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美麗一生─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March 03,2022痛風衛教
飲食控制是預防和治療痛風,防止其復發以及配合治療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因此痛風病人必須做好飲食控制,掌握飲食中三大營養素的分配原則:高碳水化合物,中等量蛋白質和低脂肪。
1. 限制嘌呤攝取量,每日在1 0 0 毫克~150 毫克以下,尤其應該限制攝取富含嘌呤的食物,如動物內臟等,特別是含嘌呤最豐富的沙丁魚、蛤、蟹等海味。含中等量嘌呤的有魚蝦、肉類等。
2. 碳水化合物:包括蔬菜和水果。但果糖宜少攝入,因為它可以加速尿酸的合成。故蔗糖、甜菜糖及蜂蜜均不宜食用。蔬菜中的莢豆類如嫩扁豆、鮮扁豆、青蠶豆均含嘌呤較高,應限制食用。
3. 蛋白質:通常為1 克/千克體重/ 日。主要食用牛奶、乳酪、脫脂奶粉和蛋類的蛋白部分。但優酪乳不宜飲用,因其含乳酸較高,對痛風不利。
4. 脂肪:通常為40 克~50 克/ 天。脂肪會阻止尿酸鹽的正常排泄,故痛風急性期尤應限制。
5. 避免飲酒:因為酒精會阻礙尿酸的排泄,使血清尿酸含量升高。所以痛風患者飲酒不宜過多,且空腹飲酒易引起急性發作。
6. 多飲水:每日應飲水2 0 0 0~3 0 0 0 毫升,且尿量應在2 0 0 0 毫升以上。促進尿酸排出及避免尿路結石的形成。
7. 少吃鹽:每天應限制在2~5 g 以內。
8. 維持理想體重:超重或肥胖就應該減輕體重。不過,減輕體重應循序漸進,每月以減重1~2公斤為宜;不宜於急性發病期減輕體重。
本文作者 蔡尚勳 醫師 目前服務於百悅中醫診所
參考資料:
痛風的中醫藥研究進展 張梅紅 1996
痰瘀毒虛與痛風機制的關係探討 江波 楊崇青 曹克光 2011
芒硝外敷治療痛風關節症狀的觀察及護理 李翠玉 段為鳳 2010
中藥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計量分析 鄗順興 劉昱 2009
中醫內科常見病證辨證思路與方法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3
中醫治療痛風
首先分清虛實 :
1. 實證一般為急性發作,關節紅腫劇痛猝然發作,觸之局部灼熱,得涼則舒,另外有發熱口渴,心煩不安,溲黃等。
2. 虛實夾雜則為反覆發作、遷延日久,關節微紅,變形漫腫,色澤褐暗,痠麻疼痛或見塊瘰硬結,另有眩暈耳鳴,面浮足腫,胸脘痞悶等。
急性發作多為實證關節紅腫熱痛伴心煩口渴,多因進食肥甘醇酒而誘發:
1. 濕重於熱:多伴有頭身困重,舌苔厚膩微黃。宜用宣痺湯。
2. 熱重於濕:兼有心中煩悶,大便秘結。宜用白虎加桂枝湯和三妙丸。
慢性久病病久屢發,遷延難愈,關節微紅或色澤偏暗:
1. 痰濁阻滯:
關節腫脹或關節周圍漫腫,局部僵硬麻木疼痛,或以見腫塊質不硬伴面浮足腫,胸脘痞悶,舌胖質暗苔白膩,脈緩或弦滑。宜用四妙丸和指迷茯苓丸。
2. 瘀血阻滯:
關節腫脹變形,屈伸不利,痛如錐刺,肌膚色紫暗,按之稍硬,病灶周圍有腫塊硬結,舌暗或瘀斑,舌苔薄白,脈細澀或沉弦。宜用桃紅飲或身痛逐瘀湯。
3. 脾腎陰虛:
關節痠痛,晝輕夜重,筋脈拘急,局部變形,頭暈耳鳴,顴紅口乾,舌紅少苔,脈沈細或細數。宜用虎潛丸和大補陰丸。
中藥治療
內服法:
治療痛風有效的方藥中,使用頻率由高至低如下:黃柏、懷牛膝、薏苡仁、蒼朮(前四味合起來為四妙散)、土茯苓、赤芍、萆薢、山慈菇、澤瀉、車前子、當歸、威靈仙、秦艽、知母、地龍、丹皮、防己、桂枝、石膏、茯苓、金銀花、大黃、紅花等。一般治療痛風以清熱利濕的四妙散( 黃柏、懷牛膝、薏苡仁、蒼朮)為主。
排尿酸作用的有土茯苓、萆薢、山慈菇、澤瀉、車前子、地龍等。
外敷法:
取芒硝50~100 g,將其碾碎,裝入雙層紗布袋中(袋大小據所敷關節處決定),置於患處,上覆蓋熱水袋,待芒硝遇熱完全潮解時更換,再敷,如此反復,每日至少4 次。痛風病因病機
痛風是由於長期嘌呤代謝混亂所引起的疾病,其臨床特點為高尿酸血症,特徵為急性關節炎反覆發作和痛風石的沉積,嚴重者可導致關節活動障礙、畸形,腎結石或痛風性腎實質病變。
本病與飲食關係密切,中老年男子多見,常伴有家族遺傳病史。由於與飲食有關,在古代只有富貴人家,才有吃到膏粱厚味的機會,因此痛風在古代可是有著富貴病或者帝王病之稱呢!
中醫認為,痛風是因飲食失宜,濕濁停留,痰瘀沉積於關節周圍,以足大拇趾關節、足背、足跟、踝、指、腕等小關節紅腫劇痛反覆發作,形成痛風石,導致關節畸形為主要表現的肢體痺病類疾病。屬痺證熱痺範疇。 此病由於外感邪氣、飲食失調、勞逸過度等造成脾胃功能失調,對酒食、厚味運化不及,致痰濕內生,或腎臟功能失調,濕濁排泄緩慢,以致痰濁內聚成毒,痰濕內阻,影響氣血運行,久病多瘀,瘀血內生,形成機體虛損、痰濕瘀濁。
把握住“濕濁蘊久化熱,形成濕、熱、瘀邪交結,損及脾腎,出現脾腎兩虛、濁毒內蓄、瘀血濕熱內結”的病機,根據症狀或濕熱或瘀熱或痰濁或血虛等偏重而進行辨證施治,往往都能得到十分滿意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