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1-08-01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中正、萬華區身心障礙者資源中心-徵求行政志工!!!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8-01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8-01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經濟想像之貧乏

李敖日前(23日)在香港書展以「中國知識分子的走向」為題發表演講,直言香港應該努力搞經濟,經濟搞起來就是老大,不要愚笨地學台灣爭甚麼民主。不論我們是否同意李敖對於香港或台灣的評價,此種「經濟vs.民主」的論調實際上絕不侷限於香港案例,也並非李敖的專利。以上次總統大選為例,當國民黨的馬英九強調633拚經濟,民進黨的謝長廷則反駁人不是動物,不是只管吃飯,政治民主也很重要。兩種意見針鋒相對,但都同樣囿於「經濟vs.民主」的架構,只是立場各異。

其實,從李敖或藍綠政治人物的發言看來,他們對政治民主問題確實有不少看法,反倒對於經濟的想像十分單一貧乏,而這正是問題所在。3歲小孩也知道,人必須先填飽肚子活下來,才能談得到其他。但問題是,今天所謂的「經濟」早已經脫離了個人吃飽與否的問題,成為一個高度意識形態化的論述謎團,具體地展現在目前的「無感復甦」問題上。

如前述所引的633口號,姑且不論它是否跳票,即便它如實施行,也不見得能夠真正改善一般民眾的經濟狀況;從GDP成長率看來,台灣是愈來愈富裕,何以民眾的實質所得十數年來如一日地停滯呢?台灣國民所得已突破兩萬美元,但誰都知道這只是被富豪的鉅額所得拉高的平均數;失業率有所降低,卻可能只是用更多的派遣制、彈性工作取代正職工作的結果。

換句話說,要談論經濟的好壞,往往涉及到對不同產業結構、不同職業與技能人群的處境等複雜因素的評估,但我們的政治辯論卻往往將「經濟」全化約為幾個指標的走向或者市場(例如股市)動態,有意無意忽略這些實際存在的複雜經濟問題,最終把經濟問題轉化成為某種立場與標籤,分為拚經濟與不拚經濟兩種,如同政治的敵我對立一樣,將拚經濟賦予全然的道德正當性,並反過來以此排擠其他議題。

要強調的是,本文的重點不是呼籲大家重視「經濟成長的相應代價」,諸如設立工廠對於自然環境與地方文化的破壞;這些當然值得關注,但這裡談的完全就是「經濟」本身,是不同的經濟發展模式,或不同的人所遭遇的不同經濟處境的問題。例如,工人努力追求溫飽,跟資本家或官員說「先求有再求好」的意義便非常不同,而中小企業所期待的經濟榮景,跟跨國大企業所追求的擴張與獲利,也可能是衝突的。關鍵在於,「經濟」不是只有一種,唯有破除化約的經濟論述,將經濟還原至充滿各種利害衝突與矛盾的具體現實脈絡,我們的公共辯論才有前進的可能。

(回目錄)




左右看:「塑毒」烏雲散了

左看:資本統治台人牢不可破

塑化劑進入台灣的民口民腹少說30年,直到了5月份才進入民聽民視的範圍,頓時驚天動地,泣告之聲達寰宇,台灣成為有史以來最大型的食品添加劑活體實驗室,台灣人盡成白老鼠,然不旋踵間,6月份的飲料銷量即告回穩,甚至全家與萊爾富兩家便利商店還增長一成多,7月當令更加熱銷。

顯然,添加劑沒有擊倒台灣人,而是台灣人擊倒了添加劑,這比5月大驚奇還要驚人,證明台灣人已留名公共衛生的歷史上。

同時也證明,食品資本統治台灣人牢不可破。按說,塑化劑既經發現,是則林林總總的色素、香精、防腐劑、膨鬆劑、酸甜調節劑、抗結劑、乳化劑、凝固劑等等化工添加物都會一一遭到檢視,不能不開始一場全面的食品安全激查,詎料,打聲乾雷,芸芸眾生又恢復安和樂利的生活,對荼毒我30年的食品公司不怪不罪,即使明知台人最介意的男性雄風業已兩代遭到斲傷也無怨無悔,繼續把成分瞎說的東西化作身體的一部份。

