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報主:傳媒與教育
創刊日期:2008-06-13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36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傳媒與教育」電子報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2015-11-30 05:00:00/ 報主:傳媒與教育
[公益聯播]2016蝙蝠手札義賣:扣除成本後之餘額做為2016蝙蝠救援之用
本期目錄
請配戴廣告專用的有色眼鏡/許家銘(特約記者)
男性娛樂雜誌的沒落/何鉅華(資深媒體人)
跑新聞是記者本色的省思一從法拉奇談起(上)/呂一銘
請配戴廣告專用的有色眼鏡/許家銘(特約記者)

請配戴廣告專用的有色眼鏡/許家銘(特約記者)

 

「男兒有淚不輕彈」、「女孩子要溫柔婉約」,破除性別刻板印象的口號雖然人人在喊,但這類的刻板印象依舊存在於媒體社會,尤其是閱聽眾最常看見的電視廣告。女性使用清潔用品、男性代言汽車,什麼性別該使用何種商品,廣告透過畫面與符號,不只呈現他們的商品,更在無形中加深性別刻板印象。一則廣告,就能看見性別。

 

廣告中的性別刻板印象,是最直接與無形的存在。在威士忌品牌JOHNNIE WALKER的新廣告中,男女個性的差異成為宣傳賣點,卻也加深性別刻板印象。《JOHNNIE WALKER快樂成功學 攜伴健身篇》以「樂在其中,更容易成功」為標語,一名男子在單槓上挑戰雙人引體向上,找來同樣55公斤的一男一女進行實驗,在男子撐單槓舉身時抱住他。實驗一,中年大叔不斷對男子怒吼「上去,給我像個男人!」;實驗二,年輕貌美的女子嬌嗔地說「加油,你可以的!」,前者做了五下、後者做了九下,話外音說道「這個實驗告訴我們,樂在其中,你會比想像中走得更遠。」

 

到底這則廣告是要觀眾「樂」在什麼其中?撇除男子的性向,試想,如果廣告中的台詞男女相互交換,結果還會一樣嗎?當中男大叔需要表現出很man的一面,而女孩就像啦啦隊員般地溫柔,廣告中型塑的人物特質,是效(笑)果亦或者只是性別刻板印象的哈哈鏡?

 

廣告中的性別刻板印象是指:透過人物傳載廣告信息,且人物的性別與產品之間建立某種關聯,進而對廣告信息的加工產生影響。而《JOHNNIE WALKER快樂成功學 攜伴健身篇》中,完全再現傳統的父權社會文化下,男性表現陽剛的行為,女性則是表現陰柔較易獲得認同。雖然整體中,此廣告以淺顯易懂且風趣的手法,成功傳達品牌核心價值,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類強化性別刻板印象的作法,是幽默感還是既視感?是讓人會心一笑或只是將眼前錯誤地訊息當作真實?

 

嚴正以待所有的廣告並非媒體識讀教育的上上策,隨時配戴一副廣告專用的有色眼鏡,因為套用一句網路流行語「認真就輸了」,別讓廣告中的性別刻板印象成為你現實中的再現。

 

Johnnie WalkerR 快樂成功學 攜伴健身篇,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Y3D4QHPbgw

男性娛樂雜誌的沒落/何鉅華(資深媒體人)

男性娛樂雜誌的沒落/何鉅華(資深媒體人)

 

英國兩家一度暢銷的男性娛樂雜誌《FHM》及《Zoo》近日宣佈將於年底正式停刊,業界認為這兩家週刊結業大可象徵這一類風行近二十年的雜誌模式從此正式成為過去。

 

男性娛樂雜誌的沒落/何鉅華(資深媒體人)

 

這類男性娛樂雜誌 (lads’magazines) 一向有其特有風格,內容主要集納奇聞趣事,崇尚不羈之風,迎合血氣方剛小夥子群體的口味,而衛道之士則往往批評其軟性色情內容,流於粗鄙,難登大雅之堂。

