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1-02─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1-0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1-02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安倍晉三的低姿態 |
台北松山機場與日本羽田機場首航,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率團來台灣訪問。這位日本自民黨的實力人物,家世顯赫。日本戰後重要的首相:吉田茂、岸信介、佐藤榮作等人,都是他的家族親人。這幾個人立場都是極右反共。安倍晉三不僅繼承了家族巨大的財富,也延續了家族的政治觀點,多次否認日本的戰爭罪行,參拜靖國神社;並主張修改歷史教科書,省略侵略暴行的部分。他更進一步主張修改憲法,擴大日本軍隊的國際參與。對於台灣,他的著作強調,為了日本的發展,需要把台灣列入考慮。考慮什麼?類似甲午戰爭後對台灣的企圖已經呼之欲出。要之,安倍晉三是日本新一代軍國主義者的典型。 不要以為一個軍國主義者會魯莽地強銷政治主張,或是蠻橫地打壓他人。如果軍國主義者只會如此蠻幹,那麼歷史上也許不會發生那麼多侵略戰爭、那麼多被壓迫者遭遇慘絕人寰的事件。歷史上誠然有氣勢淩人的霸主,但是還有懂得謀略、會放低身段的侵略者。安倍晉三就是一個,在面對台灣媒體詢問釣魚台問題時,一再強調「日本與台灣擁有深厚友情,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 不要以為釣魚台問題是安倍晉三的尷尬難題,是無可奈何必須面對的挑戰;相反地,這很可能是安倍來台的真正目的。回顧歷史,從40年前日本獲美國私相授受琉球群島,進一步把釣魚台當作琉球的一部分加以佔領後,便不斷以軍艦驅趕甚至撞沉台灣漁船,這是所謂「擁有深厚友情」的態度嗎?直到今天,日本大型軍艦24小時全年無休地圍繞釣魚台四周,霸佔我們的領土,這是「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嗎?顯然,安倍是說一套做一套。 但是,這不是關鍵所在。日本軍國主義者本來不屑與台灣討論釣魚台問題。這次,安倍忽然放下身段,理由無他,因為日本最近踢到了鐵板。眾所周知,不久前日本採取對台灣漁船的故伎,逮捕中國的漁船船長,遭到巨大壓力,被迫放人。日本發覺,倘若兩岸聯合保釣,那麼日本侵佔釣魚台的勝算就不大了。 警覺到這一點,應該是安倍放低姿態的主要因素。很清楚,防止兩岸攜手保釣,是日本軍國主義者意圖侵佔釣魚台的最高指導原則。安倍的低姿態,正是日本最厲害的軍刀。台灣別被安倍的甜言美語矇騙了。 |
(回目錄) |
左右看:從世代戰爭到世代團結 |
左看:法國青年爭取世代正義 法國總統沙柯吉推動的退休制度「改革」,引發眾怒,不只勞工大罷工,連尚未進入職場的年輕人都不爽,幾百所高中和大學紛紛示威罷課,聲援工會抗爭。 年輕人的憤怒其來有自。近兩年來,法國25歲以下失業率高達17%(非官方數字為25%),而國會剛通過的退休改制,不僅將退休年齡從60歲延後到62歲,而且繳納社會保險的年限從40.5年延長到41.5年,一位還在名校巴黎政治學院就讀、參與抗爭的23歲女大學生表示,法國年輕人多半得到27歲才找得到穩定的全職工作,等於未來至少得工作到69歲,才有資格「頤養天年」,前提是政府養老金還沒垮。難怪近9成年輕人大力反對。 數年前,「世代戰爭」話題就開始在法國引爆,30歲以下年輕人批評50歲以上父執輩「搶走大部分資源」,因就業不穩、房價飆漲而難以延續上一輩生活品質的年輕一代,產生強烈的被剝奪感。 但今年的反退休制度改惡抗爭中,我們卻看到「世代戰爭」有了新的變化。兩代人發現他們有共同的敵人——新自由主義政府在經濟危機下,對社福更全面的攻擊與「回收」——若不團結合作,兩代都將面臨活不下去的未來。洪艾維/文字工作者 右看:台灣青年的法國夢魘 從2006年反對「首次雇用契約法案」(CPE)的抗爭以來,法國年輕人幾乎年年都得罷課上街,今年退休制度改惡抗爭也不例外。 延後退休年齡這項政策,對年輕人而言其實是個兩難。一方面隨著人口老化和平均壽命提高,若不延後退休,法國退休金赤字在2018年將達到423億歐元,等到年輕一代準備退休時,恐怕債務黑洞已拖垮了退休金制度;另一方面,年長者愈晚退休,勢必會佔據或排擠年輕人的工作機會,對年輕人也同樣不利。而整個社會則呈現「老難善終、壯無所用」的畸形發展。 最新數據顯示,歐元區16國9月失業率衝破10%,創下歐元區成立以來最高紀錄,其中失業率最高的正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台灣也是如此,9月份景氣號稱「回春」,但20到24歲的失業率達14%,遠高於平均。這一代的青年,即便有工作,也是低薪、不穩定就業,可說是「失落的一代」。 然而,在全球經濟面臨二度衰退的此刻,各國大砍教育、退休、醫療等社福預算的趨勢,只會更形惡化。 「失落的一代」要如何面對高齡化社會的壓力和社經地位日益弱勢的處境,將是台灣社會遲早都得共同面對的問題。王左一/政治評論家 |
