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09-07-14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新聞專區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7-14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7-14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 兩岸交流需要深化
【左右看】 追求降低失業率的背後
  寰宇縱橫:法國本是美元最早的挑戰者
  扣問求音集:社運團體的目標與手段



【社論】 兩岸交流需要深化
   

推動兩岸交流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第五次會議最近在中國長沙舉行。與過去四次會議以及各種交流比較,這次會議特別重視教育與文化的交流。我們認為這是朝向深化的第一步,是比較可喜的方向;雖然,這只是第一步。

兩岸的交流,不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要的。儘管還有一些政客為了選票的利益,還在製造各種似是而非的理由企圖阻擾交流,但是這種聲音已經越來越微弱,越來越得不到社會的共鳴。兩岸有密切而複雜的關係;如果雙方存在誤解,對兩岸都是不利的。減少誤解、增加交流,是根本而且有效的方式。在今日世界交流緊密的時代,把門關起來,只有使自己被世界孤立。事實上,台灣過去多年來對兩岸交流採取被動、鎖國的態度,已經造成今日台灣在兩岸談判上優勢流失的局面,至於經濟利益與機會的喪失,更不在話下。

既然兩岸的交流是無可避免、甚至是必要的,我們就要探討怎樣的交流對雙方──尤其是對台灣──有利。回顧過去30年來台灣開始發展民間交流的內容,我們發現過去兩岸的交流缺乏方向,缺乏主動定位,因此還不能發揮比較有利的作用。兩岸過去的交流,比較集中在探親、經貿、觀光、學術以及政治等層面。這些交流的發生,都是各自有各自的需求,基本上是這些分眾利益在驅使。分眾的利益當然不能取代社會整體的利益。例如,老兵回鄉是為了思鄉、經貿是商人的經濟利益、學術是學者為了學術研究等等。這些都有其分眾利益的要求,有其政當性與必要性。但是,還有許多分眾很少有機會交流。因此這樣的交流是片面的,其所組合起來對中國的了解,也是會片面不全的。

另方面,目前的交流既然出於分眾的特殊要求,因此,這些常前往中國大陸的人,對中國的認識也往往是片面的;但是,他們的意見卻常常被視為具有權威,只因為他們常常去。因此,兩岸交流30多年,但是雙方之間還是常有誤解。

解決之道,在交流對象方面,不能只侷限於上述那幾類人,而應擴散到更廣泛的民眾,特別是中下階層民眾。唯有更普遍的民眾都有機會交流,對兩岸的認知才不會被少數比較有機會交流者所壟斷。另方面,在交流內容上,更不能只集中在經貿、觀光或象牙塔知識等方面,而應深化到文化、思想以及歷史等方面。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次長沙會議重視文化教育的交流,這是一個可喜的方向,雖然,我們認為這只是跨出第一步而已。更全面,更深化的交流還有待努力。

(回目錄)



【左右看】追求降低失業率的背後

【左看】 邊緣化的勞動議題
李法憲/勞工

金融危機以來,國際媒體版面最熱門討論的議題之一,就是失業率攀升的問題。各國政府無不戮力尋找降低失業率的良方,但面對還看不到景氣春燕來臨的艱難時刻,所推出的政策常要不就是急就章而缺乏審慎思考,或只是杯水車薪,無法緩解失業率持續惡化的趨勢。

而媒體又不斷強化閱聽大眾一個觀念:「找工作優先、救失業優先」,本質上是沒有錯的,然而這樣的強調卻把「勞動權益」的重要性無意間給邊緣化了。政府主辦一場接著一場的就業博覽會,人聲鼎沸,現場總是座無虛席,人來人往所關切的是工作到底在哪裡,焦點永遠在幾家廠商參與、提供多少職缺等數字上打轉。當然,從應徵者的角度來看,工作在哪都不知道了,哪還能顧及就業後的勞動權益,先求有再求好的觀念,也讓政府在面對民眾找工作深切的企盼下,對於提升勞工自身勞動權益保障的宣導,似乎馬上矮了一截。

