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3-09─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3-09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3-09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問題不在牛肉,而是美國 |
總統選後,瘦肉精美牛問題一路糾纏至今,幾乎相關的專家全都登場表述,但愈來愈清楚的是,關鍵不是科學,而是政治;問題不在牛肉或瘦肉精,而是美國。 外交部長楊進添、經濟部長施顏祥都坦承,美牛議題是台美貿易的一環。因此,牛肉只是美國逼迫台灣市場開放的籌碼而已,今日就算不是牛肉,他日美國也會挾其他品項捲土重來。牛肉之所以引起爭議,在於美國的行徑粗暴,硬逼國人為爭議性產品買單而令人反感。 實際上,在貿易暨投資框架協定(TIFA)的議程設計裡,美牛是雙方恢復接觸的入場券,是一場美方對台灣兌現自由貿易承諾的「資格考」,台灣未來的考驗還很漫長。更重要的是,台灣究竟會在這場自由貿易的讓步遊戲裡,換來什麼好處?迄今也沒人說出個所以然。 怪的是,台灣人卻很少有人質疑過這種「自由貿易」,反而下意識地認為,那是台灣經濟發展的生命線,萬萬不能斷。此外,多數人也對台灣的弱勢國際處境特別有感,發出「弱國無外交」的苦衷。 但台灣真的要為「(雙邊)自由貿易」而「(雙邊)自由貿易」? 這個大哉問,有前例可循。如果馬政府真的夠負責,那就至少要比照另一個「雙邊自由貿易」模式,也就是ECFA模式,對外說明、宣導,甚至公開辯論,為何TIFA符合台灣當前的國家利益?以及台灣讓美方「早收」(牛肉)是合理之舉?如果這是一個逐漸通往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的路線圖,那麼政府更有責任告訴我們,長期而言,哪些人、哪些產業會是受益者?以及,為何其他人必須為了那些受益者的利益做出犧牲? 在美牛議題裡,除了健康風險外,台灣真正該面對的是如何揭開那個由美國主導的自由貿易秩序,我們究竟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值不值得?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政治問題,但既然是政治問題,那就更有賴人們的參與討論,而非讓少數技術官僚獨斷獨行,以「國家利益」的模糊說法帶過。 |
(回目錄) |
左右看:瘦肉精美牛解禁 背叛國民 |
左看:自由貿易犧牲農業和健康
馬政府從信誓旦旦地說,開放美牛沒有既定承諾、沒有預設立場、沒有預設時間表;但卻在全程轉播的美牛專家會議後過兩天,便忽然宣布有條件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牛,甚至宣稱是根據專家小組會議的結論。問題是,專家小組會議根本沒有結論,馬政府怎能睜眼說瞎話,背叛國民? 維機解密寫得非常清楚,早在多年前台灣便急於和美國談「貿易暨投資框架協定」(Trade and Investment Framework Agreement, TIFA),卻一直卡在美牛議題;無論是過去的狂牛症,或是現在的瘦肉精。而我們看到,台灣對本土農業和食品安全的防衛不斷退讓,從過去加入WTO時,已經明顯屈就於美帝。大幅開放美國稻米的進口,到之後含有安殺番農藥的美國蘋果、狂牛症風險部位的美牛、含萊克多巴胺的美牛等,究竟我們的農業和食品安全還要退到什麼地步? 馬政府期待藉由TIFA,攻破台灣自由貿易的困境,並進一步拓展到「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或其他的自由貿易相關協定;但是自由貿易的現實卻是充滿了危害國人的交易,更悲哀的是,國人也不知道,我們換得了什麼好處? 這是一場政治交易連續劇。令人不解的是,這齣戲怎麼能毫不掩飾,毫不畏懼地在全國人民面前演出?!從AIT理事主席薄瑞光的會面,到AIT在行政院宣布解禁後立即地表示歡迎,完全無視人民的反彈,過程中馬政府不斷地睜眼說瞎話,看來也已經彈性疲乏,不願延遲戲碼! 這次可能是美牛換美簽、美牛換TIFA與未來的TPP,也有人揣測是美牛換馬總統的連任;別忘了馬總統還有敏感的綠卡事件可成為把柄,選前美國的表態支持也可能是必須報答的!政治始終脫離不了交易。 實際上,美國施加壓力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去年三月美國刊物《中美貿易內幕》(Inside US-China Trade)的報導便指出,當時台灣檢驗出含有萊克多巴胺殘留的美牛,已經嚴重影響到美國牛肉業者在台灣的市場。然而,當時不能立即談解禁是因為擔心引起政治風暴。只是沒想到,報導中對2013年開啟萊克多巴胺美牛解禁談判的預測,迅速地提前到2012年總統大選一結束後。 可悲的是,在這場政治交易下,民眾仍無從得知,究竟自己為何成了祭品?而選舉,其實是政治棋子。 |
