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發報時間: 2013-03-25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為孩子點一盞燈 ─ 弱勢家庭課後陪伴計劃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3-25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3-25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民間社會魂歸來兮

中共中央台辦、中國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上任後的第一個公開活動,出席第11屆兩岸關係研討會致詞,表示希望兩岸民間先行展開政治對話,並且進一步鼓勵民間智庫適時舉辦和平論壇。張志軍這段「民間先行論」,主要是為了推動兩岸政治對話(談判)而來,並非泛指兩岸之間的各項交流,畢竟兩岸之間從當局的制度化交流、企業界的經貿交流、學界的學術交流和通婚、旅遊等,皆已俱在,完全不必在此時此刻特意強調「民間先行」。

對此,民進黨中國事務部立即發表新聞稿回應,表示「兩岸交流貴在自發與自主,超越黨派」,針鋒相對的指出:「民進黨向來鼓勵兩岸民間的各項交流,但真正的民間交流應該是來自兩岸公民社會底層的自主需求,超越黨派、無拘無束,不受兩岸各種政治勢力的控制,民進黨鼓勵這種真正的交流。」

不論民進黨是有心或無意的誤讀了張志軍的「民間先行論」,都是把專為政治對話而鋪陳的「民間先行」,擴大解釋為「兩岸民間的各項交流」,然後再依箭畫靶的說明「真正的民間交流」為何,暗批張志軍口中的「民間」不是「超越黨派、無拘無束」的真民間。此番論調,彷彿1980年代由南方朔、江迅、木魚等人提出的「民間社會論」魂歸來兮,勾勒一種「不受兩岸各種政治勢力控制」的民間社會,把社會的主要矛盾限縮於黨國體制與民間社會之間的支配和反抗關係,而不是民間社會內部群體(階級、性別、族群等)之間的齟齬。

當年民間社會論的政治效果,便是讓社會運動被整合進彼時新起的民進黨政治反對運動中,歷經30年,民進黨再次讓民間社會論回魂重生。儘管此時無論在台灣或大陸,民間社會群體間的矛盾已不可忽視迴避,但是民進黨只以「兩岸公民社會底層」一語含糊帶過。

換言之,民進黨承認「民間」並非均質,而有分層,不過為何「底層」就能保證「超越黨派、無拘無束」?就可以「不受兩岸各種政治勢力的控制」?顯然底不底層僅是空洞的修辭,官民對立的框架仍未改變。殊不知,張志軍發表談話的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正在興建的「海峽如意城」,即是兩岸「民間」財團合作交流的具體實踐,最有條件「不受兩岸各種政治勢力控制」的遠雄集團正參與其中。民進黨鼓勵這種交流,但是顯然遠雄並不領情,所以在上回總統大選中,遠雄選擇支持民進黨的對手。

(回目錄)




左右看:社會企業可行嗎

左看:社會基金創就業

2月失業率攀升至4.24%、亞洲四小龍最高,20至24歲失業率高達13.58%。對此,行政院長江宜樺於上週行政院院會中肯定並倡議:由非營利組織、私人企業投入發展社會企業,以聘僱更多失業人口。

要實踐這項呼籲,實在是困難重重:因社會企業強調透過企業策略及商業運作方式,達成兼顧環境、弱勢就業等社會目標,並非追求利潤最大化。但畢竟利潤是企業維生的命脈,故社會企業所負擔的社會價值極為沉重。另方面,台灣過去由中小企業的高度創意所打造的寬闊產業基盤,也因缺乏資金而熄火,正需政府的資金奧援。

此時,馬政府應該將解決失業、環境問題的社會責任,與中小企業需要投資、低利貸款的壓力相結合。具體來說,把過去只是錦上添花的中小企業創業貸款、信保基金,以及郵政儲金的使用重新規劃,成立社會投資基金。