 

畢竟在整個報刊界,自踏入數位年代之後,很多全國性大型報刊,那怕面對經濟的跌蕩起伏,以及互聯網的連番沖擊,大多總能同步轉型支撐下去,但對於雜誌界而言,一般多見招架無力,有部份更經不起讀者的見異思遷,無情捨棄。

 

雜誌行列中,尤以男性娛樂雜誌遭到打擊最甚,過往它們的賣點多靠帶有黃色的粗鄙內容,但近年來,這類原可叫座的材料早已在網上充斥處處,俯拾皆是,而且大多更是免費的。另一方面,近年男性讀者的口味也在改變。目前來說,英國還算暢銷的男性雜誌是《Men’s Heath》,月銷近20萬本。顧名思義,可見讀者口味是什麼選擇的了。跡象顯示,現今的英國年青讀者,似乎興趣已更多放在鍛鍊胸肌,強身健體,而不那麼沉醉喝下整箱啤酒過活。

 

話雖如此,其他男性雜誌雖亦多走下坡,但還不至於全軍覆沒。

 

免費雜誌《Shortlist》便是一例,這是一家含娛樂、科技、時尚、服裝的綜合性雜誌,現時每週發行量50萬本,另一免費雜誌《Sport》亦見力爭上游,每週發行30萬本。

 

至於新發行的收費雜誌《Forever Sports》更能逆流而上,目前月銷約6萬本,發行量之成功多得於與體育用品連鎖店Sport Direct合作在其連鎖店內銷售。

 

以下是英國發行量公信會(ABC)關於收費的男性雜誌2005年時每期的銷量與現今情況的比較:

 

 《FHM》: 560,167 – 現跌至72,180,定於年底停刊


 《Nuts》: 304,751 – 停刊前跌至50,000,已於今年4月停刊


 《Zoo》: 260,317 – 現跌至27,644,定於年底停刊


 《Loaded》: 237,083 -停刊前跌至約10,000,已於今年4月停刊


 《Men’s Health》: – 228,108,現為 193,901


 《Maxim》: 227,377,已於2009年停刊


 《GQ》: 125,050,現為 121,085


 《Front》: 88,154,印刷版已於2014年2月停刊


 《Esquire》: 63,605,現為56,499


 《Arena》: 46,680,已於2009年停刊

 

可參閱報導:


http://www.pressgazette.co.uk/content/how-digital-media-and-changes-society-killed-uk-lads-mags?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2015-11-17&utm_source=Press+Gazette+-+Daily+2

 

http://www.pressgaette.co.uk/bauer-announces-plans-close-lads-mags-fhm-and-zoo-20-editorial-jobs-risk

 

本文作者曾在香港電視傳媒及英國媒體工作多年,現旅居倫敦。


本文作者聯繫郵址:edwardho40@hotmail.com

跑新聞是記者本色的省思一從法拉奇談起(上)/呂一銘

跑新聞是記者本色的省思一從法拉奇談起(上)/呂一銘

 

路是人走出來的。新聞是記者跑出來的,如果不能跑新聞,便不能算是第一線的採訪「記者」!採訪,可說是新聞的源頭(編譯外電報導亦是其中之一),而處理新聞的編輯、採訪主管,是主要「把關」者,言論則是據以引導社會輿論公評;至於業務部門、管理部門及經營者,比較屬於廣義的「新聞工作者」範疇,無法一概而論。

 

看記者傳奇電影啟迪自我

  從青少年起,我就最愛看有關新聞類的電影、電視集,特別是記者傳奇的故事,百看不厭,一甲子以來不知幾,為什麼?因為可以啟迪心智及省思,畢竟新聞記者不是「坐而論道」者,而是身體力行者,須有與時俱進的認知和尋求改進,唯有不斷的報導(不論產生正向或負面影響),追究事實真相,才會產生追求公義、人道、自由、民主的力量,發揮激濁揚清、去蕪存菁功用,成為時代進步的力量。

