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3-19─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3-19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3-19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中美貿易大戰 |
這幾天來,美國和中國的關係日趨緊張,貿易大戰一觸即發。如果20世紀下半葉的全球冷戰是意識形態的對決,那麼,21世紀上半葉,全球最巨大的爭端極可能就是貿易的問題,而且將是在美、中兩大國之間引爆。
3月15日,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眾議員130名,聯名致函財政部和商務部,控訴中國操縱匯率帶衰美國經濟,呼籲美國政府對中國施壓,讓人民幣升值。緊接著3月16日,又有美國參議院兩黨議員聯合召開記者會,正式公布「匯率法案」並啟動立法程序。該法案威脅:若是人民幣再不升值,所有來自中國的商品將被美國加徵27.5%的匯率稅。
美國是一個需要敵人的國家。冷戰時期,首要敵人鎖定紅色蘇聯,美蘇間的核子競賽,讓全世界不得安寢。冷戰結束之後,美國又一度將主要敵人指向伊斯蘭國家的恐怖分子,除了以「反恐」為由制訂限縮人民自由權的愛國法案之外,並大舉出兵阿富汗、伊拉克,讓美國學者漢廷頓筆下的「文化衝突」衍變為武力對峙。於今,美國又找到中國這個最大的假想敵,將其定位為造成美國經濟衰頹不振的罪魁禍首。
然而北京當局也不是省油的燈,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回應等於是給美國上一堂經濟課。他的說法大致是,中國不是美國的經濟危機的肇因,危機是美國人自己造成的,因為他們不知道怎樣管好自己的經濟。其實,目前世界各國能夠危機中慢慢走出來,還得歸功於中國,因為中國提高了全球的成長率。何況,美國相對於中國的貿易赤字,無非是全球化的自然因素,因為,中國輸往美國的商品中,有60%是來自外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再者,中國大量購買美國國債,等於已挹注了華盛頓當局的公共支出。最後,他還將美方一軍,指出:他相當擔心中國在美國的資產,因為,「美國作為國際貨幣的主要發行國,其幣值的不穩定,引起我們很大的憂慮」。
依當前趨勢看,美方刻意透過民意機關的壓力,一再將衝突升高;中方也不再逆來順受,強調不會屈從外界壓力而改變人民幣匯率。在雙方都不肯讓步的情況下,緊張狀態持續緊繃,中美貿易大戰爆發似乎已經無可避免。在此情況之下,與中、美處於三角貿易關係的台灣究竟應如何自處?去年,台灣對中國的貿易順差是425.7億美元;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在1987年的最高點時也不過160多億美元,於今則大致上在100億美元左右徘徊,中、美、台三角貿易的關係明顯在往中國方向偏移。目前台灣當局汲汲於與中國洽簽ECFA,但是,未來中美貿易大戰一旦引爆,台灣究竟選哪一邊,當局似乎也該給我們一個未雨綢繆的說法。
|
(回目錄) |
左右看:吳揆出手 慰留友達 |
左看:一廠功成萬民枯
此次友達光電,於吳敦義院長拜訪中科座談之際,拋出友達的中科四期新廠今年確定無法動工,並考慮轉戰大陸、接手龍騰光電的面板廠;建議政府應改善投資環境。
面對友達副董事長陳炫彬的諸多要求,吳揆立即回應:針對已被行政法院撤銷環評的中科后里園區,立即「協調」環保署、衛生署出面處理,重新召開環評會議。此外,將三大科學園區的管理費減收4分之1,即廠商繳納的管理費降到1.425%,將惠及720家廠商。最後還保證「今年要通過產創條例」。
我們要問,吳揆祭出大紅包來慰留廠商,從「庶民生存」的角度,究竟能帶來多少稅收及就業機會?另方面,又留下多少污染,等著政府擦屁股?
事實上,縱使不算此次管理費減收,光是產創條例的通過,政府一年淨損289億的稅收;此外從金融風暴後,科學園區新聘職的雇用條件、待遇不斷惡化。至於政府強力「協調處理」,擺明著是資本押著國家,企圖影響環評會議,扭曲健康風險評估。
如果馬政府真的要推動永續經濟,就請先要求大型投資案遵守先進國的環保指標,並要求其繳稅、提供設廠之初所承諾的就業數量,才是救「庶民生存」的真正表現。
潘欣榮/台灣公共化協會
右看:民粹鎖國 又添一樁
吳揆日前於「三科之旅」巡迴的最後一站落腳中科,於座談會時,友達副董事長陳炫彬直陳:「友達對環評要求,該做的都做了,也投入很大的心力。」但中科園區環評不確定因素太高,讓他有「窒息」的感覺。他並坦言:「國內沒有地,也只好往大陸發展。」
痛哉斯言,早從民進黨時代,就號稱創立綠色矽島,但因鎖國政策,使得矽島未到、反而是廠商先倒。好不容易盼到號稱對兩岸經貿採取「開放與鬆綁」政策的馬政府,也規劃洽簽ECFA;然而,這些政策性的宣示,卻無法解決當前中科三、四期園區,因被行政法院杯葛、民眾抗爭脅迫,而面臨停工的事實。
事實上,對岸江蘇省政府早已全力促成友達接手龍騰光電的面板廠,待雙方細節作完最後洽商,即可敲定「轉台」。亦即,台灣將從此痛失光電業的青睞。另方面,類似因「環評」而被迫離台的廠商早有前例,去年台塑位在雲林的大煉鋼廠與八輕,就是被「是否進入第二階段環評」而搞得逼不得已,只好轉進對投資友善的越南河靜省,且快速於去年交地、全面動工。
誠然,環境永續是重要的,但若連工作、就業機會都沒有,空有好空氣難道能吃嗎?為民粹而鎖國、莫之為甚!
