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09-07-21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城市議題工作坊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7-21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7-21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 金融海嘯影響教育及其後果
【左右看】 別放棄俄羅斯人權
  寰宇縱橫:美國登月40年與杜林屍衣
  扣問求音集:建構一個進步的公民社會



【社論】 金融海嘯影響教育及其後果
   

金融海嘯引發的經濟危機,已經逐漸擴散到社會活動的不同領域;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在於教育領域。最近傳來消息,美國加州的州立大學系統,預算將被削減2成,造成教員薪水調降、新聘教員凍結、學費調漲等等現象。世界聞名的加州大學在這個變化下,是否仍然能夠維持多年一貫卓越的學術水平,正引起學界的注意。但是,加州大學只不過是受金融海嘯衝擊的例子之一,更多的大學,更多的教育機構,都在受到不同層次的影響。顯然,美國的高等教育已經步入經濟困難的陰影裡頭。

金融海嘯造成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總體經濟的下滑,影響了歐美列強在國際政治的霸權地位。儘管如此,一般人認為這只是一個國際局部關係的微調,而且是短暫的現象。1930年代的國際經濟大蕭條也曾重創資本主義體系,但是,事後回顧,那場國際經濟大蕭條並未根本改變世界的大局,資本主義列強依然主導國際事務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的爭奪造成的;聯合國的設立是依據資本主義體系的需要建設的;國際貨幣基金會、世界銀行、GATT以及後來的WTO都是在資本主義強權的主導下產生的……。換言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世界經濟大蕭條並未根本改變世界局勢的大格局。

為甚麼如此嚴重的1930年代世界經濟大蕭條,動不了資本主義體系主宰世界的根本?一種理由認為,資本主義國家擁有世界最發達的知識生產體系以及人才培育辦法,亦即擁有最進步的高等教育體系。在知識對人類文明進展的重要性日益重要的時代,第三世界國家即使能夠生產大量的原料,提供大多數的勞動力,卻不可能扭轉受支配的命運。高等教育的重要性,甚至可以從20世紀上半葉美國與歐洲的關係來理解。美國在19世紀末已經躍居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地位,但是美國的高等教育還沒有歐洲國家的發達。事實上,20世紀上半葉,美國的頂尖科學家多半要到歐洲國家留學;美國能夠真正稱霸世界,是在20世紀下半葉,那時美國的學術能力已經領先歐洲國家。換言之,從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到世界第一強權,美國花了半個世紀。

在這半個世紀時間,美國花在高等教育的建設以及學術研究經費的數量都是空前的,成就了世界最發達的學術生產與人才培育機制。不斷的知識更新,聰明精緻的各類人才,維繫了美國在世界的領先地位。

這個強權的建設模型如今卻有了裂痕:美國的高等教育經費出現萎縮。長此以往,美國將無法製造足以領先世界的知識與人才。一葉知秋,美國的霸權或許已經到了黃昏。

(回目錄)



【左右看】別放棄俄羅斯人權

【左看】 殘酷金磚國的社會性
康世昊/博士後研究

俄羅斯著名人權女記者艾斯坦米諾娃日前在車臣寓所前被綁架後遭殘忍殺害。這幾年俄羅斯人權紀錄或許已夠格成為歷史上的恐怖片集錦,因為一連串互通聲氣的政治批評者遭到犧牲。

50歲的埃斯蒂米洛娃跟2006年遭殺害的女記者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婭是好友,合作調查車臣侵犯人權事件,一同猛烈批評俄羅斯聯邦下的車臣共和國總統卡德羅夫。就在今年1月,與兩人同樣有合作關係的律師馬爾克羅夫,也在莫斯科街頭被槍殺。情勢看來很清楚,暗殺者知道這群人沒有能力反擊與保護自己,當局也不會特別保護他們,可以輕而易舉被剷除。

