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報主:傳媒與教育
創刊日期:2008-06-13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360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傳媒與教育」電子報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2015-04-03 05:00:00/ 報主:傳媒與教育
[公益聯播]105-1休閒體適能班隊開始招生囉
本期目錄
318學運後一年:新、舊媒體面聚/許家銘
男性雜誌停刊-銷量由35萬跌至1萬/何鉅華
身心障者的電視台/周傳久
318學運後一年:新、舊媒體面聚/許家銘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去年底舉辦跨世代學運系列論壇,邀請壹電視總經理陳守國、g0v.tw台灣零時政府成員瞿筱葳、自由時報副總編輯鄒景雯、台大新聞e論壇成員吳宗泰、反服貿民主陣線執行秘書嚴婉玲、318佔領行動國際組成員鄭凱榕,六位不同媒體、領域的與談人,針對「媒體曝光下的學運」分享他/她們自身參與經驗與觀察。

  在太陽花後一週年,這些分享和看法讓臺灣社會更能清楚看見,學運與新聞媒體如何共同形成一種衝擊社會的機制。

陳守國:電視台具有使命感的老闆不多
  壹電視總經理陳守國認為,現在台灣媒體的立場非常清楚,且大多是由老闆主導其政治立場,像是反共的蘋果日報、泛綠的自由時報,因為老闆的的立場進而影響媒體的報導立場。但是電視台具有使命感的老闆不多,有利可圖才是他們最大的考量,即便和政治立場有所衝突,最終也會選擇折衷妥協。

  作為壹電視總經理的陳守國認為,壹電視就是一個沒有特殊政治理念的標準生意人。陳守國接著談到,在這次的太陽花學運中,新媒體和主流媒體產生一種奇妙的互動。主流媒體即便有強大的曝光率,但是新媒體最前線的訊息,以及對主流媒體不間斷地施壓,反而會讓主流媒體得到啟發。陳守國表示這是一件新、舊媒體間很好的交流。和過去不同,因為有中國的介入,使得主流媒體開始崩解,即便太陽花比不上野百合學運,能夠立即得到成效,但是太陽花學運對於台灣的啟蒙更為深遠。

鄒景雯:新媒體迫使舊媒體的改變
  自由時報副總編輯鄒景雯以中西方不同的歷史,分析媒體在抗爭活動中的角色。中國五四運動時期便透過媒體的傳散介入社會,在台灣,蔣渭水也曾藉由《台灣民報》來建立台灣知識份子的社會影響力。媒體作為一個鼓吹者,也不能完全處於弱勢的對立面,且一旦造假就不配作為媒體。鄒景雯接著引用傳播學者的理論,提出傳播角色的取代、創新、變更三種媒體再更新,並提到新媒體並非取代舊媒體的功能,而是迫使舊媒體改變,太陽花學運就是一種明顯的例證。最後鄒景雯認為學運出現的新媒體,並非主流以外的聲音,因為他們就是主流,並且帶動主流媒體成長。

台大新聞e論壇:對我們來說,新聞價值沒有改變
  台大新聞e論壇從一個台大生上傳作業的平台,短時間得到數以萬計的網友追蹤。在歷史的浪頭上,台大新聞e論壇成為當時最主要的傳播新媒體。記者吳宗泰認為所謂的新媒體,只是媒介或是呈現的方式不同,「對我們來說,新聞價值沒有改變。」

  電視媒體訴求時效性、腥羶色的新聞,在去年3月18日晚上便大肆地報導立法院內學生不恰當的穿著和行為。但是吳宗泰表示,他當時對電子、傳統媒體的報導內容感到困惑。因為沒有一家媒體願意深入背後了解學生真正的訴求。

  作為同是參與者和紀錄者的台大新聞e論壇,成員們都秉持著想要報導事實,即便在有主觀的立場下,也要寫出帶有客觀的報導。提到新、舊媒體的競爭關係,吳宗泰笑著表示,新媒體其實在實際的運作時,會遇到一些困難,例如當時立法院的警衛會以他們不是登記有案的記者,因而拒絕他們入內採訪。但吳宗泰認為相較一般媒體其最大的優勢為我們不用錢、沒有競爭壓力,以雲端寫作的方式,線上同步九十多人齊力寫作、審稿,達到最客觀的新聞層面。許多主流媒體的記者雖然不把台大新聞e論壇看在眼裡,但是卻還是私自盜用論壇的照片。