(回目錄) |
扣問求音集:台灣公民力量的成長 |
■姚欣進 從公民政治的觀點來看,台灣社會當然還有許多不足,甚至有某些嚴重缺點(例如媚俗的短線政治炒作),然而,若我們有充沛關切之情,許多目前看來微小的現象,卻反映了令人欣喜的希望曙光。 這些各領域都可見的微弱曙光,有高度的同質性。簡單說,就是經過長期的民主政治開放,台灣公民社會的多元性與自主性,其實已在各處慢慢展現強韌而獨特的生命力。 公民社會並非憑空產生,它也不是空白一片、任由我們自由想像來投射或主觀意識的塑造。公民社會的實質內容在於各種多元、自主的公民團體。這些公民團體既有自我利益取向的職業團體(如各種工會),也有公益性的NGO,或專業性的公會,當然也有各種特定價值觀的公民團體。 這些多元的公民團體若沒有自主性,並無多大意義。一旦這些公民團體有自我主張,深切明瞭自己的價值需求與發展方向,對於外界的任何宰制性權威必然是痛恨排斥的。 但這些公民團體能高度自覺到自我價值的地步,團體的成員應是有相當程度的理性能力,能夠以客觀標準、言之成理的規範與價值觀來參與社會公共事務。表現在團體的內部運作上,這些有高度理性能力的成員團體,也應是民主的運作,內部互動有充分的溝通討論。 一個公民團體若能做到如此高度成熟的自主理性運作,團體成員必須有相當程度的專業性。這專業性當然不僅是狹隘的技術專業,而更是廣義的專業修養。即這些成員有相當程度的社會技能,這社會技能包含了一個現代公民所應有的理性溝通、開放學習、容忍異己等見識。 我們可以想像,如果一個社會有許多這類自主性與專業性公民團體在各種多元領域出現,彼此卻能在更廣闊的平台上互通有無,相互學習,這個社會必然是一個多元開放的理性社會。也唯有在這條件下,一個真正屬於公共利益的公共論壇、公共生活才有實際的可能。 但這種理想社會的境界,可能出現在台灣土壤上嗎?有任何例證可以讓我們有此信心嗎?答案應是樂觀的。 筆者由於個人機緣,近年有幸能了解3類公民團體實際運作方式:分別為公益性的社會服務NGO、國營事業的大型聯合工會、以及教師會。上述的自主性、多元性與專業性,或多或少都以不同側面與方式表現出來。台灣社會各處自發的進步公民力量,其實已在默默成長、不斷摸索而要破繭而出。 我們所欠缺的,不過是更深入的實踐經驗與想像的勇氣罷了!(社會評論者) |
(回目錄) |
蠹魚的旅行日記:釣魚台所折射的問題 |
■邱士杰 釣魚台爭議已近40年,此間,它始終如三稜鏡般檢驗著各地社會意識形態的內在分岐與轉變。在1970年代,它折射出海外中國人對兩岸政權的認同分裂;自90年代以降,它則折射出台灣的統獨分歧(因為某些分離主義論者認為「反保釣」可以換取日美保護)。這個爭議在今年折射出更複雜的色彩,因為連日本左翼進步運動內部的左右分化也得到折射:左翼中的左派反對日本「侵占釣魚台」,左翼中的右派則反對中國「侵略尖閣諸島」。 此次爭議中劇烈迸現的右派典型,是日本共產黨與「革共同革馬派」。日共是日本的老牌左翼政黨,曾因長期抵抗天皇制國家而創造出戰後的群眾基礎。但在戰後短暫的左傾路線之後,卻又為了參與普選而不斷與主流政治妥協。「革馬派」則是戰後為了反對日共而形成的「新左翼」,但當前力量已大幅萎縮。此次事件中,前者公開宣稱「日本的領有無論在歷史或國際法上都屬正當」、「日本政府可以堂堂正正主張其大義。」後者則竟然派遣學生前往中國大使館抗議中國意圖「領有」「尖閣諸島」。 力主「釣魚台」──而不是「尖閣諸島」或「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不屬於日本的左派典型,則是新左翼中的「共產同統一委員會」與「革共同中核派」(日本最大的激進左翼)。他們認為:日共的「日本固有領土」論乃是「帝國主義強盜邏輯」,完全忽略「釣魚台首先就是日本透過日清戰爭而掠奪之物的明白事實」。為與中國工人階級實現聯合,必須「清算日本侵略歷史」並承認「釣魚台不是日本領土」。 之所以日本「左翼」之左翼要從國際主義的角度把握釣魚台問題,無疑包含了對付該國民族主義的用意,但對兩岸來說,這種把握方式也有意義。因為釣運本來就不僅僅是為了領土主權或民族主義,而是國際主義性質的「反帝.民族主義」的一次爆發。 在百多年的中國革命中,「反帝國主義」規定了「民族主義」的內容,使後者脫離了種族性排外;然而後者也同時規定了前者,使前者成為團結民族內、外的底線。「反帝‧民族主義」的存在,使保釣不只是目的,而同時是媒介。因此當年的「釣運」才會自我超越為左翼的中國認同運動。而釣運無法在當前媒介更多進步價值,多少正是規模不如以往的原因。如果釣運的維繫與擴大仍是當前主題,就必須使釣運蘊含著超越釣運本身的可能性。保釣者當齊心努力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班學生)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