這是一幅台灣人的速寫,揭示我們如同置身於節節升溫的鍋中蛙,不時哼兩聲,但只求因循苟活下去,麻痺再痲痺而無以跳脫危高,於食品如此,於其他方方面面,孰不如此。
趙萬來/大學教授

右看:食品安全不是一蹴可幾

盛夏來到,飲料自5月下架重上之後也回歸節節升溫的業績,表明台灣民眾對食品業投下信任票,儘管塑化劑的元凶還在法院審理的初階段,儘管一少部份自居為義人士還在嘟嚷追究品牌大廠的責任,單就這場社會風波而言,確實已告雲過天青,幸未造成大暴雨,百姓安生、企業營利,未嘗不是台灣韌性的表現。

當然,社會力的自持不亂並不排斥同法追究,也不排斥行政部門預防未來的事故。關於後者,實在千頭萬緒,必須有步驟去檢測2千多種食品添加劑,既不可能畢功於一役,更不宜大張旗鼓,徒然添加民眾恐慌,這是正義人士不可不知的。

對於食品添加劑,我們應該承認,這是不可缺少的配料,歷來即有醬、醋、鹽、糖等,無非是人類追求更好的飲食品質,而今亦然,也益甚,因為化學工業提供千變萬化的色素、香精、甘味等等,既滿足我們味蕾無饜的要求,同時也帶來無盡的風險,故須考量其安全性,制定標準,但實質上有困難,一是單方可知,複合即難測,如防腐的苯甲酸鈉與飲料中的維生素C添加劑結合時會產生致癌的苯。再者是市場競爭、競比妙方、奇方,往往是政府追趕不上的。面對現實,實現食品安全不是一蹴可幾的任務。
甘向西/政治評論家

(回目錄)



看守台灣:保護農地為環境永續之基本

■金心
近日馬政府為香蕉價格弄得焦頭爛額,拿不出一個良好完整的政策。另一方面,蔡英文提出要訂《農業基本法》。農民於7月17、18日夜宿凱道,抗議政府不當徵收農地。又近日,比照對公務員調薪3%、榮民調高就養金6百元等照顧政策,希望也能調高老農津貼。以上都與農業、農村、農地有關。農業可說是弱勢產業,而農地更是問題核心,又農民手上有選票等,都繞著「農」字打轉。

農業有關的議題還真複雜,但也真的非常重要。我們每天要吃米飯、菜、水果、豬牛魚肉、牛奶、蛋,不都倚賴著土地、自然生態基盤生長出來的食物為生嗎?是以古有「國以農立國」、「民以食為天」之語。

每次看到農地又被破壞,就感到心很痛。就農地而論,台灣的農業可耕面積1999年時約88.5萬公頃,2010年時只剩81.3萬公頃,目前種植水稻面積僅約25萬公頃,另有休耕面積達22萬公頃,農地每年以6,000餘公頃的速度在消逝,土地不斷被轉移為工業使用或建地使用,這是很大的警訊,也是政府農業政策宣告放棄農業、任其頹敗的寫實。但「農地」徵用的問題除了涉及土地變更利益外,更在於環境保護問題上。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及油價高漲,國際糧價2008年至2009年上漲了100%,在2010年又上漲70%,引發全球恐慌,糧食也成為投資或炒作之標的。台灣的糧食自給率目前只約30%,農委會侈言要提高「糧食自給率」,其實問題沒那麼簡單,台灣無法單獨去對抗全球糧價,農產品價格之因素及影響,不是單純的。但農業價值,更在於其對環境保護、自然生態基盤的貢獻。農業環境,可謂介於人類生產經營利用環境及自然生態維生基盤環境之間,當我們保護農地,就是在保護我們的生產環境、保護那供養我們的自然生態維生基盤。

