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報主:傳媒與教育
創刊日期:2008-06-13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360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傳媒與教育」電子報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2015-10-23 16:00:00/ 報主:傳媒與教育
[公益聯播]官網首頁
本期目錄
報業集團以獎金激勵員工努力提升網站流量/何鉅華
沒有糧食安全的經濟,猶如骨質疏鬆的選手,怎麼拼?
從安保法案來看日本的平面媒體立場/李子瑋
報業集團以獎金激勵員工努力提升網站流量/何鉅華

英國第二大地方報業集團莊士敦報業(Johnston Press)新近推行獎金制度,激勵員工努力提升旗下網站流量。

  莊士敦報業旗下擁有約250家地方報紙,一共經營201個網站。在2015年上半年英國地方報業網站流量排行榜中,莊士敦報業各網站每日平均吸引972,454名讀者,屈居其他地方報業集團Trinity Mirror、Newsquest及Local World之後。

 

  集團向員工發出公佈稱,期望能將每月的總瀏覽量提升至一億一千萬頁次,而新的獎金制度將先以十月、十一月及十二月三個月為一期來進行核算,以內容提升瀏覽量(Page view)的增長率定奪名次,第一名的網站獲發獎金2500鎊,第二名1250鎊,第三名750鎊,其餘各網站亦獲發250鎊。在期間內,當集團總瀏覽量突破每月一億一千萬頁次時,全部獎金則雙倍派發,屆時首名獎金便為5000鎊,餘此類推。

  此外,新的獎金制度對績效突出員工另設個人現金獎,首名500鎊,次名250鎊。另有五個價值200鎊的實物獎。

  公佈稱,此項「比賽」的績分進度將每月發佈供各週知以了解本身網站的表現。

  編務委員會主席Jeremy Clifford稱,這是集團內全體編務同仁首次共同努力邁向一個集體性目標。為達致此一重要目標,進行比賽乃寓工作於娛樂,將會倍增樂趣。

  集團行政總裁 Ashley Highfield表示:「本集團推行的未來新聞部(Newsroom of the Future)制度,在重大數位轉型方面已卓然有成,以期總讀者人數有所增加,亦能帶動數位收入。為求提升流量,讓集團內各網站之間進行比賽,這方法是很不錯的。」

可參閱報導:
http://www.pressgazette.co.uk/johnston-press-offers-staff-cash-prizes-website-traffic-growth?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2015-10-12&utm_source=Press+Gazette+-+Daily+2
本文作者曾在香港電視傳媒及英國媒體工作多年,現旅居倫敦。
本文作者聯繫郵址:edwardho40@hotmail.com

沒有糧食安全的經濟,猶如骨質疏鬆的選手,怎麼拼?

汪文豪 | 下游市集共同創辦人
廖凱弘 |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新聞報導

2013年12月底,廣州大學副校長徐俊忠率領新設立的台灣研究院訪問團前來台大交流。由於正逢中國召開「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將「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2014年中國中央經濟工作六大任務之首,徐俊忠與台灣學者交流農業問題時,不禁說道:「談糧食自給率,你們台灣只有32%左右,以此看中國的80%好像很高。事實上,中國糧食自給率跌到80%,問題可就嚴重囉,因為這意謂著有兩、三億人口吃不飽,會出社會問題的。」

糧食安全向來是重要的社會與政治議題。無論是氣候變遷導致的糧食減產,或是玉米、大豆等油料作物移做生質柴油造成糧食短缺價格上漲,糧食危機在2008年搞垮海地與馬達加斯加政權,造成的物價通膨也可能是2011年阿拉伯之春的導火線。

歷史上,中國經常是飢荒之後改朝換代。有這樣的認知,又意識到中國迫在眉睫糧食危機,中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特別提出「要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工作重點則分別放在「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嚴防死守耕地紅線」、「要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搞好糧食儲備調節」等層面下手。

這些戰略與工作重點都是對應當前中國的糧食與農業問題。中國大陸流行這樣的一句話:「吃飯-靠兩平,一靠鄧小平,二靠袁隆平。」鄧小平經濟上搞改革開放,被育為「雜交水稻之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則是畢生致力提升水稻產量,做為中國解決糧食危機的出路。

他在〈中國前十大種業公司在國內市場份額只佔一成左右〉一文中提問,到2020年,中國人口可能會增至14.5億左右,而每年會減少數百萬畝耕地。 面對這種巨大的人口增長壓力和嚴重的耕地減少狀況,如何大幅度提高糧食產量,保障糧食安全?

