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與教育電子報─「傳媒與教育」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March 13,2018不斷精進的資料新聞學/Alberto Cairo著 廖凱弘編譯
資料不能只是一小撮人在玩的遊戲,它必須是滲透到整個新聞業的
每天都在看新聞的你,知道 2015 年將發生的聖嬰現象,可能會增加美國人接受氣候變遷是一個事實的比例嗎?或者,你覺得 2044年時,大部份的美國人就會反對死刑?如果你回答「是」,我有95%的信心告訴你,你正在跟隨著近來火熱的「資料新聞學」與「解釋新聞學」話題。我說的是,例如像是 「fivethirtyeight.com」 或 「vox.com」 這類網站;像是「紐約時報」的 「nytimes.com/upshot」,都正在努力提供或強化既有的資料服務。
新聞記者一向具有新聞鼻,敏感於數字或統計方法,其中佼佼者甚至非常自豪自己這項能力。不過,也有許多新聞同業,還是會犯一些錯誤,不是同樣問題,在問了很多人之後,就直接把他們的答案報導出來;正確作法應是去衡量其呈現的證據,然後指出哪一個意見才是較為可信的。
資料新聞學的興起,意味它要來解決,過去傳統新聞室裡,潛藏太多不正確資料的問題,這些問題,有時候不僅僅只是記者的錯誤,可能還要把責任歸於編輯群。然而,話說回來,這一波資料新聞學的流行,並不意味著能解決所有事情。就如同第一段裡我所提及的這些網站,有時它們所呈現的資料,也可能是破壞它們本身所遵從的報導原則。
所以,到底是什麼問題?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說明:
第一,有些新聞會錯誤連結特定例子與研究結果,藉以支持一個想法。比如,我大可找出只舉一些特例或簡單連結的報告,就說「注射疫苗會導致自閉症」,當然,這是不對的,因為他們可能僅憑一些大敘述或理論進行論述,卻缺乏了更多實證的資料來支持。
第二,有些新聞工作者會粗心地使用了「代理變數」,比如:你不能主張現在社會有很多「綁架案」,是因為媒體正在報很多這類的故事;你只能說,目前媒體比較關注這類新聞而已。如果你要如此主張,恐怕必須更多分析才行。
第三,非線性成長或衰退的現象,如果被新聞工作者解讀成可預測性的線性發展趨勢,也是錯誤的。比如我們要去預測到了2044年支持廢死刑的人口有多少?其實沒有多大意義。事實上,很多事件參雜了許多混淆變數 (confounding variables) 的,或者我們不知道我們有所不知(unknown unknowns),甚至是一些根本無法預測的但是會發生的事件(Black Swans)等等,就能說明簡單預測的盲點。這就如同你不能說,一個女生昨天是0個丈夫,今天結婚是1個丈夫,然後預測下個月她會有48個丈夫一樣。很多預測是缺乏常識的。
第四,關於2015年的聖嬰現象,是否會讓更多美國人接受氣候變遷是一個事實的問題,其實沒有答案,或許是,或許不是,但我們不可能知道。Upshot 網站說 : 「當全球溫度破紀錄達到最高時,相信有暖化現象的人增多;但在叫寒冷的幾年,相信暖化者變少。」其實,支持這句話的證據並沒有充分揭露,因此我們無法知道「增多」是否相關或顯著,或者僅僅純粹是雜聲。
第五,有時候新聞報導會呈現簡單的長條圖,即進行推論並預測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或事件會怎樣發展。有時候,「魔鬼都藏在細節裡」,不可不慎。
###
因此,資料新聞學有危機了嗎?主要的挑戰難度在於,這類型網站在尚未運作前,過度承諾讀者;等到真正公諸於世之後,又(尚)未達到目標。資料新聞學強調根據嚴謹的事實與資料思考來進行報導,不過這類網站提供的故事,在證據力上稍微薄弱。作為一名讀者,我有下列建議:
