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報主:傳媒與教育
創刊日期:2008-06-13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363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傳媒與教育」電子報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2015-10-14 05:00:00/ 報主:傳媒與教育
[公益聯播]【招募課輔天使】長期招募平日、寒暑假貓頭鷹課輔志工
本期目錄
世足戰「紗」場 臺灣把廢塑膠變成綠金
BBC承認火山爆發紀錄片造假/何鉅華(資深媒體人)
喬治·奧斯本:支持Ofcom接管BBC Trust/莊適寧編譯
世足戰「紗」場 臺灣把廢塑膠變成綠金

劉力仁 | 自由時報
黃大祐 |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新聞報導

2014世界盃足球賽於巴西舉行,來自世界各國32支球隊進行64場比賽,角逐冠軍榮耀,我們雖然沒有球隊參加,但並沒有缺席,因為多個國家球員身上穿的球衣,很可能是MADE IN TAIWAN,而且是用回收的塑膠容器製造的環保衣。

我國廢容器回收商目前約290家,處理業24家,包括PET、PE、PP、PVC、PS等廢塑膠容器,經過回收分類處理後產出的再生料,可廣泛應用於各種塑膠製品,如PET再生料可製成紡織品、PE再生料可製成工具箱、PP再生料可製成塑膠棧板,此外,還有假髮、拉鍊、包裝盒、不織布、聚酯布料、衣物、毛毯等。

以寶特瓶為例,8支回收寶特瓶可製成一件環保球衣,售價上千元。2010年世界盃足球賽,荷蘭、德國、韓國等九支球隊的運動球衣,就是我國回收寶特瓶製造生產,2014年世足賽亦然。

以國內最大廢PET處理廠亞東創新公司為例, 2002年廢PET年處理量為8千2百公噸,營業額約為1億2千萬元,歷經技術改進,2013年廢PET年處理量提升為1萬8千公噸,年營業額逾5億4千萬元。慈濟回收的寶特瓶所製成的毛毯,在很多災難現場發送,讓受難者感受到無比溫暖。

供應NIKE環保球衣原料的遠東新世紀化纖部協理黃全億表示,寶特瓶回收後壓成瓶磚送至工廠,工人將有顏色的瓶身,瓶蓋、標籤篩選去除之後,經過粉碎、清洗、加熱、熔融、抽絲、假撚加工之後,製成服飾用紗,這就是環保衣的原料。

環保衣重量輕,球衣兩面皆有通風區設計,這些通風區是由多達200個雷射切割的小洞所構成,使球員上半身保持涼爽舒適。

黃全億表示,這些國際知名品牌業者對品質及生產者要求很高,遠東新世紀取得GRS( Global Recycle Standard )及環保標章認證,品質及技術深獲國際肯定。

環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委員會執行秘書馬念和表示,我國廢塑膠容器每年回收率約八成,約19萬至20萬公噸的廢塑膠,回收率相當穩定,經過業者轉換為再生料後價值增加,過去三年分別達到48億、43億、45億產值,廢塑膠容器變成綠金,也吸引很多國家來臺取經。

看守臺灣協會長期關心廢塑膠容器回收制度,秘書長謝和霖表示,環保署的廢塑膠容器回收再利用變成綠金,這方面的技術發展和世界各國比較,成效不錯,但臺灣很多塑膠製品為一次性使用,用完即丟,所以回收率再高,我們煉油廠的規模並未減少,因此塑膠容器從源頭減量還是比發展再生料重要。

另外,謝和霖強調,環保署目前公告應回收塑膠製品種類太少,譬如塑膠玩具、食品塑膠托盤、包裝用的複合材質塑膠袋,並未回收,形成塑膠製品回收的一大漏洞,環保署應該擴大塑膠製品回收範圍,更有效建立廢塑膠容器的回收制度。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塑膠或寶特瓶回收的方式有許多種,大致可分為物理方式和化學方式二大類。物理方式指在不改變聚酯性質的條件下將聚酯回收再利用,以寶特瓶為例,先將寶特瓶碎片除濕、乾燥,再送入押出機,熔融押出成為新的回收聚酯粒。相對地,化學法主要利用化學藥劑或高溫高壓的方式,將聚酯分解成原料單體或低分子量的碳氫化合物後,再度產生重聚合反應取得新的回收聚酯產物。在重聚合反應過程中,反應溫度、化學觸媒的添加量及聚酯原料來源的純淨度都會影響重聚合的反應成果。