 

  例如傳統工業帶來的公害,污染環境,經國內外的記者半世紀來不斷報導,不斷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和採取改革行動,產生保護地球運動,就是明顯的例證;而民主和極權的世紀對抗,經國內外的記者不斷報導和鼓吹,帶動全球民主、人權的思潮,各地如美國的種族歧視,從南北對抗的「解放黑奴」戰役,也催生了馬丁路德 金恩博士的民權運動,產生了今天第一位黑人總統歐巴馬;又如南非亦因曼德拉等人權鬥士努力不懈,建立了一個族群和融的民主國家,現緬甸更出現首位女性民權領袖翁山蘇姬,贏得世人尊敬,至於其他如國家茉莉花民權革命等等,不勝枚舉。

 

  最近有部《繁華世紀:第一女記者法拉奇》的影片,描述義大利著名女記者法拉奇(Oriana Falla 1929年6月29日-2006年2月15日)的故事,看後令人蕩氣迴腸,亦為記者典型在夙昔,留下深刻印象。

 

  法拉奇擁有人道主義情懷,亦從未學過怎樣跑新聞,但卻跑遍世界最危險的角落。經歷無數烽火連天的戰地,出生入死;她曾深入越戰前線,穿梭於彈雨與地雷,也採訪過無數國際政要,包括以色列總理梅爾夫人、美國國務卿季辛吉、越南總統阮文紹以及中國鄧小平等人,常不按牌理提問,甚或挑釁口吻,對權貴政要往往提出一針見血的犀利質疑,咄咄逼人,成為一種另類的採訪,讓人驚奇!她也曾使縱橫世界政治舞台的外交家季辛吉難堪,還令利比亞領袖格達菲憤怒失言。又如她無視鄧小平的尷尬:「天安門上那個毛澤東像還要掛到什麼時候?」還連環炮似的問:「據說,毛主席經常抱怨你不太聽他的話,不喜歡你,這是否是真的 ? 」「如何避免類似『文化大革命』那樣的錯誤 ? 」「你是否認為資本主義並不都是壞的 ? 」

 

  甚至也敢在伊朗領袖何梅尼面前,大剌剌地脫下頭紗,直呼:「暴君」!痛批該國對女性的箝制。當激進份子恐嚇時,她只是嘲諷:「用自殺炸彈來殺我?天啊,那簡直太浪費了!」1982年,以色列的強權人物、當時的國防部部長薩隆,對法拉奇激進、大膽的提問風格,卻另眼相看。專訪結束後,他對法拉奇說:「您不好對付,極難對付。但是我喜歡這次震憾性的採訪,因為您是一位勇敢、忠誠和能幹的女性記者。從來沒有一個人像您這樣帶著這麼多資料來訪問我,沒有一個人能像您這樣只為一次採訪而甘冒槍林彈雨。」

 

法拉奇對新聞工作的敬業精神


其實,法拉奇亦曾在墨西哥被槍擊,身中三槍,還被拖著頭髮扔下樓梯……然從不畏懼,而在72歲高齡撰文痛批巴勒斯坦採用人肉炸彈的行徑時,激進份子揚言要對她進行恐怖攻擊,她聽了只是笑笑而已。

 

  法拉奇對新聞工作的敬業精神,始終如一,常能以歷史角度,審視各類重大新聞事件,並表現一種與眾不同的犀利風格,像用語就相當率直,然始終充滿熱情和堅定不移的人道、人權信念,勇於冒險犯難採訪,忠於報導事實和真相,令人敬佩。她一生的不婚不生,以紙筆奮鬥到生命終點;新聞,就是她一輩子的愛人。無怪被國際新聞界譽為「直視歷史的偉大報導者」及「歐洲良心」,並曾兩次獲得義大利著名的聖文森特新聞獎(St. Vincent Prize),可說實至名歸!