究竟有無勞工因為工作難找,而忍氣吞聲待在處處違反勞動法令經營的公司,願意犧牲自己的勞動權益,換來差勁的勞動條件及微薄的薪水以糊口?我想答案是很明確的。政府、雇主與勞工在此事上都有各自該負擔的責任,希望把這問題點出來,政府能夠思考一下因應對策。




【右看】 拿出良心,善待勞工
李明瑋/時事評論者

值此經濟困頓之時,實在聽太多哪家企業裁員多少的新聞,而勞工業務主管機關對於每天應接不暇的詢問電話,應該更是習以為常了。面臨業務緊縮、訂單不明的情況,企業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是可以理解的,只是要從哪裡「減」,就是一門學問了。

值此經濟困頓之時,實在聽太多有關哪家企業又裁員了多少勞工的新聞,而勞工業務主管機關對於每天應接不暇的詢問電話,應該更是習以為常了。面臨業務緊縮、訂單不明的情況,企業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是可以理解的,只是要從哪裡「減」,就是一門學問了。

當然,直接涉及產品生產的勞動力,因訂單減少之故,勢必要有所調整,縮減方式包括採用已被政府在符合某些條件下(不低於法定每月基本工資及勞資雙方協商同意)所認可實行的「無薪休假」措施,或者是申請僱用政府所推出短期促進就業人員(日薪800元,一個月工作22天)。一方面降低企業用人成本,增加企業用人意願,另一方面又可降低失業率,然此絕非長遠之計。

在促進就業率的同時,有一個問題是需要雇主一同思考並努力的:善盡企業的社會責任,是「善用」而非「剝削」勞工。在此時刻,雖然雇主經營上難過,但負擔生活重擔的勞工更是難過。雇主在面對困境時,吃定勞工如果要再找工作也有相當難度的情況下,最經常對旗下的勞工說的,就是要勞工一同與企業共體時艱,要不就是減薪,要不就是降低勞動條件。但是同樣地,在危機過去之後,雇主是否也該把之前少給勞工的部份,適時適當地還給辛苦的勞工?

(回目錄)


  寰宇縱橫:法國本是美元最早的挑戰者
■王北固(社會評論者)

上週在義大利地震城市拉奎拉舉行的工業八國G8年度高峰會,在3個月前倫敦G20峰會與上個(6)月中旬俄境金磚四國會議之後,本來已是尸居餘氣,空扯架勢,沒有繼續存在的價值。但今年應邀為會外貴賓的G5龍頭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因新疆事件提前返國,原先各方預期的另類浩大聲勢並未出現;而使G8「富國俱樂部」又多茍延了一年,並且遮掩了其正在繼續泡沫化的金融問題。

會前中國表態美元地位尚不可取代,與大半個月前金磚四國會議地主國俄羅斯同調,其實都是實際做法極力削弱美元霸權,而口頭溫和保持不攤牌絕裂。向來喜歡在敏感問題上放炮攪局的法國總統沙柯吉,忍不住在峰會上放言:美元獨尊時代已經過去,國際流通貨幣多元化是大勢所趨。其他7國無言回應可否,而仍維持了今年的資本主義大拜拜熱鬧與無聊。

沙柯吉這一回放炮,貨真價實而且其來有自,源頭就在法國本身。美元霸權與其虛值不斷轉嫁國際,以及最近兩年來的美國金融危機拖累全球經濟衰退,主要是1971年美元黃金脫鉤、不再接受1944年布列頓森林會議所規定的全球只准美元兌換黃金。因為全球金融體系已無法重返黃金本位制,仍以美元為唯一流通貨幣,於是美元虛值及其金融危機,自然就轉嫁給全世界。而美元對黃金脫鉤,是當年法國的兩次重大金融動作所「逼」出來的。

