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09-10-28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這不是真的!!請協助澄清網路謠言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10-28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10-28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東亞共同體與東協地緣戰略
如果吞火可以拿高分
  衛報週評:印度如何與中國抗衡



【社論】
東亞共同體與東協地緣戰略
 
 

9月下旬匹茲堡G20高峰會與本屆聯合國大會時,日本新首相鳩山在美國境內對中國伸出友誼之手,倡議共組「東亞共同體」;一個月後,10月24日在泰國舉行的「東協10加3」年度高峰會上,鳩山再度提出這個為了實現「脫美入亞」而構想的計劃。

10加3峰會前3天,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訪日「興師問罪」,兩天後著名美國智庫詳列4點中國崛起對日本的不利與威脅;而鳩山在峰會期間藉泰國報紙訪問的對美答覆是:不認為中國崛起是威脅。

西方媒體只好另闢蹊徑,在與會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言論上作文章;強調溫說東協內部的經貿水平懸殊與文化、宗教的殊異,而說成中國並不願意拉抬日本的國際地位云云。溫家寶所談,是東協自己都從不諱言的事實,這是中國的務實立場,把這說成中、日的嫌隙,未免解釋得過了頭。

日本要脫美入亞這件事,全球有目共睹美、日關係60多年的種種,「咎」並不在日本。鳩山不提政治、軍事上對美國的種種委屈,只強調「美式全球貿易主義使人沒有尊嚴」,其實是十分中肯的實話與全球心聲。以過去60多年的美日關係與日本「事大」民族性來看,美國本身的金融與經貿實力,不是自我掏空到了崩潰邊緣的脆弱,日本是鼓不起這個「脫美」勇氣的。

東亞共同體的構想,應該是日本唯一的選擇,這是日本脫美而親近中、韓,較能保持迂迴空間與具有自尊的發展方向。溫家寶的分析可以作相對的觀察:正因為東協內部經貿水平差異太大以及文化、宗教的殊異,才需要接受區域外的強大經貿力量的提攜與協助,而也因此東協本身更需要團結一致。而只要東協團結一致,「東亞共同體」就必須以東協為一個重要甚至是主要意義的構成部分。

「東亞共同體」這個名詞襲自歐盟前身的歐洲經濟共同體。東亞共同體與歐盟的不同,除了工業與經貿水平、文化的殊異性之外,國際經貿免不了涉及的地緣戰略上,歐盟主要是以東擴形成對俄羅斯的和平攻勢來脫美。東協沒有這種國際政治陣營的歸屬問題,但卻因為全球第一石油海路由東協心臟地區通過,而形成另類的地緣戰略尖銳性。美國對東亞共同體的不滿,除了因為日本想脫美之外,麻六甲海峽的油路是另一大顧忌。

質言之,東亞共同體在地緣戰略上可以延伸到太平、印度兩洋交會處,也就是具有對美國印度洋波斯灣海域霸權的挑戰性。這個未來式的挑戰,對照之於最近10年中國在印度洋岸巴基斯坦、孟加拉、緬甸等國海軍基地與海域已十分成熟的經營,並不值得大驚小怪。

問題仍在日本:在麻六甲海峽情結上,石油弱國日本過去一向靠在美國這邊,而在東海油氣田問題上與中國互爭;現在,東亞共同體包含了東協、再包含了麻六甲海峽油路,則無形之間,中、日在此處已潛在形成了某種默契。旁證是:日本民主執政後立即兌現競選諾言,結束在印度洋支持美國政策,但卻轉個彎,強化印度洋尾端東非海域防緝海盜的武力。

(回目錄)



【左右看】如果吞火可以拿高分

【左看】
中產家長的集體焦慮
李亮/文字工作者

鬧得沸沸揚揚的麥得事件,堪稱近來最驚悚的文教新聞了。撇開詐騙、違反法規施教等面向,最令人震驚的莫過於家長們觀看學童吞火而鼓掌叫好的畫面。究竟是什麼使得原本應該是孩子保護者的家長,變成了虐童的共犯?

與傳統刻板印象中的直接虐童案例不同,從該機構的高額收費可以看出,這些家長絕非經濟困頓的一群。而且,這群家長也決非信奉傳統打罵式、填鴨式教育的家長,否則針對具體課業的一般補習班即可滿足其需求,而麥得顯然不是這種補習班,其招牌是針對心智、潛能這類高層次能力的訓練機構。

這種對潛能開發的信仰,或者說對於心智能力不如人的深刻焦慮,之所以強大到連孩子都要送去麥得以五花八門的方式進行「開發」,一方面當然來自心智、潛能這類能力的無法量化、難以捉摸以致更添焦慮,另一方面則是當下社會的競爭快速加劇,而中產階級因其「中間」的社會位置,反而對於各種競爭壓力(特別是這類高層次能力的競爭)更加敏感。

是以,如果家長們確實被催眠,那麼該是被自己、以及這個社會所催眠,以致於看不透自己身上被挑起的種種壓力與焦慮,看不透這個社會。




【右看】
理性缺位的台灣社會
王放/政治評論員

麥得事件爆發至今,學童受到的種種待遇當然是最令人咋舌的,諸如吞火、劈木板等形同特技表演的場面之外,還有家長披露的種種體罰、毆打、責罵方式,任誰都不能不同情這些受虐的學童。但撇開業者與家長的責任之外,案例中透露出的對所謂「潛能開發」的社會迷信,恐怕是更為可議之處。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當然是所有家長一致的心態,期待子女成績優異,本身並無問題。但誰能證明這些潛能開發真的有效呢?坊間潛能開發的課程不知凡幾,從另類宗教到體能鍛鍊,手法五花八門,真的對心智能力實質的增進嗎?退一步來說,即便潛能開發真的有效,在現行的評量制度之下,潛能開發所指向的種種心智品質,諸如性格、忍耐、創意等等,真的與其學業表現有正向關係嗎?其關聯的程度又真的大到值得投入如此之多的心力為之嗎?

