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0-12-09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愛分享實物銀行』─ 弱勢家庭物資轉贈計畫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2-09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2-09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台灣人民靈魂的搜尋

五都選後,朝野兩岸政策有了新的發展。在野黨主席蔡英文宣稱將在她擔任董事長的「新境界文教基金會」設立智庫,目的在「強化民進黨的中國政策論述,並提升直接交往的能量」。根據報導,蔡英文認為,民進黨若要在2012年總統大選奪回政權,關鍵是必須加強與中國的對話,並維持穩定的關係,智庫將由民進黨秘書長吳乃仁掌舵。在主席和秘書長的加持下,這個智庫勢必成為民進黨兩岸政策的核心。

執政當局方面,陸委會主委6日藉由一場研討會提出「台灣人民七大核心利益」的說法,這是馬英九上台以來,政府內部對於兩岸政策最明晰也最有力的表述。蔡英文和賴幸媛求學歷程相近,都在倫敦拿到博士學位,先後擔任陸委會主委,兩人在兩岸論述上的競逐,顯然將主導未來台灣與中國關係的走向,值得我們密切關注。

比較有趣的是,賴幸媛在演講中刻意凸出「人民」的意涵,這是台灣政治人物首次將「台灣」與「台灣人民」做出區隔,並強調:「人民才是兩岸關係的主角,唯有台灣人民的核心利益得到理解、尊重與確保,兩岸關係才能更穩定向前發展。」

問題是,究竟什麼是「台灣人民」?4百年來的台灣,歷經荷蘭、明鄭、清朝、日本,以及國民黨、民進黨的統治,不僅「當家做主」成為一種渴欲,更因主權導致自我身分的混亂。我是誰?誰是我?遂成恆不休止的疑問。

如是歷史經驗註定了此後台灣政治認同的基底,優先要求認明身分,確立主體。於是,居人口7成的福佬人乃順理成章成為後蔣時代強勢族群,以本土為號召,用以區別「外來」。這種二元思維設定政治上的主要矛盾,在今日是省籍,在明日是統獨,藉此離聚人心,有效將國民黨定義為「外來政權」,節節進逼,終至建立本土政權,並持續強化對立、衝突的意識形態。

質言之,台灣人追求集體救贖,不僅是簡單地要建立自己的政權而已,更深刻地要重建一個「超我」。

是故,本土論不可小覷,實在有著深厚的社會根源。而另一方面,本土政權論也造成內部族群的鴻溝,一切政潮幾乎或顯或隱地借力於種族主義,台灣內部遂形成所謂「民主內戰」的格局,本土政權無以克服自己伴生的種族主義後遺症;再者,所謂的外省人,其子女都生於斯土、長於斯土,「本土論」越來越難將他們視為「異己」、「他者」。尤為致命的是,陳水扁所代表的本土政權,不僅未見施政能力,更以窮貪惡瀆重挫本土論述正當性。也因此,未來朝野兩岸論述的建構,事實上關涉到台灣人民靈魂搜尋(soul-searching)的工程,這是我們必須拭目以待的!

(回目錄)




左右看:機密資訊該不該公開

左看:民主政治條件 近日頻頻爆料的維基解密網站,絕不能以一般八卦雜誌的爆料文化來看待。

維基洩密網乃是一個全球性的非營利機構,它之所以如此甘冒於不諱,乃是基於一個單純的理想:攸關於民眾基本政治利益的資訊應該公開透明化,而政府的治理(包括決策與執行)更應如此。

例如,它所公布的資料,包括了美軍如何虐待戰俘、如何在荒謬的決策下決定對阿富汗開戰等等。唯有這類資訊的公開,我們才能有效地監督政府與識破政府的謊言。沒有全面的資訊公開,群眾就不可能掌握政府真正的運作現實,又如何有效地監督政府呢?

另一方面,不容諱言,某些已公布的資訊顯然會直接傷害到無辜群眾的集體利益。例如,屬於美國軍事機密資料中的台灣海底光纖電纜上岸位置已被公布,這似乎會對台灣帶來安全風險。

然而,這風險畢竟是可以控管的。例如,兩岸和平趨勢越來越成形時,這類台灣安全資訊的重要性就會不斷降低,更何況,以目前的科技來說,這資訊也說不上是多難取得的機密。

資訊全面公開,固然有其技術上、局部上的缺失,但總的來說,要有真正民主政治,資訊全面公共化,乃是基本條件之一。

許若仁/社會評論者

右看:國家安全優先 近日全球頭條新聞版最轟動的事件,大概就是維基解密網不斷透過挑選過的主流媒體來有計劃地公布各國(主要是幾個重要的先進國)國際外交、國際政治與軍事等秘聞。

這網站雖然是非營利機構,標榜著理想主義者的願景,如資訊公開、政府決策與執行應公開透明化等等,但以這種爆料式、操控主流媒體手段來處理,在在顯示這種心態,乃是無政府主義、虛無主義式的反國家民族利益、反現實安全的極端不負責行為。

例如,它近日公布的美國全球佈署軍事設施與敏感通訊點等資料,暴露了台灣海底光纖電纜的位置。在全球網絡通訊時代裡,這根本是將台灣對外通訊的最關鍵的安全資訊暴露給全球。若今後任何對台灣或美國有敵意的國家,都可利用這資訊來進行破壞以挾持台灣或美國就範。

以此來看,這維基解密網的負面效果顯然遠大於它所標榜的資訊公開、政治透明化的理想。

資訊本身是中立的,但由此卻不能一廂情願地認為一切資訊都能全面公開化。在現實政治中,若只是天真的以為一切資訊,尤其是涉及到複雜而敏感的國家安全利益時,都應公開化,則它所帶來的後果,卻往往嚴重傷害到公共利益。

陳安君/大學教師

(回目錄)



咄咄集:哪一個歐陽脩

■吳忠泰

有個母親畫荻教子,歐陽脩是驕傲的;寫出「淚眼問花花不語」,歐陽脩是浪漫的;與民同樂,笑撰醉翁亭記留給世人,歐陽脩是豁達的。但哪一個,才是要教給學生的歐陽脩?