此基金可依據其所創造的社會價值、就業機會多寡,反向累進計息,甚至可提供無需還本的投資,並先以實驗型補助做風險管控模型,再以同心圓方式向外擴散。這將讓台灣最引以自豪的中小企業創新能力,透過政府的共同承擔風險來創造高環保、多就業的社會價值,再造MIT臺灣製品牌的國際優勢。
潘欣榮/公共化協會成員

右看:公平夢難尋

勞委會上週向行政院長江宜樺報告「從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到社會企業推動情形」,報告社會企業透過企業策略及商業運作方式,達成特定經濟與社會目標,非追求利潤最大化,以解決社會問題。江宜樺期盼NGO非政府組織、私人企業都能扮演更多的社會責任,產生新就業模式以改善失業問題。

我們肯定勞委會的用心,但卻看到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與培力就業計畫已長期支付6萬2千餘名失業者薪資,但輔導就業的結果僅2.7%(1,700多人)的人力被長期留用,多數人並非進入一般職場,僅在不同的多元案之間流轉,成為「長期被政府聘僱」的福利依賴者。

畢竟企業生存的鐵律就是利潤。但訴諸愛心的社會企業,其通路是有限的,尤其得面對來自市場競爭者、資金提供者的取息壓力、公民社會對其「社會責任的要求」的三方夾殺,使社會企業比一般營利企業有更大的生存壓力。

所以當今世界多數皆集中在亞洲的第三世界國家,因為其客觀人力成本低,所以都仰賴歐美已開發先進國的少數中上階級消費者的購買。但台灣處在已開發國家末端的尷尬位置:在相對高創業成本的貿易島國來說,要在沒有政府配套下,用道德呼籲以高成本來經營,實在是一個空想,一個不確定能否在台灣被實踐的夢!
吳恆祐/社會評論人

(回目錄)



看守台灣:掙脫核能巨靈的枷鎖

■陳鴻達
由於核能發電與核子彈的技術密切相關,因此美國雖然強力對外推銷核能電廠,但在防止核武擴散的考量下,只願傳授電廠發電技術,不願讓台灣掌握太多自主性的技術。

去年中央研究院發表「因應地球暖化之能源政策」之政策建議書,在其附錄E中登錄一篇前核能研究所林義夫博士的感言。文中表示:「能源設施基礎建設投資動輒數千億,規劃得當有富國強兵之效,反之則淪為產業殖民之境地。台電蓋核能電廠(著重電廠營運)與台塑蓋火力電廠(擁有輸出電廠及營運的能力)兩種營運模式,對國內國民生產毛額與創造就業機會及產業技術升級貢獻度的評估分析值得進一步了解。」這是一個老核研人的感概,也顯示出台灣核能發電的悲哀。

近年來中國與印度等國努力發展釷核能發電,雖然據說有許多優點,包括安全、核廢料容易處理、與核彈製作無關、並且釷含量豐富,但現有主流核子產業供應鏈卻不樂見此新科技的發展。除了鈾核能發電的副產品可拿來製造核武外,也不希望有其他人來分食這塊大餅。

據美國費米實驗室科學家葉恭平表示,鈾核能發電是為了得到原子彈的原料--鈽,卻留下了數百萬年都無法解決的核廢料問題,以及無法停止連鎖反應的核災風險。因此現在的鈾核能電廠不能再用了,應該使用更安全,不會產生巨毒核廢料的「釷能源」來替代鈾核能。葉恭平估計,一座與核四規模相當的釷能源電廠,建廠費用約2億美元,約3、5年就可完工,並且該技術近年內就可商轉。因此台灣實在沒必要再花費巨資,購買過時又危險的核能電廠。(不過也有人認為釷核能仍很危險,見註1,本文並不為其安全性背書。)

2012年7月National Journal網站的一篇文章(註2)指出,台灣將與美國簽訂協定,宣示放棄核燃料研製的權利。隨後傳出國科會否決國內學者提出的釷核能研究計畫,不禁令人懷疑美國傳統核能產業鏈的巨靈,已經開始打壓台灣釷核能的發展。如果核能的既得利益者對於同根生的釷核能發展都如此阻擾,可以想見那些確實更安全、潛力無窮的再生能源之發展,是如何受到漠視了。

