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5-06─立報─言論廣場─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5-06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5-06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社論:反兩岸政治對話謀略成形 |
中國大陸在今(2013)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政治協商會議之後,「促談不促統」作為兩岸關係的主旋律幾已成形。因此,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3月底前往平潭出席「兩岸關係研討會」,發表他上任後首度亮相的談話,即以「全面發展」為主題,一方面肯定兩岸經貿、文化交流的成果,同時指出「兩岸關係中還存在著一些政治難題」,拋出兩岸學術機構和有識之士可共同舉辦研討會,或者「和平論壇」,為將來的政治商談創造條件。 隨後,中共中央對台工作小組副組長、政協主席俞正聲在對台工作會議上,也說「要鼓勵兩岸學術界從民間角度就解決兩岸政治問題開展對話」。直至海協會長交接,國務委員楊潔篪再次提及「我們鼓勵開展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積累共識,為今後兩岸協商解決政治分歧問題逐步創造條件」;新任海協會長陳德銘也表示「兩岸終要務實探討政治難題的解決之道」。顯示大陸方面期待,兩岸兩會將不再限於經貿及事務性協商,而能「全面發展」,尤其是面對政治難題。更重要的訊息是,自「兩會」定調之後,各級對台單位皆不斷提出鼓勵民間政治對話,步調一致,可見此政策方向已非常明確。 不過兩岸關係永遠是「大兩岸」在決定「小兩岸」,意即美、中關係才是影響兩岸關係的主要因素。當中國大陸對台政策已昭然若揭之時,前AIT理事主席、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東北亞主任卜睿哲就「預言」兩岸政治對話將非常困難,因為「台灣的民意和輿論都不支持」。當時本報社論(4月1日)曾質疑此說法「既不見民調佐證,也不見輿論徵引」,結果總統馬英九後來就宣稱兩岸政治對話「何必急?」爾後,有一群學者發表《自由人宣言》,表明「在中國人權狀況尚未徹底改善、政治體制尚未民主化之前,雙方不應進行任何具有政治意涵的協商」。並且預告民進黨跨派系中生代將提出《中國人權決議文》,據報導,是呼籲「我政府要與中國進行任何政治協議,應在中國人民以民主普選方式產生政府後為之」。 卜睿哲的「預言」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逐漸成真,先是馬英九代表台灣「民意」認為兩岸政治對話不急;然後以人權為主軸反對兩岸政治對話的「輿論」也應運而生。果然,此時此刻,「台灣的民意和輿論都不支持」兩岸政治對話,我們不得不承認卜睿哲的「預言」完全正確!但這絕非他的睿智,而是美國反兩岸政治對話的謀略已然成形。 |
(回目錄) |
左右看:聞劉欽旭老師絕食 |
左看:退羞不退饈 學霸該休 年金改革涉及利害的重分配,從堂皇宣示到口舌交鋒,如今已經來到了巷戰、乃至搏命的地步,然令人錯愕的是,針對學術界上層的壟斷而抵死抗擊的,不是起自下層、迭被評鑑的助理教授,也不是來自地下層、迄被否聘的流浪博士,更不聞掛牌「高等教育職業工會」任何聲響。我們眼睜睜看到的是,來自非學術界的教育界人士劉欽旭在絕食、中小學老師組成的「全教總」在總動員。 與此同時,民進黨立委一句「門神」,罵得前教育部長黃榮村聲稱辭去中國醫藥大學校長,也即時贏得該校師生大聲慰留,這又是令人錯愕的一幕。 難道領雙薪有理?罵重了嗎?為什麼大學生濫情到失智、失德?可沒領教到「全教總」超出本位利益的全局器識?莫非有學位、無品格的學霸已經禍延子孫如斯? 這是一場很不對位的混戰,凸顯台灣的高等教育盡付徒然,不僅對盜領政府補助費的罪行迄無一聲道歉,連退羞不退饈的學霸歪風也不敢自清,終而迷亂青年人的心智。小學老師可力挽狂瀾乎! 趙萬來/大學教授 右看:為人師表 只宜向下找 這是人類史上最慘烈的一次上課,居然由小學教師劉欽旭教示濟濟教育部長、大學教授和中小學校長以做人的起碼道理,諄諄口勸筆諫之不足,繼以絕食,至今(6)日上午10點30分達72小時的生命臨界,倘教育頭人仍無動於衷,則有另一位初中級師吳忠泰接續死諫,之後,還有一位……,以及還有一位…… 偉哉!「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 68年來,島國絃歌不絕,學歷傲視寰宇,博士多如流浪狗,行政院儼若翰林院,實際上,學閥已自成一國,從公校和教育部(局)退休後再至私校任職,妙不可言,相沿成風,當下就有2,500人以上享受雙薪,如果以教育部前政次、今為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放棄月退俸的8萬元為計,即每月溢領兩億,既侵吞了下代人的退撫基金,也擋住新生代的職缺,更糟糕的是,此中腐敗之味撲鼻刺心,愈辯愈濁。 如此不公不義的現實,竟遭專攻政治哲學的江宜樺博士內閣所反改革,幸有中小學老師集體拚命抗議,獨留正氣於海陬一隅,所謂「為人師表」,只宜向下找。 甘向西/政治評論家 |