1944年布列頓金融會議之後6年爆發韓戰,使美國消耗巨大軍費,韓戰結束後10年,1963年美國又介入越戰10年,軍費消耗更大於韓戰,這兩戰的巨耗,使美元實值遠低於布列頓森林會議所規定的1英兩黃金兌35美元。於是,在美國幾次向西德舉鉅債之後,1960年代後期,法國不甘被虛值美元暗蝕,兩度以多年經貿盈餘所積蓄的數百億美元,向美國政府兌換黃金,造成美國國庫黃金儲量的危機。最後,尼克森在越戰最危險的1971年,宣布停止接受美元兌換黃金。

40年前法國這段「榮耀」,今天回顧起來,除了可使世人「憤慨」美國耍賴式金融霸權之外,也提醒了一個十分微妙的未來可能趨勢:目前北京在各方面挑戰美元的同時,正在迅速增加黃金儲備──黃金本位制未來有可能恢復嗎?

(回目錄)


  扣問求音集:社運團體的目標與手段
■姚欣進(社會評論者)

工作效益,乃是任何性質的團隊要面對、要掌握的基本課題。

一個營利事業單位要講究工作效益,自不待言;否則,若這營利團體效率奇差、成本與效益不成比例,就根本運作不下去。相對的,難道一個非營利之公益團體就可忽視,或不那麼重視工作效益問題嗎?

答案不僅是否定的,而且在程度上,公益團體恐怕更要善於利用原本就非常困窘的資源,更要創造性地發揮工作效益到極致,否則又怎能以槓桿原理方式的操作,以小搏大、以寡擊眾地來在逆勢中壯大發展呢?

然而,要講求工作效率,要謀求自己團隊的組織分工與流程管理等等能精確到位,這就不僅是純技術層面的問題,而更是基本心態上的重大調整與價值觀上的自我重新認知。

例如,要講究團隊的工作效率,公益團體就必須學習企業管理科學那一套的組織管理、工作管理等,但要能接受與體會管理科學一套細膩的操作工具,首先就必須在心態與自我認知上,瞭解公益團體的客觀角色與目前發展過程中的策略條件。也就是說,社運參與者必須深切地瞭解目標與手段之間、終極價值與策略之間的有機辯證關係。

誰都知道,要達成目標就必須透過適合的手段,但什麼是適合的手段?才不會反客為主地吞噬了既有的目標價值,但又可成功地達成目標?這目標與手段之間的分寸拿捏,才是社運團體發展成功與否的真正關鍵!

一方面,社運團體與一般接受企業管理的營利事業體有本質上不同,不可能樣樣以嚴格的效益、甚至是財務效益來管理內部資源。若是以狹隘的效益指標為最高管理工具,則不言可喻, 這種手段遲早會毀棄掉原本以反市場體制價值的公益目標了。

另一方面,大部分社運人士對於組織管理的操作科學,不是全然無知就是極端排斥。這背後的心態往往是:大家是因為理想而結合,所以豈能以管理方式來操控同志呢?

此外,大多數的社運朋友是非常強調自我價值的,對於將主體行動者以科學的客觀分析而掌控的管理取向,當然是非常反感。

這其實也是一個哲學上的問題了,即主客體、自由與必然、主體解放與客觀分析等二元衝突與辯證的棘手問題。

我們不妨以最淺近的生活例子來思考這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不需要自我時間管理?答案若是肯定的,那就意味著一個深刻的主客體結合意義了。即,如果我們要追求更多的自我自由,那適當的管理客觀時間資源等,就恰恰是達到這終極目標的必要的手段了。

以此來看,社運團體需要嚴謹的自我管理工具,而未來的關鍵在於:如何運用這必要手段,而不致於毀棄社運理念,恰恰是更有效地達到這目標。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第 八十九 期 2013.09.06 2013 年 CC 全球會速記@【創用CC電子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27@【立報─言論廣場】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7-14』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