袁隆平提出保障糧食安全的解藥:一靠政策,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二靠投入,加大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投入;三靠科技,科技的前景無限。保障糧食安全,「歸根結底要依靠自己 」,稻米與小麥等口糧自給率要儘可能維持100%。

對比中國糧食自給率達80%,依舊強調糧食安全「歸根結底要依靠自己」,海峽一水之隔的臺灣,2013年糧食自給率僅有32.7%(以熱量權數計算),主要熱量供應作物項目,穀類自給率更只有27.1%,子仁及油籽類3.3%。雖然稻米自給率達到106.9%,但玉米自給率僅有1.5%,更不用說小麥及黃豆都持續掛零,高度依賴進口。

糧食安全與農業、農村與農民的「三農」發展息息相關。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指出,臺灣農業問題,在於「農業生產難以維持生計」、「農村生活環境難以維持品質與純淨」與「務農人口難以補充新血」。尤其臺灣可耕農地因海平面上升、地層下陷、土壤鹽化、農地變更開發工業區等因素,面積逐年下降,再加上農地受到重金屬污染,過度使用農藥與化肥使土壤品質劣化,又遭遇氣候極端造成水資源供應不穩,都使臺灣欲提升糧食自給率面臨挑戰。

郭華仁認為,若要提升糧食自給率,最佳途徑是恢復臺灣的雜糧生產,此舉亦可活絡農村產業。他指出,雜糧生產面積在全盛時期曾高達50 萬公頃,迄2012已大幅縮減到近6 萬公頃,生產用的種子、工具都已不見,而相關資材、加工產業與產銷管道全遭消滅,再加上國內生產成本較高,因此需要有堅強的農業政策作後盾,方能復興雜糧產業,減少國外糧食的仰賴,並且創造就業人口,使農村真正再生。

去年農委會開始施行「活化休耕地計畫」,休耕補助由每年兩期減為一期,若耕種進口替代、外銷潛力、有機作物、地區特產等四大類作物,則可以獲得耕作給付。郭華仁表示,荒廢多年的農產業談復耕何其容易,政策倉促推出,導致水稻栽培面積暴增,雜糧種子卻取得不易等後果。這都突顯台灣的三農政策與糧食安全缺乏宏觀的戰略目標。

對照中國中央今年一月中頒布「第一號文件」,焦點以農民、農村與農業的「三農」議題為主,內容強調要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完善糧食安全體系,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臺灣面臨比中國嚴峻的糧食安全問題,總統馬英九元旦談話卻僅以「全民團結拚經濟」為主題,將推動土地活化和都市更新,積極爭取加入「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為目標,完全看不到與糧食安全有關的戰略宣示。

高度依賴進口的臺灣,如果再面臨類似2008年的全球糧食短缺與糧價上漲,我們準備好了嗎?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根據1996年在義大利羅馬舉行的世界糧食高峰會 (World Food Summit)大會宣言與行動計畫,所謂「糧食安全」,係指當所有人達到於任何時候都能夠在物質上和經濟上獲得足夠、安全與富有營養的糧食,以滿足其積極、健康生活所必備之日常飲食需求及食物喜好時,才得以實現。換言之,糧食安全的概念,不但涉及營養不足的個人健康問題,且廣及永續經濟發展、環境保護,以及貿易等範疇。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 (WHO) 則進一步提出得以支撐全球或區域糧食安全的三大指標:第一,是否有持續而足夠的食物存備;第二,是否有充足資源能得到適當食物供日常營養飲食;第三,是否能在基本營養照護的知識,及充分的水與衛生條件下,適當地使用食物。