318佔領行動國際組:13種語言讓國際看到台灣
  在318佔領行動擔任國際組的鄭凱榕表示,剛開始國際媒體很少報導台灣的太陽花運動,即便日本以只是以小篇幅的新聞報導,直到3月23日行政院內爆發肢體衝突,外媒才開始注意到台灣的太陽花運動。

  鄭凱榕當時提出他們的作戰目標,首先廣開語言組,增加到十三種不同的國際語言以及手語,讓更多國家看到台灣。另外組織外媒作戰部隊,將台灣新聞翻譯成其他語言,以說故事的方式讓國際看到台灣。

  鄭凱榕作為對外宣傳的角色,她表示所有的成就都是夥伴們的努力,才能達到良好的團隊合作。而3621位網友集資633萬組織成3621團隊,以公民合購的方式買下紐約時報的廣告,更讓國際看到台灣人的努力和困境,正因為有這些無名的英雄做節點,才使得太陽花學運得到國外大幅的報導。

G0V台灣零時政府:人人都有採訪權
  G0V台灣零時政府組織期望從零思考政府、思考公民該做什麼,以「沒有人是萬能的」口號採取大規模的動員。

  G0V成員之一的瞿筱葳主張以開放資料、維持連線、意見整合,讓太陽花學運達到資訊透明化。G0V為了保持網路暢通,更在現場牽了一條網路光纖。瞿筱葳認為網路斷線,對於運動傷害非常大,因為它能夠連結所有的資訊傳散。G0V藉由Hackfoldr線上雲端的功能,將所有的資訊切割、多人編輯,而後收割。透過Hackfoldr達到資訊透明化,也讓網友紛紛轉載直播連結,以網路直播的方式讓公民得到更即時的資訊。

  G0V更製作公民記者產生器,以科技化的方式堅持人人都有採訪權。G0V因為太陽花學運打開知名度,但是瞿筱葳認為我們不是媒體,而是促進新媒體可能性的基礎建設,秉持著開源、開幹、開花的理念,達到社群傳散的最大公約數。

反服貿民主陣線:我們從不缺乏現場,重點是如何和螢幕對應
  太陽花運動在多方組織的合作下,期望達到有效的整合和訴求,而議場內的學生和媒體之間的對應和接洽,由反服貿民主陣線執行秘書的嚴婉玲負責。嚴婉玲認為媒體在學運中扮演許多不同的角色,像是在郭台銘要到議場探望學生的消息傳出後,媒體爭先恐後的詢問,卻意外造成媒體傳錯話,導致郭台銘取消行程。

  嚴婉玲更表明,內部管道被媒體滲透、監控,使得他們所有的行程、聲明稿被提前發表。從媒體面向來看,監控是無所不在的。就讀歷史系的嚴婉玲將運動分成大、小寫。大寫的運動具有特定政治目標,而小寫的運動則是透過其他組織,以深入民眾的方式補足大寫運動的不足。

  嚴婉玲認為現在媒體的困境在於,我們從不缺乏現場,重點是現場如何和螢幕呈現做對應,兩者間的斷層該怎麼彌補。媒體組也曾經透過政論節目,嘗試觸及到35歲以上的的閱聽眾。但是在成果不理想的情況下,嚴婉玲表示如何透過電視媒體傳達學生的聲音,而不只是在網路上和同年齡層的人對話,是我們現在持續努力的。

沒有人知道新媒體未來的樣子
  陳守國先生針對現場觀眾的提問首先回應,未來新媒體會長什麼樣沒有人知道,但他相信傳媒日後必定會產生劇烈的崩解、重組。而如何保障工作環境,讓新聞從業人員能發揮理想,是現在新聞媒體必須好好思考的問題。

  鄒景雯則回應新舊媒體之間是種加強互動的關係,尤其在關鍵時刻新媒體能發會比主流媒體更大的效應。作為新媒體代表的吳宗泰,針對太陽花事件提出「媒體累了」的看法。因為長時間的抗爭也讓記者產生負面的情緒,吳宗泰希望民眾不要把責任指向媒體,而要在自身做一個好的媒體素養的培養,當一個好的讀者、看好的新聞,才能夠重新思考現在的媒體環境。

 

 

