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1-01-05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化妝品真相大公開社群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1-05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1-05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讓孩子成為解放的火種

繼八德國中校長遭停職之後,台東體中校長也因校園霸凌事件辭職,台灣的校園霸凌現象正全面衝擊教育體制,同時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霸凌現象並非個別孩子的品性好壞問題,而有其社會性成因。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所所長鄭瑞隆表示,霸凌升級與青少年看了太多「不該看」的影片、報導有關,青少年使用殘虐手法,而圍觀鼓譟者也把這些殘虐行為當成了電影看,還覺得很好玩。不少霸凌者從小就有受暴經驗,並有與家人關係不好、喜以強硬態度讓人害怕等特質,屬於「行為失調症候群」;這些人不見得是骨子裡有多壞,而是不知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碰到挫折時,就模仿他們從電視新聞及電影中學來的凌虐手段。

東華大學教授李明憲指出,近幾年的霸凌,出現殘忍化、策略化、系統化的趨勢,也就是霸凌手段「升級」,原因與電玩遊戲、手機與網路的使用、及模仿媒體報導的暴力事件有關。目前的校園世代喜歡打電玩,若長期處於虛擬空間,對人體受傷、流血的真實性無法判別,他們長時間在電玩遊戲內砍砍殺殺、習慣了濺血的畫面,在真實情況中把同學打到受傷流血,也沒有太多感覺。此外,家庭與社會的暴力升級,透過有些媒體仔細描述,形成「暴力循環的反射」,也是霸凌升級的主因之一。

上述研究鮮明地指出當代青少年其實活在媒體和網路交織而成的世界中,無所遁形。媒體與網路,看似中性的媒介與載具,但其傳播的訊息內容,卻承載著各種訊息提供者的各種目的意識,若以傳播者的性質簡單分類,可區分為個人傳播者與集團傳播者;若以訊息的質量強度進行分類,則以商品行銷為大宗。

媒體與網路,實則商品化社會的具體表徵,其間充斥著各種有形無形的、旨在販賣商品的行銷手段,各種商品,林林總總,如生活用品、文化產品,凡滿足受眾的各種需求者,無所不賣;受眾的需求和欲望也是可被創造的,如各種血腥暴力的電玩遊戲;甚至,人的自身也可以成為商品,譬如援交或肉體交易。

換言之,商品化社會已然全面性地主宰全球,它掌控人們的需求及欲望,甚且把人類轉化為商品本身。面對勞動市場,人成為待價而沽、任買主評比的勞動商品;面對價值規律,人成為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抽象存在;面對心靈文明,人與人之間則成為競爭者而彼此踐踏殺伐。市場與商品,買賣雙方存在著選擇與被選擇的關係,交易過程看似自由意志的行使,但其實充滿各種有形無形的血腥,它以自由為名,實則人類歷史上最慘無人道的發明。

商品化社會所帶來的人的物化,在媒體和網路的推波助瀾下,正以空前的速度及規模席捲全球,這種物化潮流也正無所不在地侵入當代社會的各種公私領域。人的物化,伴隨著生命價值觀的式微,其客觀表現則是冷血、掠奪、侵凌、 戰爭、弱肉強食,至於各種倫理規範的崩潰與毀壞,更不在話下。若說,社會是一所大學校,全球社會是一所更大的學校,則全球性的校園霸凌問題無非是當前人類社會的縮影,為人類的未來之路敲響了警鐘。

針對校園霸凌問題,我們沒有樂觀的條件,卻也沒有悲觀的權利,多一些公共討論是好的,多一些具體防範措施也不是壞事,但批判的武器終究不能取代武器的批判,面對下一代的青少年,我們與其防東防西,不若教他們批判性地認識這個真實的大社會,教他們批判性地認識人類真實的處境,並鼓勵他們通過實踐來解決問題,或許,此即單純的教育體制尚且能做到的事。

簡單說吧!成人世界做不到的事,且讓孩子們自己試試,通過批判性的學習,讓孩子們成為未來變革的實踐者,讓孩子們自己,成為自我解放及解放人類的火種。

(回目錄)




左右看:家樂福欠薪與無感復甦

左看:復甦為何無感

全球金融風暴據說已經過去,媒體與企業界早已開始議論未來的復甦與榮景,但經濟復甦對一般民眾卻是聽得見、摸不著,呈現無感復甦的怪象。一般議論認為此乃因就業並未同步復甦所致,殊不知一場遠未終結的、侵蝕你我工作與生活的社會風暴,才是更根本的原因。

1月3日,家樂福樹林工會與眾多勞工團體至勞委會抗議,針對家樂福積欠加班費、打壓工會等違法行徑要求政府介入。勞工團體指出,家樂福基層員工薪資非正職者一個月1.8萬,正職者2.1萬,僅略高於基本工資,而且經常被迫超時工作也領不到加班費,已被勞政單位就未依法給付加班費一事開罰多次,卻依然故我。對這群家樂福員工而言,所謂經濟復甦恐怕只意味著工作更加繁重,對生計卻沒有絲毫改進。

此一案例其實具體而微地呈現出,工會力量長期受到打壓,資方不斷以非正式、派遣職取代正式職員工,薪資不漲甚至下修,勞動條件持續惡化,政府既無意也無能嚴格執法等等環環相扣的問題,才是經濟與勞工生計脫節的原因。金融風暴或許已經過去,但社會風暴則仍在肆虐!
李亮/文字工作者

