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談創意引導─日光溫暖文學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September 23,2010再談談創意引導
首先來聊聊家長對孩子的期待。我們經常發現無論孩子喜歡作文與否,在報名參加綠竹學堂課程之前,孩子或多或多背負著家長一定程度的期待。
「我的孩子對成語的了解太少了,可否加強孩子的成語能力?」
「我希望老師多帶領我的孩子寫一些論說文,他的論說文總是不行。」
「應該讓我的孩子讀讀三字經,我在孩提時代就是這樣培養中文能力。」
很多家長都試著從自己的角度去解讀孩子,熱心地交代老師許多細節。
綠竹學堂課程在各地均有開課,台北市信義區、北投區、松山區、中山區,甚至在三重及淡水,因此我們有機會與各地區的家長面談,得到的結果都大同小異。
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那些關愛彷彿是隨時都會從眼底迸出的火花。
家長給老師的意見中,多少挾帶著一些主觀的判斷,或是一種接近判決式的論述;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非從孩子的角度。
這樣的意見,不僅可能成為教學上的負擔,而且打從第一堂課開始,就已深植在孩子心裡。
對我們來說,每個孩子都無比重要,都像是初露出頭的藤蔓,錯誤的依附物體,反而會誤導藤蔓的成長方向。
如果把孩子比喻為鷓鴣鳥,我們又怎麼清楚他想要到稻田裡找尋蚱蜢,還是在土堆中找到螞蟻,抑或是他只想要去啄雜草種子及植物的嫩芽?
正因為我們不清楚,在愈來愈多的教學經驗累積下,我們試著在教學過程中,著掉規範孩子的框架。
綠竹學堂的老師在課堂上經常使用「創意引導」的方式帶領著孩子,這些引導可以讓孩子的創意盡情發揮;而孩子的想像力也遠遠超乎我們想像,世界在他們的筆下像是玩具一般。
來看看孩子形容事物的方式。掉落的智齒也許是上天給他的神祕藏寶圖;遺落在庭院的老舊鐵蒺蔾幹架,只要澆點水,就能直通天際。
孩子眼中的世界與大人們有很大的不同,就宛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當火柴點燃時,孩子看見的不只是燃燒的火柴而已,而是豐富的聖誕大餐、母親跟親愛的老奶奶。
因此我們設計了許多有趣的引導課程如下。
我們讓孩子想像自己手上有支萬能自動筆,不但可以把原子筆、鉛筆都裝在一起,還可以寫出各種顏色。而且請孩子幫忙,幫萬能自動筆的發明家想一想,如何發明出一支大家都喜歡的萬能自動筆。
或是我們說一段故事,像是《愛讀書的樹》,每當小男孩到樹下讀書,樹就會垂下樹枝,跟小男孩一起閱讀,一起悲喜。
我們也會和孩子分享電影情節,像《霍爾的移動城堡》,讓孩子想像自己會魔法是什麼模樣,讓他想像如果住在一個有兩支腳,會跑來跑去的魔法城堡裡,會過著什麼樣的人生?和劇中的霍爾又有什麼不同?
我曾經教過一個十分聰穎的女孩,自小學業成績就非常出色,也許是家庭教育關係,她顯得比同年齡的孩子更要成熟,也習慣在規範下做事。
一開始到綠竹學堂上課還有些不習慣,由於她太顧及老師對文章好惡的看法,經常期盼在老師身上得到一些可以依附的價值觀,作品顯得束手綁腳。寫了幾堂課,孩子如往昔一樣寫著想討好大人的作品,無法突破現況,缺少活力及想像力。
但經過兩三個月之後的引導課程,情況開始有了大幅度的轉變,她能夠讓創意與邏輯在文章中和諧共處,學校的作文成績也大幅提升,成了同學之間的典範。她寫作如入佳境,像是一個即興的爵士樂手,笑著展示她的音樂天分,當然他再也不用擔心老師和大人的好惡。
孩子在童年時期的塑造遠比我們想像中重要許多,這段時期的孩子如同白紙,家長、老師、同學,以及周遭的人事物,就是他所有的世界,對孩子的塑型要格外謹慎,要能真正落實不說教、不責怪、不批判,過度的束縛將會阻礙孩子的創造力,讓孩子像機器人一樣,所寫出的文章了無生趣。
教育學者伊利奇(I. Illich)曾說過,「希望,乃是篤信自然的善性;而期待,則是意味著依賴人所籌劃與控制的結果。」
這樣的想法與綠竹學堂的教學理念不謀而合,我們主張以「希望」來取代「期待」。
在寫作中,我們將透過引導方式,培養孩子尊重自己的態度,孩子也將學會用多元的視角看世界,這些都將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寶貴回憶。
綠竹學堂孜孜宣揚的教學理念,在老師付諸執行之後,短暫的兩到三個月時間裡,就會有明顯的成效。孩子不管在表達能力上,或是在寫作能力上,都有顯著的進步,在學校的作文成績也有所提升。
我們很清楚,每一堂都是孵夢的過程,下一個J.K.羅琳也許就在課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