更明確一點的說,目前俄羅斯社會普遍對這些犧牲採取漠視態度,這些活動者的犧牲並未引起民眾心理的騷動。為什麼?邁向市場經濟制度後的俄羅斯呈現極端的唯功利主義,只要經濟生活可以改善,其他的社會價值都可以暫時放棄。這種社會性孤立了民權運動者與一般大眾的聯繫,而當中失落的不只是互信,更可怕的是對公眾性的冷漠,同時又願意接受官方媒體的宣傳。諷刺的是,台灣社會與民眾雖非這般冷漠,卻也只在乎這個金磚國的富有宣傳,漠視犧牲者背後反映的社會不公。




【右看】 人權作為普世價值的借鏡
吳義川/部落客

可悲的警訊:俄羅斯人權團體竟然必須宣布在車臣停止運作,以保護其成員的生命安全。7月15日,人權團體「紀念」的著名活動人士艾斯坦米諾娃在車臣首都格羅茲尼的住宅外被綁架,頭與腹部遭槍擊而亡。自從1999年車臣的第二次分裂戰爭開始以來,她蒐集在車臣的綁票、虐待、謀殺證據,並多次公開批評車臣當局和俄羅斯聯邦政府涉入這些侵害人權的行動。

俄羅斯人權團體表示,這起謀殺案顯示在車臣運作政治監督仍是「致命」的,不能讓其他活動人士在此冒生命風險。如同他們對於誰可能涉入的懷疑所指涉的,謀殺艾斯坦米諾娃的罪責和克林姆林宮支持的車臣領導人卡德羅夫大有關係。他們同時譴責蒲亭總理在車臣建構了這種壓制性的氣氛。儘管車臣領導人卡德羅夫說對這起謀殺感到憤怒,並說會親自主持調查,誰相信?

有趣的是俄國現任總統麥維德夫雖將謀殺案的指責目標從政府官員身上轉移,他對人權活動者的正面評價,倒是與前任總統(現任總理蒲亭)大相徑庭。蒲亭過去一直貶低與外國人權團體或政治人物接觸的俄籍活動者,甚至說他們是在外國大使館覓食的豺狼。或許,這差異是唯一曙光!

(回目錄)


  寰宇縱橫:美國登月40年與杜林屍衣
■王北固(社會評論者)

昨天是美國載人太空船登陸月球40週年紀念日,適逢明天的日全蝕轟動全球,而格外引起傳播熱。八卦掛帥時代,傳播熱免不了要拌食一些聳動內幕:1969年7月20日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腳踏月球土地,美國科學界多年來一直有聲音指出是錄影「造假」,並舉出10大破綻質疑。2001年,美國著名電視公司,還推出了懷疑登月真相的電視影集節目。至今有6%的美國人相信偽造論。

10大質疑之外,其實另有兩大時代背景:一是1967年蘇聯領先美國而成功首次發射人造衛星,使太空競賽落後的美國與西方人心惶惶,聯邦政府必須有振奮人心之舉;二是1960年代末期,是越戰與第三世界反美造成美國信心與價值動搖瓦解的時代,並且是3年後爆發「水門事件」政治詐騙案的尼克森主政時期。

太空科技發展及其登月真相爭論之外,價值與信心問題可能更值得關注與探討,可以舉最近大半個月前,另一樁與科學鑑定真相有關的八卦新聞,作一比較:西方科學界,又有人指出,基督教歷史上極為重要的「杜林屍衣」,是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大畫家達文西所偽製的。

「杜林屍衣」本是14世紀一位歐洲貴族騎士,在北義大利的杜林所發現的一塊「曾經包紮耶穌屍體」的亞麻布,當時轟動全歐並被羅馬公教(天主教)教廷當局認定為聖物,從此受西方基督教世界膜拜6百年之久。當時的時代背景是,十字軍8次東侵7次失敗之後,帶回了不少聖地的「聖物」,以及那是基督教史上宗教信仰最狂熱的時代。

