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與教育電子報─「傳媒與教育」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March 13,2018誰來決定什麼是重要新聞?/張約翰(前立報副總編輯)
【台灣綜合類新聞媒體臉書專頁統計:2014.09】
本月重點:FB掌握新聞
9月18日,FB又改了演算法。而9月台灣綜合類新聞媒體粉絲成長超過1成的家數降到近一年來新低:4家。一隻手就數得完。
FB一直改演算法這件事不是新聞。台灣超過8成網路用戶上FB,如果比例與美國相差不太遠,有3成用戶是在FB上看新聞。FB不但掌握網站的流量來源,也以演算法掌握了我們能看到什麼新聞。
外界對FB演算法的質疑與改演算法的次數不相上下。而FB向來的官方說法,以它的新聞總監赫隆(Liz Heron, Head of News Partnerships)10月2日在芝加哥舉行的線上新聞協會會議(ONA14)演說為例,「只要內容好,專頁免煩惱」、「FB演算法並未打壓特定內容」、「公布演算法只會使塗鴉牆上內容遭到操縱」、「個人用戶的使用行為決定自己能看到什麼」。總而言之,FB的官方立場是:FB的演算法保證公正,別無用心,用戶才是決定看到什麼內容的人。
真的嗎?這樣好嗎?
新聞素養專業網站Poynter.org數位新聞專欄作者柯克蘭(Sam Kirkland)質疑:如果用戶的新聞價值觀與新聞媒體的新聞價值觀老是不一樣,怎麼辦?
他認為,FB「一切交給我家演算法」的許諾,風險太大,新聞媒體很難接受。
在ONA現場的許多新聞人紛紛擔憂FB掌握網路流量帶來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家專頁的粉絲老是看不到全部貼文?為什麼我們家的新聞觸及的讀者數不及從前?FB是不是要我們掏錢?
ONA討論中更重要的問題是:快速大量產生互動的貼文才能增加用戶接觸的機會,FB沒興趣把不易像軟性新聞或小測驗那樣引起互動的新聞呈現給用戶,那麼我們的新聞素養會發生什麼改變?公民參與怎麼辦?如果完全由FB決定什麼是重要新聞,重要新聞會變成什麼樣子?
身為社群媒體與新聞產製研究者、前新聞工作者,又不得不反過來問:FB演算法不可信賴,媒體本身對新聞重要性的判斷又值得信賴嗎?演算法由用戶行為決定新聞曝光機會,就一定比媒體的判斷在價值上更不可取嗎?
當然,我們決對不能忘記,「演算法掌握世界」其實是假象,使用什麼樣的演算法、修正什麼變量以達成什麼結果,這些決策還是握在人的手裡,不是人工智慧。所以,對於FB獨家掌握新聞內容與通路的疑懼仍然是合理的。
分析:
1.除了粉絲數成長停滯,各新聞媒體的流量排名與FB佔流量比下降趨勢明顯:半數(22家)流量排名下降,上升僅11家;半數(22家)FB佔流量比下降,上升僅10家;兩者都下降的近3成(13家),兩者都上升的略逾1成(5家)。FB不斷調整演算法,使得專頁愈來愈難純靠內容品質取勝,由FB導流到官網也同時變少,這與它的官方說法「內容好免煩惱」剛好相反。另類媒體想搭FB的免費便車,被趕下車的機會愈來愈大。
2.本月起,參與認證Alexa數據(在網站嵌入相關程式碼)的媒體以ˇ標示,結果發現:a.參與認證的幾乎都是主流媒體,且流量排名都在300以內,獨立、另類、小型媒體全部未參加。b.日報、雜誌的社群龍頭壹傳媒旗下媒體全部未參與認證。建議「獨另小」組尋求技術協助參與認證,讓流量相關數據更透明化,有助新聞媒體生態的研究分析;而壹傳媒不參加,一如蘋果日報、壹週刊先後退出發行量公信稽核(ABC),也許有其商業戰術考量,在此不願置喙。
3.粉絲數整體排名趨於穩定。報紙方面,自由和中時近一年來衝刺相拚,自由粉絲數領先的態勢逐漸明顯。但流量排名態勢相反,自由略跌,中時不變。一如社群龍頭蘋果,流量龍頭還是聯合穩坐,依次中時、蘋果、自由。
4.雜誌方面,天下雜誌擠下親子天下重回母集團旗艦寶座,但流量還沒趕上;遠見的爆發式成長還沒停下來。是說,遠見最近到底是哪些文章那麼受歡迎,還是辦了什麼行銷活動,能刺激粉絲驟增持續數月搶上雜誌類第二名,值得研究。
5.電視方面,中視新聞出現史無前例的粉絲負成長;另類媒體中,上下游、公庫和PeoPo流量排名都上升了,但粉絲數難逃停頓,依然不見起色,FB佔流量比更是全數下跌,可見演算法對獨另小的殺傷力。
參考資料:http://www.poynter.org/latest-news/mediawire/271889/facebook-is-more-important-to-news-distribution-than-you-think-and-journalists-are-freaked-out/
