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報主:傳媒與教育
創刊日期:2008-06-13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36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傳媒與教育」電子報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2015-03-27 11:00:00/ 報主:傳媒與教育
[公益聯播]105-1休閒體適能班隊開始招生囉
本期目錄
為何不支持網路開放(Open Internet)的規則(四)?/莊適寧編譯
為何不支持網路開放(Open Internet)的規則(三)?/莊適寧編譯
北極融冰 引發資源爭奪和暖化問題
為何不支持網路開放(Open Internet)的規則(四)?/莊適寧編譯

    在他漫長的異議中,O’Rielly點出了網路中立規範所蘊含的幾項關鍵的問題:

 

1.這項議程沒有提供充分的資料,預先告知相關人等,也沒有讓人發表意見的機會:在所提交的規則作為最終命令方面,有想法的人實際上沒有被預先告知或者有機會去向這巨大的演變來作出回應。要點包括:新定義的服務的範圍,其中包括它們之間的相關聯性;以法律分析每個服務的基本級別以及重新定義每個服務級別;自制將如何適用於這個新定義的服務範圍;基於自制的理論,包括使用第201條,202,706條法規來回填其他規定。

 

2.該研究結果不以實際危害的證據作為根據。

 

3.第二章(Title II)對一個假想的問題是一個極端的解決方案,O’Rielly擔心這會對投資有影響。「我更擔心以我們的規則,美國人民將永遠得不到服務。別提一個開放的網路;他們連網路都沒有。我們需要把重點放在如何促進(網路服務的)佈署,透過成熟的自由化措施來作。我很擔心,我們正在創造一個惡性循環,以監管阻礙寬頻的投資跟產生更多的監管來刺激競爭和佈署,而這將進一步的阻礙投資。」

 

4.美國FCC的決定,將寬頻網路存取服務的分級當作電信服務,是有違背法律和事實:該決定判斷第二章(Title II)適用於整個服務-而不是僅僅只對一個傳輸物件。

 

5.FCC不能以第二章作為規範,將網路流量互換”歸入”在寬頻網路存取服務內:內容提供商和網際網路營運商,透過個別協商與私人網路服務供應商的協議進入--”對等”,”中轉”或”只限網路”的互連關係。透過將它”歸併”到另一項服務內-即寬頻網路存取服務,美國FCC試圖改變這種”互連”關係。然後就這樣,零售寬頻網路存取服務已不再是最後一哩路的服務;它是整個”網路流量路徑”,包括了所有網路流量的關係。這種方法是漏洞百出的。

 

6.移動寬頻服務保證不同的監管待遇:到現在為止,美國FCC隨後根據國會的授權通信法第332條,從公共承運人的規定所要求的章程裡,將移動寬頻的分級列為免費信息服務,來行使監管約束之權。「今日,我們用了一些花招來改變我們的定義,以便在一夜之間將移動寬頻奇蹟似的降臨在第二章的(規範)範圍裡。」他認為這忽略了無線和固定寬頻產業,技術之間的根本差異。

 

7.承諾的自制是假的自制:該命令稱,從規定中自制,但隨後很快的指出其他有效的相關規定之阻擋自制的保護措施。這是狡詐的迂迴戰術,並允許它的支持者聲稱這是一個新的”現代版第二章(modern Title II)”,如果它真的只將56%的內容直接排除,不僅如此還允許(比照)某些部分無法辯解地廣泛的條款來進行決定。

 

8.FCC沒有權力重新改寫通信法:最高法院已經明確表示「一個機構沒有權力,透過解釋法律來創建一個連國會都無法識別的監管體系,藉著『量身定制』以官僚政策為目的來制訂法規。」O’Rielly強調,FCC應該透過,重新修訂通信法案,來推進它本身網路的願景。

 

9.逐案地執行,將會是不謹慎下的粗心陷阱:網路中立規則的制訂,大部分是由美國FCC的政府機構以及法院,將通過逐案裁決的方式來進行。可以肯定的是,有三個明確的條件:不封鎖、不節流,也不能有支付優先的區別。但這些都只是在第二章(Title II)裡大海撈針罷了。許多作法將根據一般標準來進行審查。此外,利率、收費、分級也將依據第201、202條款,在無一定目的下公正合理的標準來作審查。

 

結論

 