我國四面環海,海中洋流、潮汐能量相當豐富,只要能夠開發出技術,運用大海部分能量來發電,是可以大幅降低對於外來能源的依賴,建立高度能源自主。而開發這些技術所需資源,則有待於公民力量的集結,讓我國能源政策可以掙脫核能巨靈的枷鎖。
(看守台灣協會會員)

1."Don't believe the spin on thorium being a greener nuclear option",見:http://www.guardian.co.uk/environment/2011/jun/23/thorium-nuclear-uranium

2."Taiwan Ready to Forgo Nuclear Fuel-Making in U.S. Trade Pact Renewal",見:http://www.nationaljournal.com/nationalsecurity/taiwan-ready-to-forgo-nuclear-fuel-making-in-u-s-trade-pact-renewal-20120719

(回目錄)
哈巴狗電台:我所看到的世界

■陳真
教宗本篤十六世,向來反共反同性戀反離婚反講話大小聲反很多東西,樹敵無數,很多人等著看他出洋相,沒洋相恐怕都能挖個洞讓他跳。教會雖是宗教組織,教會運作卻純屬政治,任何宗教都一樣,沒有神聖性可言。不過,政治不必然意味著卑鄙,政治只意味著世俗。

本篤教宗之前是個神學學者,據說本來思想還算自由派,1968年起了轉變。那一年,法國學潮,也許帶動當時很多年輕人張牙舞爪講話大小聲,對人事物少了一種尊重,加上各種蔚為流行的新世代反叛思維,教宗身處其中,頗不以為然,於是就慢慢變成那樣一個教宗,強調舊傳統舊思維,強調基本教義。

本篤教宗在我看來比較像個學者或政治人物;意見多,精神少,感覺不到多少宗教味。這倒也無妨,反正古往今來也沒見過幾個有宗教味的宗教人士,倒是在監牢、妓院或黑街暗巷,宗教味或許還要濃厚許多。

意見多精神少無所謂,問題出在宗教人士們似乎常以為自己一旦代言了神,便自動把自己跟神畫等號,把政見當真理,甚至變成一種「絕對真理」。本篤教宗的名言之一:「當代世界最大亂源就在於:人們不再相信絕對真理,反而擁抱相對主義。」這話有幾分道理,當人們什麼也不信,當一切都只具相對價值,當永恆不再是當下,當永恆也只不過是把保存期限拉長一些的若干個有限的明天,世界便成為一種地獄。

同樣做為一個絕對主義者,我的絕對主義卻只是一人聖經,有效管轄範圍不出方寸之間,只適用於一個「我」字。我蓋了一座廟,這廟只有一個信徒,那便是我自己,任何教義出了這廟之外便無意義;它既不收信徒,也不求發揚光大,若有粉絲追隨,那只是讓人想吐而已。絕對真理既然絕對,就該絕對到萎縮成世界邊界上一個不具任何現實意義的「我」字上。

這個「我」,跟我這個我,一點都不相干;要是你想給它取個名,那就是solipsism(唯我論)。維根斯坦說,這世界有兩個頭,一個頭是上帝,一個頭就是這個萎縮到世界邊緣幾乎快跌出世界之外的「我」。兩個頭其實就是一個頭,「我」站在世界之外,腳底下便是這個世界。維根斯坦說,我若寫一本書,書名叫「我所看到的世界」,書中大可寫盡世上萬事萬物,卻有一物無可言說,無法記入,那便是這書的作者—我。這個「我」連觀望都不可得,何況言說;他無從觀望,因為他就是「觀望」本身。從這個站在世界邊緣的我,和從世上那個血肉之軀的我,兩者所看到的世界,會很不一樣。
(醫師)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南方】請立即終止台南鐵路地下化東移土地徵收案(徐世榮)@【南方電子報】
第 八十三 期 2013.03.01 2013新年特刊@【創用CC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3-25』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