為提升國人糧食安全,在農業政策上,現任農委會主委陳保基亦提出施政方針,首先,協助小農組織並直接與消費者對話,並且利用「活化休耕地」政策,種植進口替代作物,提升糧食自給率 (目前32.7%),希望 2020年達到40%,並推動多元糧食安全機制;再者,持續推動「在地生產、在地消費」與農產品多元行銷,開發在地食材新需求,整體行銷國產安全、優質農特產品;第三,推動「合理化施肥」,推展友善環境農業;第四,持續強化「APEC緊急糧食儲備機制」,與國際及區域機制協調互補,落實緊急人道援助,確保區域糧食安全的目標;最後,甫於新竹成立的農業科技研究院宣示,農委會將推動農業「技術產業化」,結合農業、科技,讓新竹成為亞太農業科技產業化之重鎮,延伸農業價值。(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王俊豪|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系
審校:邱家宜|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延伸學習:

WHO: Trade, foreign policy, diplomacy and health
1996 World Food Summit Plan of Action
聯合新聞網:陳保基:占據國際市場 台灣有5年練習
華人健康網:農委會:強化APEC緊急糧食儲備機制

 

 

 

本文首刊於科技部科技大觀園 (https://scitechvista.most.gov.tw/zh-tw/feature/c/0/13/10/4/1852.htm)

從安保法案來看日本的平面媒體立場/李子瑋

日本上個月通過安保法案,此法案相信不少台灣人已經了解,由於該法案總結了日本長年爭論的自衛權,會對未來亞洲局勢產生莫大的影響,而日本的媒體也高度關注。
  隨著媒體大幅報導,日本民間社會也開始關心,甚至發起了大規模的社會運動,甚至有媒體直接指出,此次的社會運動,是日本繼1960年代反安保鬥爭後,最大規模的社會集結,在大量訊息傳遞的過程中,媒體扮演了關鍵的角色,不過日本各家媒體對於安保法案也有不同的立場。
  在分析各家媒體不同的觀點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日本平面媒體的分類,其次是安保法案的爭議點。首先就日本平面媒體的分類與家數而言,依據日本新聞協會的統計,日本目前的紙媒總計有104家,而在這一百多家的平面媒體當中,歸納為以下兩種:
一、一般紙:包含了全國紙、區域及地方紙、朝刊、夕刊等種類。其中,在  台灣最廣為人知的每日新聞、讀賣新聞、朝日新聞,即屬於全國紙。
二、專門紙:涵蓋經濟紙、業界紙、運動紙、政黨紙、兒童紙、外國語新聞等種類。在日本,報刊種類非常多元,除了日經新聞、產經新聞以外,還有東京運動(東京????)等運動新聞報紙,與日本共產黨的機關報-赤旗(????赤旗)是相當著名的政黨紙。

  以安保法案來看,平面媒體從反對到贊成立場的強度分別是:朝日新聞、每日新聞、日經新聞、讀賣新聞、產經新聞,在說明各家紙媒對安保法案的立場之前,必須先說明安保法案的的內容與爭議點為何。
  「安保法案」全名為「平和安全法制」案,其內容包含了新制訂的「國際和平支援法」,與修正舊有「平和安全法制整備法」,其中包含十部相關配套法案,包括自衛隊法、國際平和協力法等 (詳:附圖),而政府著手修正的主因為,日本在二戰後訂定的和平憲法中第七條規定,日本放棄戰爭權利,故國防武力僅以保障日本國內本土安全為主,這就是集團自衛權的最簡單定義。以此定義來說,在安保法法修正之前,日本除了不能主動出兵外,同時在聯合國的國際事務上也無法派兵參與國際維和事務,因此,只能以人道救援方式參與戰場事務。
  而安倍政權積極推動通過安保法案的理由之一為,日本面對中國崛起與北韓軍事挑釁,必須主動自我防衛,與更積極參與國際維和事務。不過,反對者認為,若此法通過不僅有違反憲法第九條之虞,與摧毀日本和平憲法的內涵之外,甚至會將日本推向戰爭,對此日本政壇、民間與媒體也開始進行大規模議論。
  如同台灣的平面媒體,日本的平面媒體也有其政治立場,以發行量前三大的一般紙而言,朝日新聞與每日新聞與政府持反對立場,而讀賣新聞則是與政府意見較為一致。但是,我們必須注意的是,日本戰後長期以來由自由民主黨(簡稱自民黨)執政(期間只有2010年至2012年成為在野黨),以平面媒體來說,朝日新聞由於一直站在政府的對立面,長期被視為是反自民黨的媒體之一,而和政府立場相近的讀賣新聞,則被視為是反共媒體。

