。《觀察者》為一商業經營報紙,資金主要來自於廣告收入,達六成左右,其餘為零售及訂閱收入。據Keni Lesa與Jason Brown回應,薩摩亞政府並未對媒體提供相關扶植政策,相對地,當報社自籌經費來源的情況下,某方面亦保持了報社的獨立性,而能夠對政府保持著監督的立場。採訪當天出刊的《觀察者》報紙頭版,便是以商業部部長因Apia市場規劃弊案遭到彈劾之新聞,而《觀察者》多年以前便持續調查相關內幕進行報導。Keni說,就太平洋區的媒體環境來說,不少政府仍是積極想要介入媒體運作以期媒體能夠多宣傳政府正面新聞與訊息,《觀察者》的商業經營模式某方面維護了報社的獨立性。

  參訪當天,進入辦公室的記者有5位,另外《觀察者》還與2至3位自由工作者有合作關係;記者主要學歷為高中畢業,雖然薩摩亞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amoa)有傳播相關科系,而南太平洋大學(University of the South Pacific)亦有傳播及新聞學課程,但僅提供斐濟校區而薩摩亞校區則無。然而記者並未受過相關大學傳播科系訓練,《觀察者》的主要新聞內容多為首都Apia以及政府政策或活動相關新聞,此外便是觀光及運動新聞。新聞多偏向都市或是政府,地理之隔離現實限制是主要原因,記者若是要到偏鄉或是離島區域必須面臨交通不便、耗時等挑戰,導致《觀察者》新聞內容多以都市、政府事物或是海外新聞編譯為多。面對此項地理困境,Kenny表示近年隨著手機、網際網路的普及與價格降低,記者或是自由工作者經常可以透過手機上網傳輸照片與文字給報社內人員撰寫新聞稿。藉助資訊與傳播科技之便利從事採訪、資訊分享、新聞流通,對於太平洋區的媒體工作來說,可說是當前重要的「太平洋式」(Pacific Way)採訪策略。

 

  雖然資訊與傳播科技提供媒體人員助益,但Kenny亦對此種科技趨勢感到憂心。目前薩摩亞整體的上網滲透率仍然偏低,以有線網路來看不到十分之一;但是因為近年手機及手機上網價格的逐漸降低 (手機通訊市場從過往Vodafone獨佔到如今Digicel進入形成兩家寡佔現況),民眾 (尤其是18-40歲左右的年輕一代)經常可以透過手機連上網路,尤其是臉書等社群媒體。Kenny自言大概不出幾年,《觀察者》恐怕也將面臨歐美報業數位化與如何維持報業營運之挑戰。閱讀若干文獻,太平洋區近年可說是躍然進入網路世代,也就是跳過了隨著有線電話發展之撥接/有線網路,藉著智慧型手機之逐漸「親民」而降低上網門檻,(都市)人們逐漸習慣線上尋找/接收訊息。然而,對於「傳統」媒體業來說,要如何突破網路基礎建設之不足(這主要有賴政府)以趕上此波「數位浪潮」,著實為一項挑戰。

 

 

報業投訴委員會的仲裁個案/何鉅華(資深媒體人)

      英國報業投訴委員會(Press Complaints Commission) 近期處理的一些投訴,頗有在此一提的價值。

  一名外科醫生(投訴委員會沒有公佈其姓名)投訴一份週刊《史塔福郡通訊》(Staffordshire Newsletter) 關於他的報導,處理不當。事緣該名醫生需要出席英國醫學總會屬下的「適合行醫評審委員會」(Fitness to Practice Panel) 接受聆訊,該週刊對此作出了報導,但其後評審委員會裁定該醫生的表現並無缺失之處,而週刊卻沒有跟進報導評審結果。

  「適合行醫評審委員會」是由醫學總會與非醫學界人士共同組成,專責審議有關不宜行醫的指控。

  該醫生投訴該報刊違反了「編輯實務守則」(Editors' Code of Practice)第1條(準確性)及第2條(回答機會)。

  對於此一投訴,報業投訴委員作出仲裁,該報須抽起其網站原先的報導,並須在印刷版及網站重新報導審議結果。

  另一宗投訴是針對《曼徹斯特晚報》(Manchester Evening News)的一則報導,該報為此作出了道歉。投訴來自一名商人,該報報導他參加了薩佛(Salford)市政府主辦的一個研討會,並在會上發言,而實情他本人根本並無參加會議。

  投訴人是PMA International Ltd的執行董事Paul McGee,他投訴該報違反了「編輯實務守則」第1條(準確性)。

  報業投訴委員作出仲裁後,該報須在報上作出更正道歉。

  報業投訴委員會是英國報刊雜誌業自行成立的自律組織,專責處理各界對報刊的投訴,繼年前爆發報業竊聽醜聞後,該委員會已遭批評監管泛力,去年,英國朝野黨派共同協定,實行取而代之,以皇家憲章方式成立一個具懲罰機制的新監管機構,不過,至今為止,在業界的強烈反對之下,事情仍未有最後定論。

可參閱報導:
Surgeon complains over reporting of allegations
http://www.holdthefrontpage.co.uk/2014/news/surgeon-complains-over-reporting-of-allegations/?utm_source=emailhosts&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July28Mailout

