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1-06─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1-06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1-06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2012年的出口戰爭 |
最近,無論是在台北捷運出入口,或是電視廣告,我們都可以看到政府對「MIT」的大肆宣傳。 MIT有很多複雜意涵。例如振興本土傳統產業、鼓勵國人愛用國貨擴大內需,同時也能上綱到無所不包的政治口號:愛台灣。 這種現象並非台灣獨有。在歐巴馬任內,他就喊出過「出口倍增」計畫,無非是要振興美國產業,讓已經沒落的「美國製造」重新走入世界市場。 法國亦然。今年是法國的總統大選年,現任總統沙柯吉的選情岌岌可危。更別說歐債危機延燒至今,法國跟著受累,正面臨著主權信評被降級的風險。 在這樣的情況下,法國各黨候選人也紛紛祭出「愛法國」的主張。從「買法國貨」、「工業愛國主義」到沙柯吉倡議的「法國製造」,這些琳瑯滿目的口號無不希望能爭取國內工人階級的選票。 台灣經濟規模小,喊喊MIT無關宏旨,對全球經濟不起波瀾。但美國與法國不一樣,整個全球經貿版圖多少會受牽動。顯而易見的是,如果西方都退回去自產自銷,不約而同搞在地製造,而且都瞄準出口市場,那麼東西要賣給誰? 別忘了,歐債危機與美國失業問題,都讓西方的消費力大打折扣。全世界最發達的消費市場因此出現巨大缺口。和過去相比,所謂全球市場需求,是更緊縮,而不是更擴張。市場有限,但出口競爭卻益發劇烈,其結果便是供給過剩的問題惡化,貿易摩擦愈來愈嚴重。 由此觀之,貿易自由化已經逐漸褪色。但它的黯然退場不是因為反全球化人士的抗議,而是淪為困獸之鬥的西方對自己提過的主張予以否定。 當然,反自由化不會那麼化約地撤退回到經濟民族主義的保護傘下,它的轉進路徑是區域化。這也是為什麼,法國、德國再怎麼不情願都要撐住歐元區,更不希望美國插手干預。同樣地,歐巴馬把重返亞洲與跨太平洋經濟戰略夥伴協定(TPP)倡議結合,也是希望打造一個內外有別的「美國出口市場」,而這也是TPP不邀請中國參與的背後原因。 2012年,世界局勢凶險,如果大家拚了命只愛自己,那麼原本就國際處境艱難的台灣便得走顛簸路,必須有在夾縫求生的準備。 |
(回目錄) |
左右看:2012大選中的勞工失語症 |
左看:社會變革的鑰匙不在勞工身上
在資本主義社會下農民、勞工、企業主、教師、議員都是客觀分類下的職業群體,但他們確有一個想像的共同體:國家。在現代代議民主的框架下,人民以政治公民身分參與政治活動,以社會公民身分爭取社會福利,經濟公民的身分,或者說基於階級身分的經濟生活與政治參與,在勞工這一邊確實是缺席了。 做為一個經濟社會中的個體,勞工的選擇卻是多種多樣的,他可以投票給支持自由貿易的政黨,也可以支持擴大社會福利支出的政黨,或者,在進行政治抉擇的時候毫不思考自己的「勞工」身分,以公民身分選擇清廉自持的候選人,或是回到台灣身分認同,「台灣人選台灣人」。 換言之,面臨多重身分認同,社會分工體系下的勞工在政治領域中未必認定自己是勞工而以此身分展開行動,而且勞工議題究竟是什麼,是鎖定在個體的就業問題、集體談判權的主張,還是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反對派? 在缺乏政治領導權(hegemony)機器的條件下,勞工利益的論述及其建構成為右派政黨鬥爭的領域,而且與國家發展、兩岸關係與東亞秩序交織成一個宏大計劃。勞工個體、勞團、工會都無法成就另一條出路的總體方案,這也是進步政治的未來不在任何職業團體的簡單邏輯。 從大選前T台的政治評論中可以得出一個精簡的邏輯:有錢不是罪惡,但以權謀財就是貪腐,承認92共識讓企業有發展空間,企業才能挺勞工賺錢;另一方面,在野陣營則以崩世代、貧窮化建構這4年我們沒有過得更好的經濟印象,隱約地以實質經濟感受動員市井民眾,並塑造馬英九與財團站在一起的形象。 確實,馬政府訴諸的是「政府挺企業、企業挺勞工」的供給面經濟學,期待滴漏效應發功,但在企業對未來前景看淡的前提下,其經濟理性是能省就省,吝於「滴漏」是意料中事。但如果僅僅將勞工當前的苦楚歸咎於政府政策,恐怕也是一個巴掌拍不響。 另一個巴掌問題出在民眾自己的態度。當前無薪假人數1萬2,500人,但是幾乎不見抗議無薪假的當事人聲音,單車業、旅遊業主受惠於2009年的無薪假都是不爭的事實,因當時的無薪假無法透過當事人的行動而上升為社會矛盾,缺乏來自政策輸入面的刺激,無薪假的制度化並不意外。 再者,工會團體只會在勞委會基本工資審議會中做文章,而吝於向資方發動爭取提升勞動條件的集體行動,甚至在友會因起事而遭遇不利益處分時作壁上觀。勞工聲音在大選靜悄悄,只能說是工會運動的萎縮與台灣中左派政治力量缺席的積澱,怨不得人。 |
