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5-04─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5-04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2-05-04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高教工會與大學自治 |
國際勞動節剛過,除了醫護人員外,全場最吸睛的抗議隊伍,非高等教育產業工會莫屬。 高等教育工會,初試啼聲,卻指出了台灣高等教育的弊病沈痾。特別是兼任教師常態化、一年一聘的專案教師與博士後數量暴增,凡此「非典型雇用」現象日益普遍,更讓教師之間存在著「一校兩制」的待遇鴻溝。 如今,高教從業人員號召集結,欲以工會制衡,甚至扭轉趨勢,備受肯定與期待。 但「血汗校園」的形成非一日之寒,當下要理出頭緒並不容易。除了少子化的大環境制約、教育部追求頂尖百大的政策思維外,校園內部的「食物鏈」也亟需被工會正視。 何謂大學校園內部的「食物鏈」?簡單講,就是專任踩著兼任與專案,教師壓榨學生助理的層層剝削體制。 試問,何以非典型雇用的教師會暴增?甚至愈來愈集中於國立大學? 答案是,國立大學資源多,甚至肩負「拚百大」的頂尖任務。因此學校系所挾優勢資源,不斷引進兼任、專案教師。據他們的說法是,希望藉此「減輕」專任教授的教學負擔。 把話說白,血汗校園並非遍地血汗,而是有一票「學術貴族」把血汗當養分。這些既得利益者,因為有兼任教師補位而能脫離教學現場,更藉博士後與研究助理之助而變成高產量的論文製造機。對學術貴族的職涯而言,非典型雇用人員多多益善,因為他們早就不是傳統意義下的獨立研究者。 如果非典型教師無法杜絕(就算專任缺全開,也不可能沒有兼任教師與博士後),那麼好好「善待」這些非典型教師,至少可期。更何況,要做到這點也無須一味上綱到教育部,只要學術社群內部自律,甚至系務會議層次就能獲得改善。 高教工會遲早得面對這個「自清」、「自律」的問題。畢竟高教工會不該只是一個伸手要錢、要缺的利益團體,更高的目標毋寧是「自治」。舉例而言,如果教師反對評鑑掛帥,抗議SSCI評鑑偏頗,但系務會議卻又以SSCI發表量來選才,豈不怪哉? 目標無法一蹴可及,但關鍵的一步必須勇於踏出。我們深切期待,高教工會能為真正的校園民主做出積極貢獻。 |
(回目錄) |
左右看:薄熙來留下什麼? |
左看:延續薄熙來政績佳話
薄熙來事件發生後,中國政府的態度可說是耐人尋味。薄熙來在任期間的「重慶模式」蓋了大量的社會住宅,及強調國營企業的重要性等,讓重慶成為中國經濟成長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光是去年經濟成長率便達到16.4%。如此耀眼的成績,中共也不敢小覷;薄熙來3月15日解任後,重慶的國營書店仍舊販售討論重慶模式如何成功的書籍,連中央電視台等國營媒體也不敢大肆攻擊薄熙來的政績。 實際上,薄熙來所為最難能可貴的是,以分配正義的基礎,兼顧經濟成長的動力。比如他推動有別於西方式私人企業主導的經濟,而是以國營企業的發展為主力,在2003年至2009年間,使得國營資產向上翻了6倍,同時私人企業占了整體經濟的約一半,並將國營企業約15%到20%的利潤繳納至國庫,比例躍居全中國之首,借此才能有大筆經費花在人民的基本生計補助上。 可惜想爭取權力高峰的一席之地,不免進入互相鬥爭的局面。更重要的是,留下來的政績須要守住,別再被媒體輿論給抹黑撻伐,貶到一文不值,最後成了沒人願意再回顧的經驗。 的確,北京政府主導的媒體不敢大肆批判薄熙來的「重慶模式」;不過,可不完全是其政績傑出使然,部分亦因批判國營企業經濟發展的聲浪一起,那些荷包滿滿、特有權勢的其他國企也將一同遭殃。 或許薄熙來政績看似兼顧公平分配和大幅的經濟發展,不過拿國營企業的利潤花在公共支出上的說帖,可沒如此美好;其中不乏浮誇虛報的數字,和節節高升的負債。不僅如此,公共支出是否花在刀口上,讓人心生懷疑;包括超大型可媲美平壤風格的劇院,和超大面積、最後仍枯死的固碳造林。 獨裁終歸是中共檯面上官員一致性高的特點。曾經撰文批評過薄熙來的中國記者,在寫下該文後沒多久,便遭5年的牢獄之災;他目前移居加拿大,並形容薄熙來是一名「投機主義者」。看似左派領導,有可能隨時見風轉舵,往右派靠攏只為自身權力可更上一層。如薄熙來曾表示,不要西方式私人企業主導的經濟,而是以國營企業的發展為主力。只是之後便開始將重心轉移到經濟成長率,和其他省分政府一般,重表面數字,而非公平分配的價值了。 |