以化學法將塑膠回收再製成紗,回收的聚酯或寶特瓶片在化纖廠加入色母,經過結晶、乾燥、溶融、過濾後,依照一般的紡絲工程製成聚酯原絲,再經過假撚工程後就成為與一般原生產品無異的加工絲,可以用來織成新的衣物、毛毯等產品。

另根據臺灣紡織協會的研究,聚合原料的品質對聚合物的物性影響甚大,甚至會影響後續工程的進行,例如寶特瓶在回收取得原料的過程中,瓶上的汙染物、雜質未清除乾淨,將會影響瓶片的明亮度及色度,也會影響聚酯的可紡性及其纖維的色相與織物的色彩,因此對原料來源的篩選需慎重進行。而原料品質則可在回收的各階段,包含回收站分類及處理廠清洗、去標籤、分類的過程中進行控管。

此外,若將物理和化學方法進行比較,物理法的製程相對簡單,投資少,對環境的影響也較小,但缺點是熔融過程中會產生低聚合物,影響產品的品質和顏色。化學法的優點是能夠得到相對純淨的PET原料,相對地費用也較高,環境危害也較大。



責任編輯: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曾耀寰 | 中央研究院天文所
審校: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系電訊研究所

日期:2014/12/19


延伸學習:

趙壬淇(民97),〈環保性紡織品之纖維應用與發展趨勢〉,《臺灣人纖工業會訊》,頁44-53。
中華民國紡織業拓展會(民97),〈環保紡織品競爭力市場現況與發展趨勢—寶特瓶回收再生聚酯纖維〉,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委託研究報告。
陳寶祺、 陳錦文(民98),〈回收聚酯重聚合最佳化條件研究〉,《紡織綜合研究期刊》,19,1-10。

 

 


本文首刊於科技部科技大觀園 (https://scitechvista.most.gov.tw/zh-tw/feature/c/0/13/10/1/1854.htm)

BBC承認火山爆發紀錄片造假/何鉅華(資深媒體人)

紀錄片講求真實,造假名譽掃地。BBC 9月25日播出的一套關於南美火山爆發雷電交加的紀錄片,在觀眾激賞及網上廣傳的同時,也馬上遭到一些英國媒體質疑畫面失實。始終紙包不著火,事隔一星期,BBC終於承認觸目鏡頭其實造了手腳,是利用兩座不同火山噴發時所拍到的影片合成的。看來,此一著名國際電視廣播機構招認造假,聲名大損之餘,一場人事震盪勢恐難免。

BBC承認火山爆發紀錄片造假/何鉅華(資深媒體人)
(火山爆發,雷電交加。畫面原來是合成的)


  相關紀錄片是BBC 2台一個新近推出的介紹南美自然歷史的系列節目《巴塔哥尼亞:地球的秘密天堂》(Patagonia: Earth’s Secret Paradise) 的第一集,部份內容描述智利南部卡爾布科(Calbuco)火山爆發的壯觀景象。

  經《觀察家》週報(The Observer)提出質疑後,在10月2日,該節目監製Tuppence Stone 帖文解釋稱,火山爆發時,火山頂時會出現「骯髒的雷暴」(dirty thunderstorm),而這類畫面是很難拍到的。該節目為了向觀眾具體顯示此種驚心動魄的火山爆發雷電交加情況,便用了將兩段影片合成的方法,火山爆發影片是BBC攝製隊今年4月時自拍,而閃電畫面則是用了一名智利攝影師在2011年在另一座火山爆發時所拍下的。

  除了節目監製作出解釋之外,BBC也另發一份聲明,承認早該向觀眾清楚說明該節目製作組曾經搞作過節目中一處關鍵性的畫面片段。

  不過,播出時不加說明,任何事後補白或解釋恐怕都已為時已晚。

  對於畫面造假,自然歷史組內一些工作人員也深表憤怒,並向公司高層作出投訴。有工作人員向《觀察家》週報稱:「我們組內同事一向堅守真實原則,不料竟有此事發生。對於決定播出造假的畫面,高級人員又甚能自圓其說呢?」亦有工作人員擔心公信受損問題。「如果有一處畫面造假,那誰還再相信節目內的其他內容,或我們所製作的任何其他節目呢?」