農地不斷被釋出它用,農業水源也被轉移縮減。許多工廠使用農地,或工業區設於農地中央,使得許多農地及地下水因工廠廢水甚至任意棄置的廢棄物而遭受重金屬污染。當然,土壤及地下水等環境媒質也會受空氣中有毒物質如酸雨、汞、戴奧辛……的沉降污染。所有人為、各式的污染,最後都匯歸到農業大地及自然環境、生態系統的循環中。農業環境被污染、破壞,是一種無可回復的影響。基盤被毀了,人類的生存將受威脅。

我們要如何愛護這塊土地?我們的農業政策要如何保護與善用這塊土地?日前,中南部及宜花東的稻田一期稻作正在收割,隨處可見一大片金黃的稻田,令人心中不禁響起紀曉君的歌曲《美麗的稻穗》。
(看守台灣協會會員)

(回目錄)
哈巴狗電台:聖奧古斯丁與歐賣尬

■陳真
網友分享她讀到的一句話:「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善。」說是奧古斯都(Augustus)說的。但奧古斯都若指的羅馬皇帝,忙著四處殺人都來不及了,理應不會講出這樣的話。這話其實是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講的。意思是說:上帝既然創造萬物,那麼一切存在(being)就不可能是邪惡的;因為上帝慈愛,怎麼可能創造邪惡之物來自打嘴巴?因此,奧古斯丁得出結論:邪惡並不存在。

大家聽了先別高興,這並非說萬物良善美好。哲學家們個個精明得很,不會像傻根那樣單純(馮小剛《天下無賊》裡的人物)。「邪惡不存在」的意思是說,邪惡是一種非存在物(non-being),依附於「存在」,但「存在」卻不須依附它。簡單說,邪惡是一種善的「缺乏」;「缺乏」當然不是一種存在。

就如我過去十幾年為了追求宇宙真理,缺乏產值,無益於社會進步,反倒欠了別人5百萬,那我的財產就是「負5百萬」。重點在於這個「負」字。我身上並不存在一種「東西」叫「負5百萬」,而是我「缺少」了5百萬。不管負債多少,都不是一種「存在」,猶如邪惡並不存在一般。因此,各位只會看到我口袋空空如也,卻不可能在我口袋裏找到一個東西叫「負5百萬」,因為根本沒有這樣一種「東西」。當然,「負5百萬」雖然不存在,但這一屁股債終究還是要還。

奧古斯丁這神學概念在大約一千年後吧,有個繼承人叫Anselm使之發揚光大,成為一種重要哲學概念。不好意思,給大家上點課。哲學就是這樣,一知半解很美,說穿了就有點難看;或許維持一點朦朧誤解還更加如詩如畫;一旦拆解分析搞得纖毫畢露,有時真的很難看,難怪詩人濟慈要感嘆:「哲學使天使折翼。」

奧古斯丁被封聖徒,故名字前常加一聖字,生於距今1千6百多年。維根斯坦的《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編按:中譯「哲學研究」)一書開頭就是引用奧古斯丁在其《懺悔錄》中的一段話。這話其實沒什麼。維根斯坦說,他之所以引用做為全書開頭,無非只是因為相信他是個好人;凡是好人講的話都值得聆聽。不過,引用歸引用,維根斯坦並不同意奧古斯丁那段話。

那段話簡單說就是:當我們帶著某種表情動作說出某個話語,然後眼睛盯著某個東西看或朝它走去或手指著它時,我們將學習到語言的用法。比方說把拔看到一個辣妹穿著暴露走在前面,於是眼睛盯著看,行注目禮,嘴裡唸著「歐~賣尬」。類似狀況發生過幾次之後,小孩就慢慢學會了「歐~賣尬」的用法。至於維根斯坦為何質疑奧古斯丁這樣一種語言本質的圖像,就很難用通俗語言講解了。
(醫師)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第 八十九 期 2013.09.06 2013 年 CC 全球會速記@【創用CC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1-08-01』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