本文作者曾在香港電視傳媒及英國媒體工作多年,現旅居倫敦。
本文作者聯繫郵址:edwardho40@hotmail.com

今夏(2013)蚊蟲肆虐美國

廖凱弘 | 自由撰稿者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楊 樺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所

 

新聞報導

長久以來蚊蟲總是干擾人類,2013年夏天,這個狀況在美國變得更加嚴重。專家歸結原因,認為是乾旱、豪雨、炎熱等因素導致。

佛羅里達大學昆蟲研究員強納森‧戴(Jonathan Day)表示,蚊蟲肆虐問題以美國東南方最嚴重,單單今夏的蚊蟲量就等於過去3年的總和。過去兩年美國偏乾旱,蚊卵因為溼度不足而難以孵化,但今年降下豪大雨,蚊卵紛紛孵化導致夏季蚊蟲異常的多。

康乃狄克州民眾今年夏天發現,家裡捕蚊器抓到比往年多1倍的蚊子。明尼蘇達州今年夏天到的蚊蟲量,是過去10年平均量的3倍。加州捕到蚊子的機率更是往常的5倍。

環境科學教授米勒(Miller)表示,本來反對使用殺蟲劑,但今年反倒遊說地方政府使用殺蟲劑。不過,地方官員表示沒有預算,建議米勒雇請私人殺蟲公司。佛羅里達大學蚊蟲專家羅克珊‧康納利(Roxanne Connelly)則不認為殺蟲劑是有效的工具,她研究發現,雖然許多社區用殺蟲劑來對抗蚊蟲,但蚊蟲已逐漸產生抵抗力。

科羅拉多州立大學醫學昆蟲學教授切特‧摩爾(Chet Moore)認為,氣候變遷是蚊蟲孳生的原因之一。因為昆蟲在炎熱的氣候更容易繁殖。

蚊蟲不僅會帶來人類生活上的干擾,牠們還會傳播疾病。在美國,蚊蟲帶來的最大威脅是西尼羅病毒(West Nile virus),2012年即發生286起西尼羅病毒導致死亡的病例。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因蚊子傳播疾病而死亡的人數遠遠超過鯊魚、蛇、熊造成人類傷亡數的總和。貧窮國家每年因蚊蟲傳染瘧疾致死人數,甚至超過60萬人。

專家建議,人們穿淺色衣服可避免蚊蟲叮咬,因為暗色較容易吸引蚊子。穿長袖長褲、避免積水也可減少孳生蚊蟲。有專家認為應該使用DEET殺蟲劑,但相應的風險,是蚊子會發展出抗殺蟲劑的能力。

倫敦衛生和熱帶醫學研究人員詹姆斯‧洛根(James Logan)說:「這是一場軍備競賽,但我總認為,蚊子大軍略勝一籌!」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蚊蟲量增加是疾病流行風險升高的警訊,特別是西尼羅病毒,這主要由蚊蟲傳播的疾病,是世界衛生組織嚴重關切的流行疾病。

引起西尼羅熱的西尼羅病毒,會導致致命性的神經疾病,臺灣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雖然80%的人感染到西尼羅病毒不會產生病徵,但仍有高達20%人一旦感染,會有發燒、頭痛、疲倦、關節疼痛、肌肉酸痛、紅疹、淋巴腺腫大、腸胃道症狀(如嘔吐或腹瀉),更嚴重則併發腦膜炎、腦炎及急性肌無力麻痺症候群等。

人類感染西尼羅病毒,主要是因為蚊蟲叮咬。目前已知的病媒蚊包括熱帶家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單紋家蚊(Culex univittatus)、凶小家蚊(Culex modestus)、尖音家蚊(Culex pipiens)、地下家蚊(Culex molestus)、白線斑蚊(Ae. Albopictus)以及白肋斑蚊(Ae. Vexans)等,因此應盡可能避免蚊蟲孳生和叮咬,包括加強居家環境衛生、防蚊和降低蚊蟲孳生都是防疫必要措施。

臺灣管制單位每年都會透過監控病媒蚊數量來了解病毒可能傳播的環境。成蚊密度也被視為是潛在疾病發生和預防的資訊。臺灣每年四到十月,衛服部疾病管制署和地方主管機關會在重點區域放置捕蚊機,計算蚊子數以及病毒測試。

除了病媒蚊傳播之外,既有的研究資料顯示,西尼羅病毒也會透過器官移植、輸血、生育或哺乳等途徑傳染。(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卓亞雄 | 聯合報
審校: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本單元學術名稱:科學教育 > 大眾科學教育

標籤:瘧蚊、蚊蟲、西尼羅病毒、殺蟲劑


延伸學習:

西尼羅熱
West Nile virus

 

 

原文首刊於科技部科技大觀園(http://scitechvista.most.gov.tw/zh-tw/Feature/C/0/3/10/3/597.htm)

推薦訂閱
協助升學費用@【台南市親自行善會】
十方歡喜水餃,歡喜做安心吃@【十方基金會電子報(尊重扶持的愛~惜緣、惜福感恩的心。)】
轉寄『傳媒與教育電子報』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