右看:兩難的真相

1月3日,家樂福樹林工會與眾多勞工團體至勞委會抗議,揭露這家以「天天都便宜」為號召的全球第二大連鎖量販店,給員工的薪資與勞動條件也非常「便宜」,不僅經常要求超時加班並積欠加班費,對於員工組織工會也多方打壓。此案除了再次讓我們看到連鎖量販店在光鮮外表之下的真面目,也與目前媒體與政商各界議論的經濟復甦形成強烈的對比。

無感復甦,即經濟產值不斷回升,但民眾的生活與感受卻與此脫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就業問題。以目前的復甦為例,美國的失業率依然超過9%,台灣的失業率也仍接近5%。這麼高的失業率,不僅對於失業者不利,對於在職者同樣會產生不利影響,因為資方有很多方便的替代人選,員工的薪資與福利自然漲不起來。

此外,從個別資方的角度看,薪資與福利本就與雇用人數呈反比。尤其在全球化的今天,競爭的壓力大過以往,如果人事成本提高,個別廠商當然會減少雇用人數,結果是使得失業問題更加惡化。

換句話說,在就業與勞動條件之間並無兩全之法,這一結論令人沮喪,卻千真萬確。
王放/政治評論員

(回目錄)



衛報週評:資本主義的變革時機已到

節譯■葉興台
根據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2010年剛剛結束,美國華府、媒體和學界就興高采烈地宣稱,美國經濟復甦了!2007年這場危機爆發前就聽過這批人說過類似的話,結果顯示這批人錯得離譜。

但經濟復甦的說法對某些人而言特別有用。共和黨人聲稱,由於經濟正在復甦,政府不應干預太多。很多溫和派民主黨人則說,收入再分配政策已沒有必要,因經濟復甦代表了成長,人人都能從經濟擴張的大餅中分到一塊。這種經濟復甦的說法,也讓歐巴馬政府聲稱政策奏效。

但這種說法是幻想多過現實。首先,2009年美國有近20%的人失業或低度就業,這種情況會延續到今年,就業市場根本沒有復甦。更糟的是,這波金融危機發生後4分之1找到工作的人,只是找到缺乏保障的臨時工作。其次,包括拿到政府紓困貸款的銀行業,持續查封付不出房貸的房屋,導致數百萬屋主失去住所。房地產市場也沒有復甦。

第三,想想美國聯準會為何去年12月決定斥資6千億美元收購美國公債,以及美國國會和歐巴馬為何同意延長減稅和失業救濟。他們採取這些措施是因為先前推出的紓困、貨幣寬鬆、減稅和政府財政刺激支出,都無法終止這場危機。對經濟復甦之說毫無感覺的人認為,推出先前失敗的措施,可能又會再次面臨失敗。

更重要的是,有關經濟復甦的說法掩蓋了美國經濟體系中的基本失敗:基礎的不穩定。經濟再度衰退讓美國社會付出極大成本,讓數百萬有效率和生產力的勞工失業,造成個人、家庭和社會財務崩潰。各國政府面對這種集體財富損失,主要是拯救那些私人資本家的荷包,而這群人卻是造成這場危機禍首,他們的財富也較不受危機衝擊。

接下來,各國政府開始對人民縮減支出(包括削減社福計畫和社福津貼等),以恢復因大規模紓困而瀕臨爆炸的政府預算。就像坦承殺害雙親者,以孤兒之名要求寬恕一樣,美國企業以政府預算赤字居高不下為由,要求政府撙節支出。主流媒體和政治人物慎重看待企業的要求,提醒我們究竟是誰在控制我們。

過去半世紀的經驗讓我們對危機有非常不同的分析,對於2011年也有不同的反應。自1970年代初期開始,勞工的薪資成長已經停止,他們的津貼和就業安全也萎縮,政府對一般民眾的支持遭到保守派攻擊。這些逐漸增加的負擔被拿來當作有必要進行更多投資的藉口──投資能促進更強的經濟成長,所形成的經濟大餅就能能給包括勞工在內的更多人。

事實上,美國和歐洲的經濟成長自此之後持續放緩。勞工的就業條件惡化,但資本家的盈餘和獲利暴增,股市大漲。收入和財富由貧窮和中產階級被重新分配至富有階級,但所承諾的結果從未實現:既沒有更多投資,也沒有促成更強的經濟成長。成長反而放緩,整個體系內爆為一場嚴重的危機。

經濟復甦的說法伴隨著政府所採取的行動,包括可能在今年進行更多紓困、寬鬆貨幣和財政刺激措施,而2007年以來的經驗證明,這些措施是不夠的。這些措施也不敢質疑,過去數十年資本主義重新分配收入和財富如何導致危機,或重新分配如何助長這個危機。

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也不敢將這危機,連結到一個從未停止製造衰退,因而經常導致數百萬人失業、浪費資源、失去產能和傷及生命的經濟體系。對他們而言,經濟體系是不能質疑的,他們屈服於不能說的禁忌:絕不能批評你的政治生涯所依賴的體系。

因此,這場危機和所造成的負擔將會持續下去,直到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資本家看到夠多吸引人的獲利機會,才會恢復投資和增聘員工。美國資本家在必要時可自由取得政府的巨額支持,但只會在能獲得個人最大利益之際才進行投資,美國政府的首要責任似乎也是確保資本家的利益,人民的需求擺在第二,除非有政治行動改變這個順序。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30@【立報─言論廣場】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1-05』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