Michael Wolff:網路新聞業無法為自身付出代價/撰稿者Lucia Moses莊適寧編譯
身兼作家、網路企業家跟媒體評論者的邁克爾‧沃爾夫(Michael Wolff)為時下媒體做了項調查,其中極少數人能從它渺無希望的預言中安全過關。在《今日美國報USA Today》、《衛報The Guardian》、《GQ》的專欄中,他為瑪麗莎‧梅耶為( Marissa Mayer ) 想把雅虎Yahoo變成Vogue這件事開炮,並把那些試圖成為商業人士的記者們罵得狗血淋頭,他也痛斥蒂娜‧布朗( Tina Brown )下了爛決策。
在一場節目對談中,他對《赫斯特Hearst Magazines》雜誌的總裁大衛‧凱里( David Carey )的談到,網路廣告的模式錯在哪裡?同時壓垮了今日的媒體寵兒,同時他也為傳統媒體做出一些預測,以下摘錄:
針對《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顯然,他們在網路訂閱提升下、收入有成功增量。但這沒有辦法抵銷廣告收益的下滑,《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擁有千人的新聞編輯室,該如何運作呢?我們很難想像,有一天沒有《紐約時報》,但我無法看到時報的曙光 除非邁克爾‧布隆伯格( Michael Bloomberg )買下它。
是否新聞記者可以成為創業者 ─ 美國科技博客Re/code, Kara Swisher。與Ezra Klein加入Vox Media?
這是根本不可能的。這只是個謬論!我根本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或許放的是什麼煙霧彈。沒人知道賣什麼廣告!沒人知道該聚焦什麼觀眾!所以我覺得以一個好聽的方式來說,它只是個泡沫。
關於《雅虎Yahoo》
據我所知,雅虎Yahoo,我們都知道它沒有價值。他們可以輕易地將其關閉。瑪麗莎‧梅耶為( Marissa Mayer )根本不知道任何關於媒體商業的事情,曾經有一個荒謬的採訪,由她來敘述雜誌有多棒多好。她完全正確,雜誌完全是個比雅虎Yahoo更好的廣告媒介。
關於《Vice》雜誌
每個人都在看《Vice》,期待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但看來看去,我們真的不知道《Vice》在做什麼。從我長期對於所有事情抱持懷疑的態度,我會明智的將《Vice》擱置。說了這麼多,就是因為它的模式跟《赫斯特Hearst》沒有什麼不同。它鎖定特定的族群,但《Vice》視聽消費的平臺不可知(不挑平台)。”
搞清楚一個線上的廣告模式
對此我身感悲觀,我覺得秘密已經無法從中解開。真正有趣的,可以歸結到一點,就是廣告業務這回事。在數位世界裡,廣告效果顯然比較差,我們創造了一個無法負擔這個代價的世界。
關於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
他們篡奪了《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的位子,所以他們將原本市值二十億美元的業務,以約2500~3000萬美元的業務收入,取代了它。這是一個範例。你接手這些企業,這些真正的企業,非常有價值的業務,然後接著你創造一個相同功能,實質上微不足道的企業。
印刷業的下降
我們已經放棄印刷業了。廣告印刷可能比任何其它傳播媒介來的更有效果;它代表著基本的參與……然而現在我們很少人會這麼說了。它會出現是因為廣告公司因其他類型的廣告賺錢而出現。現在,沒人知道該如何創造印刷廣告。
魯柏‧梅鐸( Rupert Murdoch)的持久力
他已經在某種程度上過了這一關。他走過他生平最低潮的時期,因為該公司在1991年幾乎破產。他被迫結束公司並且將之轉彎…我有一個私下的猜測,魯柏Rupert可能買下時代公司Time Inc.。我認為,如果魯柏Rupert要建立一個龐大的、最後一個毅力不搖的印刷公司,這裡可能是一個很大的機會,也可能是他們其中之一。
譯者-莊適寧
原文網址http://digiday.com/publishers/michael-wolff-media-business/
移除鼠島大鼠 還棲地給原生鳥類