吳恆祐/社會評論人
|
(回目錄) |
蘭谿村聲:保守化的社會浪潮 |
■倪世傑(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在台灣,當一個企業主,或者說有錢人,實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不只不分黨派的政府想法設法地幫忙減稅,就連一般民眾對待有錢人的態度都相當友好。 行政院研考會在去年11月委託台北教育大學進行了一份名為「民眾對社會公平正義的看法」的民調,其中同意「政府調降遺產稅是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比例高達48.2%,不同意的比例37.8%,無明確反應為14%;另一題同樣值得玩味,同意「台灣最近一年整體社會較以往更為公平正義」的比例為41.1%,不同意的比例為49.5%,無反應為9.4%。 這兩組數字有意思,台灣有一半的人認為遺產稅調降符合公平正義,但認為台灣最近一年社會有更公平正義的比例降到4成,換言之,遺產稅調降的「社會共識」的確超出預期,即便生活得苦哈哈,相信遺產稅調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實大有人在,彷彿減稅就是德政。另一方面,也表示有人認為,遺產稅調降並不會讓台灣社會變得比較不公平正義。 遺產就其本質上來說屬於不勞而獲之資財,其造成的直接結果是資產階級後代往往能夠靠著遺產延續其社會身分,坐擁資源擴大社會不平等。但我們看到一半的台灣民眾不做如是想,可見不願意對巨富階級開稅的意見有其穩固地社會基礎。推論其所持理由可能有三,但任一種皆一顛就破: 1.這是他們自己賺來的。這種意見全忽略了資產本身可能是從政府補貼、尋租行為與投機倒耙等不當卻合法的手段所得而來。 2.減稅有助於增加投資與就業。這種意見忽視現實,我們的就業機會增加相當有限,大企業與巨富往往將資金投資於房地產、金融市場促進房市與股市泡沫的產生,而不是促進就業與產業創新的事業。 3.政府太大應該要裁員了,何必多拿錢給政府。當政府雇員減少,市場中具有穩定消費能力的人口將隨之縮減,反不利於內需型的經濟活動,產生更多的失業問題。 這份民調只是個小例證,即使台灣在第三波民主轉型的過程中達成「寧靜革命」,但我們的轉型其實不過是政治領導人產生方式的程序改變罷了,其他像是人權、勞權保障、平衡企業力量、強化社會平等以及兩性平權等價值在台灣民間不僅仍未生根,尚且還有遭到反動的力量清剿的可能,社運成績卓著的前法務部長王清峰律師被詛咒下地獄、台權會被指為魔鬼代言人就是一例。 台灣社會的保守化傾向來勢洶洶,儼然成為一股制衡進步言論與思想的力量,不可不察!
|
(回目錄) |
另眼相看:從教育觀點看廢死 |
■洪致翔(文教工作者) 至目前為止,廢死主張者以生命權、寬恕、誤判率等作為廢死的理由;而主張維持死刑者則常以「為受害者伸張正義、罪犯無須享有人權」等說法回敬。從而已使此議題的討論逐漸難以聚焦、陷入某種互作道德控訴的膠著狀態。然而,除了這類極容易招來自命清高之譏的「常見廢死理由」外,吾人仍可以循其他途徑——例如從教育工作者的視角出發——找到支持廢除死刑的理由: 即使暫且跳過「罪由何人界定(或建構)」這個問題,僅以爭議較小的殺人行為為例,吾人首先必須重新審視的是,「犯罪動機」是在特定情境特定因素下才會被觸發、強化;而犯罪動機要發展成犯罪行為,更需要許多主客觀條件相輔。且就算是最變態最冷血的殺人犯,其犯罪行為也都有一定的動機脈絡可循。簡言之,犯罪者並不是持續不斷地、眾生無差別地對任何人展開犯罪行動。 甚至,即使讓犯罪者回到過去,重新面對相同的情境與條件,犯罪者也未必會再次作出完全相同的選擇。 從而,當一個人犯罪之後,即便其「再犯率」再高,也都應先嘗試回溯檢視其犯意與犯行的發展軌跡,並循此找出適當的對待方式,嘗試瓦解觸發犯意的因素、消除將犯意醞釀為犯行的必要條件,從而降低甚至消除再犯的可能性。 這樣的說法,並不代表「只要能改過,就可以既往不咎」。犯罪者當然需要為其行為負責、付出代價。但從要求負責任的角度來看,死刑恰恰是以結束生命的方式取消了應負的責任。同時也是根據犯罪者的犯罪行為,否定其未來不犯罪的可能性。 說得更直接一些,死刑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善者恆善、惡者恆惡、犯罪者必將持續犯罪,直至其肉身毀滅方休」的觀點。而這項觀點其實否認了人類的高度學習能力、否認人類可以透過錯誤記取教訓發展文明。兒童需要學習,須承擔刑責的成年人也一樣需要學習。因此,從學習與發展的角度出發,看待死刑的態度,其實在一定程度上等同於看待犯錯之人的態度、等同於看待教育工作的態度;支持維持死刑,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承認教育本身就是項無效的工作。
|
(回目錄) |
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點選 討論區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