2月26號,Benton基金會發表了一份聲明,一個屬於所有網路使用者的勝利,一同慶祝美國FCC的新規則誕生,慶祝數以百萬的人們的聲音被聽見了,並且被納入議程裡。這顯示Benton基金會的立場是,認同委員Pai 以及委員O'Rielly的看法。但在決策裡沒有永遠的勝利(或者失敗),在他們制訂法規的路途上,FCC的新規則將面臨更多的監督。委員Pai跟O'Rielly的異議,提供了新規則下最前瞻的批判。如果這些規則是要維持和保護開放的網路,它們必須要能在這些批評聲浪中存活下來。

 


由Benton基金會提交 代表Kevin Taglang在2015年3月2日-上午12時35分 

為何不支持網路開放(Open Internet)的規則(三)?/莊適寧編譯

      委員Michael O’Rielly:無權力干擾,將拯救自由化(撤銷管制規定)

 

  繼去年美國聯邦巡迴區上訴法院(United State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Circuit)對網路中立性的決定之後,FCC委員Michael O’Rielly提出了一個新的焦點,「再一次地,聯邦巡迴區上訴法院已經確認,委員會的監管權力不是無邊的。比起繼續測試這些邊界與『預防性』的規定,委員會應該想辦法消除那些將有利於消費者之寬頻的創新和投資的監管障礙。」


  當美國FCC在2014年5月啟動了最新網路中立性的議項,O’Rielly宣告,「實行網路中立性規則的假設基本上是有缺陷的,並且建立在一個虛構法定權力的錯誤基礎上」,該議項將「使委員會在制定規章上走向失敗的情況。」

 

  委員O’Rielly認為,開放網路的威脅是虛構的 – 而美國FCC的網路權威也是假的。

 

  O’Rielly重申了一位前國會工作人員的觀點,表示FCC沒有權力來規範網路服務提供商。依據電信法第706條款,他說,這從頭到尾都沒打算授予委員會一個肯定的規範網路之權力。頂多可以用來觸發撤銷管制規定(自由化)(deregulation)。


  對於使用第二章(Title II)權力,他更加的擔憂,「將獨佔時代的電信規則應用於現代寬頻服務上,只是對網路中立性規則增加不必要和有缺陷的負擔。」 

 
  O’Rielly無法支持這樣一個向後看, O’Rielly擔憂「對於現實世界的影響(他強調),這樣的決定對通信業和整體經濟發展來說是一體的」,因此他認為自己的職責應該是推動寬頻投資的確定性和穩定性,他認為這是是他作為FCC委員的首要任務。從第二章(Title II)的某些要求需要自制,他建議,只能去證明這對規範寬頻是個不恰當的工具。


  委員O’Rielly尋求市場失靈的證據。O’Rielly指出「一定份量的流量有別於或者‘優先級別’必須是被允許的或者甚至是被鼓勵的。語音必須優先於電子郵件;視頻優先於普通數據。優先級別不是一個壞的單詞。它是一個合理管理網路的必要組成要件。」


  O’Rielly表示,去對付沒有明確顯示的危害,批評美國FCC的議項,並沒有試圖量化和比較新管制要求提出所需的成本。擬議中的規則應附有一個大量的成本效益分析,包括現行法律的細節與廣泛的審查,特別是因為它是應用在其它我們尋求模仿的聯邦機構上。


  
  基於上述理,O’Rielly加入Pai的行列,一同投票反對美國FCC最近的開放網路(Open Internet)規則。「今天多數委員會的委員以重新編寫通信法案(Communications Act)借著適應自己本身的『價值觀念』以及政治目的,來試圖篡奪國會的權力」,他因而提出異議:

 

「委員會以未經證實的不合理的結果,透過定義和服務分級放棄自己身為專業機構的角色。它失敗於沒有考慮到固定和移動技術之間巨大的差異。它打開大門將這些規則應用於邊緣提供商。它代表實質掌權的政府機構,其中包括如何進行規則解釋和執行於逐個案件的基礎。而且,免得我們忘了這個議項是如何啟動的,它也會恢復了網路中立性規則。更確切地說,似乎每個游移在網路中立這個名字上的糟糕想法,都已經回到這個項目的窩裡了。」

 

  O’Rielly重申,他認為沒有必要訂定網路中立性規則,同時他也警告說「第二章節的應用,是透過通信法第201條款跟202條款,以及1996年通信法第706條款走後門。而不是放在實際危害到邊緣提供者或消費者。」,他稱此第二章的行為是一個”非法奪權。”

 

北極融冰 引發資源爭奪和暖化問題

張時健 | 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楊 樺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所

 

新聞報導

 

美國和許多國家在北極圈看見新的商機與挑戰。由於北極永凍層的冰融解,新的航路打開,意味著儲量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與礦藏可望開採;但沿海居民因此遭到新的威脅,國家安全也將成為問題。

 