第一,資料或解釋新聞學不能夠便宜行事。要從事資料新聞學,如果只是想要用小團隊便宜行事,是很難做好的。本來,傳統新聞,本就會重視量化的方法與視覺化。1973 年,北卡羅萊納大學已退休教授菲利浦.梅爾(Philip Meyer)曾提出「精確新聞」(precision journalism) 一詞,提倡將社會科學的方法,應用到新聞實務上。例如,1993年,麥雅米.赫羅德(Miami Herald)因一個調查報導而獲得普立茲獎。該報導是關於為何安卓龍捲風在邁阿密與荷姆斯德兩個鄰近地區橫掃遍野式地破壞,而其他地區卻幾乎平靜如常。這與洛城區域檢查與建物品質標準有關,而他的調查是根據資料庫與地圖的比對,當然還有精細務實的報導。在新聞媒體組織中,調查記者與視覺設計者,始終不能夠孤軍奮戰;如有需要時,他們甚至必須仰賴大量的官方資料建置,以提供資金、支援與法律協助。
第二,資料或解釋新聞學不能夠急促產製。這類網站的營運,仍以吸引最多數閱聽眾的眼球為目標,所以常會不停地在產製新聞故事或部落格文章,然後不斷進行解釋。這裡會有一個大風險:你會讓資料新聞網站的風格,走向結合社群化資訊網站(如 BuzzFeed)與專業財經網站(如 The Economist)兩者,而忘卻了本來資料新聞網站真正的目的。如果只是一小撮人在做資料新聞,很有可能就會製造出很多品質堪憂的東西或者只是刊登出少部分的優秀新聞故事而已。
第三,部分的閱聽眾知道的比記者多。資料新聞學通常是立基在公開、可取得的資料庫。況且,當前對於新聞透明度的要求是,記者本身要揭露資料來源,以及將試算表單等資料放到網站上供閱聽眾下載、檢閱等。最後,由於資料新聞本身的特性,閱聽眾閱讀時,想必也會相當具有數字感。其實,為數不少的閱聽眾是比記者更熟知這些資料的,而且,他們也會有自己的方式,即時傳播出去。
第四,擔任資料新聞記者不能閉門造車。一般認為,記者的身份,就像是狐狸一樣,他必須懂得很多方面的事物,但不需要特別專注在某一個領域。沒有錯,從某個角度來說,這是好的,可因此讓報導更豐富與生動。然而,對於資料新聞記者而言,是有點問題的,因為你無法再套用一個模板,就把意義從資料當中萃取出來。
你必須深入理解,資料從何而來;它們如何被取得、過濾、處理,然後,它們本身的優勢與弱點和在。這也就是為何在大學裡,理工科系,如遺傳學、心理學、天文學與物理學等學科,要訓練自己學生統計能力,而非用透過社會學觀察法而來的統計資料。總之,記者需要專家輔助,這不僅僅只是去問一堆研究人員問題(很多資料網站甚至缺乏引用專家的見解),還包括與這些專家合作共同撰寫新聞內容,因為他們才是最了解資料特性的人。記者本身應當視與專家合作為常態工作。
###
無疑地,資料新聞學是一個新的現象,最近漸漸受到主流閱聽眾市場的關注,到達眾人期待的巔峰;接著,就急遽地往下發展、滑到谷底。預期它會很快進入到最後階段--穩定與量產的階段。
總之,新聞需要更強而嚴謹與具科學的證據支持。資料不能只是一小撮人在玩的遊戲,它必須是滲透到整個新聞業的;而刻正從事資料與解釋新聞學的組織機構,可以協助達到目標。因此,從事資料與解釋新聞學的組織,應該更堅守在自己的目標,精進成長。最後,仍要提醒,誠如弗雷德.莫斯特勒(Fred Mosteller)所言:「我們很容易與統計資料共處,可是我們也很容易忽視它們。」同時,當你不知道如何衡量質性或量性資料的時候,請你記住,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說,「第一要務就是,不可以愚弄你自己,然後成為最輕易愚弄別人的人。」
原文資料:http://www.niemanlab.org/2014/07/alberto-cairo-data-journalism-needs-to-up-its-own-standards/
延伸閱讀:
What the Fox Knows, http://fivethirtyeight.com/features/what-the-fox-knows/
地方媒體紛紛投入資料新聞學/Tanveer Ali 陳品君編譯
可使用的資源並不總是符合分析地區問題的需求。
幾年前,Gene Balk注意到數字和統計數據越來越容易取得,並且在新聞報導中成為一個吸引人的重要主題。
「資料新聞學已經越來越普遍,而我發現有非常多屬於地方的數據,我們並沒有使用到。」自2002年起在《西雅圖時報》(The Seattle Times)任職的新聞圖書館員(news librarian)Balk說。
在管理階層的支持下,兩年前他開始經營「FYI Guy(http://blogs.seattletimes.com/fyi-guy/)」部落格,不定期張貼關於透過數字解釋西雅圖和華盛頓州情勢的報導。