 

  《繁華世紀:第一女記者法拉奇》電影,由義大利影后維多莉亞卜西尼(Vittoria Puccini)主演,有如重現了她的一生。法拉奇於1929年出生於義大利,在少女時遇上第二次世界大戰,她選擇拿起槍桿加入游擊隊,進行反法西斯運動;二戰結束,她才17歲,便得到了第一份工作,進入義大利中部的「晨報」,竟是騎腳踏車穿梭大街小巷跑新聞,題材泰半是腥羶色或娛樂花邊,連警察都嘲諷她。經過5年的磨鍊,她的天賦終得到義大利的全國性雜誌《歐洲人》的賞識和延攬,於1953年派往美國好萊塢從事文藝報導。從1961年到1963年,法拉奇為《歐洲人》共撰寫了近百篇國際知名人士的訪談錄,包括67篇有關演員、製片人和電影節的文章,8篇上流社會和貴族人物、4篇時裝設計師的人物專訪,以及十多篇對其他名人的訪談,使她在歐洲聲譽鵲起。

 

  60年代中期,法拉奇己走進世界新聞舞台的中心,在各種重大採訪活動中亮相。但她不干如此下去,竟跟報社說:「給我一張環球機票,我就給你全世界的新聞!」於是開展了全球跑新聞的生涯。她主動請纓去戰火中的越南,她在1967年到達西貢,目擊越共恐怖攻擊事件,狙擊手24小時待命,隨時出動襲擊,還目睹抱著死去孩童哀嚎的母親;並深入戰地,了解當地美軍的生活。她發現,其實美軍不如媒體說得那麼英勇,他們很怕死,很想家,也不敢走平坦的小路,因腳底下的地雷會隨時送人上天堂。

 

  法拉奇就這樣戴著頭盔在炮火硝煙之間,猛敲打字機傳送報導文稿,無懼當地美軍的警告,即使身邊的人可能轉瞬就被炸也毫不畏縮,她的唯一信念就是:「這是我的工作,我要盡力而為。」

 

  接著,70年代初,陸續問世的一系列風雲人物專訪,使得法拉奇的新聞事業達到了顛峰。至此,使她完全進入了對國家元首和政界要人的採訪階段,這也是法拉奇記者生涯中最重要的經歷,並成為國際性的知名女記者。

 

記者不是「溫良恭儉讓」的角色


儘管有人對她的特立獨行評價不一,但「記者就是記者」,不是什麼「溫良恭儉讓」的角色。無論如何,她已在當代新聞史上留下了自己鮮明的印記。於2006年2月15日走完一生。義大利總統納波里塔諾致唁:「義大利失去這位「享有世界聲譽的記者和成就卓著的作家」,表示哀悼。前總統錢比更稱頌法拉奇的一生是「勇敢、戰鬥和敬業的一生」。堪稱允當。

 

  畢竟記者是個良心的志業,不可能升官發財,也不可能有榮華富貴。但絕非坐而論道的工作,更非早九晚五的上下班,還須有文武一腳踢的能力,和能24小時交卷(截稿時間前報導)的覺悟,屬於高風險、壓力大、工時長的職場,猶須經得起身心煎熬的歷練,才能算是稱職的記者。類此,自然與學者、作家或評論家、公僕、政治人物等角色不同;縱或有相似之處,例如,要像作家一樣能寫、像學者一樣要有研究分析的能力、像公僕一樣重視自律和專業倫理規範、像政治人物一樣有多樣面貌以利新聞取得。然更須那種「轉學多師」的終身學習精神,增廣知識,亦須廣結善緣,以廣見聞,使三教九流均能成為自己的消息來源。(待續)

 

編按


繁華世紀:第一女記者法拉奇 電影預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EQbMowdoPE

推薦訂閱
@【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
@【扶緣服務協會電子報】
轉寄『傳媒與教育電子報』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