(回目錄) |
咄咄集:全面觀照 全盤改革 |
■羅德水 葉金川前揭觀點與一般論者對台灣公共債務的看法無異,雖然點出退休制度與國家債務間的關連性,但有關國債來源與世代正義之討論,或許應有更全面的觀照。 一、關於國債的來源:主流看法向來認為公教退撫潛藏負債是國債居高不下的關鍵,實際上,公教退撫並非鉅額國債的單一原因,勞保年金同樣有數以兆計的應支付責任,政府無從迴避,也不能選擇性改革。 二、關於世代正義:由於制度設計紊亂,加上片段的錯誤資訊積累,多數人總以為公教人員的退休給予遠優於私部門受僱者,這在職業年金部分固為事實,但在基礎年金方面,相較於勞保年金制,公保卻仍採一次性養老給付設計,不同性質之退休給予實不宜一概而論。 進一步言,回到所稱相對優渥的公教退休體制,也絕非所有人一體適用同一種制度,以教育人員為例,私校教師迄今仍無月退休金保障,而民國85年後方擔任公校教師者,更無一分一毫18%優惠利息補貼,事實上,這些新世代公教人員即便任教滿35年,依法也僅能領取70%的替代率,遑論依退撫基金財務狀況,屆時政府能否兌現承諾恐怕仍在未定之天。所謂世代正義問題,顯非私部門勞工獨有,而是涵蓋各業勞動者,公、私部門的新世代員工一樣都是跨代剝奪下的犧牲者,處境同樣值得關注。 針對減輕國債,政府雖已相應提出增加費率、延後月退等諸多措施,卻又不時將國家債務責任歸咎於受僱者,問題是,這些依法按月提繳退休準備的年輕人,難不成有權設計制度?或者有權決定採用哪一種退休方式?政府除了改革受雇者外,是否也該以同樣標準自我檢驗? 其一,退撫基金組織再造:現行公教退撫基金採管理、監理分立模式,管理委員會甚至設在考試院銓敘部下,制度設計是否有當?組織如何調整?必須納入政府組織再造通盤思考。其二,提升收益率創造改革正當性:比較我國六大公共退休基金收益率,公教退撫基金過去一年已實現收益計-5.98%、過去五年則為-0.06%,操作績效均敬陪末座,無論要減輕國債,或要贏得人民支持改革,能不從提高經營績效做起? |
(回目錄) |
貓眼的世界:從喜美到奧迪 |
■黃懷軒 自己有車開後沒多久就離開台灣,回來後也很少開車。但最近,忽然發現路上囂張跋扈的喜美已經很少見了,被另一種售價高出一兩倍的名貴德國車給取代了,那就是奧迪。其實不管是喜美或是奧迪,裕隆豐田還是雙B,開甚麼車都沒差,車子只是機器,坐在方向盤後的那個人才是重點。十多年來,在我看來,這樣的現象依舊沒甚麼改變,路上還是充斥著這樣一種心態,枉顧他人,唯我獨尊的老大心態。由喜美到奧迪,除了車子變貴了,坐在駕駛座的那個人,依舊是個討人厭的傢伙。 路上的交通狀況,台灣人的開車習性,我們當然可以從很多方面來討論,考駕照的制度、道路的規則與規劃、交通罰則的執行……等等,但是我覺得心態才是「現象」背後最主要的問題。台灣普遍崇尚金錢與權力,認為沒有錢辦不到的事,有權力沒有甚麼不可以,坐上駕駛座的那一刻,我就掌控了某種權力,車越貴或是越大,我的權力就越大,我就可以不在乎周圍相對「弱小」的一切;我不必在乎你的死活,不必在乎是否妨礙到你,亂開亂停;我有錢有權,我該是你注目的焦點,受到某種崇拜。我覺得,那實際上比較像是一種自卑的表現。 我們的社會像是某種自卑感造成的自大狂一樣,總是相信由金錢及權力所堆砌出來的表象並向之靠攏,追求物質,貶低心靈。出門拿著價值幾十萬元的名牌包就覺得自己和別人不同,晉升到某種階級;開著幾百萬的名車就認為自己應該受到尊敬,有著不一樣的禮遇。如果一個人認為他的價值應該來自於這些外在的一切,而不是他自己本身,那不是自卑是甚麼?就好像貓再怎麼虛張聲勢,並不會變成老虎一樣。 現像本身並不值得討論,除非它對你造成了某種影響。這麼些年來,路上名貴的車子越來越多,經濟改變遠比人心改變來的快。但是從喜美到奧迪,我們改變的只有經濟能力,其他一切都沒變,其實喜美跟奧迪是一樣的。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