(回目錄) |
看守台灣:道路工程建很多,交通卻沒更好? |
■金心
最最近沸沸揚揚的「五楊高架道」通車了,其在工期、經費、及施工工人安全意外問題、工程安全問題、交通標線或動線問題等,為社會多所議論外,但4月19日《台灣醒報》的一篇文章,標題為「投資公共運輸 勝過修築馬路」,卻更為有趣,更為警醒及重要。 該文為英國朋友來台旅遊的觀察及感想,節略以「台灣馬路的密度實在高得令人驚奇,…只是馬路品質並不怎麼『穩當』,…馬路雖然到處通,但是除了台北市外,其它城市的公共交通並不發達,鄉村地區尤其如此,很多地方甚至沒有公車通行,…無疑鼓勵民眾買汽車、騎機車,…馬路一年吃掉大量的政府預算…。」這些觀點,提醒我們:不斷蓋馬路,並不表示公共運輸更好。有的道路蓋到山上去了、或在水源區,反而破壞山上水土環境。台灣的馬路修得太多了,扭曲、浪費了很多政府經費,更造成很多環保、社會、文化的問題。 觀察近期媒體上有關道路工程興建的報導,隨手可拈數則,比如:「國登營造四月初以66.8億元,得標金門大橋工程。」試問:這條橋是要服務誰?有急迫性嗎?又如:「近日研議15年的淡江大橋,通過環保署環境差異影響分析,可望近期啟動施工。可聯絡三芝、淡水到八里,再銜接台六四線快速道路,輕鬆抵達台北市都會區,及通往桃園國際機場。」想想看:又是蓋橋、蓋馬路,卻只是為聯通台北市區及機場? 再如:「花東鐵路電氣化、雙軌化工程…於民國97年動工,將在今年底完成。但環島鐵路電氣化的想像仍尚未完成。近日經建會才通過《南迴鐵路臺東潮州段電氣化計畫》,將到111年才完工。」由此可見:較環保的鐵路工程,較乾淨的電氣化道路,似乎是最後、最遲的選項,而東部也經常是被忽略的。 另如:「行政院於98年擬具《大眾捷運法》修正案,將輕軌運輸系統納入該法規範。近日才在立法院審議,把輕軌納入大眾運輸系統,但又要求輕軌雖可與一般車輛共用車道,但總長度不得超過四分之一,以免影響交通。」這樣對「輕軌」系統設限,真有點莫名其妙。較環保的輕軌系統,在台灣談了很久,還沒蓋半條。較乾淨的電氣化道路系統,似乎是最後、最遲的選項。 當初「五楊高架道」的環評,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是沒通過的,如今卻已通車,令人感嘆。筆者曾讀到資料略以:荷蘭為著力推動自行車道系統,就其道路交通工程經費中的10分之1,用於自行車道交通系統上。歐洲國家在軌道運輸、綠色運輸系統上的提升,誠然可為借鏡。 (看守台灣協會會員) |
(回目錄) |
哈巴狗電台:愛國者 (下) |
■陳真 大約是1987年的春天,鄭南榕在台北金華國中公開喊出台灣獨立。隨後我也跟進。雖然早在十多年前我就不再主張台獨,但毫無疑問,我是第一個在校園以公開演講方式喊出台獨的大學生。 在那次高醫校園的所謂非法集會中,我一上台便請混雜學生中的情治人員備好錄音機,然後緩緩逐字說出「我主張台灣獨立」。怕人家蒐證沒蒐好,我又把這話重述一遍。現場立即一陣騷動,一位同學在我後方大叫其他同學說:「陳真發瘋了,快把他拉下來。」隔天我的住處遭到破壞,狗被打傷。 隔年1988年江蓋世發起台獨行軍,布條寫著:「我有主張台灣獨立的自由」。我參與了南台灣這段行程。在那年頭,台獨是絕對禁忌,參與者寥寥無幾,一路屢遭不明人士挑釁攻擊,江蓋世更遭圍毆。 又過了一年(1989年),鄭南榕自焚而死。一起北上參加鄭南榕葬禮的摯友詹益樺,聽說他前一晚看老夫子漫畫還看得哈哈笑,不料,當送葬隊伍行經總統府時,就在我眼前數公尺處引火自焚,並且往總統府方向丟出一本聖經,隨即滿身烈火撲向鐵蒺藜。有人見狀驚呼阿樺阿樺,引起隊伍後方群眾騷動,以為是黃華自焚。黃華怕群眾失控,跳上宣傳車大喊黃華在此,黃華在此。 我和尤宏、戴振耀等人把阿樺送到台大醫院。在醫院中,因搬動遺體,阿樺後腦勺湧出大量烏黑血液,遺容卻十分祥和。當晚,我又回到總統府現場,把阿樺臨終仍握在手上的打火機丟回原處(原本想留下做紀念),以免有關單位栽贓。 隨後那幾年,每當我使用烤箱或瓦斯爐,經常會用手去碰觸一下烈燄高溫,想體會那份痛,但總是馬上把手縮回,因為實在太痛了。就只是輕輕碰一下就這麼痛,若是全身著火,該有多痛?每思及此,每想到阿樺當時滿身火燄,心裡就有一陣酸楚。 阿樺五月十九號自焚。我六月開始當實習醫生。因為我的身分證職業欄是業務員,因此突破學生不得助選的規定,順利登記為新國家連線立委正式助選員,幫忙演講寫文宣。選後旋即以煽惑內亂罪移送法辦,差點連醫生都當不成,直到王永慶出面收留;叛亂罪名之一就是「分裂國土」,但我又不是挖馬路工人,何德何能分裂國土? 在那個糟蹋人的年代,主張台獨也好,同情台獨也罷,統統是賣國,統統是背叛列祖列宗的漢奸。到了所謂民主年代還是一樣糟蹋人,主張統一也好,同情統一也罷,一樣是賣國台奸,一樣是背叛什麼台灣母親,差別只是在於所賣之國國名不一樣。不管怎麼改朝換代,我一直處於賣國這一邊。國沒賣掉,倒是把自己的健康和青春血淚都給賣了。 (醫師)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