反對派的朝日與每日新聞
  而以安保法案來看,朝日新聞與每日新聞皆認為此法案違憲,同時,未經憲法改正手續之前,反對此法案通過。朝日新聞的社論指出,對於憲法的解釋,不能只出於內閣府的單一解釋,而應該恪守憲法第九十六條的更改憲法程序,若未經此程序,而恣意通過本法,則視為違憲。
  第二項反對理由為,安保法案聲稱的和平主義只是形式化。因為,日本憲法最大的特徵為,憲法第九條放棄戰爭,此條文是和平主義的最大精神與核心所在,若未恪守此精神,而通過此法,會憲法精神相牴觸,導致安倍政府聲稱的和平主義徒具形式。
  第三項為,在多種因素加總之下,包括2013年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日本與韓國在竹島/獨島,與中國在尖閣諸島/釣魚台列嶼的領土爭議,日、韓、中三國關係早已降到冰點,而安保法案通過之後,會更提高東亞的緊張關係,無助於鞏固彼此間的和平與安全。
  再來,針對安倍主張面對中國軍事威脅,日本必須擴大集體自衛權的保護範圍的說法來看,朝日與每日新聞的社論不約而同地指出,安倍此說法乃是藉口。每日新聞的社論更表示,日本特有的和平憲法,不但可以穩定亞洲區域的和平安全之外,加上美軍在日本的協防,對於日本的安全保障已經十分足夠,根本無需再通過安保法案。

贊成派的讀賣日經產經
  不過,不同於朝日與每日新聞持有的反對立場,日經新聞、讀賣新聞與產經新聞皆贊成通過安保法案,尤其是產經新聞抱持的立場幾乎與安倍政權的主張完全一致,不但認為目前國際情勢惡化,行使集團自衛權乃刻不容緩外,更主張需更改憲法第九條,並將自衛軍與自衛權寫入憲法之內。
  除了立場極端的產經新聞之外,讀賣新聞與日經新聞也支持安保法案,原因不外乎為,面對中國崛起與北朝鮮的軍事威脅,日本不僅必須擴大自衛能力,基於國際安全保障,也應該積極走入國際社會。另一方面,安倍政權在通過此法案之後,也須致力化解各國對日本會主動發起戰爭疑慮。

左右兩派媒體立場各異
  藉由這次安保法案,可以觀察出日本平面媒體的脈絡,即左、右兩派分別反對與支持安保法案。通常來說,立場偏左的報紙,主要為朝日新聞與每日新聞,但是,偏右人士卻認為此兩家報紙為「賣國」或是會「摧毀日本」。相反地,立場偏右的報紙,扣除兩家經濟專業報紙,分別為日經新聞與產經新聞,當屬於讀賣新聞,讀賣新聞長期以來為政府喉舌,立場偏右人士相信讀賣新聞以日本最大的利益為出發點,不過,立場偏左人士卻認為,讀賣新聞等報紙由於立場偏向政府,導致無法看出新聞的真相。本次,藉由安保法案來介紹日本平面媒體,提供台灣讀者一同認識日本平面媒體在政治立場上的差別。


參考資料(五十音順排序):
MEDIA WATCH JAPAN http://mediawatchjapan.com/
內閣府http://www.cao.go.jp/
日本新聞協?http://www.pressnet.or.jp/

 

推薦訂閱
@【救世慈善協會-朝陽時報】
轉寄『傳媒與教育電子報』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