資料(data)已經在地方新聞中扮演要角,包括調查新聞和電腦輔助報導。不過隨著資料新聞越來越有影響力和成為新聞型態的重要組成,一些地區新聞網已經發展成為如同 FiveThirtyEight (http://fivethirtyeight.com/)的地方版,經由數字研究地方問題,有時寫成文字報導,但更常以圖形視覺化呈現。
《田納西人報》(The Tennessean)、《路易威爾信使報》(The (Louisville) Courier-Journal)以及《丹佛郵報》(The Denver Post)這些報紙的網站有個目標網頁(landing page),負責編譯某些大案子背後的數據。過去兩個月,《美國克里夫蘭實情報》(The Cleveland Plain Dealer)資料中心為讀者建立一個混合資料庫,以供研究及資料分析,例如比較大都會區和其他地方各種稅金的迥異。
在Balk的部落格中,關於西雅圖如今成為美國發展最快的大城市,或是反同性戀罪高犯罪率的報導,Balk證實獲得大量回應。
《哈特福德新聞報》(Hartford Courant)近期修正數據桌(data desk),在2008和2009年間時任編輯的Stephen Busemeyer針對有關運動和餐廳檢查主題的數據內容。2009年,Busemeyer被指定帶領《哈特福德新聞報》突發新聞團隊。
「我們當時認為透過量化分析生活事務,是具有新聞價值的。」如今Busemeyer再度成為資料編輯,他說,「他們透過數據之眼回頭看生活,會更加清楚明確。」
新版的《哈特福德新聞報》數據桌利用了比起2009年時更加容易取得的數據,對使用者來說,是更方便分析資料的軟體,微軟資料分析工具 Excel相形失色。
這個結果,對於報紙網站中的新聞和報紙新聞網站的流量器(traffic generator)都是一件好事。資料視覺化(Data visualizations)對於證明如美國康乃狄克州(Connecticu)人自誇開車技術比麻薩諸塞州人好,是個關鍵。
Balk和Busemeyer皆提到,由於記者的熱情和管理層級的支持,資料新聞學成為報業首要之務。不過,雖然支持和熱情能夠幫助建立數據桌,但資源仍然是個限制。FiveThirtyEight發行欄位有20個名字,而紐約時報資料分析網站Upshot上頭可是掛著幾十個。前述的《哈特福德新聞報》,負責數據桌的正職卻只有一位。Balk說,近期西雅圖設計部門的新招募,使得他在網路和平面工作更加輕鬆。
「這麼多年來我目睹數據桌的進步,」Busemeyer說,「我可以為更多人做更多。」他表示,如果數據桌員工越多,越能夠固定每天產出資料新聞內容,同時也能製作更大的題目,例如他正在製作關於康乃狄克州性暴力的專案。
哈佛大學尼曼新聞實驗室(The Nieman Journalism Lab)的Ken Doctor最近研究大型新聞機構和地方新聞之間的資源差距。有關地方報紙缺乏裁員的經驗知識,Doctor寫道:「他們串連的點越來越少,而我們感受讀者想要的東西是越來越多。現在看地方新聞,越來越少向我們解釋。」
地方數據桌可能填補這一塊。Busemeyer說,《哈特福德新聞報》已經舉辦過工作坊,協助更多員工熟悉資料分析和視覺化,或許更有幫助的是處理數據資料的能力──不只是解析如政府文件中的數字,同時還能夠展示數字所代表的意義──這也越來越成為康乃狄克州最大報紙在徵才時所考量的重要因素。
「未來找工作的年輕記者相需要具備迅速將資料視覺化的能力。」Busemeyer說,「這種分析能力絕對影響業界日後的發展。」
Local news outlets are joining the data journalism bandwagon
http://www.cjr.org/data_points/regional_data_journalism_becom.php?page=all&print=true
探勘加勒比海斷層火山
蕭裕民 | 經濟日報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楊樺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所