男性雜誌停刊-銷量由35萬跌至1萬/何鉅華

時不我予,男性雜誌風光不再,結業停刊時有所聞。

創刊已21年的《LOADED》(譯名:大款)出版4月號最後一期後便結業。90年代中期是英國男性雜誌的黃金期,隨著互聯網時代來臨,紙本媒體包括雜誌開始遜色。《LOADED》在2000年擠身英國最暢銷男性雜誌前列,月銷35萬本,可惜好景不常,每下愈況,去年還銷3.5萬本,到上月銷量已重挫至只得1萬本。

近年,《LOADED》幾度易手,也曾一度財困欠債一百萬鎊而遭到接管,三年內共換了四個老闆,可惜依然撐不下去。

 

在此之前,英國另幾本一度暢銷的男性雜誌亦已退出舞台,包括出版了22年的《Arena》2009年停刊,出版了14年的《Maxim》同年結業,《Front》在去年停刊,而一度暢銷30萬本的《Nuts》週刊在去年跌至5萬本時也走上停刊命運。

目前,仍在出版的比較暢銷男性雜誌有《Zoo》週刊,銷量已由2005年的26萬本跌至3.2萬本,另外《FHM》也由2005年的56萬本現已跌至7.9萬本。單從數字來看,已見形勢不妙。

此外,《Men's Health》銷20萬本,《GQ》11萬本,《Esquire》5.5萬,上述三本雜誌的銷量是去年4月時的發行量,目前未有最新數據。

可參閱報導:
http://www.pressgazette.co.uk/loaded-becomes-latest-lads-mag-close-after-sales-drop-300000-10000?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2015-03-30&utm_source=Press+Gazette+-+Daily

本文作者曾在香港電視傳媒及英國媒體工作多年,現旅居倫敦。
本文作者聯繫郵址:edwardho40@hotmail.com

身心障者的電視台/周傳久

挪威有句話說,國家強大不在有多少大砲武器,而是如何對待弱者。以往這句話讓人想到的也許是輔具與社會福利等,但讓弱者們有個電視台來幫助弱者增能,恐怕就不多見了。


幾年前獲悉挪威有身心障電視台Empo TV(請參閱http://www.empo.no/om-empo-tv),當時甚為好奇。今年有幸親自拜訪,發現遠比想像的還要動人。原來,它不只是製作新聞雜誌的媒體,更是身心障民眾的媒體識讀中心。

身障者的媒體
這個電視台位於挪威首都奧斯陸郊外的小鎮Ski。在森林中有身心障庇護工廠,這種工廠全挪威共兩百五十個。而電視台是Ski庇護工廠區的一部分。目前來來去去約有四十位員工,其中輔導人員只佔個位數,其餘都是身心障員工。

  每天上午大家分三組開製作討論會議,一組六人,含文字記者、攝影記者以及動畫製作者等。各組要先各自上網搜尋國內外新聞線索,看什麼新聞線索有值得報導角度,可以介紹給身心障觀眾或幫一般大眾理解身心障民眾。這正是名符其實的媒體,促進社會彼此理解和追求一樣的生活權益。

  接著三組開始進行聯合編輯會議,彙整線索過濾,每位參與者因為這個過程學習搜尋資訊的能力,並因此保持與社會互動而不致疏離。還要決定各則故事排出一個編輯順序,討論為什麼要這樣排。這也是不斷刺激思考的過程。之後各自開始一天工作,有外出採訪的,也有在家後製和進棚錄影的。

幫助身心障礙者克服困難、學習製播
  我到訪那天,碰到一組人正在製作動畫,成品是一段模型鱷魚過河把節目商標吃掉的片段。輔導製作的人在一旁解釋,指導身心障工作人員如何操作分鏡與分格拍攝。到了非線性剪接間,也是身心障者正在剪輯。他對我微笑,看得出是類似唐式症的樣子。

  輔導者告訴我,非線性剪輯對身心障比較難,不是只因電腦程式,而是因為剪輯牽涉到抽象思考,參與者得有想像能力。有時輔導者代替操刀,讓身心障者在一旁,鼓勵身心障者表達對選擇畫面的看法,然後幫他剪。這樣仍然可以刺激身心障者參與,學習與同事的互信和溝通自信,並逐漸學習認識影像串連的意義和選擇的能力。