廖凱弘 | 自由撰稿者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楊 樺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所
新聞報導
美國島嶼保育協會(Island Conservation)、自然保育協會(The Nature Conservancy),及魚類及野生動物服務組織 (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近日指出,過去曾因挪威大鼠入侵肆虐而被稱為「鼠島」的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島,經過了五年來的滅鼠行動,該島已杜絕鼠患,原生鳥類重回棲地,生態相豐富多樣。
生物學家史塔西.巴克羅(Stacey Buckelew)根據最新調查報告對比先前研究發現,目前在該島築巢的海鳥數量已增加。自2012年起,「鼠島」這個汙名也正名為拉特島(Hawadax Island),這是當地原住民給此島的名字。
文獻紀載,阿拉斯加早期簇絨海雀的棲地,據說1780年前後,一場發生在阿留申群島的船難,一艘船擱淺後,船上來自挪威的大鼠侵入島上,鳥類數量因此開始減少。
「在大鼠肆虐的時代,島上到處是蝸牛、其他生物及鳥類的殘骸」巴克羅解釋,由於拉特島少見樹木,最大的植被是海濱的野草,大鼠侵入鳥類築巢所在的地穴,吃掉鳥蛋及雛鳥。
由於雌鼠每三到六周就會生產一胎多達12隻的幼鼠,因此鼠患問題很難克服。美國自然保育協會阿拉斯加州的執行長瑞帝.哈根斯坦 (Randy Hagenstein)估計,在約27.2平方公里的阿留申島,過去約有 10,000隻老鼠。
2008年起當地開始展開滅鼠行動,施以毒性誘餌藥丸,老鼠終於遭滅絕移除,拉特群島恢復了她的原來的富饒與活力,「大鼠根絕後,我們終於又聽到原有的鳥叫聲了!」哈根斯坦說。
哈根斯坦認為,這個轉變是世界成功保育島嶼生態系的範例。因為,「我們讓這個島回到正軌,且充滿原生豐富的鳥類。」他說。
拉特島目前無人居住,且鮮少人拜訪,她的價值在於提供人們在地野生動物知識,也是鳥類棲息、保育之地,除了當地原生鳥種,還有許多是候鳥。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新聞中提到鼠患問題,是標準的外來種入侵,不僅嚴重威脅原生物種、造成生態破壞及農業損失。
根據聯合國自然保育聯盟(IUCN)的定義,外來種是指生物被有意或無意引進,進而快速繁衍、擴散成為穩定族群,造成農作物損害,及強勢食物競爭或補食而危及原生種的存活。外來種也可能散播疾病病源,造成公共衛生的疫病問題。
臺灣也飽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2004年農委會公告「10大入侵物種黑名單」,為了克服這些外來種入侵問題,政府投入龐大的經費與人力;光福壽螺一項,初估造成經濟的損失至少50億台幣。
目前國際上大多採取預防原則(precautionary principle),由於外來種一旦進入新環境便能很快立足、擴散,因此減少或移除外來種的進入是最關鍵的防治策略。通常主管機關會區分邊境外、邊境及邊境內3個關卡監測,分別以不同手段做外來種入侵的預防工作,包括:風險分析、核准程序、物種名單、檢疫與邊境管制、移除、媒介與途徑管理、教育宣導等。(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卓亞雄 | 聯合報
審校: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來源:美聯社2013/10/23 阿拉斯加訊/記者Becky Bohrer
延伸學習:
廖鴻仁(民101),國際貿易與外來入侵種研討會紀實,農政與農情,244。
Shine, Clare (2008.). A Toolkit for Developing Legal and Institutional Frameworks for Invasive Alien Species, Nairobi: Global Invasive Species Programme.
《外來種就在我們身邊》
《外來物種不根絕 後患無窮》
本文首刊於科技部科技大觀園(http://scitechvista.most.gov.tw/zh-tw/Feature/C/0/3/10/1/8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