新聞報導
曾擔任鐵達尼號船難探勘的隊伍近期接下一項大型海底探測任務,將探勘加勒比海東北部海底斷層與火山。預料蒐集到的資料,可協助自然災害管理工作。
擔任領隊的羅伯‧巴拉德(Robert Ballard),將督導31名科學家操作遠端監控儀器對北方斷層(The Septentrional fault)做探勘,同時探索該區海底地質構成。該斷層一路延伸到波多黎各、美屬維京群島以及多明尼加的東加勒比海群島。
「北方斷層」位在加勒比海板塊與北美板塊邊緣。巴拉德說:「我們必須嚴正看待,因為波多黎各海溝恐將有大地震發生可能。」
第一階段的探勘著重在波多黎各北部海岸,這個地方在1918年10月曾發生規模7.2的大地震,造成116人死亡,並引發大海嘯。研究員將探測海底滑坡,他們認為那是引起浪高6公尺海嘯的主因。
他們同時將探測儀器投入4,000公尺深的莫納裂谷(Mona Rift)以分析幾處斷層,北方斷層是重點觀察對象。科學家表示,北方斷層的環狀窪地(circular depression)相當不尋常,在全世界的平移斷層中幾乎前所未見。
期望這次的探勘行動有助地震學家了解斷層錯動情形,並希望能增加對天災的掌控。
科學家也會對莫納海峽的海底做生態調查。莫納海峽位於波多黎各與多明尼加共和國之間,是大西洋海水進入加勒比海的地點,水溫和鹽分都增高。
船身長64公尺的探勘船「鸚鵡螺號(the Nautilus)」即將啟程到美屬維京群島,要找到1867年10月發生規模7.5地震的震源,這場地震曾引發大海嘯,襲擊聖湯瑪斯(St. Thomas)與聖克勞路德(St. Croix)城。
探勘船下一站是大型火山爆發地區「蒙特賽拉特-東加勒比海群島」,以及多明尼加海域。儀器將探測從未被探勘過的深海火山,以了解這些火山是不是活火山。行程將同步監測過去10年未探測的海底活火山-基克姆詹尼(Kick 'em Jenny),並繪出周邊海底地形。
這趟探勘任務將斥資3百萬美元,從波多黎各出發,終點是格瑞納達(拉丁美洲島國),經費主要來自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國家地理頻道以及羅德島大學。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地表絕大部份被海水覆蓋,許多板塊碰撞與斷層活動都發生在海底,並引發海嘯,一旦地質災害爆發,將加重災害的可能性。
為了能有效掌握斷層活動,以盡早展開災難管理,這需要透過精密的海底地形測繪(swath bathymetric mapping),利用多頻道聲納測深系統測量海床錯位位置以及錯移量。
目前最常見的海底地形測量方法如側掃聲納(side-scan sonar)海底影像掃瞄,能夠顯現海床的起伏,並對海床上的沈積物分布蒐集資料。透過高解析度的側掃聲納影像技術,可辨識出海底活斷層造成的地形移動。
低頻聲納海床剖面測勘,能進一步偵測活斷層在地表下的情況。低頻聲納通常使用3.5 kHz左右頻率的聲納波探測海床,反射回來的信號不僅可以顯示海底地層下數公尺至數十公尺內的沈積物,聲納剖面也可觀測到斷層活動造成的海底沈積物錯移現象。
至於高解析度反射震測勘查,能夠探勘海床底下2000公尺深的地層構造,科學家可藉此了解活斷層地下錯移情形、斷層寬度、深度及斷層滑動。(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 卓亞雄 | 聯合報
審校: 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來源:《Scientists to explore Caribbean faults, volcanoes》美聯社2013/10/03波多黎各訊/記者Danica Coto
延伸學習:
張忠誠(民101),水下技術,科學月刊,476,66-69。
海域地震觀測與構造研究
國際海底地震探測
本文首刊於科技部科技大觀園(http://scitechvista.nsc.gov.tw/zh-tw/Feature/C/0/3/10/1/7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