3百年之後,飽受教廷當局鎮壓迫害的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開始,西方近世科學發展史,不斷地對於神學的大自然說法提出挑戰,直到19世紀初拿破崙廢除教會最後的政治特權,而在20世紀,科學獲得真正的解放。之後考古科學的一日千里,碳14鑑定法推翻了無數偽論。

1969年夏美國登月的同時,西方科學界以此鑑定法,向教廷當局要求對「杜林屍衣」進行科學鑑定,已經爭論了多年,而在20世紀末,教廷勉強應允割了一小塊亞麻布作鑑定,結果證實果然是14世紀當時的產物。

而梵蒂岡當局立即作出極高明的宣示:承認屍衣聖物是偽製,但它仍有在信仰上的價值。所以,今天把屍衣扯上達文西的「新論」,只是個炒冷飯的無聊的二流八卦。

(回目錄)


  扣問求音集:建構一個進步的公民社會
■姚欣進(社會評論者)

從各方面來看,台灣,可說是全球華人為主的社會中最有條件成為進步意義的公民社會。這論斷,恐怕是頗有爭議的。本週專欄不妨討論這議題:為何台灣有好的條件來發展成為進步意義的公民社會呢?

要得到一個較全面觀照的結論,就不僅要列舉正面條件,也要同時考慮種種負面的因素,相互對照評比後所得出的結論,才是較妥適的。因此,我們可分正反面兩方面來討論台灣成為公民社會的遠景。

首先,在正面因素裡,台灣社會歷經了長達3、40年的民主政治的歷練與衝擊,從地方選舉到中央級的國會、總統直選等等,歷經了兩次執政政黨的輪替。

這種完整而深入到社會各角落之民主選舉的程序與政治文化,在西方文化的社會裡,固然是普遍現象,但對於有數千年之久的封建威權文化的其他華人社會來說,卻是絕無僅有的現象。

一個有著基本民主程序的代議政治,固然還遠不足以造就一個成熟理性的公民社會,但一個公民社會的基本前提之一,卻必須是擁有民主程序的政治機制。缺乏了起碼的民主程序,就不可能有任何進步意義的公民社會。

其次,台灣有著舉世罕見的開放輿論與媒體自由。當然有著極多的亂象與媚俗的商品炒作,但這些天天開放的媒體評論,或網路上的另類抗爭聲音,對於政壇、公共議題的批評卻始終有著公共論壇潛力,不斷有新的社會脈動力量貫穿其間。這也根本不是中國大陸、新加坡或香港社會所能比擬的。

其三,相對於其他華人社會甚至是西方社會來說,台灣社會長期展現了對於政治議題的高度關切。不僅街坊巷尾在選戰期間會熱烈爭辯政黨是非,而且媒體論述中,也大量出現這類政治評論。公民社會當然不只是一個泛政治化的社會,但對於政治議題的關切,卻是公民論壇的其中一個必要的論題。

相對的,針對上述三點正面條件,也有三點負面因素。首先,台灣民主雖有深厚的歷史經驗,但其政治的運作層次畢竟是相對狹隘的,始終侷限在選舉造勢、個人魅力、人情關係,而一直缺乏深入的政策辯論。一個缺乏對於公共政策之理性論辯的政治,當然還稱不上公民社會水平。

其次,自由而開放的媒體論述,往往只是膚淺的揭弊而已,還遠不足以培養成熟的公民政治文化。其三,台灣民眾對於政治的熱情討論,其實還停留在非常粗淺的口水爭辯,還不是什麼深刻的公民論壇。

這些負面因素其實是反映了當前台灣社會的客觀事實,但這些負面結果,卻是可以透過前述的正面條件,在有志者的團結推動下來不斷改造的。換言之,在這正反兩方因素的對照下,我們更可看出當前改造台灣成為進步公民社會的必要性與可行性。謹以此,與立報讀者互勉之。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第 八十九 期 2013.09.06 2013 年 CC 全球會速記@【創用CC電子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30@【立報─言論廣場】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7-21』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