  這個電視台除了專業技能的輔導人員還有編制社工。社工說,外面的人看到這裡製播的新聞節目總是好奇身心障怎能如此?尤其外國人更懷疑這些人真是身心障嗎?事實上播出的是流暢的成果,但背後可是很費心的。例如自閉的員工可能忽然想到什麼,就放下工作跑到辦公室或攝影棚角落一動也不動,或者只顧自己的事而放下剛才做到一半的工作。有時在攝影棚要先講好一些手臂記號,以便萬一一下子不知道怎麼辦時,由輔導人員比手勢能繼續錄影。

這時社工要很有耐心的等候、陪伴、鼓勵。事實上從每位員工一來的時候就要個別了解,從簡單的契約承諾方式互動,例如先學習什麼叫遲到,不要遲到。這一步達成了,再進一步給予其他挑戰。一直到可以參與新聞採訪製作與報導。

  進入攝影棚參觀,正好他們在錄影,有錄廣播新聞的,也有主播正在選衣服要錄電視新聞。這些節目會在挪威公共電視(NRK)頻道播出,每週一次,專業要求一樣不少。播出後可在網路點閱,另有一些議題素材和論壇於網路播出。

障礙者的潛力值得期待
  因為我是外國記者,這個電視台的記者也來訪問我。他用英語訪問我,我一邊接受採訪一邊很感觸也很感動。身心障在這個國家因為大家看重他們的潛力,加上耐心陪伴鼓勵,居然可以用母語以外的英語來訪問我。除了說話有點結巴,提問是很清楚的,而且不需要輔導老師在一旁裝模作樣把他當傀儡指導他。若不是因為這個平台,他們要與我相遇認識台灣媒體恐怕不易。

  其實這位記者小時後曾經住過美國,他也曾與攝影記者一起去特殊奧運搶過新聞,訪問翁山蘇姬。對身心障者而言,這種新聞雜誌節目播出,一方面實質讓大家知道翁山蘇姬對身心障參與社會的看法,同時也讓許多身心障觀眾有參與感和得到鼓勵。後來也在挪威國會單獨採訪總理。

  在Empo TV還有些不能流利說話的,則協助製作美工字幕,大家輪流職務以便學習更多能力。我還看到一位員工休息時正快樂的寫詩。她的表情展現出正快樂自在的做自己。

讓他們工作得有尊嚴
  電視台負責人格羅女士說,這裡經營的目的是給身心障更多機會。經費由Ski鎮公所支持。但是為了尊嚴,員工堅持由勞動部門預算來發薪水,而不要社會福利部門的預算支應。因為預算來源的意涵不同。

  目前預算除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還有售片所得與贊助支持。接待身心障民眾的目的是訓練他們,使他們有更多可能重返社會職場並更獨立自主於日常生活。

為自己發聲
  學習媒體製作可以認識媒體、可以為特殊族群發聲,也從中學習選擇、表達、溝通、計畫等,這就是所謂日常生活技能了。不曉得台灣的電視報紙媒體從業人員有沒有這樣想過,我們每天在媒體工作的過程會用到這些能力,也學習增進這些能力。

  這個電視台已經十五年,董事會成員包括政府指派三人,另有工會代表與員工代表。建台核心價值是尊重差異(將人視為寶貴資源並有權得到尊重而不被歧視)、對人生抱有期待(在此幫助別人創造其價值並彼此扶持)以及有自信自尊為自己感到自豪(看重這裡的工作並追求快樂工作而增強能力)。

  這些觀念交集是增能,也正是Empo TV原始命名以英語增能(empowerment)為名稱的由來。再根據核心價值演繹經營倫理與採訪倫理,主要包括在台內人人平等,不能接受任何一般員工對身心障的性騷擾,也努力保護所有身心障員工與民眾,就像一般媒體保護名主播與主持人一樣,還有充分尊重各種被報導者等等。

最近我研讀丹麥長期照顧教科書,在介紹失智照顧那一章有段話指出,大家要理解,一般人有各種層次的身心需要,身心障也有。一般人能自己追求滿足,五樣得到三樣也好,但身心障可能一樣也不易得到。我們作為照顧者的責任之一就是協助這些追求需求滿足的弱勢者能得到滿足。

  觀察Empo TV的經營的確就是努力做這樣的事。最終身心障不止學習媒體素養,更藉媒體素養學習生活素養。因為現代社會中,媒體是生活工具,身心障從中得到非常可觀的收穫也創造價值。也許這也讓我們重新估量媒體識讀的教育潛力。

推薦訂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兩廳院電子報】
轉寄『傳媒與教育電子報』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