北極圈人類活動漸增,衍生的關鍵問題與解答。

 

北極冰層不斷融解,世界各國積極地開闢新航道以及天然資源。美國地質研究報告指出,該地區蘊藏約佔全球三成的未開發天然氣,以及一成五的石油。在夏季,歐洲船隻行經俄羅斯沿岸的西北航道,成為通往中國、亞洲的捷徑,這要比原本走地中海、蘇伊士運河到印度洋的速度快許多。走格陵蘭和加拿大間的西北航道,也可大大縮短荷蘭鹿特丹港和加州之間的船運時間。預期北極會有更多的石油、天然氣鑽探與科學探勘活動,甚至大型郵輪也可定期往返這一海域。

 

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局指出,今年北極圈溫度上升不若以往,但這是特例,因為長期的暖化趨勢未變且不容樂觀。1960年代以來北極溫度上升3.6度,是地球其他地區的兩倍,使得魚群北遷、永凍層也開始融化,有些地方長出綠色灌木,馴鹿數量下降、冰雪變少,某些魚種數量增加、生長季也延長了,這些都是前所未見。

 

隨著北極開發成為可能,外界擔心北極可能軍事化。大致來說,北極會議(Arctic Council)的8個會員國(美國、俄羅斯、挪威、瑞典、芬蘭、冰島、加拿大、丹麥)都表示願維持北極圈和平,並簽署協議共同開發石油。然而,增加的軍事活動最終可能導致區域衝突。2013年1月時,俄國總統普亭指出,該國在北極露臉是要回應美國海軍在當地的活動。其他國家在北極也有軍事活動。

 

北極沿海各國都有權主張他們海岸線向外延伸200英哩的大陸棚為領海。如果他們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一員,還可以主張更多的領海範圍。美國沒有簽署該公約,所以無權作此主張。然而白宮的北極策略報告指出,美國可延伸大陸棚領海達六百英哩,從阿拉斯加北側鄰北冰洋的海岸起算。

 

俄國2001年提出主張,認為海底的羅蒙諾索夫海嶺(Lomonosov Ridge)是其領土延伸。莫斯科計畫明年以更多科學資料,重申該主張。明年丹麥也打算主張對北極與北極圈內部份地區的主權。本月稍早時,加拿大延伸它在大西洋下的海床,與北極圈地界重疊,它還想提出更多說法,把北極納入版圖。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隨著全球暖化加劇,北極冰融情況也日趨嚴重,根據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 NSIDC)2012年的資料,北極每年消融的海冰面積高達26萬平方公里,估計2050年北極冰層變薄,連一般船隻無須破冰都能橫渡此海域。

 

富含礦藏的北極一旦冰融,無疑是打開資源開發的大門,天然氣、石油及各種金屬礦藏,漁業資源和航道等資源的開發,都因此成為可能。

 

北極冰融,不僅是全球暖化的結果,也可能進一步加劇暖化問題。科學家指出,北極是受到暖化衝擊最大的區域,原本被冰雪覆蓋的北極,可以將80~90%的陽光反射回去,一旦冰雪因暖化而變少,地表吸收熱能便增加,地表溫度上升、冰雪量變少,海水因此儲存更多熱能,使得海冰不易形成,這樣的惡性循環,將造成北極的永凍層融化加速。

 

北極冰凍土地占全球陸地面積20%,原本由厚厚冰層覆蓋的土壤內,有大量的枯萎植物和動物遺骸。一旦冰層解凍,這些有機物接觸到氧氣,會被細菌分解,過程中將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及甲烷。這些溫室氣體的產生,會加劇全球暖化問題,一旦全球暖化超過門檻後,也將引發難以控制的極端氣候和氣候災難。

 

為了避免各國競相爭奪北極圈資源開發,綠色和平正推動北極成為全球保護區,以保護居住於北極圈內400萬居民的生存權,以及隨著開發可能加劇的冰融問題。(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卓亞雄 | 聯合報
審校: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日期:2014/1/13


延伸學習:

林筱雯譯(民99),北極甲烷:來自凍原的暖化威脅,科學人,95,53-58。
楊惟任(民101),北極海冰繼續融化將在2050年之前全部消失--地球暖化與全球戰略的改變,能源報導,9-11。
北極-全球暖化放大器
你的加入可以拯救北極

 

 

本文首刊於科技部科技大觀園(http://scitechvista.most.gov.tw/zh-tw/Feature/C/0/1/10/1/1282.htm)




推薦訂閱
@【都市人電子報】
@【臺北市社區健康電子報】
轉寄『傳媒與教育電子報』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