  BBC現時正經國會重新檢討其公視經營特權問題,而今爆出紀錄片節目造假,肯定又添是非的了。

可參閱報導:

http://www.theguardian.com/media/2015/oct/03/bbc-lightning-erupting-volcano-fake-patagonia?CMP=ema_546

本文作者曾在香港電視傳媒及英國媒體工作多年,現旅居倫敦。
本文作者聯繫郵址:edwardho40@hotmail.com

 

喬治·奧斯本:支持Ofcom接管BBC Trust/莊適寧編譯


英國現任財政大臣表示他支持移交BBC的監督權,轉讓給獨立的監察機構,以及在選舉後進一步進行企業改革。

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曾表示,他贊成將BBC的監管權從BBC Trust(英國廣播公司信託基金)移交到獨立的監察機構Ofcom(英國媒體監管機構通訊管理局)手中。

該大臣也表示,在BBC的皇家憲章談判過程,他可能會尋求改變,且將會遵循五月七日普選,來防止企業以本身握有的背景去扼殺其他當地的新聞機構。

BBC Trust(英國廣播公司信託基金)成立於2007年,負責人是由以往的董事會組成來行使職權,他們設置一套針對BBC的策略,並且行使監督其同行工作許可利益之工作-費用支付者。

但Trust的主席,Rona Fairhead日前說,它應該要被廢除,並且由一個新的外部監察機構以及一個更強大的理事會來看管。

奧斯本在英國《廣播時報》(Radio Times)上說:”Trust的安排從來沒有真正奏效過。我永遠無法理解為什麼BBC這麼害怕由Ofcom來行使監管。”

”這並不是因為英國獨立電視公司本身的監督系統有缺陷。從Ofcom身上已經證明了它是一個強大的監管機構。”

當被問及不論是BBC-其皇家憲章契約在2016年年底將重新續訂,如果保守黨在大選中獲勝的話,是否可以期待接下來能有進一步的改革,奧斯本說:”BBC必須以不當一個獨佔的廣播電臺,來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廣播電臺。我覺得其中一件事是,BBC必須注意,不用其他的方法來扼殺本地的新聞機構,並且確保他們在我們的國家裡反映多樣性的意見,並且不要變得過於單一經營化。”

”有很多人在BBC電台Radio 4的Today節目中對政府每一項的支出做辯護。但你什麼時候聽到人們說過,‘這來自我所繳納的稅金而且我不想要再花更多的稅?’”

在這點執照費用是否會被保留的問題上面,奧斯本說:”我們當然不打算去取代它,但是我們需要考慮所有的選項。”

 

 

以下摘錄的採訪,於競選活動開始前進行,同時也透漏了一些大臣對於個人收看電視習慣的一些小秘密。
─────────────────────
奧斯本透露,最後一部他看過的影集系列是紙牌屋。而且他還開玩笑地說,BBC原劇作系列中,伊恩·理查德森 (Ian Richardson)-所飾演的詭計多端的反正統派角色弗朗西斯·厄克特能演繹他的真實生活,假如電影是在說他的故事的話。

他稱他孩童時代的電視英雄為摩托車警察”Ponch”Poncherello,來自1970年代美國影集系列CHiPs,而他小學時代則瘋迷來自電視影集The Dukes Of Hazzard裡的Daisy Duke。

他目前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是適合闔家觀賞的選秀節目-英國之聲 (The Voice),以及等孩子們都就寢後才看的節目,是一部有關康瓦耳走私犯罪的影集Poldark。他最喜愛收聽的是電台Radio 2由主持人king Graham Norton主持每週六早晨的談話性節目。

原文網址-http://www.theguardian.com/media/2015/apr/14/george-osborne-backs-ofcom-to-take-over-from-bbc-trust-as-regulator
譯文撰寫-莊適寧

推薦訂閱
@【愛恆e手札-愛•分享-】
@【因愛維繫電子報】
轉寄『傳媒與教育電子報』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