(回目錄) |
聊以行國:馬國政府暴力開年! |
■莊迪澎 事緣在12月17日,數百名大學生向人權委員會(SUHAKAM)提交備忘錄,提出捍衛學術自由及廢除箝制大學生活動空間與自由的《大專法令》之訴願;過後又遊行到執政黨「巫統」總部所在的太子世界貿易中心,向高等教育部副部長提交備忘錄。 有趣的事情就在這裡發生。太子世界貿易中心外有幾根旗杆,旗杆上掛著印有歷任首相肖像的旗幟;這群學生交了備忘錄後,北部霹靂州蘇丹依德利斯師範大學(蘇大)的學運領袖阿當阿德里(Adam Adli)跑到旗杆前,給現任首相納吉的肖像「降旗」,並換上大學生團結陣線和爭取學術自由運動的旗幟(後來又恢復原狀)。 在台灣讀者看來,此動作微不足道,「kuso」都談不上,但是看在獨霸政權超過半世紀的威權政黨巫統眼裡,卻是大逆不道、「欺君犯上」之舉。事後,阿當阿德里接到手機簡訊傳來死亡恐嚇、執政黨政客要他向首相道歉,甚至全國副總警長也出面威脅說:「警方正在密切關注阿當阿德里的一舉一動,希望他對他的舉動小心謹慎……不要等待我們採取行動時,他才來後悔。」 大學則以阿當阿德里的行為「影響到公共安全與秩序」及「破壞大學良好聲譽」之罪名,傳召他在2012年1月9日出席紀律聽證會。 阿當阿德里並不孤單,他接到死亡恐嚇之後,有人設立以「我們都是阿當阿德里」為題的臉書專頁聲援,短短兩天就有超過8千人支持。為了聲援遭校方「秋後算帳」的阿當阿德里,全國大學生團結陣線宣佈2012年元旦在蘇大舉行集會。 元旦凌晨1時30分左右,有大約60名學生依約到蘇大,躺在學校門口情願。聞訊而來的警方小題大作,部署手持催淚彈槍、胡椒劑、木棍、防護盾的突擊隊員戒備。發出3次警告無法令學生自行解散後,警方強行拖拉和逮捕學生,結果造成「爭取學術自由運動」主席薩萬(Muhamad Safwan Anang)受傷就醫、17名學生被逮捕。 「降旗事件」對公共秩序與國家安全有何威脅?民選首相的肖像被撤下,有何大逆不道?原來可以一笑置之的小舉動,政府卻動員國家機關清算一名大學生,不僅再次印證馬國首相幾個月來的「改革」修辭何其虛偽,更徹底暴露了這個政權的威權與父權心態,並沒有因為經歷2008年大選民心思變的教訓而稍有消褪。 |
(回目錄) |
另眼相看:成績不代表學習狀況 |
■洪致翔 的確,儘管必須仔細審視注重成績與寫評量作業等慣行教育手段對學習態度與學習效果的危害,但這並非代表不希望、不引導學生吸收並能運用該有的基本知識與相關能力。例如,為了實際生活中的需求,必須能夠正確讀寫字詞、必須能夠掌握基本運算方法。然而,若深入細究學生們的大小考試題目乃至於各式作業評量之內容,卻總是會發現有許多題目雖與基礎知識有關,但其設計卻讓解題得分的關鍵跳脫了該項基礎知識的範疇;更有許多題目甚至教科書內容,其實已值得吾人討論其是否仍屬於「現代人絕對必學的基礎知識」。 因此,倘若將「考試成績/作業表現」視為「基礎知識理解程度」的正相關指標,反而會使學習態度與學習內容更加遠離真正的必備基礎知識、淪為無時不受考試擺佈的處境。 要跳脫這樣的處境、徹底解除「成績代表學習狀況」的憂慮,除了解構成績的重要性、重新審視試題/作業與學習狀況之間的聯繫程度之外,更重要的,是重建新的學習目標取而代之。例如:將自己所掌握之知識內容活用於日常生活之中、活用於追求人生的目標與理想、進而活用於改變社會改變世界。為此,就必須先鼓勵、引導、培力同學不斷思考如何將在校所學之內容與日常生活聯繫起來、如何與對所生存世界的理解感知聯繫起來,以及如何活用;同時也必須根據此諸項目標內容檢驗學習成果、將活用知識的能力與實況視為真正更重要的「成績」。如此不但能提高同學們的學習動力,激發思考力,且有助於對既有的「學校成績」逐漸啟動自主性反思。但若不能建立足以取代「成績」的新學習目標,「成績不重要」對家長而言,恐怕只會是一句能聽、能說但絕對不能做的空話。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