唐宋古文八大家又怎樣,最後要面對生命情調的定位時,歐陽脩寫出「賣油翁」這樣的文章,總結沉澱60年人生,差不多濃縮了東方重倫理講歷練的核心價值,淡淡的對天下年輕人說:無他(沒什麼)。

現代教育講啟發,不重棒喝;讚美不嫌多,小孩子吃這一套;怒目金剛則請勿入校園。歐陽脩東一句無他,西一句無他,孩子會不會想把他釘在牆上呢?未來的社會總要進行世代正義的清算,可不可以請歐陽先生用語稍微柔和一下,表情語言中加點溫度。

北宋政爭,新舊黨相互攻擊,雙方所用文詞都是高階文字,弄到國勢日衰,歐陽脩為舊黨代表人物,以現在的口語來說,就是保守派核心成員。王安石頗多對歐陽脩的肯定,如果歐陽脩也多給王安石一些鼓勵、少一些道德責備,多一點耐心、少一點評斷,宋神宗會不會少傷一點神,而社會也多一點佳話呢?

教「賣油翁」的是國中老師,在呈現老神在在的主角風釆時,是否會回溯歐陽脩的政治路線和同夥,不得而知。但司馬光終究不是只有打破水缸救同伴的那段人生而已,然而神化道德化的鋪排,使得宋朝的改革派永遠在歷史教育中佔下風。「賣油翁」一文只有133字,但老先生不認同臭屁的神射手,進而以簡淨的對話及露一手倒油功夫,屈服了對方的神情活靈活現,真的煞住青少年的豪氣。但不是說「人不輕狂枉少年」嗎?老謀深算、深藏不露的背後,是怎樣沈重的文化傳統呢?

拉高來看,每份教材都蘊含著特定的意識型態,而政治口號不也都或明或暗的推向教育?和諧是中國當前最核心的政治目標,它明著向造成階級、東西、貧富落差的人喊話,可是從來也沒有停止對落差的受害人民和無關的學生施以更多教誨,真是「用心良苦」呀!

(全國教師會秘書長)

(回目錄)
井邊之蛙:儒家熱的糾葛與誤解

■徐世輝

儒家、孔子在近幾年成為矚目的焦點。從現象來看,中國政府有意要用儒學作為文化認同、政治形象的後盾。但是,這波的儒家熱,在熱度、影響範圍都不如1970年代末期的那一波。這是因為,世界各地的儒家熱,其實是處於不同的脈絡,1980年代的儒家熱失敗經驗,似乎並沒有被今日的推動者所吸收。

這並不是中國政府首次重視「儒家」,也不是西方世界第一次看到儒家。1970年代末期,西方的社會主義、資本主義經濟都陷入困境,亞洲四小龍、日本的經濟卻處於蓬勃發展,然後,中國在宣布經濟改革時,也開始大量出現關於儒家的討論。這個背景讓西方人很困惑,特別是西方人誤認「社會主義與儒家可以相容」的假象,於是,短時間內各種關於儒家文化與經濟、政治的論述開始出現。這是個高反差的發展。儒家在20世紀初期被認為是中國衰弱的元凶,現在卻儼然是顯學。

至於被當成研究對象的當事者也沒有閒著。台灣的狀態就不用多說了;韓國的朴正熙執政團隊為了籠絡韓國上層仕紳,儘管內心不相信儒家的各種神話,還是下定決心將儒學拱上最高點;日本政界對於孟子思想中隱含的「造反」成分頗有忌憚,但是在商界急需「日本第一」的形象論述下,還是勉為其難的形成短暫的結盟;最特別的則是多民族的新加坡,在中國市場的考量下,幾乎開始以「獨尊」的態度將儒家與華文教育結合在一起。

這也是上一波的儒家熱,在十餘年內就開始退潮的背景。因為,它雖看似文化議題,其基礎實為政治動機,而1990年的日本經濟泡沫、1997年的金融風暴,則瓦解了整個熱潮的現實基礎;更關鍵的是,西方對於這個議題一知半解,走了許多冤枉路才發現儒家的東亞的政經文化版圖,並不是鐵板一塊。

簡單的說,上一波的儒家熱,是誤解之下的產物:西方誤解東亞、東亞誤解自身的狀況。然而,上一波的失敗經驗,卻幾乎沒有留下任何遺產。西方對於儒家、東亞文化仍存在「美麗的誤會」與遐想;日、韓、新、港、台等地,當年一些頗有創意卻毫無解釋力的論述,以及只看到自己特殊性的文化論述風格,經過近20年後,幾乎沒有任何進展。

至於在這一波熱潮扮演推手的中國,似乎沒有意識到上一波的教訓,目前的許多作為,幾乎都可以在上一波儒家熱找到類似的對應。如果發展方向不變,在缺乏動力的情形下,這波的儒家熱,可能會退化成「中文學習熱」。

(策劃人員)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第 八十九 期 2013.09.06 2013 年 CC 全球會速記@【創用CC電子報】
【南方】當總統毀憲亂政,這是我們能做的小事...(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南方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12-09』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