這種種命題,恐怕都經不起嚴謹的實證檢驗,但我們的社會與家長卻依然熱中於送小孩上各種才藝班或潛能開發課程,包括讀經、坐禪、瑜珈、學樂器、練武術、記憶術、速讀法、思考術等等,歷久不衰。此種社會集體對於「教育」這件事的非理性,恐怕才是最大的問題。

(回目錄)


  衛報週評:印度如何與中國抗衡
節譯■葉興台

中國和平崛起的想法,總是想像多於事實,過去幾個月,中國的所做所為足以粉碎亞洲的和平希望。中國今年3月採取史無前例的行動,阻撓亞洲開發銀行貸款印度29億美元,理由是部分貸款將用於印度東北部阿魯納查省(Arunachal Pradesh),中國聲稱該地區是其領土,中共喉舌《人民日報》還對印度猛烈抨擊。

中國針對印度的領土完整和多原民族主義發動外交攻擊,支持軍事入侵印度:中國駐印度大使開始對喀什米爾的印度人發簽證,試圖讓分離主義合法化,不久前,中國政府還正式譴責印度總理辛格走訪阿魯納查省。

印度政府仍聲稱,與中國仍維持良好關係。中國的挑釁只會引發印度的失望。辛格本週將在泰國舉行的東南亞國協高峰會上會見中國總理溫家寶,兩人預料會表達雙方關係友好的談話,但陳腔濫調無法掩飾中國想要扼殺印度的事實。中國一手拿棍棒,一手拿胡蘿蔔,在印度四週劃了一個不友善的影響圈,這個圈圈始於西北方的巴基斯坦(提供核子技術),經過東方的尼泊爾(輸出毛澤東主義)和緬甸(支持該國獨裁政權),結束於南方的斯里蘭卡(提供武力)。

中國對印度如此「念念不忘」有兩個原因。首先與歷史有關:中國是踩在印度背上爬上世界舞台。印度不僅是全球第二個承認毛澤東政府的非共黨國家,也成為中國應在聯合國扮演一定角色的熱情辯護者,當美國總統艾森豪有意讓印度取代台灣的蔣介石政府,擔任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印度前總理尼赫魯‧甘地婉拒,還呼籲美國應把位置讓給中國。

但過沒多久,中國就對支持該國不遺餘力的印度展現暴發戶的自大。毛澤東無法容忍一個多權力中心的亞洲,印度決定提供達賴喇嘛政治庇護,挑戰北京,確定了印度的競爭者地位。中國在1962年對印度發起令人震驚的多波攻擊,佔領西藏高原大部分有爭議的領土,在美國軍援印度後,中國才撤兵。今日,中國積極與印度在氣候變遷等利益相關的議題結盟,但仍視印度為競爭者。

第二個原因與中國當前形勢有關。西方的北京觀察家著迷於中國的浮華,已不再檢視中國共產黨的衰敗。很多西方人士辯稱,中國經濟繁榮是中國人政治自由的前兆,但如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中國資深研究員裴敏欣(Minxin Pei)所言,這種理論忽略了重要的事實,即富有國家的獨裁政府較不可能放鬆控制,貧窮國家的獨裁政府更可能放棄控制。中國10月大肆慶祝建國60週年印證了裴敏欣的看法:中國共產黨充滿了不安全感,正如章家敦(Gordon Chang)所觀察,中國在天安門廣場部署了一百萬人的部隊,禁止民眾觀看60週年慶祝典禮,可以眺望典禮過程的飯店旅館全被中國政府租下,廣場附近的居民不得開窗觀看。

中國民族主義是服務中國的大魔神。由於中國共產黨的統治基礎相當脆弱,因此不時得乞靈於這個大魔神,以尋求民眾的支持。日本過去一直是中國民族主義的目標,但今日的印度更讓中國頭痛。如果印度能在維持不下於中國的經濟成長率之際,仍能確保多種族民眾基本權利、媒體自由、定期選舉和獨立機構,很多人就會問,中國為何做不到?

在未來幾年,中國可能對印度更具攻擊性,印度必須拋棄中國無敵迷思所可能生成的姑息政策,構思奠基於三個層面的中國政策。首先是,印度應繼續在中印邊界加強防禦工事,升級基礎建設、派遣軍隊和建立空軍基地。其次,印度必須加強與澳洲和日本的關係,擴大與美國的軍事演習,與對中國戒慎恐懼的東南亞國家建立聯盟。最後,印度必須讓達賴喇嘛的信眾從事政治活動,為了安撫中國而鎮壓西藏抗議人士根本沒有道理。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第 八十九 期 2013.09.06 2013 年 CC 全球會速記@【創用CC電子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10-28』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