(回目錄) |
咄咄集:專業工會的意義與挑戰 |
■羅德水 教育人員與醫護人員的工作性質與工作內容殊異,但教師工會與醫護工會卻具有高度同質性:兩者皆為專業人員工會、都具有公共性、也都面臨每況愈下的勞動條件。就工會的宣傳與勞動教育來說,越來越多的專門職業人員開始組織工會,當有助於整體社會重新思考工會的意義。 首先,天職說再不能成為反對工會的藉口:此前官方與反對者每每以所謂天地君親師等,當作反對教師組織工會的理由;醫護人員也同樣面臨醫師要有醫德、護士要有愛心的道德壓力,然而,在大學教師、醫護人員挺身組織工會後,再次說明,職業屬性與其是否具有僱傭關係無涉,無論教師與醫護人員具有多崇高的職業期待,都不能因此否認其作為受雇者的事實,高教工會與醫護工會的籌組,已然打破加諸於特定職業的道德無限上綱,突破特定業別受雇者不應組織工會的迷思。 其次,工會的專業性著毋庸議:為了阻止教師工會,進而降低工會的正當性,長期以來,官方惡意宣傳工會只是利益團體,不具有專業性,影響所及,就連部分教師與醫護人員也誤信此說因而不願意加入工會。此次透過教師工會與醫護工會的籌組,工會的專業性明確地展現,進一步言,觀諸血汗學校、血汗醫院從業人員惡劣不堪的勞動條件,唯有積極爭取合理勞動條件,方能確保其專業性。 再者,醫病、親師生利益一致:反對者不僅把工會與整體社會對立起來,把專業與權利對立起來,甚至把醫護與病患、家屬也對立起來,就如此前將教師與學生、家長對立起來一樣。再清楚不過,有過勞的醫護人員,絕不可能會有高水準的醫療品質,正如難以期待疲於奔命的鐘點教師能有多好的教學品質一樣,職是,爭取醫護人員、學校教師合理的工作條件,恰恰有助於維護患者與學生的權益。 最後,重新省思公共服務業的評鑑機制:大學教師與醫護人員共同指出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現行評鑑制度不僅不切實際、流於形式,甚至嚴重妨害從業人員執行業務,該是重新省思公共服務業評鑑機制是時候了,這當然也是專業人員工會無可迴避的挑戰。 |
(回目錄) |
貓眼的世界:堤防邊的靈魂 |
■黃懷軒 我想了想回她:「可以啊,活沒活著是器官的事,不是靈魂的事。如果沒靈魂不能活,我想台灣肯定會死一大堆人。」 她接著又問:「那我怎麼知道我的靈魂是我自己?我常常都很不想去工作,做一些我不想做的事,我怎麼知道是不是有別人的靈魂在我身體裡讓我去做這些事?」我只能回她,因為要有地方住、要吃飯,所以即便不願意也要強迫自己去工作。但我其實也無法回答那個「我怎麼知道我的靈魂是我自己?」的問題,我告訴她這問題可能要去問陳真或維根斯坦。 我的包包裡總是帶著一張剪報,有個老先生從台北退休後在老家高速公路橋下的堤防邊一住18年,過著沒水沒電、只用溝水洗澡的原始的生活,唯一的朋友是一群貓狗。新來的管區警察查戶口時發現他,問他為何生活在這兒?他的回答很簡單:「我捨不得這群貓狗。」「現在生活挺好的,我喜歡安靜。」他夏天用溝水洗澡,冬天寒流來才燒柴煮熱水;好天氣就席地而睡,雨天或是颱風就穿著雨衣睡在堤防上。他生活的收入來自拾荒,唯一的娛樂是聽著裝電池的收音機。對他而言,偶爾去吃頓自助餐就是很奢侈的享受。 沒有原因的,當年我一看到這則報導我就哭了。我無法用言語形容他的那些語句在我心裡的影響,我只是感覺有某種缺口被打開了,或許簡單的幾句話他也回答了我對於「靈魂」這種東西的疑問。除了靈魂,其實我們本應一無所有,也無所需。只是我們在生活與成長的過程中被馴化了,出於服從,出於害怕,我們「學習」到一種存在的方式,一種和樂融融與大眾無異的存在。於是「靈魂」這東西只在我感到疑惑時出現,只在我感到有所欠缺無法填補時被想起、被提及。靈魂大概有點像是頭髮一樣,當你滿頭秀髮時,壓根不會去想有沒有頭髮,或是還剩幾根頭髮;頭禿了,就開始在意起還剩多少頭髮?或是我還有沒有頭髮? 活著這件事不斷的侵蝕我們的靈魂,大部分的人大概不會這麼覺得,因為也只有感到欠缺,感到懷疑的人會這麼想。世上或許可以簡單分成這麼三種人:一種是有靈魂的人,自然不會懷疑究竟「靈魂在哪裡?」「是甚麼?」這種問題,就像吃飯拉屎一樣理所當然;一種是沒有靈魂的人,沒有了,不會有疑惑,不需要懷疑。最後就是困在中間的,受到種種污染而感到困惑的人。 我總是時不時看著這剪報發呆,如果有人問我靈魂在哪裡,我想我會回答我的靈魂在堤防邊。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